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如何使我们的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大多数孩子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 种单纯需要所致。
但如果大人们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
,
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 题
,
如能周全考虑
,
则有助于了
解他们的心理。每个孩子都有能得到 别人的赞赏的心理需要
;
在家里在
幼儿
园有地位的心理需要。有些孩子会利用 好的行为表现
,
来取悦父母老师得到赞赏
,
从而
满足其心理需要;
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
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 补偿。孩子需要得到老师的注意
,
才会感到自己被
老师
重视。记
得在 我们班的一节
英语
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来争取参加游戏
,
而 我们班的王子尚小朋友则在一边拼命的跺脚并动手打旁边的小朋友以引起我
的注意
,
当 我看到这一切并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得意洋洋的还想旁边的小朋友挥动拳头以示庆贺呢
!
从这件事 我知道一位负责任的
老师
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
,
给予
孩子选择自由
,
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
以培养
幼儿
丰富、深厚的 思想感情。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
一
)
学会欣赏孩子
想让孩子有一个健 康的心理
,
我们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
教育
理念
,
要满 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
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
幼儿
的心是稚嫩的
,需要我们小心呵护
,
他们有得到老师认可的需要
,
他们需要我们能够欣赏 他们的成绩
,
分享他们的快乐。而且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
,
最相信老师的评 价。他们还不能明辨是非
,
老师
要
一分为二地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 br>,
不吝惜一句表扬话语
,
只有这样
,
才能得到孩子积极的响应
,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做自 己力所能及的事
,
并在幼儿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和鼓励
;
更重要的是< br>,
教师不要以自己的需要、要求代替幼儿的需要和要求。做
到前者是容易的
,< br>但往往也给幼儿造成一种
“
上对下
”
的心理压力
;
做 到后者是不容易的
,
因为教师只有成为幼儿的
“
朋友
”
而非
“
权威
”,
才能平等地接受幼儿的观点和
态度。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 心
,
教师应该采取
“
不加判断
”
的态度。当幼儿有某种经验 、反应、感受时
,
教师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现实存在或真实现表现加以接受
,
并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有真正接受幼儿的现实
,
幼儿才有可能接受自己
,
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
是值得被注意和接受的。在此基础上
,
幼 儿才能形
成乐观的、积极的对自我的态度和信念
,
当然
,
当幼儿的经 验、反应、感受存在明显的错误时
,
教师也应该采取客观的态度
,
提请幼儿重 新考虑和探索。在此过程中
,
教师
不能以
“
权威
”
压制不谙世事的幼儿
,
而要以
“
朋友
”
的身份提出个人的意 见
,
这对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我把欣赏运用到我的工作中
,
在 幼儿面前
,
我不吝伸出我的大拇指
,
我观察每一个
幼儿
的优 点
,
志远不爱说话但画画得很好
,
于是我就说
:“
志远你画 的可真漂亮呀
,
快过年了回家画一幅送给何
老师
做礼物好不
好
?”
孩子高兴的点点头
,
第二天一早
家长
就告诉我孩子回家可开心 了第一件事就是跟妈妈讲
老师
喜欢他的画并打开书包开始作画呢
!
从这之后我 就经常以用一些
小事来表扬志远慢慢的我发现志远比以前爱说话了
,
也爱笑了。从此我 相信了欣赏的魔力
!
(
二
)
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健康 的自我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教师应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诚、富于同情与仁爱之心走向人群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爱成长的唯一方
法是给予更多的爱。因此
,
教师在与 幼儿相处时
,
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首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的情 感世界一般比较内隐、含蓄
,
幼儿的情感表达则直接而外露
,
这就要求教师将 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
,
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其次
,
教师不仅 要善于真诚地向幼儿坦露心迹
,
表达自
己个人的一些内心感受
,
使幼 儿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教师形象
,
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再次
,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
,
切忌忽
冷忽热
,
喜 怒无常。
教师
要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
,
建立良好的充满爱 的集体
,
让
幼儿
感受到爱与温暖。
孩子 在交往过程中会肯定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
,
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
“< br>自我
”
与
“
他人
”
的关系
,
知道蛮 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
,
在社会上是行
不通的。
并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学会原谅别人
,
这是
“
小皇帝
”
进入幼儿园的必修课。
它有利于克服
“
自我中心
”
意识,
知道
“
我
”
与
“
他人
”
的 含义
;
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
培养
幼儿
的社会适应能力与 合作精神
;
能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忍让
,
为别人着想
;
促进 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我们要调整这类孩子的行为
,
首先 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
,
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
,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及社会适应能力
,
养成良好的性格。
在交往中遇到
矛盾和纠纷时
,< br>可适当给予抚慰
,
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
,
反思起因,
检讨自己的过失
,
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
懂得
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另外
,
教给孩子原谅的标准
,
让他们分清是非
,
明白原谅、
忍让不等于放弃批评与反抗。
必要时< br>,
让
幼儿
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
:
因为
总是与人 斤斤计较
,
毫不容人
,
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
;不会原谅别人
,
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大人还要做孩子的榜样
,“
能饶人 处且饶人
”,
耳濡目染
,
孩子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人。
三、创设良好环境
,
为
幼儿
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个 拓展的空间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
,
没有谎言
,
没有欺骗
,
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本能、兴趣、和需要
,
创 设良好的环境
,
如利用角色游戏让孩子理解自己在日常生
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
因势利导
,
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表达的机会和空间
,
而不是按自己的喜好对其压制、扼杀或揠苗助长。
《纲要》强调< br>“
以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进行循序渐进
,
科学
有效地开发 环境
,
呈现生活性
,
趣味性
,
创新性的特点
,满足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
”,
幼儿
能在良好的环境互动中互相学习
,< br>就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
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
释放出最大的潜能。 我在各活动区根据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
,
投
放不同的材料
,< br>满足幼儿主动学习的需要
,
让幼儿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游戏情景
,
耐心引导
,
鼓励幼儿在环境对话中摆弄操作材料
,
亲身体验
,获得经验。
教师
还要根据
幼儿
各阶段与环境互动的效果
,
不断投放相关的活动材料
,
满足他们探索、操作的需求
,
让他们在新鲜、自 由宽松、和谐、安全的环境中接受刺激
,
让他们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165.html
-
上一篇:皮肤科选择题(中医)
下一篇: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