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系统
1
、试述肺结核的化学治疗原则。
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1
、早期
早期化学治疗有利于迅速发挥早期杀菌作用,促使病变吸收和减少
传染性。
2
、规律
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规律用药,不漏服,不停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
生。
3
、全程
保证完成规定的治疗期是提高治愈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4
、适量
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量,药物剂量过 低不能达到有效的血浓度,
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5
、联合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 ,可提高疗效,同时通过交
叉杀菌作用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2
、试述
COPD
的病程分期和严重程度。
病程分期:
1
、急性加重期:疾病过程中,短期内症状加重。
2
、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稳定或较轻。
COPD
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
分
分级
分
级标准
级标准
Ⅰ级:
轻度
FEV1/FVC<70%
Ⅲ级:重度
FEV1/FVC<70%
FEV1>=80%
预计值
30%<=FEV<50%
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
咳痰症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状
Ⅱ级:
中度
FEV1/FVC<70%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
50%<=FEV1<80%
预计值
FEV1<30%
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
咳痰症
或FEV1<50%
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
状
竭
3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
、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有诱因。
2
、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
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
①
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③
昼夜
PEF
变异率
>=20%
。
符合
1 ~4
条或
4
、
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4
、
40
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者,出现哪些情况应警惕肺癌。
1
、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
2~3
周,治疗无效。
2
、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
3
、短期内持续或反复痰中带血或咯血,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4
、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肺炎,特别是肺段性肺炎。
5
、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无中毒症状、大量浓痰、异物吸入史,抗炎治疗效果不显著。
6
、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
7
、影像学提示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性肺不张。
8
、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
9
、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
10
、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其是呈血性、进行性增加者。
5
、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
1
、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可伴胸痛。
2
、
发热。
3
、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
、
WBC>10
×
10
9
/L
或
<4
×
10
9< br>/L,
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5
、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
1~4
项中任何
1
项加第
5
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 出诊断。
6
、试述慢性肺心病的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治疗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1
、控制感染
2
、氧疗
3
、控制心力衰竭
4
、控制心律失常
5
、抗炎治疗
6
、加强护理工作
7
、什么是呼吸衰竭,其诊断要点是什么?
呼吸衰竭:
指各种原因 引起的肺通气和(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
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 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诊断要点:
呼吸衰竭的临川表现缺乏特 异性,
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
在海平面、
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 氧分压(
PaO
2
)
<60mmHg,
伴或不伴二氧
化碳分 压
(
PaCO
2
)
>50mmHg,
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 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
素,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8
、试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定义:
在医院外罹患 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
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诊断标准:
1
、
新近出现的咳嗽、
咳痰或原有 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
可伴胸痛。
2
、发热。
3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
、
WBC>10
×
10
9
/L
或
< 4
×
10
9
/L,
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5
、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片状、
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
1~4
项中任何
1
项加第< br>5
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出诊断。
9
、请写出肺炎球菌肺炎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
、肺结核
2
、肺癌
3
、急性肺脓肿
4
、肺血栓栓塞症
5
、非感染性肺部
浸润
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循环系统
10
、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1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为:
症状: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 ,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
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 硝酸酯制剂
后消失。
体征: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有时出现第四
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伴暂时性心尖收缩期杂音。
2
、不稳定 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为: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
之一:
①原为稳定性 心绞痛,
在
1
个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
程度加重,
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②
1
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
轻负荷所诱发。③休息状态下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11
、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哪些?
已有冠心病和
MI
病史 者还应预防再次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称之为二级预防,
包括以下五方面:
A
、
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治疗,硝酸酯类制剂
B
、
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控制好血压
C
、
控制血脂水平;戒烟
D
、
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E
、
普及有关冠心病的教育,包括患者及其家属;鼓励有计划的、适当的运动锻炼
十二、高血压病目前常用降血压药分几类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类:
即利尿剂、
β
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
CCB
)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 B
)。
十三、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1
感染
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
心率失常
3
血容量增加
4
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
治疗不当
6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十四、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
1
)交感神经兴奋
2
)阵发劳力性呼吸困难
3
)双肺捻发音或干啰音
4
)舒张早期奔马律
典型表现:
1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
2
)烦躁、不能平卧
3
)四肢冷汗、口唇发绀
4
)频繁咳嗽,粉红色泡沫
痰
5
)重者神志不清、休克
6
)听诊是两肺满 布湿
性罗音和哮鸣音,心尖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舒张早期奔
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 进
处理原则:
1
)体位:坐位,双脚下垂
2
)高流量(
5L/min
)吸氧
3
)开通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4
)静注吗啡、速尿、地塞米松
5
)静脉滴注血管扩张剂
15.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下述答案不确定)
阳性血培养对 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凡有提示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
有心脏杂音,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 不全杂音,贫血,血尿,脾大,白细胞增高和伴或不伴栓
塞时,血培养阳性,可诊断本病。具体
IE
的诊断见表:
IE
Duke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一)血培养阳性
2
次血培养均为一致的典型
IE
致病微生物: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
HACEK
型,金
黄色 葡萄球菌;无原发灶的获得性肠球菌
血培养持续阳性,
均为同一致病微生物:
至少
2
次血培养阳性,
且间隔
12
小时以上;
4
次阳性血培养中
3
次为同一致病微生物(第
1
次与最后一次血培养至少间隔< br>1
小时)
Q
热病原体
1
次血培养阳性或其
IgG
抗体滴度
>1:800
(二)心内膜受累证据
超 声心动图阳性发现
:
血液反流束中可见瓣叶或支撑结构有振荡物,或心内植入物上
存在 无法解释的振荡物;
或脓肿;
或新出现的人工瓣膜部分裂开;
或新出现的瓣膜反流(新
出现杂音或杂音较前加重)
次要标准
1
易患体质,心脏本身存在易患因素,或注射吸毒者
2
发热,体温大于或等于
38
摄氏度
3
血管现象: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
以及
Jan eway
损害
4
自身免疫现象:肾小球肾炎,
Osle r
结节,
Roth
斑以及类风湿因子
5
致病微 生物感染证据:不符合主要标准的血培养阳性,或与
IE
一致的活动性致病
微生物感染 的血清学证据
6
排除超声心动图的次要标准
确诊:满 足
2
项主要标准,或
1
项主要标准
+3
项次要标准,或5
项次要标准
疑诊:满足
1
项主要标准
+1
项次要标准,或
3
项次要标准
亚急性感 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原有心瓣膜病变或其他心脏病的基础之上,如在这些
患者发现周围体征(淤点、线 状出血、
Roth
斑、
Osler
结节和杵状指)提示本病存在,超声
心动图检出赘生物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16
、期前收缩有哪三种?其心电图特征各是什么?
