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疾病是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类疾
病。我们生活中所说的 “脑血管意外”
、
“卒中”和“中风”都
属于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常见先兆 症状:
1.
突然口眼歪斜,流涎,说话不清,
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 力或活动不灵活,持
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2.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伴< br>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平常不同,程度加重,或
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
3.
面、舌、唇或肢体麻木或有异物感,
也有的表现为眼前发蒙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还有耳鸣或听力 改
变。
4.
意识障碍,
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沉。
性格突然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出
现短暂意识丧失。
5.< br>全身疲乏无力,虚汗,低热,胸闷,心悸
或突然呃逆、呕吐。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 ,但
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
就是中老年人中风的警报,
要特别警惕。
一旦发现 这些现象,必须尽快送往医院给予及时治疗。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 早期改变不健
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包括控制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血压应该控制在
140/90mmHg
之下。高血
压合并糖尿病 或肾病患者,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防治心脏
病和血脂异常,戒烟、戒酒 ,控制体重,适度的体育活动和合
理的膳食。
急性脑血管病的日常预防:
1 .
避免劳累:疲劳使血管痉挛,血
压升高,易引起脑出血、梗塞、缺血。
2.
减少心理应激:情绪
激动时,使血压增高,动脉痉挛,导致脑卒中。
3.
居室空气新< br>鲜,清洁安静,避免噪声。
4.
控制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是
防止血管阻塞的 重要举措。
5.
日常生活方式中注意按时作息,
保证睡眠
7
小时。< br>睡眠提倡两段制,
即夜间睡眠和午睡。
睡前饮
水,起床时不要突然坐起。防治腹 泻,脱水,血粘度增加易诱
发脑血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诱发脑血管病急性发
病。< br>6.
自我检测症状、心率、血压,有异常应限制运动,及时
找医生。
7.
备用制氧机或氧气袋,以防急性事件发生。
8.
向家
人和陪护人员讲明:
一 旦发病,
不搬动,
就地治疗,
稳定血压、
心律、呼吸,吸氧,尽快联系医院。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的预兆征象表现 为各式各样,
有人统
计有
40
种之多。
在众多预兆之中大致可以归纳 为五类:
(
1
)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这一类先兆征象最 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
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为突然嘴歪,流口水,说
话困难, 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
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 的出现肢
体痉挛或跳动等。
(
2
)
头痛头晕
通常的表现是头痛
的性质和感觉与平日不同,程度较重,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
性头痛,如果头痛固定在某一部位可能是脑 出血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先兆。头痛、头晕和血压的波动有关。
(
3
)感觉
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 到脑部的分析区域,
感觉
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
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
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 还有的突然出现耳
鸣、听力减退等。
(
4
)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
整天昏昏 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
兆征象。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 如孤癖、
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则会出现短暂的
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 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
供血不足有关。
(
5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虽然比较少
见,也不具有特异性,但在少数脑血管病病人发病前由于脑血
管病变,血压波动,脑供血的影响而出现 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的症状,
如全身明显乏力,
出虚汗,
低热,
心 悸或胸闷不适;
有的人出现呃逆,恶心呕吐等。除上述五类外,少数人在脑血
管病发病前可以出 现鼻出血,眼结膜出血,但应排除鼻部本身
疾患如鼻息肉、眼结膜炎症或小血管出血所致的局部病变。如
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常预示有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上
述种种预兆都与血压波动,
脑供血不足,
血液成分改变等有关。
一般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兆以头痛头晕为多见。< br>
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有哪些?
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 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
1
~
2
天或前几
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 ,
医学上称为
“中风先兆”
。
这时如能
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 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
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主要有:
1.
突然口眼歪斜,
口角流涎,< br>说话不清,
吐字困难,
失语或语
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 ,走路不稳或
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
引起的。
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卢旺盛
2.
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
头晕,< br>甚至恶心呕吐,
或头痛头晕的
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 这
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预兆。
3.
