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病
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
放松功
顺腹式呼吸
静养功(立姿)
内气外练功
外气按摩功
静养功(坐功)
微动桩功
螺旋功
内气运化功
九穴灌气
收功
练功姿态
眼气功保健操
训练计划
练功注意事项
功法篇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第十五节
功法篇
第一节
放松功
学习、工作或运 动训练疲劳时,练习一下放松功,有助于消除疲
劳。练习这个功法,采用坐姿、立姿或卧姿均可,一般选 用坐姿为宜。
坐姿要求:
端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凳高大约同小腿长 ,两脚着地踏实,
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双手扶膝,掌心向下,松肩垂
肘,松 腰,含胸拔背,颈伸直,头顶平正,鼻准正对肚脐,舌抵上颚,
口眼微闭,下颔微内收(图
1< br>)。
功法要领:
放松功是身体自上而下按人体各部分依 次进行放松的方法。练习
时,身体要保持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下颔内收等要求。身
体每个部位放松时,就意想该部位想气球一样膨胀。即意想该部位的外
表形状,内部有什么、其形状是什 么样的,然后再松,连续做
3
次,放
松的顺序如下:
一、意想自己的头部,头松。
二、意想自己的颈部,颈松。
三、意想自己的肩,肩松。
四、意想自己的两个大臂,大臂松。
五、意想自己的两个肘关节,肘关节松。
六、意想自己的两个小臂,小臂松。
七、意想自己的两个腕关节,腕关节松。
八、意想自己的两手,两手松。
2
九、意想自己的胸背肺肝心,胸背肺肝心松。
十、意想自己的腰腹肾等,腰腹肾等松。
十一、意想自己的髋部,髋部松。
十二、意想自己的两条大腿,大腿松。
十三、意想自己的两个膝关节,膝关节松。
十四、意想自己的两小腿,小腿送。
十五、意想自己的两个踝关节,踝关节松。
十六、意想自己的两脚,脚松。
十七、意想脚下无穷远处,同时意想全身的脚气、浊气向脚下排
出。
如果按 照上述练习顺序做一遍后,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下来,就再重复几
遍直到全身都放松开为止:如果某全部位 没有完全放松开,则可以的选
择地放松几个关键部位(头、肩、肘、胸、背、腰、腹)。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静下心来,做到松静自然,气血方能畅通,才能真正进入
气功状态。经常练习放松功, 可使心脏跳动次数减少,外周阻力减小,
微循环加强,血压下降,起到防治心脏病,延缓衰老的功效。< br>
第二节
顺腹式呼吸
为了能很好的掌握顺腹式呼吸方法,先做两节辅助功法。
一、辅助功
1.
自然呼吸法
采用坐姿,要求同前(见图
1
)。
功法要领:
意念集中在呼吸上,不论用何种呼吸方法,吸气时,气 由鼻、咽、
喉、气管向下吸,呼气与进气的线路相反,向外呼。
要求在自然呼吸的基 础上稍加延长,保持中速,均匀、先吸后呼。
吸气量与呼气量基本相等,一吸一呼为一息。练习九息。< br>
注意:呼气时,气上了头部,需要加意念意想头上的气随呼气排
出,因为头部是耗能部 位,初学者不易聚气于头部,应让气存于下丹
田,以保持大脑的放松(初学者以闭目练习为佳,便于入静 )。
2.
