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附件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13:22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肝火旺睡不着怎么办)
附件
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




一、采集标本的种类、保存和运输


(一)粪便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 粪便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
5-8g/
份,采集后立
即放入无菌采便管 内,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
℃暂存

12
小时内送 达实验室,
-20
℃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
-70
℃冰箱 。


(二)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
后壁和两侧 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
牛血
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
推荐使用维持 液)

15ml
外螺旋盖采样管中,
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
杆,旋紧 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
℃暂存并在

12
小时
内送达实验室,
-20
℃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 的标本存于
-70
℃冰箱。


(三)血清标本。


各省(区、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应采集

EV71


CV
A16
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
的双份血清。采集急性期(发病
< br>0-7d
)和恢复期(发病
14-30d
)双份配对血清用于阐明和分

EV71

CV
A16
感染后
IgG

IgM
抗体的动态变化,
评价血清学抗体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静脉采集
3-5ml
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血清,将血清移到
2ml
外螺 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将血清置于
-20
℃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四)疱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 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即可确诊该病毒为病因,可同时采
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先用

75%
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
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 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

3-5ml
保存液(含
5%
牛血清维 持液或生
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所采集标本

4
℃暂存立即(
12h
内)送达实验室,-
20
℃以下低 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
70
℃冰箱。


(五)肛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

3
日内的 肛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从患儿肛门轻轻
插入,适度用弧型左右擦拭数下,拔出后
,
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
3

5ml
保存液(含
5%
牛血清
细胞维持液)

15ml
外螺旋的采样管中,
采样管 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在靠近
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六)尸检标本。


采集脑、肺和肠淋巴结等重要组 织标本,每一采集部位分别使用单独的消毒器械。每种
组织应多部位取材,每部位应取
2-3< br>份约

5-10g
的组织,淋巴结

2
个,分别置于

15ml-50ml
无菌的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采样管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七)脑脊液标本。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可采集脑脊液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或核酸检测。采集时间为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

3
天内,采集量为
1.0-2.0ml
。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
4
℃暂存立即
(12h

)
送达实验室,-
20
℃以下低温冷冻保藏, 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
70

冰箱。但

EV71
感染神经系统时,很难在脑脊液中检测到
EV71
病原。

临床标本 在运输和
贮存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冻融。标本采集后要全程冷藏或冷冻保存和运输,
12
小时内送达实验
室。依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肠道病毒或潜在含有肠道病毒的标本 按
B
类包装,
置于冷藏保存盒内运输,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可采用陆路或航空等多种运 输方式,但在运输
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强烈震动、重力挤压等现象。在送到省、地、市级

CDC
实验
室时,包装盒内应带冰且包装完整。在上送标本的同时,需附带相关的 《手足口病病例临床
标本采样登记表》



二、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或脑脊液中 分离到病毒即可诊断该病毒为病因。
用于采集咽拭子的无菌拭子要放在标本保存液中,
如含5%
牛血清维持液。
用于分子生物学诊
断的标本采集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方法一 样。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
应在病例发病后尽早采集,尽快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标 本应冷冻保存。对于血清学诊断,
急性期血清应该在发病后尽早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发病两周后采集。标 本保存液的配置见下
表:


保存液

Eagle`s

(MEM)
3%L-
谷氨酰胺

200mM
胎牛血清

7.5%NaHCO3
溶液

青、链霉素


(各

10000U/ml


三、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


(一)病毒分离。


1.
试剂配置



1
)细胞的生长液、维持液的配制见下表:





Eagle`s

(MEM)
3%L-
谷氨酰胺
200mM
胎牛血清

7.5%NaHCO3
溶液

青、链霉素

(各
10000U/ml



生长液(
GM


86.5ml
1.0ml
10.0ml
2.5ml
1.0ml

维持液(
MM


92.5ml
1.0ml
2.0ml
3.5ml
1.0ml
80.5ml
1.0ml
5.0ml
3.5ml
10ml




2
)粪便标本和肛拭子的处理液


完全

PBS
液中加入

P

S
溶液,
终浓度为青霉素

100
单位
/ml

链霉素为
100
μ

g/ ml


完全

PBS
液的配置:
取以下

1


B
液和

1


C
液加到

8


A
液中即为完全
PBS
工作
液。


A
液:


试剂品名


NACL
加入量


8.00g
KCL
Na2HPO4(
无水
)
KH2PO4
0.20g
0.91g
0.12g

600

800ml
蒸馏水溶解以上盐类,加蒸馏水补至

1000ml


10psi

70Kpa


15
分钟
高压灭菌,即为不完全

PBS
工作液(不含钙、镁离子)



