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内科学感冒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6 08:26

-

2021年2月26日发(作者:蛇根草)
第一节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 ,出现鼻塞,流涕,
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
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 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
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
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
其是时行感冒暴发 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
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 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
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 有良
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
治疗,可以收 到显著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
·
骨空论》说:

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汉《伤 寒论》已经论述了
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为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治疗作
了示范。隋《诸病源候论
·
风热候》指出;

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
……
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
……
有青黄脓涕

,已经认识到
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其临床证候。《诸病源候论》所指的

时气


之类,应包含有

时行感冒

。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
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 互称。元《丹溪心法,伤
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

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br>”
。明《万病回春
·

寒附伤风》说:

四时感冒风 寒者宜解表也

。清代不少医家已认识到本病与感
受时行病毒有关,《类证治裁
·
伤风》就有

时行感冒

之名。《证治汇补
·
伤风》
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 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
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 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
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
.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 首,

百病之


,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 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
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 br>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
冬应寒而反温,人 感

非时之气

而病感冒。

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 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
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 临床上以冬、春
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
.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
2

3
年一小流行,每
10
年左右
——
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 强传染
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
·
时气病诸候》:

因岁时不和,温 凉失节,人感乖戾
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 感冒则为时
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 ,总是与
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
而感受外 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
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 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
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
有人常年不易感冒, 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
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

邪之 所凑,其气必虚

,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
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 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
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 正则亦病感冒,
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 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
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
·
太阴阳明论》说:< br>“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为脏
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 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冒的病位在肺卫, 其基本病机是
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要方面。
卫 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
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 等症。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
不同 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
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临床表现】

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无潜伏期(或潜伏期极短)。病 程短,少者
3-5
天,多者
7-8
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 嚏、咳嗽、恶寒、发
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
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
痊愈;重则高热、咳嗽、 胸痛,呈现肺卫证候。

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
39

-40
℃,全身酸痛,
待热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 重者高热不退,喘
促气急,唇甲青紫,甚则咯血,部分患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
现传变。

【诊断】

1
.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 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正流行
之际。

2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程
3-7
天,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3
.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
或声嘶,恶 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
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闷,恶心, 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多人同时发病,迅速蔓延。起病急 ,全身症状显
著,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而肺系症状较轻。

4
.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

【鉴别诊断】

1< br>.外感咳嗽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咳嗽时,易与外感咳嗽相混,其鉴别应
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 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咳嗽吐痰,甚则喘息症状
突出者,辨为外感咳嗽病证。

2
。外感头痛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时,易与外感头痛相混,其鉴别应
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 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若头痛明显,以其为主要
痛苦者,应辨为外感头痛病证。

3
.风温肺病感冒与早期风温肺病都有肺卫方面的症状,但感冒一般病情轻
微,发热不高或不 发热,病势少有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病程较短。
而风温肺病其病情较重,咳嗽较甚,或咳则 胸痛,甚或咳铁锈色痰,必有发热,
甚至高热寒战,服解表药后热虽暂减,但旋即又起,多有传变,由卫 而气,人
营人血,甚则神昏、谵妄、惊厥等。

4
.鼻渊感冒与鼻渊均可见鼻 塞流涕,或伴头痛等症。但鼻渊多流浊涕腥臭,
感冒一般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鼻渊眉额骨处胀痛、压 痛明显,一般无恶寒
发热,感冒寒热表证明显,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鼻渊病程漫长,反
复发作,不易断根,感冒愈后不再遗留鼻塞、流腥臭浊涕等症状。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感冒常以风夹寒、夹热而发病,因此临 床上应首
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
但风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 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2
.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 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
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著,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人里化热,合并它病。

3
.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平素体
虚之人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 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
还是阴虚。气虚感冒者,兼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痛无 汗,或恶寒甚,咳
嗽无力,脉浮弱等症。阴虚感冒者,兼有身微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少
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疗原则

1
.解表达邪感冒由外 邪客于肌表引起,应遵循《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在皮者,汗而 发之

之意,采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感冒
亦愈。解表之法应根 据所感外邪寒热暑湿的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清
暑解表法。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 表达邪又很重视清热解毒。

2
.宣通肺气感冒的病机之一是肺失宣肃,因此宣通肺气 有助于使肺的宣肃
功能恢复正常,肺主皮毛,宣肺又能协助解表,宣肺与解表相互联系,又协同
发挥作用。

3
.照顾兼证虚人感冒应扶正祛邪,不可专事发散,以免过汗伤正。病邪 累
及胃肠者,又应辅以化湿、和胃、理气等法治疗,照顾其兼证。

分证论治

·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 流清涕,
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本方以荆芥、 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
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 ;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
苓、甘草化痰和中。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加白芷, 项背强
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
寒兼气滞, 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

寒包火

,发热恶
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
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

风寒感冒可用成药如午时茶、通宣理肺丸等,轻证亦可用生姜< br>10
克,红糖
适量,煎水服用。

·
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
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 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本 方以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兼以清热解毒;薄荷、荆芥、淡豆豉疏风
解表,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 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结;竹叶、芦根甘凉
轻清,清热生津止渴。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 ;头痛重者,加
桑叶、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利咽解毒;咳嗽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6 08: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676.html

中医内科学感冒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