分为以下三种: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1
、提前出现的异形
P
波:< br>P
波形状和窦性
P
波不同,
P
波通常不是逆行性的,但若起源于心房下部,其
P
波可为逆行性。
2
、
P-R
间期均大于
0.12s
。
3
、
QRS
波群的形态,时限和基本窦性心律相同。
4
、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1
、
产生提前发生的的
QRS
波群与逆行
P
波。逆行
P
波可位于
QRS
波群之前、之中
或之后。
2
、
QRS
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形态可有变化。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1
、
提前发生的
QRS
波群,时限通常超过
0.12
秒、宽大畸形。
ST
段与
T
波的方向与
QRS
主波方向相反。
2
、
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恒定。
3
、
窦房结冲动发放节律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代偿间歇。
17
、阵发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包含哪两种折返机制?产生折返的条件有哪些?二种不同
折返类型的心电图特征各 是什么?
(
答案不全
)
产生折返的条件有:必须具备单向传导阻滞、传导延缓及折返环路三个因素。
18
、急性房颤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案一:(网上)
1
、
控制心室率在合理范围
2
、恢复窦性心率
3
、维持窦性心律
4
、
抗凝治疗
5
、
介入治疗
6
、
外科治疗
答案二:(课本)初次发作的房颤且在
24 -48
小时以内,称为急性房颤。通常发作可
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对于症状显著者,应迅速给 予治疗。
最初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静脉注射
β
受体 阻断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洋
地黄仍可选用,但已不作为首选用药,使安静时心率保持在
60-8 0
次
/
分,轻微运动后不超
过
100
次
/
分。必要时,洋地黄与
β
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心力衰竭与低血压者
忌用< br>β
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
预激综合症合并房颤禁用洋地黄、
β
受体阻 滞剂与钙通道阻
滞剂。
经以上处理后,房颤常在
24-48
小时内自行转复,
仍未能恢复窦性心率者,
可应用药
物或电击复律。
如患者发作开始时已呈现急 性心力衰竭或血压下降明显,
宜紧急施行电复律。
Ⅰ
A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
C
(普罗帕酮)或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能转
复房颤,成功率60%
左右。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率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应
用。Ⅰ
C
类药物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官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
发生率最 低。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
19
、如何诊断和处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答案一:
诊 断:
根据心电图的典型表现,
以及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便
可确定诊断。
处理:若患者无心动过缓有关症状,定期随访。有症状者,接受起搏器治疗, 若仍
有心动过速发作,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答案二:
心电 图主要表现包括: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50
次
/
分以下),且并非 由于
药物引起;
②窦性停博与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
④心动
过缓–行动过速综合症,这是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
病窦综合症的其他心电图改变为:
①在没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
心房颤动的心室< br>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速和
(或)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②房室交界区性逸 博
心率等。
根据心电图的典型表现,
以及临床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存在明确的 相关性,
便可确定诊断。
为确定症状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可做单次或多次动态心电图 或事件记录器检查,
如在晕厥
等症状发作的同时记录到显著的行动过缓,即可提供有力佐证。< br>
对于可疑为病态窦综合症的患者,
经上述检查仍未为能确定诊断,
下列试验将 有助诊断:
(一)固有心率测定
(二)窦房结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治疗:
若患者无心动过缓有关的症状,不必治疗,
仅定期随诊观察。对于有症状的病窦
综合症患者,应接受起搏器治疗。
行动过缓–行动过速综合症患者发作心动过速,单 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能
加重心动过缓。应用起搏治疗后,患者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可同时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
20
、二尖瓣狭窄是如何引起右心功能不全的?(网上,请大家自己整理)
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失代偿——肺淤血——肺动脉
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厚 ——右心室失代偿——右心功能不全
21
、如何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一)
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 腹泻等病毒感染后
3
周内出现与心脏相关的表现,如不能用一
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 乏力、
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
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 衰竭或阿–斯综合症等。
(二)
上述感染后
3
周内出现下列心率失常或心电图改变者
1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
多源、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或非阵 发性室性
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
两个 以上导联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大于或等于
0.05mV
或
S T
段异常抬高
或出现异常
Q
波。
(三)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或肌钙蛋白
T
、
CK-MB
明显增高。超 声心动图示心脏扩
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
/
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 弱。
(四)
病原学检查
1
在 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
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体
第
2
份血清 中同型病毒抗体滴度较第
1
份血清升高
4
倍或一次抗
体效价大于或等 于
640
者为阳性,
320
者为可疑。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