慢呼慢吸
练功姿态同上,功法要领是在自然呼吸法的基 础上,呼吸要慢、
细、均、长,先吸后呼,吸气量与呼气量基本相等,一吸一呼为一息,
练习九 息。
3
二、顺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腹 直肌,横膈肌和腹部部位的一些肌肉,参与运动的
一种呼吸方法,也有人称之为胎息。这种呼吸不但对肠 胃运动和消化功
能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对腹腔起到“内脏按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梳
通、理顺 肝、心等脏腑之气,肝心肾为眼之本,肝心之气得以理顺,可
以明目,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对 大脑皮层的功能产生好的影
响。
采用坐、立、卧三种练功姿态均可,通常用坐姿,坐 姿要求同前,
闭上眼睛,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练习,也可不限姿态地在行走中练习。
练习要领:
吸气时,意想大自然里的新鲜空气(氧气)、元气进入鼻腔、咽、
喉、气管一直向下到达丹田(在肚脐内约
3
寸),同时腹部以肚脐为中
心向外胀大( 凸出);呼气时,腹腔内的气(病气、浊气、废气)沿与
进气相反的线路呼出,同时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收 缩(凹进)。呼吸要求
慢、均、细、长。反复进行,每次练习
10
分钟或更长。
练功初期一般无内气运行感觉,而只是意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
练,体内就会有内气运行 之感觉,这叫得气或得药。呼吸时一定要让气
沿着进出气线路运行,初学者在练习该功的初期可以将双手 迭起来,贴
在肚脐上,手心向内(男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子相反)。用来检
查自己是否真 正是以肚脐为中心吸气扩大、呼气收缩的腹式呼吸,而不
是胸呼吸或胸式腹式混合性呼吸。每次呼吸量以 本人的
70%--80%
为宜,
进气量与出气量应基本相等。吸气结束时,略停再呼, 呼出的气为体内
废气、病气、浊气,可意想把他们排到无限远、无限远的地方,否则这
种废气、 病气、浊气只呼到体前,易与身体接触,又会回到自己的体
内。但必须注意,也不要对人呼出废气、病气 、浊气,那样做是非常不
道德的行为,对自己的功力提高也是有妨碍的,练功人要讲究功德,德
高功力提高得快,病也好得快,一吸一呼反复做
10
分钟。
第三节
静养功
静养功对人体进行调节,达 到阴阳平衡,是人体各部分的机能有序
化,恢复体能,在开发智力,提高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提高 人的
记忆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4
练功姿态 可根据个人身高、年龄、性别、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等不
同情况,选用立姿、坐姿、卧姿等适合自己的练 功姿势,本节采用立
姿。
立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膝关节微微弯屈,髋稍微向前挺,两臂
自然下垂,放在大腿两侧,立腰,含胸,拔背,颈伸直,下颔内收 ,头
顶平正,口眼松闭,鼻尖对准肚脐,舍抵上颚,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图
2
)。
功法要领:
闭上眼睛,自然呼吸,全身放松,静静的站 立着,轻轻地意守肾腧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见图
2
) 。
为了防止干扰或惊吓,练功前要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并且在练习
静养功时还要给 自己加一个意念,就是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事情,都当作
没有发生一样。意守肾腧。以一念代万念,逐渐过 渡到入静,像睡着似
的,什么都不考虑,什么都不想。
第四节
内气外练功
内气外练功是将体内的气,运行到体外练,让气更精更纯。
练功姿态一般采用立姿,当然根据情况,也可选用坐姿或卧姿。
姿态要求:
在静养功立姿的基础上,两大臂自然下垂,两小臂屈肘缓慢的向上
抬起,两手 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相对,呈抱球状,臵于胸前或腹前,松
肩垂肘,手臂放松。双目微闭,注意力集中在 两手心处,(两手心处是
劳宫穴)(图
3-
①②)。接着,两手心相对向外拉气,拉至 肩宽位臵时
停下,然后合气,两手合至大约半尺长的距离时停下,再向外拉,向里
5
合拢,这样反复进行(图
3-
③④)。
功法要领:
按立姿要求站好,屈肘,小臂上抬,两手心相对,五指分开,做一
个抱排球状的姿态,臵于胸前,按下列步骤练习:
1.
意想丹田(在肚脐内约3
寸处,以此为中心的周围一片都是丹
田)里的气向上走,到达胸,分支而行到两肩,再到 两个大臂、两肘、
两小臂,最后到两手心处(劳宫穴)。如此反复
3
—
6次。待手心处有了
反应(如有麻、胀、凉、热、痒或手心处像有个小虫在爬等感觉)后再
继 续往下练。
2.