面、
舌、
唇或肢体麻木,
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 br>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
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 br>4
.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
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 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
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5.
全身疲乏无力,
出虚汗,
低热,
胸闷,
心悸或 突然出现打呃、
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上述症状,
不一 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
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
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 让病人保持安
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
疗。必要时,应在病 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每个公民对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
发现病人,
并及时进行治疗,
最大限度地抢治病人,
“时间就是
大脑 ,时间就是生命!
”
,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
脑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
其在
60
岁以后发病率明 显增高,与遗传、高血压、高血脂、吸
烟、嗜酒、体内缺乏钙镁及组蛋白等因素有关。脑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没有及时治疗而使病情逐渐加
重,最终可变成老年痴呆、中风等,严 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
心健康。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十分重
要的。脑动 脉硬化的早期信号有:上海曙光医院东院国际健康
部张晓天
1.
睡眠障碍
最为常见的有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不易
再睡, 多梦且梦境清晰。有时则多眠、嗜睡、精神疲乏,或与
失眠交替出现,毫无规律。
2.
记忆力减退
以近事遗忘最为显著,尤其对抽象的数字记忆困难。平时注意力涣散,动作变得迟钝,反应不灵敏,故
与他人交往减少,喜独处,性情较孤僻 ,难亲近。
3.
性情异常
最为典型的表 现是情绪不稳、
易兴奋、
激动、
好发脾气,或感情脆弱、多愁善感、无故焦虑。常因微 不足道
的小事或喜或悲,喜怒无常,情感变换较快。对自身健康状况
或忧心忡忡,或麻木不仁, 病人往往有抑郁心理,但不严重也
不持久。早期脑动脉硬化精神症状时轻时重,各人表现不一,
交替出现,常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
“神经官能症”
、
“更年
期 综合征”
。
4.
头晕头痛
多数 病人诉头晕头痛多在额部枕部钝痛,在
体位变动时出现或原有症状加重。有的感觉走路不稳。如基底部动脉硬化时可有眩晕、眼球震颤、恶心、面部肌肉麻痹感,
有的并有吞咽困难。
另外,脑动脉硬化可因脑部组织受累部位不同、病变程度
不同,
病情表现多样。
如颈内动脉硬化,
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
软瘫、
一侧视力减退 或失明;
双侧脑干囊硬化,
可有言语不清,
不由自主地强笑强哭,饮水反呛,甚至吞咽 困难,有的有吸吮
表现;
锥体外系硬化受损时,
可有面部无表情,
呈痴呆样症 状。
一旦发现脑动脉硬化的早期症状,则要对其积极干预,要
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注意劳逸结合,参加一些力所能及
的活动,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下棋、 旅游等;戒烟和少
饮酒;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富含脂肪或胆固醇的食物;如有高
血压、糖尿病等 慢性病要认真坚持治疗;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
下可用一些扩血管、降低血脂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复方路通 、
脑益嗪、尼莫地平、脑心舒、心脑舒通、维生素
E
等。
(
钱
进
)
五、脑梗塞
这里主要讲脑血栓形成。
(一)好发部位: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起始部,椎
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
(二)临床表现:
追查病史,约有一小半脑梗塞病人曾有短暂脑缺血发作 史,脑
梗死发生后有的表现为恶化型卒中,
有的在
1
~
3
周 内完全恢复,
称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RIND)
,一部分表现为稳定型卒中。
1
、颈内动脉: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
主侧半球常半失语。病人的两眼常凝视病灶侧。若半病灶侧单
眼失明,则定位更加明确。
2
、
大脑中动脉:
可出现病灶对侧的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
若为皮层支受累,则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肢为重。
3
、大脑前 动脉:皮层支受累,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但由于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供应,这种瘫痪亦可不 发生。
4
、
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后半部,
丘脑及上脑干,
可出现对侧
同向偏盲,
(有黄斑回避)及一过性的黑蒙等。
5
、
椎-基底动脉:
常出现脑干及小脑症状、
体征。
脑桥基底部
梗塞可出 现闭锁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但因四肢瘫痪、双侧
