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体解剖
&
口腔生理
掌握
1
、牙体结构:
外形
①牙冠:位于牙龈上可见的牙体部分
②牙颈:牙冠与牙根的联合处
③
牙根:位于牙龈下在牙槽骨内的牙体部分。
牙面
:唇面(颊面)
、舌面
(
腭面
)
、近中面、远
中面、咬合面
(
切嵴
)
2
、牙体组织:①牙釉质:位于牙冠最外层坚硬、有光泽的白色部分
②牙本质:位于牙釉质
和牙骨质里面,形成牙齿主体结构的坚硬、有微孔有弹性的组织
③牙骨质:覆盖在牙根外
层坚硬、黄色的骨样组织
④牙髓:位于牙髓腔和根管内的富含神经和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3
、牙周组织:牙龈、龈乳头、游离龈、龈沟
4
、牙齿分类:①依据牙在口腔内存留的时间分为:恒牙、乳牙
②依据牙体的外形与功能: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熟悉
·
牙齿的标识与记录
Quadrant coding method
(象限编码方法)
A
上颌
B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乳牙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恒牙
C
下颌
D
·
牙齿萌出时间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1
.掌握面部的区域划分。
口腔颌 面部:即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位于颜面部的下
2/3
,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
骨下缘或颏下点,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以经过眉间点、
鼻下点的 两条
水平线为界,可将颜面部分为三等分,即上
1/3
、中
1/3
和 下
1/3
。颜面部的中
1/3
和下
1/3
两部分组成的区域 为颌面部;上
1/3
区域为颅面部,
即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
的 区域,而颅面部则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
2
.掌握口腔内常规检查方法及口腔内常用检查器械的使用。
口腔内常规检查
(
一
)
常用检查器械
口镜
镊子
探针
挖匙
(
二
)
检查前准备
体位
光源
(
三
)
常规检查方法
问诊、视诊、探诊、叩诊、触诊
(
扪诊
)
、嗅诊、咬诊
3
.熟悉口腔的表面形态和组织器官、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思考题
1
、试述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①位置显露;②血供丰富;③解剖结构复杂;④自然皮肤皮纹;⑤颌面部疾患影响 形态
及功能;⑥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2
、口腔的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
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为位于唇、颊与牙
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 蹄铁形的潜在腔隙
固有口腔:
由牙列、牙槽骨及牙 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
上界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 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3
、如何检查牙齿?
龋病
Grasping
掌握
?
龋病的概念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
龋病的临床特征
龋病的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
包括 牙釉质、
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
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
发生变化。初期:牙体硬组织发 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色;中期: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
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后期:
随着无机成分脱矿和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
牙体组织
疏松软化,发生缺损,形成龋洞 。
?
龋病的治疗方法
----
(充填)
化学疗法,再矿化疗法
(
氟
,
钙
,
磷
)
,窝沟封闭
(
预防窝沟龋
)
,修复性治疗(充填)
Understanding
熟悉
?
龋病的病因学说
Knowing
了解
?
其它牙体硬组织疾病,如四环素牙、楔状缺损、牙材质过敏、牙隐裂,等
?
牙髓病因理论
----
流体动力学理论
知识点:
4.
龋齿如何发生?
细菌
+
食物残渣→酸+
宿主(唾液与牙)→脱矿、时间(
2.5--3
年)→龋洞形成
5.
什么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粘附于口腔组织表面的一种细菌性生物膜, 由细菌、
酸、食物残屑和唾液构成,
是
导致龋病的原因。
口腔健康
刷牙的意义、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刷牙时的注意事项。
刷 牙的意义
:
刷牙是应用最广泛的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
它能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软垢和