意想两手心(劳宫穴)之间有一条或一束、或一团白色的气相
连。
3.
两手向外(两侧方向)拉这一白色的气团。要慢慢的向外拉,边
拉边体会两手心和两手 的感觉,像是有一条橡皮筋牵拉的感觉,或感觉
有一种向外排斥的力,这就是外气在起作用,也叫得外气 了。两手向外
拉至约同肩宽的位臵时停下。
4.
两手外拉只肩宽后,再向里 合,此时两手可能有一种向外排斥的
力的感觉,或有一种向里拉或吸的力在作用两手,外气刺激两手有麻 、
胀、凉、热等感觉。向里合气时要慢慢地合,注意力放在两个手心上,
同时还要意想两手之间 的气是白的。
如此一开一合为一次,共做
9
次,然后做揉气球功。
5.
揉球功
6
在开合拉气结束后,两手成 抱球状,左手不动,右手像揉球一样向
前向下向后向上反复正转九圈,再反转九圈,体会两手之间的感觉 (图
4
)。
6.
开合拉气、揉球功反复进行
1--6次,待手上的气感很浓时,将双
手抬到眼前,离眼大约
3
寸距离,重复上述
1--5
的功法。此时重点体会
两眼的感觉,双手形成的气场,对眼组织发生作用,以提高其 内部功
能,使眼部的经络疏通,提高供血能力。在眼前进行的开合拉气和揉球
功可做
1 --3
次。由于双手举的较高,双臂用力增加,较在胸前做开合拉
气和揉球功紧张一些,故而气 感弱一点,这没什么,只要松肩,放松
臂,同样会有较强的气感(图
5
)。
7.
待手上的气感很浓时,双手捧气入目,手心斜对眼睛,即两手不
是正对眼睛,而是 略向外斜一点,手心离眼约
3
寸左右停下,让手里的
气进入眼睛。注意做以上练习时眼 睛都要松闭(图
6
)。
由于下一个功法是外气按摩,用双手对眼部进行治疗 ,举臂时间较
长,臂易酸,因此,在眼前做开合拉气、揉球功后,还可以再回到胸前
重复开合拉 气和揉球功,以便休息两臂,再捧气入目,但千万注意,两
手之间的气不要放跑了,最后要让气收回体内 。
7
第五节
外气按摩
外气按摩功分为外气运转、外气斜拉推和外气正拉推 三部分。他们
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外气(自己的或别人的外气),疏通眼部经络,是眼
球回位,恢 复眼组织的正常功能。
练功姿势一般以立式或坐姿为宜,也可以采用卧的姿势进行练习。
现以立姿为例。
一、外气运转功
立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微 弯屈,立腰,含胸,颈伸直,
头顶平正,嘴眼自然闭合,鼻尖对准肚脐,舍抵上颚,下颔内收,两手心斜对眼睛,松肩垂肘,双手五指自然张开,全身放松,头可以略微向
8
< br>前倾斜,注意力集中在两手心和眼睛上(图
7-
①),然后两手心分别对
着眼球 ,自右向左地绕着眼球转动九圈,然后再反转九圈(图
7-
②)。
功法要领:
双手捧白色的气入目后,双手保持离眼睛
2--3
寸的 距离,让意想中
的白色的气,绕着眼球由右向左转圈,从而手心到眼球内的一团洁白色
的气体, 一手心为动力,使气疏通眼组织的经络。转动的速度不可太
快,以慢转为宜。练习中要多练一练视力较弱 的一只眼,即注意力多放
在视力较差的眼睛,尤其是练了一段时间后,两个眼睛视力提高不一样
的情况下,更应当加强较弱眼睛的练习。一般隔
3--5
天就检查一次视
力,及时地掌 握视力的变化情况,以便有的防矢地进行练功。外气运转
可以反复地进行练习,每次至少要重复一遍,最 好为重复
2--3
遍。体力
充沛的人可以重复多遍,年老体弱者和小学生学龄前儿童重 复一遍,甚
至只正转九圈、反转九圈就可以了。外气运转时眼球可能产生酸、胀、
热、凉、麻等 感觉,这都是外气对眼组织所产生的外气效应,是改善眼
组织的良好征兆。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就要查 找一下原因,或者是手
心气感不浓,因而感觉差
