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浅谈肝阴虚之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13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怎么样才能减肥呢)
浅谈肝阴虚之治疗



摘要在临床辨证当中,肝阴虚证是中医肝病的主要证型之一。


但查阅了 近几年的国内各类医学期刊报道,
发现对阴虚证的研究报道
比较多,而对肝阴虚证的研究报道相 对比较少。


故本文尝试着
通过调查古代及近代文献,
结合肝的 生病理特点及肝阴虚的病因病机,
初步拟出一定的诊断标准,治疗方药。


关键词养阴;肝阴虚;
生理
1
肝的生理特点肝为五脏之一,阴中之阳脏,魂之处,血 之藏,
筋之主,位居胁部,其经络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连目系与
督脉会于巅
《灵枢
?
经脉》



其属性比拟为风木,
善行而数变。


主疏泄,使气机流畅,又主 藏血,司血之贮藏;运气于筋,使筋强力
壮、瓜甲坚韧;肝气通于日,使目视精明。


在生理常态下,肝
脏赖肾水之滋涵、血液之濡润等以维持其阴阳平衡。


而肝阴,
指肝的营血和阴液。



1
〕肝的营血和阴液,在生理上能滋养本
脏,涵敛肝阳,使之不易偏亢;疏利肝气,使之疏泄条达适度而 不郁
滞,
濡养筋膜,
使之轻韧有力;
上荣于目,
使之视物清明。

《素

?
五脏生成篇》
曰人卧则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因此,
一旦肝阴血,
津液被劫、
被损,就会发生肝系的病理变化而 出现相关的临床证候。


朱丹
溪有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更何 况阳
主动,
阴主静,
人体常居阳动状态之中,
精血、
阴气最易耗散。



此提示人体保护阴精,强调养阴在养生、治疗上的重要性。



体对肝脏而言,肝常行疏泄功能,居阳动状态,肝体精血则易耗散而
常虚。


2
肝阴虚证的病因
1

1

1
饮食所伤《灵枢
?
痈疽篇》
曰中焦出气如雾。


上注溪谷而渗脉络,津液调和,变化而赤,
是谓血。


因精血同 源,津血同源,如饥食饥饱失常导致脾胃损
伤,则气血、精、津液的生成乏源。


饮食的偏嗜,亦可致阴阳
的偏盛偏衰,朱丹溪说酒而无节,……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 br>焦。


《素问
?
五脏生成篇》
曰过食辛味,
则筋急而爪枯。



时饮食不洁,如引起吐泻,也是导致阴液损伤的原因之一,
《医宗必
?
泄泻》
曰水液去多,
甚而转筋,
血伤,
故筋挛急也 。


[2]1

1

2
房室所伤肝肾 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
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有肝肾同源之称,二者 之间的关系极为密
切。


若房室不节,纵欲过度,则可使有形之精液耗损 而致肝肾
阴虚,
朱丹溪在其
《格致余论》
一书中,
开宗明义即作《饮食色欲箴》
篇,
告诫人们不要陷溺于色欲饮食之中而耗散其精,
把房劳放在伤 精
病因中的首要地位。


1

1

3
情志所伤突然或长期持久的精神
刺激,也是损伤肝阴的因素之一。


《灵枢
?
百病始生篇》曰喜
怒不节则伤脏。


张介宾说怒生予心,肝必应之,怒不知节,则
劳伤在肝,
……如火因怒动而逼血妄行,
以致气逆于上而胀动喘急者,
此伤其阴者也。


《素问
?
疏五过论》亦曰暴怒伤阴。


综上
所 述,引起肝阴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囊括了不生不化、阳热过盛、
病邪损耗等,但主要与摄生、饮食、情 志等因素及脏腑的互相影响密
切相关。


3
肝阴虚证的病机病理 情况下,由于肝之阴液不足,
清窍失养,则头晕头痛,其痛绵绵,眩晕不欲睁眼;精血不能上承于
目,故目干涩畏光、视物昏花或雀盲;精血不能濡养肝络,则胁肋隐
痛,其病为悠悠不休;精血不能荣 养筋脉,则肢体麻木;肝之精血不
足,损及肾精,冲任俱虚,则妇女月经不调。


《景岳全书
?

