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瘙痒症取穴
穴位自血疗法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皮肤瘙痒症
68
例报告
作者:郑建宇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
百色
533000
【关键词】
瘙痒症
自血疗法
穴位
/
注射
耳穴贴压
医学
中国传统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以全身皮肤
瘙痒为主症,在发病过程中由于搔抓可引起继发性的皮肤变化,如血痂、皮肤色素沉着、肥厚或苔藓样变 等,往往以
夜间痒重,患者常因发痒而失眠。且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
2001
年
1
月~
2006
年
1
月,笔者 采用穴位自血疗法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皮肤瘙痒症
68
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
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
31
例,女< br>37
例,年龄最小
36
岁,最大
70
岁,病程量短
3 6
天,
最长
11
年。
1.2
诊断标准
按《临床皮肤病学》
[
1
]诊断标准:自觉全 身大部分皮肤瘙痒,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主,伴夜
寐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由于过度频繁的搔抓,皮肤 呈抓痕、血痂或条状的抓伤,有时呈湿疹样变,苔藓样变或色素
沉着。排除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恶性 肿瘤、血液病等全身疾病。中医辨证[
2
]
:分为血热风盛、湿热壅盛、血虚
风燥,阴虚风盛四型。
1.3
治疗方法
1.3.1
穴位自血疗法
主穴:
曲池 ,足三里、肺俞、膈俞
。配穴:
血热风盛加大椎;湿热壅盛加阴陵泉;血虚风
燥加血海 ;阴虚风盛加肾俞。
每次治疗选用四个穴位,轮换使用。操作:视穴位情况,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 于
患者肘正中静脉常规消毒,用一次性
5ml
注射器取静脉血约
5ml
,将穴位严格消毒后,将针刺入,有针感回抽无血后
快速注入穴位,每穴注入静脉血
1ml< br>,出针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每隔
3
天治疗
1
次,
4
次为
1
个疗程。
1.3.2
耳穴压丸法
主穴:肺、大肠、内分泌、肾上腺、过敏点、皮质下。配穴:血热风盛 加交感、肝;湿热壅盛
加肾、神门;血虚风燥加肝、脾;阴虚风盛加肾、心。操作:耳廓以
75 %
酒精棉球消毒,并擦洗干净,以王不留行籽
为压丸,用胶布对准穴位贴紧,并按压每个穴位至 酸,胀、麻、痛、热等感觉,然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揉按各穴
3
次,
每次
3mi n
左右,睡前
20min
按压
1
次,每
3
天更换< br>1
次,双耳交替贴压,更换
4
次为
1
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疗
2
个疗 程后观察效果。治愈:瘙痒、皮损完全消失,半年内未复发;显效:瘙痒明显减轻,
皮损大部分消失;有 效:瘙痒有所减轻,瘙痒的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痊愈
40
例,
占
58.82%
;
显效
18
例,
占
26.47%
;
有效
6
例,
占
8.82%;
无效
4
例,
占
5.88%
。
总有效率为94.11%
。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皮肤瘙痒症称为
“
诸痒
”
、
“
风痒
”
、
“
痒风
”
等,
《 医宗金鉴
·
外科心法要决》曰:
“
痒属风,亦各有因
”
。< br>《外
科大成
·
诸痒》指出:
“
诸疮痛痒,皆属于火
”
。
“
风盛则痒,有风热客于皮肤,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若风热内淫,血
虚 作痒者又当凉血润燥
”
。
《千金要方》亦云:
“
痒症不一
”
。说明皮肤瘙痒症的病因有多种,有因风热、风寒或湿热之邪
蕴于皮肤,不得疏泄而痒,亦可因 风邪久留体内,化火生燥,以致津血枯涩,肌肤失养所致。在治疗上,应以祛风止
痒,养血活血,清热利 湿,滋阴润燥为治疗原则。目前,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
3
]抗组胺药物、盐酸普鲁卡因静
脉封闭、激素等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而笔者采用 的治疗方法
则解决了这一弊端。
在穴位自血疗法中选用
曲池、足三里、肺俞、膈俞
为主要治疗穴位,盖因< br>曲池穴
为治疗皮肤病的要穴,具有疏散
风热,泻热祛邪,通腑排毒之效,肺主一身之皮毛 ,肌表皮肤各种疾病多与肺有关。肺俞与曲池穴相配后能清热祛风,
凉血润燥。
足三里穴
是人体的强壮要穴,既能益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力,又能健运脾胃除湿,通经络、理气血。
膈
俞
为血之会,与
血海穴
相配可养血活血,滋阴润燥,祛风止痒。
大椎穴疏散风热,
阴陵泉
健脾利湿,肾俞滋养元阴。
耳穴组
中的肺、肝、肾、脾 等穴能调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神门、过敏点安神止痒。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
调节人体的内分 泌系统。诸穴相配后,共奏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之效,使疾病痊愈。
血液中含有多种抗体、微量元素、激素和酶类, 通过穴位组织吸收后可产生持久刺激作用[
4
]
,引起不发热的蛋
白应激作用 ,及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反应,从而刺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吞噬作用及抗体
的产生,以抵御外来致敏原的干扰,加速疾病治愈。
本治疗是集针刺、放血、自血、压丸、穴位的多重作用于一体的方法,达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消炎,止 痒,减
少渗液,促进皮损消退的目的,提高了综合效能,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表明穴 位自血疗法配合耳
穴压丸法治疗皮肤瘙痒症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显效,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特点,值得 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
1
]
赵辨
.
临床皮肤病学[
M
]
.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3.623-628.
[
2
]
施杞
.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
.
皮肤科[
M
]
.
上海:上海中 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4.239.
[
3
]
张学年
.
皮肤性病学[
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6.
[
4
]
曾袼宏,韦怀籍,祝秀文,等
.
自血疗法 临床应用进展[
J
]
.
中国民间疗法,
2005
,
17
(
7
)
:
64.
瘙痒症/治疗
穴位疗法
穴
曲池
穴血海
穴
膈俞
曲池
血海
阳陵泉
涌泉
针灸
梅花针
针刀
拔罐放血疗法
瘙痒症是一种只有皮肤 瘙痒而无原发皮肤损害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分全身性瘙痒和局限性瘙痒。属于中医学
“
风
痒
”“
痒风
”“
风瘙痒
”“
血风疮
”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
泄而致。穴 位药物注射的治疗原理,即通过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共同对人体
产生强烈刺激从而恢复机体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同息通穴位注射治疗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在常规抗组胺治疗的基础上,我们 加用同息通穴位注射治疗瘙痒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常规抗组胺止痒治疗方案为:息斯敏
9 mg
,每日
一次;黄连素片
0.4 g
,一日
3
次;雷尼替丁
0.15 g
,一日
3
次 ,
7
天为
1
疗程。在此基础上为
40
名患者加用同息通40 mg
作双侧曲池穴位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16: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