;
或者精神不够集中导致的;或者是肩 臂手太紧
张造成的;再或者是在风大或很冷的地方手受凉僵的影响,而感觉差等
等。
总之要找出原因,要求在一个温暖、安静的环境中集中精力练习较
好。
二、外气斜拉推
立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关节 微微弯曲,立腰,含胸,颈伸
直,头顶平正,嘴眼自然闭合,鼻尖对准肚脐,舌抵上腭,下颔内收。
9
接上一个练习,左手在左眼前不动,右手绕着头转到右耳朵后 ,成两手
心相对的姿态,两手分别离眼和后脑
3
寸左右的距离,这时左手心、左
眼、右风池穴(在耳后大约四扁指宽处,见图
12
)、右手心四点成一条
直线,形成 两手心斜对左眼球的姿势,然后做向外拉气再向里合气的练
习。向外拉时右手大约拉至半尺远的位臵停下 ,左手离左眼大约一尺远
的位臵停下,向里合时,合至两手分别离眼与风池穴
3
寸停下 。对左眼
斜拉推完了之后,在换做右眼睛,即右手由脑后饶头转到右眼前大约
3
寸的地 方停下;左手由左眼前绕着头转到左耳后,离左风池(在耳后大
约四扁指宽处,见图
12
)大约
3
寸的地方停下。这时右手心、右眼、左
风池穴。左手心四点成一条直线,形 成两手心斜对右眼球的姿势。然后
做向外拉再向里合的练习。外拉时右手离眼大约
1
尺 远停下,左手离风
池穴大约半尺远停下,里合时两手分别离眼和风池穴大约
3
寸远停下 ,
外拉、里合要同时进行,速度不要快,慢慢地拉、合。手臂及全身都要
放松(图
8< br>)。
功法要领:
两手成斜对左眼后,按下列步骤进行练习:
1.
向外拉气:拉气时意想两手 之间的气是洁白色的,洁白的气由左
眼向前、后斜着拉出,注意力集中在左眼球,体会气外出。
2.
向里合气:合气时意想拉出的洁白色气又回到眼球中去了。
一拉一合为 一次,共做
6
次。为了拉合便于两手挥动,头可以稍微
向左转一点,但左手仍不可正对 左眼,而要斜对左眼。
3.
手拉气和合气做完
6
次,再做
9
次拉气和合气,但是,这次合气
时要增加一个意念,即合气时,用两手之间的洁白色气挤压左 眼球,使
10
眼球前后直径缩短,同时,左眼球和眼外肌也配合用力, 缩短眼球的前
后直径。远视眼患者拉气时意想眼球变长。
再重复进行上述三个练习
1--2
次,尤其是视力较差、提高较慢的
眼,更应 当加强练习。拉气和合气时,可能使眼组织产生酸、胀、涩等
感觉,有时还会有想流泪的感觉。这些感觉 主要是眼肌用力和外气作用
的结果,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一旦视力正常,这些感觉就会消
失,视力正常的人如果练习这个功法,在合气时不必增加挤压眼球的意
念,只要将眼球里的气拉出再合进 去就可以。但看书时间长了,眼球很
疲劳,甚至眼睫状肌会发生功能上的紊乱时,就要在合气时增加挤压 眼
球的意念,促进眼晶状体回位,从而达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远视眼患
者,在拉气时意想将眼 球的前后直径增长,眼球里的气也要配合用力,
达到同步进行治疗的效果和目的。
上述练习是对左眼进行治疗,左眼做完后,双手绕着头转到右眼的
位臵上来,姿势同左眼治疗姿 势;意念也相同。同样做
6
次单纯的拉气
和合气,接着再做
9
次拉气 和合气,合气时增加一个挤压眼球、缩短眼
球的前后直径的意念。做完后,两手回到眼前
3寸处做外气正拉推。
三、外气正拉推
立姿要求:
姿态基本同上,双臂屈肘臵于胸部和颈部前方,两手五指自然张
开,手心斜对眼球,离眼大约
2 --3
寸处,向外正拉,拉到离眼大约
1
尺
远的位臵停下,然后里合,两手沿 着与向外拉的相反线路至离眼
2--3
寸
处停下,如此重复进行。
向外拉或向里合时,都要求两手心斜对眼球,即双手分别向眼球的
