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外奇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
说明:该文档整理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经外奇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
》视频 。该文档的整理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和记忆。发布于网络也仅仅为了供大家学习,
请不要作任何商业用 途。
若需要转帖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的传播,
请不要删除该说明。
且本人
拒绝承 担任何法律责任,
鉴于网络的敏感性,
不得不做以上废话般的说明。
欢迎下载,
谢谢
合作
海泉
一、头颈部奇穴
1.
四神冲穴
作用:通络开窍,宁神益脑
主治:头痛,眩晕,健忘,失眠,癫痫,痴呆等
操作:平刺
0.5
——
0.8
寸,可灸
《针灸集成》
:主头风目眩,风痫狂乱。
2.
当阳穴
主治:偏头痛,正头痛,头昏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炎,感冒等
操作:沿皮刺
0.5
——
0.8
寸,可灸
《针灸集成》
:主头风目眩,风痫狂乱。
3.
印堂穴
主治:眩晕,头痛,鼻塞,鼻渊,目肿痛,面疔疮
配太冲,太阳:平肝潜阳,行气止痛治疗头痛眩晕
配迎香,合谷:清热宣肺,利鼻窍
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
0.3-0.5
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4.
鱼腰穴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动,目肿痛,目翳,口眼歪斜
操作:平刺
0.3
——
0.5
寸
《针灸大成》
: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是也。
5.
太阳穴
主治:偏正头痛,目疾,口眼歪斜,牙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
0.3
——
0.5
寸,或点刺出血
《针灸大成》
:治眼红肿及头,用三棱针出血。
6.
耳尖穴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麦粒肿,喉痹,眼目炎症
操作:直刺
0 .1
——
0.2
寸,或点刺出血,可灸,注意消毒
7.
球后穴
主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扁形,视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等。
操作:可针,轻压眼球向上,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朝视神经方向刺
0.5
——
1
寸,不
提插捻转,以防出血
提示:该穴操作请千万谨慎
!
8.
上迎香穴
主治:鼻部疾病,目肿痛等
配印堂,合谷,有宣通鼻窍的功效,主治鼻赛,鼻渊
操作:向内上方斜刺
0.3
——
0.5
寸
9.
聚泉穴
主治:舌强,舌肌麻痹,味觉减退,哮喘,咳嗽等病
操作:直刺
0.1
——
0.2
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灸大成》
: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
10.
金津玉液穴
主治:舌强,舌肿,喉痹,消渴,呕吐,腹泻,失语
配少商(点刺出血)
,清热利咽,消肿解毒,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配廉泉,风府有醒脑开窍之功
可治疗舌强,中风
配乘浆,可滋阴降火,治疗消渴病
配鱼际,可消炎止痛治疗舌炎,口腔炎,口角炎等
操作:点刺出血
11.
翳明穴
主治:目疾,耳鸣,失眠,头痛,眩晕等
可使耳聪目明,脑清神安
操作:直刺
0.5
——
1
寸
12.
颈百劳穴
主治:颈项强痛,瘰疬,咳喘,鼻渊等
操作:直刺
0.5
——
1
寸
《针灸资生经》
:妇人产后,浑身疼,针百劳穴
13.
安眠穴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夜游症,眩晕,头痛,心悸,癫狂等
操作:直刺
0.8
——
1.2
寸,或灸
14.
牵正穴
主治:疏风通络,散结止痛,主治口眼歪斜,口腔溃疡,腮腺炎等
操作:斜刺或直刺
0.5
——
1
寸,或艾灸
15.
夹承浆穴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流涎,三叉神经痛等
操作:平刺或斜刺
0.3
——
0.5
寸
16.
新设穴
主治:颈背痛,落枕,枕神经痛等
通经活络止痛
操作:直刺
0.5
——
1
寸或灸
二、躯干部奇穴
1.
子宫穴
主治:痛经,子宫下垂,月经不调,腰痛,崩漏等疾病
有固摄胞宫的作用
操作:直刺
0.8
——
1.2
寸,可灸。孕妇禁针
2.
定喘穴
主治:止咳平喘。气喘,咳嗽
操作:直刺
0.5
——
0.8
寸,可灸,或贴灸
3.
夹脊穴(华佗夹脊穴)
胸
1
——
3
夹脊穴,主治上肢病患
上胸部夹脊穴治疗上胸部心肺疾病和神志病
下胸部夹脊穴治疗腹部疾病(如胃肠病等)
腰部的夹脊穴治疗腰及下肢疾患
操作:斜刺
0.5
——
1
寸,或梅花针扣刺
4.
胃管下俞
主治:消渴,咽干,胃痛,腹痛等
操作:斜刺
0.5
——
0.8
寸,勿深刺,谨防气胸
5.
痞根穴
主治:痞块,癥瘕,肝脾肿大,腰痛等
操作:直刺
0.8
——
1.2
寸,或灸
6.
下极俞穴
主治:腰痛,腹痛,腹泻,遗尿,下肢酸痛等
操作:直刺
0.8
——
1.2
寸,可灸
7.
腰眼穴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疾病及腰痛,虚劳,羸瘦
操作:直刺
0.8
——
1.2
寸,可灸
8.
十七椎穴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
1
——
1.5
寸
9.
腰奇穴
主治:祛痰,熄风,宁神。头痛,失眠,癫痫,便秘
操作:向上平刺
1
——
1.5
寸
10.
颈臂穴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1: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507.html
-
上一篇:肺癌的七大早期症状及预防
下一篇: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