部分牙面上的菌斑,还能按摩牙龈,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 br>减少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
正确的刷牙方法
一、水平颤动法(沟内刷牙法)
刷毛与牙面成
45
°角,轻轻施压 使毛尖部分进入龈沟内,前后颤动,振幅约
1mm
,每一位
置颤动
6~8次,
逐一推进相互重叠。
前牙的舌腭侧可将刷头竖起,
以根部的毛束轻压入龈沟< br>内颤动。此法能比较有效清除牙颈部及龈沟内菌斑
二、竖直转动法(旋转刷牙法)
刷毛指向龈缘,与牙长轴平行,加压转动牙刷,使刷 毛顺牙间隙刷向
he
面,在毛尖通过牙
颈部时,
可稍微加压轻轻颤动,
同一部位反复
5~6
次。
前牙舌腭面可将牙刷垂直从牙龈向冠
方拉刷。此法 能够去除菌斑、按摩牙龈
刷牙的注意事项:
(三三三一)
①刷牙 时间每次以
3
分钟为宜,
不宜过短以至于不足以清除牙菌斑。
②一定要
3
个面都刷到,
分别是唇颊面,腭舌面和牙合面。③每天
3
次刷牙,早中晚 各一次。④睡前一次。
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纠正不良习惯:
①适当喂奶法:
长期偏一侧喂奶,
可造成婴儿颌骨 发育不均衡。
②单侧咀嚼:
长期只用一次牙咀嚼食物,
由于两侧的生理刺激不均衡,< br>可造成非咀嚼侧组织衰退,
发育不
良,且缺乏自洁作用,易堆积牙石,导致牙周疾病的发 生。③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会造成
上牙弓狭窄,上颚高拱,上前牙前突,唇肌松弛,上下唇不能闭合, 形成开唇露齿,导致口
腔黏膜干燥和牙龈增生。④吮唇、咬舌、咬颊:常吮下唇可形成前牙深覆牙合,吮 上唇可形
成反牙合;
咬舌可形成开牙合;
咬颊可影响后牙牙位及上下颌的颌间距离;< br>均可导致错牙合
畸形。⑤咬笔杆、咬筷子、吮指:可使上前牙向唇侧移位,下前牙向舌侧,造成牙 位不正。
⑥其他如长期一侧睡眠、硬物作枕、睡前吃糖果、饼干等。
影响因素:牙面的窝沟、
点隙,
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应及时涂布窝沟封闭剂,
预防龋 病发生。
额外牙、
阻生牙及错位牙等,
可造成口腔错颌畸形及其他病变,
应根 据情况予以拔除或矫正。
乳牙过早缺失所遗留的空隙,应及时做空隙维持器,保持其近、远中距离,以免 引起邻牙移
位及相对牙过度伸长,
造成恒牙错位萌出或阻生。
缺失牙应及时修复;口内残根冠应及时拔
除,以免形成慢性不良刺激。
维护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
:
漱口、刷牙、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牙髓炎与根尖周炎
知识点:
1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概念
2
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感染的症状、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
①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感染的早期阶段:
牙髓充血)
临床表现:
▲
刺激痛
(
遇冷等
)
▲
无
自发痛
▲
近髓的牙体硬组织损害
/
深牙周袋
/
咬合创伤
②不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感染的中期或晚期,较严重的牙髓感染,牙髓感染不能康复,
临 床上只能选择摘除牙髓)临床表现:▲
疾病过程
▲
无严重的自发痛、阵发痛▲
长期
冷、热等刺激痛史
▲
咬合
/
叩诊
不适或轻痛▲
通常患牙能
自行定位
急性牙髓炎:
▲
疼痛剧烈: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
位。▲
牙体与牙周病变:近髓的深龋洞、近髓的充填体、深牙周袋
。▲
探诊:剧痛、穿
髓孔。▲
温度诊:非常敏感、刺激去除
疼痛持续。▲
触诊:晚期可有轻微叩痛。
慢性牙髓炎:
▲
疾病过程。
▲
无严重的自发痛、
阵发痛。
▲
长期冷、
热等刺激痛史。
▲
咬合
/
叩诊不适或轻痛。▲
通常患牙能自行定位。
残髓炎:
根管治疗后残留牙髓炎症。▲
疼痛类似慢性牙髓炎。▲
咬合不适。▲
牙
冠有充填体
(
去除充填物探根管深部疼痛
/
不适
)
。
▲
温度诊
(
轻痛
/
不适
)
。
▲
叩诊
(
不适
/
轻痛
)
逆行性牙髓炎:
感染来源
----
深牙周袋。▲
牙周病史及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慢性
牙髓炎临床表现。▲
无牙体硬组织疾病。▲
叩诊
(
轻痛
/
中度痛
)
。▲
温度诊
(
多根牙
--
牙
体不同部位反应不同
)
。▲
牙片
(
牙周
/
根分叉区破坏
)
③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浆液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
急性浆液性要尖周炎:
▲
咬合痛、自发痛、持续痛。▲
自行定位患牙。▲
龋洞
/
充
填体
/
深牙周袋或其它。
▲
牙冠变色
牙髓无活力。
▲
叩痛
(+),
根尖区触诊
(
不适
/
疼痛
)
。
▲
牙松动
(
Ⅰ°)
。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疼痛
根尖周脓肿
++
严重
自发
持
续
不敢咬合
!
++~+++
Ⅱ°
~
Ⅲ°
红
不肿
轻痛,波动感
(-)
淋巴结肿大
/
疼痛
骨膜下脓肿(!
!
)
+++
剧烈
自发
持续
不敢轻触
!
+++
Ⅱ°
~
Ⅲ°
红
肿
→
骨膜下脓肿
明显痛,波动感
(+)
发热,乏力
粘膜下脓肿
+
缓解
叩诊
牙松动
牙龈
触诊
全身症状
+~++
Ⅰ°
肿→
粘膜下脓肿
轻微痛,波动感
(++)
缓解
3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应急治疗
应急处理:开髓引流、脓肿切排、调整咬合、药物
(
抗炎
,
止痛
,
抗菌
,
等
)
4.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开髓、拔髓、扩管)→根管消毒(根管封药)→根管充填
口腔粘膜疾病
知识要点
1.
