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疑难病例
肺癌又称原发 性支气管肺癌,
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
肿瘤细胞
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
常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撒。
肺癌为当
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 仍在升高
,
是
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肺癌占男
性常见恶性肿瘤首位,在女性则为第
2
、
3
位。在我国 肺癌在城市中
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
在农村占第
3
位,
发病率也有 明显增高的趋
势。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
2:1
。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迄今尚未明确,
目前一
致认为肺癌的发病与吸烟、职业致癌物、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遗传和个体因素、慢性肺疾患等因素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肺积”
“息贲”等范畴, 在中医文献未见有肺癌
之病名,
但有类似肺脏肿瘤的记载。
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正气虚损 和邪
毒入侵关系较密切。
临床表现有以下症状:
(
1
)咳嗽
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 瘤在气
管内可由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
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有继发
感 染时,痰量增加,呈粘液脓痰。
(
2
)咯血
由于癌组织血管丰富常
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学痰。如侵蚀大
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
)喘鸣
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
1
/
37
有2%
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
(
4
)胸闷、气急
肿瘤引起支气
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
结压迫主支 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
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膈肌麻痹,上腔静 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
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促。
(
5
)体重下 降
消瘦为肿
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 br>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液质。
(
6
)发热
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
多数发热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
肺炎所致,抗生素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7
)肺外症状
肺癌被称为非
内分 泌性的内分泌肿瘤,有异位内分泌作用,可产生肺外症状。常见
的肺外表现为骨、关节肥大、杵状指,男 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症,
类癌综合症,
低钠血症,
低血糖症,
水中毒,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等。
有以下体征:
(
1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
或融合,多无痛感。
(
2
)喉返神经 压迫症
见于纵隔淋巴结转移及主
动脉弓下淋巴结转移。
(
3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
4
)颈交感神经综
合症。
(
5
)恶性积液
多见于未分化癌及腺癌,鳞癌较少。
(
6
)血行
性转移
常见部位是骨、肝、脑,其次为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
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应根 据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
制定具体方法。目前多采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中药 治
疗、生物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手段,取得很好疗效。
我院治疗肺癌,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年龄、病理特点及临床分