B
液:


试剂品名

MgCl2.6H2O
加入量

0.10g

溶解于
100ml
蒸馏水 中,
10psi

70Kpa

15
分钟高压灭菌。


C
液:





试剂品名

CaCl2
加入量

0.10g

溶解于
100ml
蒸馏水中,
10psi

70Kpa
15
分钟高压灭菌。


2
.病毒分离细胞系


许多细胞系可支持人肠道病毒(如
EV71

CV
A16
)生长。

对于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来
说,建议所有怀疑含

EV71

CV
A16
等肠道病毒感染的标本均需接种到以下两种细胞系:


?


RD
细胞,来源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


?

HEp
-2
细胞,来源于人喉癌上皮细胞。


3
.标本的处理



1
)粪便标本和肛拭子的处理


操作步骤:


1
)在离心管上标记标本号;


2
)每管中加入

10ml PBS

1g
玻璃珠、
1ml
氯仿;


3
)在生物安全柜中将每一份粪便标本取大约

2g
加入标记好的离 心管中(确保离心管上
的标号与原始标本的标号一致)


肛拭子为

2ml



4
)剩余的原始标本最好留在原容器中,冻存于-
20
℃;


5
)确保拧紧离心管,用机械震荡器剧烈震荡

20min



6

在确保离心机的盖子盖好和 离心桶密封的情况下,
用冷冻离心机在
1500g
条件下离心

20min



7

在生物安全柜中将每

1
份标本的上清液分别吸入

2
个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如果上清液不清澈,应再用氯仿处理
1
次)



8


1
管粪便悬液冻存于-
20
℃作为备份,另

1
管存于

4-8
℃以备接种。



2
)疱疹液标本的处理


疱疹液标本通常直接用于

RNA
提取或病毒分离。



3
)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脑脊液标本通常直接用于病毒分离。



4
)咽拭子标本的处理


咽拭子要在标本运输(保存)液中充分搅动(至少

40
下)
,以 洗下拭子上粘附的病毒及
含有病毒的细胞等,用于病毒分离时,需要冻融一次(防止多次冻融)
,使细胞破裂,释放病
毒颗粒。
然后在

4
℃条件下,
10000 rpm
离心

20min

用上清接种到细胞上或直接提取

RNA

如果发现有细菌污染,须用滤器过滤除菌。


4
.接种和观察(病毒分离)



1
)通常使用 8
ml
的斜面试管培养细胞,传细胞时,每管加细胞培养液
1.5ml

显微
镜下观察单层细胞,以确保细胞是健康、无污染的。一个健康的单层细胞会在传代后

48

时左右形成;



2
)倒掉生长液(
GM

,换上
1-1.2ml
的维持液(
M M





3

每一份标本需要同时接种

2


RD
细胞和

2


HEp-2
细 胞,
正确标记每支细胞
培养管(包括标本的编号、日期、传代数)




4
)每一种细胞至少标记一管作为阴性对照;



5
)每支试管接种
0.2ml
的标本悬液,培养温度要求

36
℃。

(或者使用吸附的方法接
种病毒:
接种标本前,
倒掉生长液

GM


每支试管接种

0.2ml
的标本悬液,
培养温度为

36
℃;
吸附

1
小时后,换上
1.5ml的维持液(
MM

。同样每份标本需同时接种

2

RD
细胞和

2

HEp-2
细胞。


6

使用倒置显微镜每天观察细胞培养管,
以观察有特征性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

C PE
)的出现(如细胞变圆,折光增强并脱离管壁等)




7
)记录接种管和对照管细胞所发生的变化至少一周,记录

CP E

1+

4+

、提示细胞
受毒性反应、老化或 污染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1+

<25%;
2+,
25%-50%;
3+,
50%-75%;
4+,
75%-100%





8
)如果有特征性的肠道病毒

CPE
出现,要如实记录 ,并观察直到
75%
的细胞发生变
化(
3+ CPE

,然后储藏在-
20
℃以备二次传代;



9

第一代培养见可疑细胞病变时应继续传代,
待细胞病变稳定出现后-
20
℃或-
70

冻存;



10
)一代阳性分离物再传二代,如果又有明显的

CPE 出现,将病毒保存在-
20
℃冰
箱(二代病毒)
。因二代病毒滴度高于一 代病毒,所以选用二代病毒进行鉴定;



11
)如果
7 d
之后没有
CPE
出现,那么盲传
1
代继续观察

7d

(注意:同一病例标本
的细胞培养物不能混在一起再传代,例如:不同细胞的培 养物应单独传代)