面瘫、球麻痹,不能进食、不能言语、不能做各种动 作,只能
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6
小脑下后动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略)
(二)辅助检查
CT
检查在
24
~
48
小时后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但
CT
对脑干及小
脑梗塞显示不佳。有条件可做
MRI
检查。
(三)诊断
1
、发病年龄较高。
2
、常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器官的动脉硬化。
3
、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
、可能有前驱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5
、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晨间睡醒后发现症状。
6
、症状常在几小时或较长时间内逐渐加重,呈恶化性卒中。
7
、意识常保持清晰,有比较明显的局灶症。
8
、脑脊液多正常,
CT
检查
24
~
48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四)治疗
卒中急性期一般处理:
①保持安静,避免搬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意识障碍呼吸不畅者,< br>及早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③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
④抗脑水肿:
1< br>、
低右+丹参:可降低血粘度,
改善血循环。
对有出血倾向或
左心衰的 病人应慎用。
2
、
控制血压:
某些病人血压较高是由于脑水肿而并 非高血压病,
可适当用脱水剂,血压可恢复正常。若血压过高,可适当用降
压药,应维持在平时 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避免过速、
过低地降压,以免影响脑血流量。
3
、溶栓治疗:尿激酶、
rt- PA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4
、降栓治疗:东菱、龙津。
5
、抗凝治疗:适用于进展型脑梗塞。
6
、血管扩张剂:目前认为 只可用于无水肿的小梗塞,或发病
3
周后脑水肿已消退者。例如,尼莫通。
7
、抗血小板聚集剂:略。
8
、钙拮抗剂:略。
六、脑出血
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包括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这里讲
非 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内的血
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 是高血压伴发的
脑小动脉病变,
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
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临床表现
1
、
内囊出血:
大脑基底节为最常见 的出血部位,
由于损及内囊
故称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偏盲。
2
、脑叶出血:以顶叶最多见。
3
、
脑桥出血:
出血量大者,
病情危重,
常以头晕,
呕吐,
复视,
剧烈头痛等起病,起病除意识可部分保留,但常在数分钟内进
入深昏迷。
先表现 为
“交叉性瘫”
,
出血侧面部瘫痪和对侧肢体
瘫痪。头和双眼转向非出血侧, 呈“凝视瘫肢“状。出血波及
两侧时头和两眼回到正中位,出现“针尖样”瞳孔(因两侧交
感纤 维受损)
,中枢性高热(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四
肢瘫
(双侧锥体束 受损)
。
同时呼吸不规则,
多于
24
~
48
小时内
死亡。
4
、小脑出血:突发眩晕、呕吐,后枕部头痛,查体有病侧肢体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颅神经症状、
颈抵抗等。
易误诊为蛛血。
凡高血压 病人突然发生一侧后枕部剧痛,
频繁呕吐,
严重眩晕,
瞳孔缩小,凝视麻痹,意识障碍 逐渐加重,无明显瘫痪者必须
警惕小脑出血的可能。
5
、
脑室出血 :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尾状核出血破入侧脑室,
小脑出血和桥脑出血可破入第四脑 室。这种情况及其严重。意
识往往在起病后
1
~
2
小时内陷入深度昏 迷,出现四肢抽搐发作
或四肢瘫痪。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症状类似蛛血。
(二)辅助检查:
首选
CT
检查。血肿呈高密度灶。
CT
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
是否有脑室易位、有无破入脑室,有助于治疗。
(三)诊断:
1
、年龄多在
50
岁以上。
2
、既往多有高血压史。
3
、多在情绪激动及体力活动时发生。
4
、突然发病,进展迅速。
5
、有局灶体征,并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高压症状。
6
、< br>CT
示高密度灶,腰穿脑脊液压力常增高,多呈血性。
(有脑
疝及小脑出血者禁 止做腰穿)
。
(四)治疗
1
、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
2
、
控制血压:
降到出血前原有水平或
20/12(150/90mmHg)
左右。
3、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甘露醇(注意心功能、肾功能)
,甘
油果糖,七叶皂甙钠,肾上腺 皮质激素(短期使用)
。
4
、止血药:
PAMBA,
止血 敏等。对点状出血、渗血,特别是合并
消化道出血时起一定的作用。
5
、降温治疗: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和减轻脑水肿。
6
、手术治疗: 一般认为幕下
15cm,
幕上
30cm
。适应症:
(
1)小
脑出血血肿
>10ml
,直径
>3cm
者,可考虑手术;血 肿
>20ml
或有
脑干受压征应紧急手术。
(
2
)
壳核出血血肿
>50ml
,
或颅高压明
显增高有可能形成脑疝者。
(
3
)
丘脑出血血肿
>10ml
,
病情继续
恶化者。 脑室出血重症者可行脑室外引流。禁忌症:
(
1
)高龄
伴其它内科疾病。(
2
)生命体征不稳定。
(
3
)出血部位位于内
囊深处 、丘脑、脑干者。至于血肿较小,生命体征稳定者,往
往不需要手术。
七
.