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中药、化疗、放疗、物理疗 法融为一体。因
2
/
37
人而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汇
总如下:
3
/
37
病案一
间断咳嗽,痰中带血
(肺癌倂脑转移)
一、
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治疗难点介绍
患者
徐吉申,男,
59
岁,初诊时间
2004-2-20
,住院号
27008
。
(一)主诉
间断咳嗽
10
年,痰中带血一个月
(二)病史
患者于
1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无咯血、发热,未重
视,一月前出现咳嗽, 咯痰,痰中带血,无胸闷及胸痛,无心悸及呼
吸困难,体重下降约
5kg
。当地予抗炎 治疗,效果不佳,于
2004-2-9
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肺癌。 病理:考虑
鳞状细胞癌(病理号
04-1789
)
,气管刷片:找到癌细胞( 细胞学号
04-1084
)
。胸部CT示:右肺门占位,考虑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下
叶不张,
两肺气肿。
腹部B超示:
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未行特殊治疗 ,
为求进一步中西结合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咳嗽、咯血、乏力、纳
差、眠差、二便可。
(三)入院查体
体温
36.7
℃
脉搏
80
次
/
分
呼吸
21
次
/
分
血压
120/90mmHg
,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
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
80
次< br>/
分,律齐,
4
/
37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
痛, 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
浮肿。舌紫暗,苔微黄,脉弦。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11.3
×
10
9
/L
,红细胞
5.13
×
10
12
/L
,血红蛋白
144g/L
,
血小板
160
×
10
9
/L
,
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胸片示
(
X
号
8601
)
:
右肺下叶肺癌、伴右下肺阻塞性肺气肿。颅脑CT平扫示:未见明显< br>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腹
腔未见异常。
(五)病例特点
5.1
老年男性。
5.2
间断咳嗽
10
年,痰中带血1个月,无胸闷及胸痛。
5.3
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下叶不张,两肺肺气肿。
5.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高
(六)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鳞状细胞癌Ⅲ期
中医诊断:右肺积
咳嗽(气滞血瘀)
二、治疗经过
患者以咳嗽、咯血, 为主症入院,肺癌诊断明确,而不能手术。
我院根据患者的情况,中西结合,站在时代的前沿。从现代医 学角度
考虑,病理鳞癌对放疗相对敏感,征取患者同意、予钴
-60
外放疗
1 0
5
/
37
< br>次剂量
2000CGy
。祖国医学贵在辨证,四诊合参,辨病为肺积,气滞
血瘀 型,治疗宣肺止咳,理气活血为大法,中药为扶正
1
号
2
袋、
解毒
1
号两袋、健胃
1
号两袋、健胃
2
号两袋、消瘤
2
号两袋、甘草
10g
、川贝
20g
、鳖甲
20g
、 桔梗
20g
、扶正
3
号两袋。随症加减,气
虚的加黄芪、
太 子参等,
眠差的加酸枣仁、
百合花等,
中药一日一剂,
水煎服。配合院内制剂 ,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口服、
以扶正抑瘤。
同时给中药高温雾化吸入治疗原发灶 ,
药液直达原发灶,
浓度高,易吸收,无痛苦。考虑患者白细胞偏高,可能有感染,予头
孢他定静滴抗感染,安络血静滴以止血。对症治疗
20
天,咯血症状
消失,偶有咳嗽 ,乏力、睡眠好转,食欲渐增。血象正常而出院,出
院后继服我院中药。
1
个月后,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先后来住我院两次,当时咳嗽,痰
中带血丝,乏力等,考虑可能跟原发病肺癌 有关。根据病情,中西结
合,运用现代医学,再行外放疗
20
次,后给予两个疗程化疗 ,第一
疗程予
CEP
方案,第二疗程予
CAP
方案,化放疗后对症支 持治疗,配
合中药雾化吸入,
以治疗原发灶。
祖国医学认为,
中药既可以减轻 化、
放疗的毒副作用,
又可以治疗原发灶,
治病求源。
辨病与辨证想结合,< br>辨证为脾肾亏虚,中药以健脾益肾、润肺止咳为大法。中药为扶正
1
号
2
袋、消瘤
2
号
1
袋、再生
3
号
2
袋、解 毒
1
号
1
袋、健胃
1
号
2
袋、川贝、桔梗 、活血
3
号
1
袋、射干、蜂房、山豆跟、玄参、牛蒡
子、甘草等。随 症加减,咳血加白芨、侧柏叶等,纳差加焦三仙、内
金等,乏力加黄芪、太子参。水煎服日一剂。经住院 治疗后,咳嗽减
6
/
37
轻,咯血消失,食欲好转
,
病情减轻。复查胸部
CT
示肺 癌肿块缩小,
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于