12
)盲传两代后,仍然没有出现

CPE
的,则判定为阴性;



13
)注意:如果接种后

24h
内出现
CPE
,很可能是标本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导致的毒性
反应。取

100
μ

l
阳性分离物传二代,继续观察;或者在接种标本吸咐
1h
后用维持液清洗
细胞层,可能会降低毒性反应;




14
)几个概念:


A

毒性反应:
如果在接种后

1-2d
内细胞 快速凋亡,
这可能是由于标本中含有毒性物质
而导致的非特异性毒性反应。这些已接种标本的试 管应在
-20
℃冻存,融化后取
0.2ml
接种到
同一类型细胞中( 此时是第二代)
。如果又出现了毒性反应,那么应该取原始标本用

PBS


10
倍,再次接种到同种细胞中。这时应被认为是第一代。



B

微生物污染:
由于细菌污染而造成培养液混浊或细胞死亡经常 使病毒造成的

CPE

法确定或根本无法出现。重新取原始标本,用氯仿 或抗生素处理,按上述步骤重新接种到新
鲜细胞上。


C
:盲传: 有时一周之后传代细胞会老化,甚至细胞对照也出现了病变。这时已接种标
本的试管应在
-20
℃冻存,
融化后取
0.2ml
接种到同一类型的新鲜单层细胞中,
再 观察

7-10d

如果盲传两代后仍然没有产生
CPE
, 那么认为这个标本是阴性的。


5
.病毒分离结果解释


RD
细胞支持

HFMD
的主要病原体——
CV
A16


EV71
等多种肠道病毒的复制,

CV
A16


EV7 1
均能在
RD
细胞培养中引起特殊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

CP E


表现为
细胞圆缩、
分散、
胞浆内颗粒增加,
最后细胞自管壁脱落。
但相同滴度的

CV
A16


EV71


RD
细胞中生长的速度不同,
EV71
的生长速度要快于

CV
A16
,表现为

EV71
感染

RD

胞后出现
CPE
的时间比
CV
A16
早,

EV71
接种细胞后出现
CPE
很快,


CV< br>A16
一般要经

2
次以上传代才出现明显的
CPE


若在使用
RD
细胞分离的同时再增加

HEp-2细胞,可
提高肠道病毒的分离率(分离出其他可能致
HFMD
的病原体,如一些柯 萨奇
B
组病毒)
。但
CV
A16

EV71

HEp-2
细胞中均不繁殖。


(二)测定人双份血清标本的中和抗体滴度。


比较患者急性期血清与恢复 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可作为肠道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
法,最常用的是中和实验,即用微量板法测定 抗体滴度,是目前人肠道病毒抗体检测的最常
用方法,该方法精确且具有型特异性。

作为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之一,可以测定血清中
肠道病毒中和抗体的滴度,
通常用急性期血 清与恢复期血清滴度进行比较,
抗体滴度

4
倍或

4
倍以上增高证明病毒感染。但是,肠道病毒隐性感染也很常见,所以在评估检测结果时就
要小心 一些。
在中和实验中,
一般要用人肠道病毒参考毒株
(即原型株,
EV71
原型株为

BrCr
株,
CV
A16
原型株为< br>G-10
株)或流行株,有时同时(或单独)使用临床分离株会有助于得
到更准确的检测 结果。

使用对肠道病毒敏感的细胞,


RD
细胞。用病毒
(血清)
稀释液
(下
面液体配制中的

C 液,可用维持液代替)稀释血清和制备病毒悬液,因为是用病毒来确定
血清中抗体的滴度,所以要使 用参考病毒(原型株)
,但有时使用所分离到的毒株(临床分离
株)有助于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 果,但分离株的滴度(
100 CCID50/0.05ml
)要事先测定。


和实验的检测原理:病毒感染敏感靶细胞后,引起细胞形态学变化,出现
CPE
, 特异性中和
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使病毒颗粒失去感染性,抑制
CPE
的出现。


1
.液体配制


A
液:血清处理液:

100ml
中含下列试剂成份)












MEM





















85ml










3% L-
谷氨酰胺
















1ml










7.5%
碳酸氢钠

















2ml










胎牛血清





















2ml










青、链霉素(各

10000U/ml



10ml






B
液:细胞营养液:
(按生长液配方配制,
100ml
中含下列试剂成份)











MEM






















85ml










3% L-
谷氨酰胺
















1ml










7.5%
碳酸氢钠

















2ml










HEPES






















1ml










胎牛血清





















10ml










青、链霉素(各

10000U/ml





1ml






C
液:病毒(血清)稀释液:
(按维持液配方配制,
100ml
中含下列液体)