蛛血
(一)概念
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分损伤 性和非损伤形
性
(自发性)
,
后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是 指脑实质
出血,穿破脑组织,血液流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者。原发性是
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 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
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
(二)病因
1
、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病因。
2
、动静脉畸形。
3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破裂。
4
、血液病引起。
5
、颅内肿瘤。
6
、动脉炎。
7
、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8
、脑底异常血管病。等
(三)病理(好发部位)
脑动 脉瘤多好发于动脉分叉部,多见于脑底动脉环的前部,特
别是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与前交 通动脉的分叉
处最为常见。动脉瘤虽为先天性,但青年时才发展,
50
%的病
人在
40
岁以后发病。
(四)临床表现
1
症状 :
40
~
70
岁多见,突发,
多活动时发病。
最常见的症状 是
头痛、呕吐。头痛剧烈,尤如炸裂般。半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
的意识障碍,以一过性的意识不 清为多,重者昏迷。有些以抽
搐发作或精神症状起病。一般无局灶症,后交通动脉瘤者可出
现一 侧动眼神经麻痹;血管痉挛或少数破人脑实质者可出现一
侧的局灶症。
2
、 体征:脑膜刺激症常在
1
~
2
天内出现。发病后
1
小时进行 眼
底检查可发现玻璃体下片状出血。
(五)并发症
1
、 再出血:突发的意识障碍加重。其中
60
%复发在发病第
2
周
内。< br>
2
、
血管痉挛:
早期痉挛发生于起病后不久,
数分钟或数小 时即
缓解。
迟发性痉挛多发生在病后
5
~
15
天。
表现为意识障碍,
神
经系统局灶症。
3
、交通性脑积水:
(六)辅助检查
1
、
CT
示脑沟、脑池、外侧裂中有高密度灶。
2
、
腰穿:
脑脊液压力多增高,
外观呈均一血性。
镜检可见皱缩
红细 胞。
1
周后脑脊液黄变,
3
~
4
周后恢复正常。
3
、
DSA
:
可明确动脉瘤的部位。
检查时间:
发 病
3
天内或
1
月后。
(七)治疗:
1
、
绝对卧床
4
~
6
周,
避免便秘和情绪激动,可用缓泻剂,
安定
等镇静剂。
2
、降颅压:甘露醇,
3
、止血剂:
PAMBA
,止血敏等,可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块溶解
引起在出血。
4
、抗血管痉挛:尼莫通。
5
、外科治疗:目的在于根除动脉瘤,避免再出血。
6
、其他:降温,抗感染,预防应急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八)预后
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为
30
%,第
2
次出血病死率为
30
~
60
%,第三次几乎为
100%。
一、脑的血供
脑部的血液由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主动脉弓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8: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628.html
-
上一篇:女人嘴型透漏出的秘密
下一篇:祛湿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