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09
秋教管本
何颖
[
摘要
]
家庭是儿童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生活场所, 也是
第一所学校,更是
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对于儿童来说,是最温馨的、 最安
全的港湾;父母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可信任的、最可依赖的亲人。而家庭环境
的优劣,不但 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成绩,而且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
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据国内最新资料表明 ,我国儿童有焦虑或抑郁问题的发生
率达
6
%—
7
%左右,这些儿童 显得孤僻,易激动,烦躁或交往不良。其中学龄
儿童
学习成绩下降,
且易出 现违纪行为。
经焦虑或抑郁量分析可发现焦虑或抑
郁问题。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 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
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是焦虑或 抑郁
产生的主要根源。对女性儿童来说,不仅可因家庭矛盾或父母离异而产生心理
问题,还与家 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等有关。如果女孩生活在
一个缺少关爱,缺乏亲情,呆板而毫无情 趣的家庭中,亦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症
状。
[
关键词
]
家庭环境
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
一、
引言
家 庭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
的重要环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 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
的重要前提。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结果。
健康心理是现代教育的主题 ,
也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主题。
所谓健康心理就是
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 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
统一的状态。
心理
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 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
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 道德品德
形成、
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
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
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 br>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环境 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接下
来就从几方面来谈谈:
一、
家庭结构与家庭心理环境因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结构和家庭
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一
)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
中国传统是几代同堂,
那时都居住在一起,
家庭结构相对复杂。
当时传统世俗的婚姻很少有离婚的。
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
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
,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
焦虑 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
会
行为, 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
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 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
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 此
,动员各种力
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心理环境
1
、氛围带来的快乐
所谓氛围,
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
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
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
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
奇;相反,不良
的家 庭氛围,
则会使孩子胆怯、
自私、
嫉妒、孤独、
懒惰、
行为放任、< br>不讲礼貌。
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
结一致的,
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
谅解和氛围下,
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
得安全感,
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记得,
有一次我在跟儿子聊天时,
问他:
“你为 什么会选择到我的肚子里来呢?”儿子马上就说:
“因为老天爷觉得你们
这里很幸福,所以就把 我送来了!
”听了这话,我很惊喜。我在想,我们给他带
来的快乐。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 间如同陌路人,争吵不休,处事自私,互
相折磨,家中犹如精神监狱
──—
这样家庭的 儿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
形的,
他们对事情冷漠、
偏执、
不合作甚至 把家中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
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因此,充分 体现家庭是
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
2
、态度决定高度
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
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
不同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br>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
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 父母教育的结
果,
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
有句话
“孩子就像一
张白纸,纸上的颜色就是大人的杰作”
。所以,在画上这些“颜色”时,家长一
定要深思熟虑地计划好,摆正心态,决定好高度才行。
我们常说的态度有:
2
1
)专横专制型,一定要听从长辈父母的,稍有差错就要罚。有着“棒 头底
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
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
孩 子自身
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
独立性, 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
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 偿和平衡。
2)
放任自流型,
似乎听上去好象是以孩子为中心,
依 着孩子的特点发展。
但
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 感,
逐
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
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
宠爱一身型,
一 听这两字,
大家都会说
“自己的孩子哪个不宠。
一家一个,
谁不给他最好的。 ”就是由于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
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 品性。特别是老人的包办,涉及的范
围大、
势力大。
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在为着这个家 ,
为着这一个孩子努力奋斗着,
哪有时间管这么多。
4
)民主型,理想的家庭。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
关心,
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
而对子女的缺点、
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
提高子女的认识,
改正缺点。
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
自尊、
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这
一类型 也是大家现在努力追寻着。
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 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
不同的。年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
待人接物的指导者,
孩子成长的责任人,
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掌
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才
能培养孩子讲 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不骄不宠,自尊自强的好品格。
3
、良好地情感沟通是打开儿童心理健康的一把钥匙。
要配好这把钥匙,< br>是要家长和老师花心思去的,
需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交换
而来的。
良好的情感沟 通是家庭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不同的沟通对儿童人格
的形成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现今社会, 沟通的方式往往都是: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