MEM























93ml










3% L-
谷氨酰胺

















1ml










7.5%
碳酸氢钠


















2ml










HEPES






















1ml










胎牛血清





















2ml










青、链霉素(各

10000U/ml




1ml

2
.攻击病毒
CCID50
滴定和滴度梯度制备



1
)将增殖后的病毒悬液冻融

3
次,然后在
4
℃、
12000rpm
条件下离心

10min
,取上
清液分装于

10
支冻存管中,每管

1.5ml
,一般每管应在一次试验中用完,有剩余应高压后
废弃;



2
)加
Eagle

10
倍系列稀释 为
10-1

10-8
病毒液,各加入细胞板内,每孔
50
μ

l

每稀释度

4
孔细胞;



3

每孔加细胞悬液
50
μ

l

同时设细胞对照

50
μ

l
稀释液
+50
μ

l
细胞悬液)


36

培养
7d
,观察细胞病变;



4
)按
Behrens- K?
rber
公式计算出分离病毒株的
CCID50

log CCID50 = L-d (S-0.5)


中:


L =
实验中使用的最低稀释度的对数值;


d =
稀释梯度的对数值;



S =
终判时阳性部分的总和(即出现

CPE
的细胞孔所占的比例之和)




5

正式试验前应先滴定攻击病毒

2-3
次,
取其平均值,
求出每
0.05ml
中含
100 CCID50
的病毒载量;



6
)按照计算好的稀释比 例配制攻击病毒,求出试验所需的病毒总量(即
100
CCID50/0.05ml





7
)取
3
支小试管,每只加病毒稀释液(液体配制中的
C
液)

0.9ml





8

用< br>带






ART





0.1ml














100CCID50/0.05ml
)到第一支小试管中,换另一支

ART
吸尖,轻轻并彻底地混匀,避免产
生大量气溶胶,按照此方法依次稀释至

1 CCID50/0.05ml

0.1 CCID50/0.05ml








3
.稀释血清



1
)发病

1-3d
内采取患者急性期血清,发病后

2-4
周采取恢复期血清,分别冻存在
-20
℃备检。


2
)取无菌小试管若干支(每份血清使用一支)置试管架上,每管加血清处理液

(上
面液体配制中的

A
液)

0.3ml
,加待测血清
0.1ml
,盖紧塞子,震摇混匀,放

4
℃冰箱过夜,
即为
1


4
稀释血清。次日

56
℃、
30min
灭活。



3
)打开独立无菌包装

48
孔组织培养板,纵向使用,每孔加血清稀释液(上面液体配
制中的

C
液)
0.3ml
,每份血清使用一排,每排
4
孔。使用移液器吸取处理过的 血清
0.1ml
加入第一孔(即为
1

16

,吹 吸

8-10
次,吸

0.1ml
加入第二孔(即为

1

64

,依次至

1

1024
,血清稀释的过程中不必更换吸尖。即每份血清标本进行
4
倍倍比稀释,即
1

4

1

16< br>、
1

64

1

256

1

1024




4
)每份血清标本的每个稀释度都要平行做两孔。


4
.病毒中和抗体测定的操作步骤:



1
)取一块
96
孔板横向使用,每块板可以做

8
份(
4
对)待测血清,版面设计如下图
所示。
A1-A2
孔(
B1-B2

C1-C2

D1-D2
E1-E2

F1-F2


G1-G2


H1-H2
)中每孔加入
1:1024
稀释度的待测血清
0.05m l
,不必更换吸尖,在

A3-A4
孔(
B3-B4
、< br>C3-C4

D3-D4

E3-E4

F3-F4

G3-G4

H3-H4
)中每孔加入

1:256
稀释度的待测血清

0.05ml

A5-A 6


B5-B6

C5-C6

D5-D6
E5-E6

F5-F6

G5-G6

H 5-H6
)中每孔加入
1:64
稀释度的待测
血清

0.0 5ml

A7-A8
孔(
B7-B8

C7-C8

D7-D8

E7-E8

F7-F8

G17 -G8

H7-H8
)中每孔
加入

1:16
稀释度的待测血清
0.05ml


A9-A10
孔(
B9-B10


C9-C10


D9-D10


E9-E10


F9-F10


G9-G10

H9-H10
)中每孔加入

1:4
稀释度的待测血清

0.05ml

A11-A1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13: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723.html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附件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的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附件1 手足口病标本采集及检测技术方案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