2004-7-24
第四次 入院,患者右季肋疼痛,头晕,头痛,偶有
咳嗽,无血丝痰,纳差,二便可。查体:右季肋区沿第五肋可 见
2cm
×
7cm
带状疱疹,右肺呼吸音低。头颅CT示:右侧小脑低密度区 内
可见一类圆形强化影,印象:右侧小脑转移瘤。考虑患者右季肋疼痛
为主,
可能跟带 状疱疹有关,
予胸腺酞输入,
提高免疫力,
中药外用,
祖国医学治疗带状疱疹 ,急则治其标,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中药为板
蓝根、黄连、黄柏、黄芩、苍术、银花、甘草等,水煎服, 每日一剂。
配合中药外敷,以清热解毒。考虑头晕、头疼,无明显肢体障碍,跟
脑转移有关,予 颅脑放疗
10
次,同时予
20%
甘露醇脱水。治疗后右
季肋部疼痛消 失,
带状疱疹痊愈,
予VP方案化疗
(
Vm-26
0.1
×
3
DDP
20mg
×
5
)< br>,化疗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配合中药,中医辨证为痰
瘀互阻,上蒙清窍,以化痰开窍,活血 化瘀为大法:处方为消瘤
2
号
2
袋、活血
3
号
2< br>袋、健胃
1
号
2
袋、青礞石、菖蒲、远志、川贝、
草贝母、< br>石上柏、
半夏、南星、
文术,
焦三仙等,
随症加减,
水煎服,
每日一剂。治疗后病情好转,头疼头晕减轻,并渐消失,食欲好转,
偶有咳嗽,复查头颅
CT
提示右侧小脑转移瘤较前缩小。出院后坚持
服勇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
1
年余,人在随访中,至今病情平稳,可从
事正常工作。
三、评析
7
/
37
首次病人以咳嗽,
痰中带血为主要表现,无胸闷胸痛气短,来我
院。在省四院,诊断明确, 当时因肺功能下降,不宜手术。后期出现
胸部疼痛,头晕。如何改善症状,能否尽快改善症状,治疗难点 在于
(
1
)
老年男性,
体质差
(
2
)初期期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下叶不张,
两肺肺气肿,不宜手术,能否化疗。
(
3
)间断咳嗽多年,痰中带血症
状较重,纳差,能否尽快改善症状。
(
4
)后期倂脑转移,带状疱疹,
出现胸部疼痛,头晕、头痛,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尽快改善患者症状,也给我们医护人员提出很大挑战。
针对患者咳嗽咯血的症状 ,
跟原发灶有关,
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
诊断明确,患者有多种原因不宜手术,只能行其 他综合治疗。首先治
疗原发灶,从现代医学角度,行放化疗,配合抗炎止血西药静滴,祖
国医学 认为,机体正气不足,邪毒内侵于肺,郁结胸中,宣降失司,
气滞血瘀,久而成块,阻于肺,侵及肺脏之 脉络,则咳嗽、咳痰,痰
中带血甚或咯血不止,治病求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制定个体化治
疗 方案,运用我院的中药制剂和中药,辨证准确,用药得体,即能减
轻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又能提高机 体的抵抗力,增强抑瘤效果。
患者很快缓解症状,咳嗽明显好转,咯血消失,食欲好转。
后期患者出现胸部疼痛,确诊带状疱疹,出现头晕头疼,经完善
检查确诊脑转移,针对带状疱疹,我 科发挥中医特色,以清热解毒为
大法,
内外合治,
根据我科多年的临床经验,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外敷,
之后很快痊愈。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
无论手术 、放疗
或化疗其效果均不理想
,
而且肺癌远处转移发生早
,
发生率高 。
肺癌脑
8
/
37
转移预后很差
,
脑转移患者从有颅脑症状开始
,
如不积极 治疗都在
3
个月内死亡。癌脑转移患者死亡大多数是因为脑转移灶未控
,
原发 灶
未控及合并其它部位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肺癌脑转移放
射治疗为首选方 法之一
,
结合放疗的综合治疗较为妥当
,
也易被患者
所接受。
近年来
,
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科研和临床取得了很大的进
步
,
逐渐为多数中外学者所接受。从西医角度,行放化疗,并对症支
持治疗,
大多数学 者认为活血化瘀方药可以减少肿瘤转移,
增强机体
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
善通透性,
增加血流量,
促进微循环
,
在局部 血液增加的基础上
,
促进
炎症的吸收和包块消散。从祖国医学角度,正气亏虚,邪毒入 里,痰
瘀互结而致,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为大法,运用我院的中药治疗,
辨证准确,治疗得体 ,症状很快好转,
CT
复查右侧小脑转移瘤较前
缩小。
出院后患者继续来我院 不间断中西结合治疗,
至今仍在随访中,
生活自理,生活质量提高,
从确诊到现在5
年有余,能取得这样的疗
效,也是难能可贵的,跟我们的得体及时治疗分不开的。
病例二
间断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
(右肺癌,倂肝转移、脑转移)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治疗难点介绍
陈天孝,男,
75
岁,初诊时 间
1999
年
4
月
7
日,住院号
12883
9
/
37
(一)
主诉
间断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
2
月余
(二)病史
患者于
1999
年