RAU
的概念、临床表现与分型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RAU
: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达
20%
左右,因有明显灼痛命
名。
病损 表现为孤立的,
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
具有周期性,
复发性及自限性的特点。< br>
根据溃疡的大小、深度与数目
轻型阿弗它溃疡
(MiAU)
:
临床表现:
最常见
,
占
RAU 80%
。一类特殊的口炎。
病变复发性
溃疡小、浅、疼痛。病变部位
:
局限于口腔非角化粘膜
(
如唇内侧粘膜、颊粘膜或舌粘膜
)
。
溃疡特征:红、黄、凹、痛,病程:±
10-14 days
重型阿弗它溃疡
(
MjAU)
:
复发性
原因不明。
一种严重的阿弗它溃疡,
深火山口样溃疡
愈
合后留瘢痕,病变部位:通常是唇、颊、舌、腭扁桃体前部,咽
喉
生殖器也可能累及。
溃疡特征:深火山口样溃疡。
疱疹样阿弗它溃疡
(HU)
:又称
阿弗它口炎,疼痛、浅溃疡、成簇状、愈合后不留瘢痕
2
、
OLK
的概念、临床表现
口腔白斑
OLK< br>:口腔粘膜表面不明原因的白色斑块或斑片,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
断为其它任何已知疾病 ,是一种癌前病变。
临床表现:好发部位:颊
唇
舌
腭
牙龈
前庭沟
口角
尤其是颊白线;主观症状:
粗糙感
刺痛
味觉减退回
质硬
有溃疡时疼痛,
均质
/
斑块状,颗粒
/
结节状,皱
纸状,疣状。
3.
OLK
癌变的危险因素与治疗原则
危险因素:吸烟与烟草咀嚼、其它局部理化刺激、白色念珠菌感染、全身因素。
治疗:去除刺激因素,局部治疗,中医药,切除活检
----
增生、硬结或溃疡出现时,手术
全部切除病变活检
----
溃疡型、疣状或颗粒型白斑者。
4.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同名词、病因、疾病过程与治疗原则
牙周疾病
知识要点
1.
牙周疾病的
概念
牙周疾病是指一组影响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是造成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
2.
边缘性龈炎和成人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边缘性龈炎
:病因
:
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病变部位
:
游离龈和龈乳头;
临床表现
:
红、肿、刷牙或轻触时出血、龈袋(龈沟病理性加深
(
≥
3mm)
,
由牙龈肿大引
起,不伴牙周组织的破坏)
诊断
:
临床表现
+
病因;治疗
:
龈上洁治
+
漱口
成人牙周炎:
病因
:
牙菌斑;病变部位
:
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
临床表现
:牙周袋、 牙龈
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诊断
:
临床表现
(35
岁之后发病风险增高
)
;治疗原则
:
系
列综合治疗,
牙周非外科治疗:
(①菌斑控制
②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
③药物)
④牙周手术
治疗
(
牙周基础治疗
1
月后
)
⑤平衡咬合关系
⑥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⑦控制系统性疾病
与戒烟
⑧牙周支持治疗
3.
什么是
龈袋
?
龈沟病理性加深
(
≥
3mm) ,
由牙龈肿大引起,不伴牙周组织的破坏
4.
什么是
牙周袋
?
龈沟加深及牙周膜,伴有牙槽嵴顶吸收。
口腔局部麻醉
Understanding
熟悉
?
常用局麻方法的进针部位、麻醉的神经及其分布范围、产生的麻醉范围(看书)
知识要点
1.
局部麻醉的概念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
:
局部疼痛感觉丧失
(
通常
)
2.
局部麻醉的类型和适应征
★表面麻醉
(superficial anesthesia, topical anesthesia)
直接将局麻药涂布在身体表面使局部
区域产生暂时麻木效果。
适应症:
①
脓肿切排
②
松动牙拔除
③
舌根、
软腭或咽部检查
④
在某些治疗前
(
如气管插管
)
。
★
浸润麻醉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将局麻药 注射在组织内,作用于该区域的神经末梢,
阻断其传导,产生局部镇痛的效果。
适应症:
①
软组织手术
②
牙槽手术和牙手术
★阻滞麻醉
(
Block
an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在感觉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周围,阻断神经
末 梢刺激的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镇痛效果。
3.
三叉神经的分布
牙拔除术
知识要点
1.
拔牙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术后并发症:▲
拔牙后出血
( 吐掉棉球拔牙创仍出血、拔牙
24
小时后创口出血)
;病史:
局部因素(漱口 ,运动,酒、热饮食)
;全身因素(既往术后出血史,服药史,肝脏疾病,
凝血异常家庭史)< br>;检查:牙槽窝毛细血管、牙龈炎毛细血管、大的血管或软组织撕裂;止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0: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352.html
-
上一篇:瑜伽广告宣传语
下一篇:口腔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7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