忠录
?
十问篇》
云凡内证发热者,
多属阴虚。


说明阴虚生内热,
故可有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午 后颧红,潮热盗汗,便干结而尿黄短
或短赤,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
肝阴虚证的诊断标准
参照贝氏、石氏等拟定的标准,对肝阴虚证进行诊断。


①主要
症状肝的定位症视物昏花、两目干涩;胁肋隐痛;肢体麻木;②次要
症状头晕,
失眠,
情绪易于激动;
③阴虚内热症口咽干燥,
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凡具有
1
项主要症状,
1
项次要症状加
2
项阴虚内热症都必具舌象者即可诊断
为肝阴虚证。



3

5
肝阴虚证的治疗方 法
51
阴虚肝郁,治以
柔肝疏郁阴虚肝郁可出现胸胁、
两乳、
少腹等 某些局部胀痛不适等病
理现象,同时又见口燥咽干、舌红赤乏津、脉象弦细等症,此乃阴虚
肝郁 使然,而津与气均以三焦为升降出入之道路,肝气郁结,疏泄失
常,必碍津液之流通,故阴虚肝郁之时又 常兼水湿壅滞征象;然—般
疏肝理气之方,多用辛温香燥之品以舒畅气机,不仅无害,且兼能宣
其湿,阴虚肝郁则不然,若误用辛温香燥之品,势必更伤阴血,致阴
血愈伤而郁滞愈甚,
郁滞愈 甚则胁肋疼痛更甚,
唯柔肝与疏郁双管齐
下,在养血柔肝的基础上疏其郁滞,方是正确治法,故 阴虚肝郁之治
法以滋阴柔肝疏郁为本,药用当归、枸杞、玄参、麦冬等养阴柔肝之
品与郁金、香 附、苏梗、青皮等疏肝解郁之品组合成方,共奏柔肝疏
郁之效,代表方如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


52
阴虚火旺,治以
滋阴降火阴虚火旺而见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口 燥咽干、两颧发赤,
潮热盗汗,小便黄少,经少经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症既有阴虚的一面,又有火旺的一面。


故立方之时常在滋补 肝
阴药如地黄、杭芍、乌梅、枸杞等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牡丹皮、
地骨皮、
银柴胡 、
胡黄连等清虚热、
退骨蒸之药,
代表方如大补阴丸、
清骨散等。


53
阴虚阳亢,治以育阴潜阳证见头晕耳鸣,头目胀
痛,
面赤易怒 ,
治疗宜在滋阴的基础上加阿胶、
鸡子黄、
龟板、
鳖甲、
龙骨、牡蛎 、石决明、磁石等金石重坠和介类潜阳之品以滋其不足之
阴,
制其已亢之阳,
俾阴不虚 ,
阳不亢,
阴阳才能相对平衡。



表方如一甲复脉汤、
二甲复脉汤、
三甲复脉汤等。


54
阴虚生风,
治以滋阴熄风肝阴亏已极,肝阳暴涨,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天旋地< br>转、
眩晕欲仆,
或头摇不止;
气血随风阳上扰,
壅滞络脉则头痛不止;
风动痉挛则项强肢颤;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蒙蔽清窍,心
神昏愦故突然昏倒,
不醒人事;
风痰窜扰络脉则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见此者宜在育阴之基础上加入潜阳 熄风之品,如牡蛎、生地、女贞、
杭芍、
阿胶、
玄参等,
育其已亏之阴,潜其已亢之阳,
熄其已起之风,
俾阴复阳潜风熄,则诸症可除。


代表方如镇肝熄风汤、羚羊钩
藤汤之类。


肝阴虚之证侯除上述
4
种外尚有阴虚血瘀等证侯,
血液运行上下全赖乎肝之疏泄,肝阴虚证则不能滋养血脉 。



在补益肝阴时,
可适当佐以养血活血之品,
如当 归、
杭芍等。


[4]
个人拙见以为补肝阴应宜酸甘养阴柔肝为 主,稍佐解郁之品如柴胡、
郁金、香附、玫瑰花等,兼补肾阴、肺阴,以助肝阴生化
,
故常或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066.html

浅谈肝阴虚之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