2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
痛 ,在当地县医院,经
CT
检查:
(
1
)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
转移,
(
2
)肝右叶低密度灶影,考虑为转移所致。脑
CT
示:符合脑
转移瘤。诊断为右肺癌、肝转移、多发性脑转移。后去邯郸市某医院
诊治,多种原因 不宜手术和化疗,予平消胶囊、参麦胶囊服用保守治
疗,效果欠佳。现患者为进一步系统治疗而来我院, 现症见:头疼、
视物模糊,头晕不适,无呕吐,偶有咳嗽,咯粘液,无血丝,左下肢
疼痛,双下 肢活动不利,纳差,二便可。否认结核病史,嗜烟酒,均
戒除。
(三)入院查体
体温
36.5
℃
脉搏
92
次
/
分
呼吸
20
次
/
分
血压
190/111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 大,颈软
无抵抗,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
92
次
/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无
压痛及反跳痛,
肝 脾未触及,
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正常存在,
双下肢活动不灵活,左下肢踝部及 左足底外侧疼痛,双下肢无浮肿。
两侧膝健反射正常存在,
双侧巴氏征阴性。
舌淡暗,
苔白腻,
脉弦滑。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7.5
×
10
9
/L
,血红蛋白
160g/L
,血小板
218
×
10
/
37
10
9
/L
,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当地县 医院经
CT
检查:
(
1
)右肺中心
型肺癌,
纵膈淋 巴结转移,
(
2
)
肝右叶低密度灶影,
考虑为转移所致。
脑
CT
示:符合脑转移瘤。胸片示:右肺门影增重。心电图示:窦性
心律,
正常 心电图。
腹部彩超示:
胆胰脾双肾上腺腹腔未见明显异常。
(五)病例特点
5.1
老年男性。
5.2
间断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
2
月余,纳差。
5.3
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倂肝转移、多发性脑转
移,多器官转移,不宜手术。
5.4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肝胆胰脾
双肾上腺 腹腔未见明显异常。
(
六
)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多发性
脑转移。
中医诊断:肺积(气滞血瘀,痰毒内阻)
二、治疗经过
患者以头疼、
头晕不适,
左下肢疼痛为主症入院,
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综合分析病情,考虑患者年老体弱,肺
癌晚期,肝转移,多发脑转移,不宜手术,而 主症跟脑转移有关。从
西医治疗角度,就是化疗,征取患者同意,
1999
年
4
月
9
日行腰穿
鞘内注药,注入氨甲蝶呤针
10mg
+
地塞米松
10mg
1
次,
1999
年
4
月
11
/
37
12
日予
EC
(
CBP100mg
×
5 Vp-16 0.1
×
5
)化疗一周期,化疗后予
对症支持治疗。祖国医学贵 在辨证施治,四诊合参,辨病为肺积,脾
虚痰结型,
以健脾祛痰化瘀、
醒脑开窍为大法 ,
中药为消瘤
2
号
1
袋、
扶正
1
号
1
袋、党参、泽泻、云苓、菖蒲、远志、陈皮、半夏、南星、
桑白皮、白僵蚕、全虫、蜈蚣、 龙葵、土元、内金、甘草,水煎服,
每日一剂。配合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口服,扶正抑瘤升血。症状
好转,为下次顺利化疗创造了条件。
1999
年
5
月23
日予
CAC
方案(
CTX 0.6mg
×
5 ADM 30mg
×
2
CBP100mg
×
5
)化疗一 周期,期间行腰椎穿刺鞘内住药
5
次(氨甲蝶
呤
10mg+
地塞米松
10mg
)
,化疗后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根据病
情,舌质淡,苔白,脉 细等,辨证为脾肾双亏,以健脾补肾为大法,
中药为黄芪、人参、补骨脂、菟丝子、枸杞、首乌、
巴戟天、冬青
子、金凌草、白术、当归、生地、阿胶、三七粉、焦三仙等,水煎服,
每日一剂。头疼、头晕减轻,食欲好转,下肢疼痛明显减轻,活动也
较前好转而出院,出院后继服我院 的中药巩固治疗。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
1999
年
7
月
12
日、
9
月
11
日先后二次
入院,当时头疼、头 晕不适不明显,无恶心、呕吐,舌质淡,少苔,
脉细。考虑可能跟脑转移灶有关,患者不同意放疗,先后 行
MEC
方案
(
MMC 6mg
×
2 CBP100mg
×
5 Vp-16 0.1
×
5
)和
MACB
方案(
MMC 6mg
×
2 ADM 30mg
×
2 CBP100mg
×
5 BCNU125mg
×
3
)两个疗程化疗, 配
合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扶正抑瘤,防再次
复发和转移。中药以益气 养阴为大法,处方如下:太子参、党参、炒
12
/
37
白术、沙参、麦冬、当归、白芍、内金、甘草等。水煎服, 每日一剂。
中药即能减轻化疗症状,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化疗反应较轻,根据
病情对症支持治 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头疼、头晕症状好转。复查头颅
CT
示:病灶缩小。胸部
CT示:右下肺占位明显缩小,腹部彩超未见
