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皮损’看皮肤病
-----
皮肤性病学复习大方向
考试在即,就结合大纲要求掌握部分,对几个重点皮肤病的皮损特点来做个小结。
所谓皮损,
也就是客观存在,
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
亦即皮肤损害。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就考试而言,
8
个 原发性皮损和
10
个继发性皮损本来就是名词解释的常考点,更重要的是
其是皮肤病变 临床表现的基石。
以下罗列
原发性皮损
斑 疹
:皮肤黏膜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
规则, 直径小于
1cm
,超过
1cm
者为斑片。
丘疹
:为一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
1cm
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斑块
:由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
1cm
的隆起性扁平皮损, 中央可有凹陷。
风团
: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
隆起性皮损 ,
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
周围常有红晕,
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快, 消退也快,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
结节
: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 损,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或不隆起,触之有一定硬度
和浸润感。
水疱和大疱
:
水疱为局限性、
隆起性、
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 br>直径小于
1cm
的为水疱,直
径大于
1cm
的是大疱。
脓疱
:
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皮损周围
常有红晕。
囊肿
:
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 损。
一般位于真皮中层或更深,
外观圆形或椭
圆形,触之有囊性感。
继发性皮损
糜烂
:
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 色湿润创面,
常由水疱、
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
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故愈后不留 瘢痕。
溃疡
:
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
可深达真皮或更 深位置,
可由感染、
损伤、
肿瘤、
血管炎等引起。因损害常破坏了基底层细胞 ,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
鳞屑
:
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 ,
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
浸渍
: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
皮肤部 位。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
裂隙
: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
瘢痕
:
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
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
有增生性和萎缩性两
种。
萎缩:
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化,可发生于表皮、
真皮或皮下组织,因表皮 厚度变薄或真皮和皮
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痂
: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抓痕:
也称表皮剥脱,
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脱落性缺损。
常由机械性损伤
所致,如搔抓、划破或摩擦。
苔藓样变:
因反复搔 抓、
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
皮沟加深,
皮损 界限清楚,常伴巨痒。
皮肤病的视诊为重要。
视诊老师强调十二字“大数形色、分排部性、边表内底”
亦即大小、数目、形状、颜色。大小可用实物描述、数目即单发、多发、或具体数量。
分布、排列、部位、性质。说明分布方式,是局限性还是全身性,是否沿血管分布、神经节
段分布或对 称分布。
排列是孤立还是群集,是否成线状、
带状或无规律。性质亦即是原发皮
损还是 继发皮损。
还有边缘、表面、内容、基底。边缘界限是否清楚,整齐还是不整齐。表面平滑、 粗糙还是
有凹陷等。内容物是血液、浆液、脓液还是其他成分。基底是较宽、较窄还是呈蒂状。
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常见皮肤病的临表和皮损有以下疾病:
带状疱疹,疣 (寻常疣、跖疣、扁平疣)
,手足口病,脓疱疮(重点掌握
SSSS
)
,麻风 ,浅
部真菌(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
,我国常见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
, 疥疮,接
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玫瑰糠疹,寻常型银屑病,多形红斑,寻常痤疮,脂溢
性皮炎,酒渣鼻,梅毒
(以上疾病的皮损可能出问答题)
相应皮损介绍如下:
带状疱疹
:
皮损:
患处先 出现潮红斑,接着出现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外周有
红晕,
各簇水疱群 之间的皮肤正常。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与身体的一侧,
一般不超过 中线。通常伴有神经痛。
病程后期,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
色素沉着。
疣
:
寻常疣的典型皮损:黄豆大的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呈乳头状瘤增生
跖疣 的典型皮损:圆形灰黄色角化斑块,中央凹陷,较软,表面粗糙无皮纹,外周角化环,
易见出血点。
扁平疣的典型皮损:黄豆大的 扁平隆起皮色丘疹,表面光滑、质硬,圆形或椭圆;骤然出现
数目多而密集;搔抓后皮损呈串珠状排列即 自体接种反应或
Koebner
现象。
手足口病
:
皮损
:初为红色斑疹 ,很快发展为
2-4mm
大小的水疱,疱壁薄,疱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
水疱溃破后 可形成灰白色糜烂面或浅溃疡。
皮损可同时发生于手、
足和口腔,
也可呈不全表
现,而以口腔受累最多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
:
皮损
:
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
尼氏征阳性,
皮肤大面积剥脱 后
留有潮红的糜烂面,
似烫伤样外观,
皱褶部位明显。手足皮肤可呈袜套样剥脱,口周 可见放
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
麻风
:
结核样型麻风
:
典型皮损
为较 大的红色斑块,境界清楚或稍隆起,表面干燥粗糙,毳毛消失,可覆盖鳞屑。
皮损附近可触及较粗硬的皮 神经。周围神经也可粗大,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肌萎缩、
运动
障碍和畸形。
瘤型麻风
:
早期:皮损为浅色、浅黄色或淡红色斑,边界清楚, 广泛而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面部和躯
干等。
中期:皮损分布更广泛,浸润更明显,少数皮损可形成结节。
晚期:
皮损呈 深在性、弥漫性浸润,
常伴暗红色结节,面部结节或板块可融合成大片凹凸不
平的损害。
浅部真菌
:
头癣
:
黄癣: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
覆盖片状鳞屑,
以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
(黄癣痂)
,可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状,除去痂后,下面为潮红糜烂面。
白癣:皮损 初起为群集性红色小丘疹,很快向四周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覆灰白色鳞屑,
继而附近出现数片较小的 相同皮损,称为“母子斑”
。
黑点癣:皮损初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
脓癣:
皮损 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
逐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
质地软,表面在毛囊
后形成 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
体癣和股癣:
皮损初起为红色 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
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
境界清楚、
边缘不断
向 外扩展,
中央趋于消退,
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
且边缘常有丘疹、
丘 疱疹和水疱,
中央可有色素沉着。
手足癣
:
水疱鳞屑型: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疱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泡散在
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
撕去疱壁露出基底和鲜红色糜烂面,
水疱干涸后成领圈状脱
屑。
角化过度型:皮损干燥,角质明显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
浸渍糜烂型: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和渗液,常伴有裂隙。
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间擦疹:局部潮红、浸渍、糜烂,界清,边缘附鳞屑,外周散在 炎性丘疹、丘疱疹
及脓疱。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丘疹、红斑、鳞屑,演变为肉芽 增生性斑块或疣状结节、蛎壳状污
褐色痂,粘着不易去除,周围有暗红色炎性浸润。
念珠菌性肉芽肿:炎性丘疹、丘疱疹、脓疱、结节或斑块,厚的黄褐色黏着性痂屑,少数呈
皮角样角质增 生,去角质后基底为肉芽组织。
疥疮
:
皮损:
多对称,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和隧道。丘疹约小米粒大小,淡红色或正常肤色,可有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9: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143.html
-
上一篇:皮肤与性病学-7试题
下一篇:皮肤选择题(带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