-
常见鸭病症状及防治
一、鸭瘟
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
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 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
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
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通常
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
潜伏期
2-5
天,
体温
42
℃以上,
精神、
食欲较差,
体温高达
44
℃时,
拒食,
口渴好饮水,
两脚发软,
羽毛松乱,
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
色 稀
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
物增多,呼吸困难 ,常见头颈部肿胀。病程一般
3-7
天,最
后衰竭而死,死亡率
80%
以上。
防治:盐酸阿比朵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搞好预防接
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
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
25
日龄以上的鸭
2-3
倍量肌注或老疫区
5
倍量以上引水。
(2)
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
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2
、鸭病毒性肝炎
是雏鸭的一种最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
90%
。主 要危
害
3-25
日龄雏鸭。
< br>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
感染后潜伏期
1-4
天。
突然发病,
迅 速传播。
病鸭精神萎顿,
眼半闭、
嗜睡状,
并见神经症状,
运动失调 ,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
动,头
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
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
血斑。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
。
防治:用高免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
1-2.5ml
或高免血清
和康复鸭血清肌 肉注射
0.5-2ml
,
进行防治。
雏鸭增喂适量各
种维生素及矿物 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
离分开饲养。
3
、鸭副粘病毒病
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
染病。
症状:
病初病鸭食欲减少,
羽毛松乱,
饮水增加,缩颈,
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羽毛缺乏油脂,易附着污物。
开始排白色稀粪,中期粪 便转红色,后期呈绿色或黑色。部
分病
鸭,呼吸困难,甩头,口中有粘液蓄积。有些病鸭出
现转圈或向后仰等神经病状。
剖检:发现肝、脾肿大,表面和实质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出血、坏死,结肠见豆状大
小溃疡。腺胃乳头与黏膜及肌胃交界处有 出血。鸭口腔粘液
较多,喉头出血
,
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黄色结痂,
易剥离。
防治:
(1)
对鸭 群立即接种鸭副粘病毒疫苗,每只肌注
0.5-2ml
;
(2)
发生副粘病毒 病时,易并发大肠杆菌病,应加强
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3)
鸭棚舍、用具、 场地彻底消
毒
(
包括流动水面
)
。
4
、减蛋综合症
(
垂直传播
)
本病是由禽的一种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
生殖系统,经繁殖、喉头和排 粪时排毒。
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鸭群,其传染途 径既可经蛋垂直传
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
症状:病鸭一般无特殊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生产蛋明
显下降,
比发病前正 常产蛋量下降
50%
左右。
病鸭产软壳蛋、
圆形蛋、畸形蛋、小个蛋,有的蛋 清稀薄如水样。很少死亡
多数鸭吃食正常。
剖检:发病鸭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萎缩,卵泡软化,
子宫和输卵管粘膜 水肿、出血、肥厚,输卵管内滞留干酪样
物质或白色渗出物。
防治:本病应与禽流感、蛋子瘟等传染病或其他原因如
饲养管理、饲料等引起的产蛋 下降相区别。预防可用疫苗接
种:
蛋鸭
120
日龄用鸭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 疫苗
(
或鸭减蛋
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
)
皮下注射每羽
1毫升。
在本病流行区域
已发病鸭群,加强消毒,鸭群补充维生素和鱼肝油粉、复合
维生素、增蛋宝等,以及抗病毒、抗菌药,对预防和控制本
病有一定效果。
5
、鸭传染性脑脊髓炎(可垂直传播)
本病主要是侵害雏鸭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
运动失 调和头颈部震颤为主要特征。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
毒,主要侵害
1-3
周龄雏鸭,7-14
日龄最易感。发病率为
50%-60%
死亡率为
2 0%-30%
。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种
鸭感染后可经蛋垂直传播。
症状:常出现在
1-3
周龄的雏鸭, 开始精神不振,随之
发生运动失调,跗关节着地,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
的倒卧在一侧, 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
行走动作
不能控制,足向外弯 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头
颈震颤,
步态不稳,
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
病初雏 鸭有食欲,
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
亡。
剖检: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
并有浅 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
病灶。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
防制:无特效药物。在发病严重地区种鸭应接种疫苗,在种鸭产蛋前
1
个月接种禽脑脊髓炎油佐剂灭活疫苗。
当雏鸭发病时,立即淘汰重病雏鸭,并做好消毒、隔离与综
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原扩 散。对全群注射脑脊髓炎高免卵黄
抗体,同时用中药、病毒灵粉,配合维
生素
C
、复合维生
素
B
液及抗生素,连用
5-7
天 可控制病情。
6
、鸭坏死性肠炎
本病又称烂 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
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 br>死,排黑色稀粪。
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
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
膜损 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
不良,鸭
棚潮湿、 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
可发生,
但潮湿、
炎热季节多发。
发病 多
见于育成或成年鸭
。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 臭的黑褐色稀粪,
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
中吐出黑色液体。
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 充血、
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
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 质脆。
防治:
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 霉素、
甲削唑、
杆菌肽,
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9: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688.html
-
上一篇:《预防医学》复习题
下一篇:2020年鸡的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