异常,肝脏转移灶消失。
出院后,继服 我院的中药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
囊,扶正抑瘤,和中药汤剂,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开 始每日一剂,
后来
2-3
天一剂,一直到现在,多次复查,病情相对平稳,带瘤生存< br>10
多年,已成现实。这和我院医护人员的勤奋努力,和中西结合治
疗特色分不开的。< br>
三、评析
本病人以头疼、
头晕不适为主症来我院,
诊断为 右肺癌Ⅳ期伴纵
膈淋巴结转移、肝、脑转移明确,其起病急骤,可能颅压增高有关,
尽快改善症 状时当务之急。治疗难点在于(
1
)老年男性,体质差,
能否配合化疗和中药治疗。< br>(
2
)间断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
2
月余,纳差,可能跟颅压增 高有关,能否尽快改善症状。
(
3
)右肺中
心型肺癌,
纵膈淋巴结转 移,
倂肝转移、
多发性脑转移,
多器官转移,
不宜手术,能否支持化疗。
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
,
未做正规治疗的脑转移患者自然中位生存
期1-2
个月。肺癌脑转移是肺癌的一种严重致残致死的并发症。
从西医角度治疗 原则看,病人出现脑转移、肝转移,属右肺癌Ⅳ
期,且病情急,病变重,立即予
20%
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鞘内注药,
13
/
37
尽快缓解颅压高症状,
并应用全身化疗,
以期达到最 大限度杀死肿瘤
细胞,减轻症状。肿瘤提倡综合治疗,单用西药,力度不够,尤其化
疗副作用大 ,中药可以减毒增效,所以中西结合很有必要,给予院内
中药制剂和辨证施治的中药汤剂,以扶正抑瘤, 防转移和复发,同时
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经综合治疗,复查
CT
肺癌肿块缩小;脑转移 瘤
缩小;肝脏转移灶消失。这样一个肺癌晚期倂肝、脑转移的病人,竟
能带瘤生存至今
10
余年,不能不说是中西结合的特色,我院的治疗
特色。当然也和我院的耐心细致的医患沟通 ,护患沟通息息相关。
病例三
间断咳嗽,伴颈部肿胀、背部疼痛
(右肺癌倂上腔静脉综合征)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治疗难点介绍
郑金环,女,
54
岁,初诊时 间
2006
年
6
月
7
日,住院号
34282
(一)主诉
间断咳嗽
5
个月,加重伴背部疼痛1个月
(二)病史
患者于
5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无血丝痰 ,无胸闷
及呼吸困难,服用复方甘草片(一次三片,一日三次)
,阿莫西林胶
14
/
37
囊( 一次两粒,一日三次)
,效果不好。
1
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背
部疼痛,偶伴 颈部肿胀,坐位可缓解,于我院门诊行胸部
CT
示:右
上肺感染可能,右肺中心型占位 不除外。至河北省四院查气管镜示:
右肺上叶癌。病理示:低分化癌。转至我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现症
见:
间断咳嗽,
无血丝痰,
无胸闷及呼吸困难,
纳差,
眠差 ,
小便可,
大便干。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
史,无 烟酒史。
(三)入院查体
体温
36.3
℃
脉搏
88
次
/
分
呼吸
20
次
/
分
血压
120/80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颈部
青紫肿胀,可见颈静脉怒张,胸壁可见静脉曲张,双肺呼吸音清,右
上肺可闻及哮鸣音, 心率
88
次
/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
性杂音,腹平软, 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及
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舌淡 暗,苔白,脉
弦。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7. 7
×
10
9
/L
,红细胞
3.73
×
10
12
/L,
血红蛋白
102g/L
,血小板
284
×
10
9
/L
,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
心律,正常心 电图。腹部彩超示:胆结石、肝胰脾双肾上腺腹腔未见
明显异常。河北省四院查气管镜示:右肺上叶支气 管开口堵塞,侵及
主支气管,
考虑右肺上叶癌。
病理示:
低分化癌
( 病理号
06-11029
)
。
15
/
37
(五)病例特点
5.1
中年女性
5.2
间断咳嗽,背部疼痛,颈部肿胀,坐位可缓解。
5.3
查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部肿胀,可见颈静脉怒张,胸
壁可见静脉曲张,双肺呼吸音清,右上肺可闻及哮 鸣音
5.4
河北省四院查气管镜示: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堵塞,侵及主
支气 管,考虑右肺上叶癌。病理示:低分化癌(病理号
06-11029
)
。
(六)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低分化癌Ⅲ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中医诊断:咳嗽(痰瘀阻肺)
二、治疗经过
患者以间断咳嗽,
背部疼痛,颈部青紫肿胀为主症入院,肺癌 经
胸部CT、支气管镜、病理诊断已经明确,分析病情,考虑症状跟原
发灶和肺癌压迫上腔静脉 有关,
所以必须治疗原发灶,
首选新辅助化
疗,先杀死一些癌细胞,为手术做准备,< br>
争取更大的机会。
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经典方案化疗 ,予
CAP
方案(
CTX
0.6mg
×
2 ADM
30mg
×
2 DDP20mg
×
5
)化疗一周期,< br>化疗后根据血象对症支持治疗。
同时给予中药雾化吸入,
药物可直达
病灶,浓度 高,患者无痛苦,疗效肯定。并针对上腔静脉综合征,予
地赛米松
30mg
静注冲击治 疗,以消除炎症,减轻压迫症状。我院重
视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同时 配合
16
/
37
我院中药制剂黄龙解毒胶囊,温元胶囊口服,以扶正抗癌防转移。根
据主症,舌淡暗,苔白,脉 弦,属痰瘀阻肺,以攻毒利水、宣肺化痰
止咳、
活血化瘀为大法。
中药为:
消 瘤
2
号、
解毒
1
号、
泽泻、
茯苓、
桔梗、 川贝、扶正
3
号、健胃
1
号、健胃
2
号、鸡血藤、砂仁、活 血
3
号、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既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又能扶
正抑癌。耐心给 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积极配合,化疗结束后,予
钴
-60
外放疗
20次
,
剂量
4000CGy
,放疗后,查白细胞
1.3
×
10
9
/L
,
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再生胶囊口服
5
粒,每日
3
次。中医根
据当时症状,乏力,气短,咳嗽,舌质淡暗,苔白,脉 细等,辨证为
气血双亏证,
以补气养血,
化痰活血为大法,
中药为:
太子参、
黄芪、
炒白术、
当归、沙参、麦冬、消瘤
2
号、
解 毒
2
号、扶正
2
号、半夏、
南星、桔梗、仙鹤草、活血
3< br>号、甘草。治疗后患者咳嗽明显减轻,
乏力好转,颈部肿胀、背部疼痛消失,精神好转。查其颈静 脉怒张,
胸壁静脉曲张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继服
我院院内制剂,黄 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以巩固治疗。
后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不愿手术,咳嗽加重,无 血丝痰,乏力,纳
差,而又来我院进一步巩固治疗。为了尽快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原发
灶,必须 综合治疗。考虑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先后给
予
CAP
方案(
C TX 0.6mg
×
2 ADM 30mg
×
2 DDP20mg
×
5
)化疗四个周
期。配合中药雾化吸入,化疗结束后行右肺病变外放疗
1000 CGY /5
次,化、放疗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坚持服用中药水煎剂黄龙解毒
胶囊、再生胶囊、温元 胶囊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转移和复发。中
17
/
37
医据病情,四诊合参,辨证为气血双亏,以益气补血为大法 ,处方如
下:太子参、黄芪、炒白术、当归、沙参、消瘤
2
号、扶正
3
号、扶
正
1
号、半夏、桔梗、仙鹤草、鸡血藤、阿胶、仙灵脾、菟丝子、活
血
3
号、甘草。以补气养血为大法,随症灵活加减,水煎服,每日一
剂。经治疗后,患 者咳嗽好转,食欲好转,精神好,出院后不间断口
服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一直到现在,生活质量可,患 者相当满意。
复查胸部
CT
示:病变稳定。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腹腔、双肾上腺未见异常。能取得这样的疗效,跟我院的化疗方案正确,中
医辨证准确,
治理得体 是分不开的,
另外我院的心里疗法也起了不可
磨灭的作用。抓住患者的脆弱的心理,耐心沟通、 交流,使患者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评析
本病人 以咳嗽背部疼痛为临床表现,而入我院。已经胸部
CT
、
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右肺低 分化癌Ⅲ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明确,其
起病急骤。祖国医学认为,癌毒阻于肺,肺络血 脉瘀阻影响肺之宣发
肃降,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津液不能输布,水液停聚于上焦,
故见上 肢、
胸部、
面颈部水肿。
由于痰、
瘀、
水相互搏结,
血脉瘀 滞,
血流不畅,瘀血更盛,则见上述部位青紫肿胀。因癌毒所致的水饮上
犯停聚与一般的风邪水 饮上犯所致的面部水肿有明显不同,
后者易于
缓解
,
而前者难治。临床实践表 明: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
常常出现面部、颈部、手臂、胸壁肿胀青紫,颈部及胸部静脉扩张。
18
/
37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1: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446.html
-
上一篇:老年人肩臂痛是肺癌的征兆
下一篇:肺癌晚期死前症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