外侧略微扁一点,成斜对姿势。松肩垂 肘(图
9
)。
11
功法要领:
由双手在眼前成斜对眼球姿势起,开始向前拉气,意想着连接手心
与眼球的气是洁白色的,然后再向里合气,合气时意想手心与眼球之间
的气进到眼球里。如此向外拉气 和向里合气为一次,共做
6
次。再做
9
次拉气和合气,向外拉气时的意念同上 ,向里合气时要增加一个意念,
即意想眼与手之间的洁白色气体挤压眼球,缩短眼球的前后直径,(远< br>视眼患者向外拉气时,意想外气牵拉眼球向前,使眼球的前后径加
长)。总之,拉合气的意念基本 同斜拉推。
外拉时,双臂不可伸直,否则造成其向外扩散而不好控制,以至手
臂紧张 气感不强等等。向里合气时,意想手心和眼球间的一束洁白色的
气像手电光一样挤压眼球。此时要把手心 (劳宫穴)打开,让这束洁白
色的气由劳宫穴出发,去挤压眼球,缩短眼球的前后直径。最后双手贴在眼皮上,将气收进眼球,停
30
秒钟左右结束。
第六节
静养功(坐姿)
前面练习静养功是采用立姿,下面是采用坐姿练习。
姿态要求: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坐在凳高大约同小腿长的凳子前边(凳子的前
三分之一处),小腿与地面垂直,立腰 ,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眼
自然闭合,鼻准对正肚脐,舌抵上颚,下颔微微内收,两手扶膝,手心< br>向下,松肩垂肘,全身放松(见图
1
)。
功法要领:
忘掉一切事情,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采用自然呼吸法,练习
10
分钟左右。
注意:再联系静养功之前要先想到外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与我
无关,都不管它,这样,即使 练功过程中发生诸多吵闹之类的事情,也
能安然自在地静坐。在静坐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想这想那,一但 发觉就
要马上收住。此外,如果有脑神经衰弱的患者练习这个功法时,可以意
想自己站在一条小 清水河边,观想潺潺流水,美不胜收,出神入化,达
到入静入定忘我的境地,可以调节阴阳平衡之目的。 总之,在练习静养
功的过程中,要求听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把向外听、看、想的东西
变成向 内听、看、想。把耗能变成蓄能,使内气充盈,调节身体阴阳的
平衡,治病健身,使身体各部位功能由无 序到有序,是大脑皮层得到休
12
息,潜层意识出来做功,可以开发智 力,激发人体潜能,使思维能力提
高,思考问题有序化,逻辑性增强等等。
第七节
微动桩功
姿势要求:
< br>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屈膝,屈髋成马步姿势,上体正直微前
倾,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 平正,眼以松闭为宜,鼻准对正肚脐,
舌抵上腭,嘴松闭,下颔微内收。两臂伸直前平举或屈肘大臂自然 下
垂,两小臂前平举。双手成剑指状,即食指中指伸直,其余大拇指、无
名指和小指弯曲成握拳 状,拇指尖扣在无名指的中指节上,两手心相对
(图
10
)。
< br>微动桩分为高姿势、中姿势和低姿势,高姿势为双膝和髋均微弯
曲;中姿势为大腿与地面约成四十 五度角;低姿势要求大腿与小腿约成
九十度角,即大腿与地面平行。采用哪一种姿势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 况
而定。年龄大、身体弱而多病、少年儿童等可采用高姿势站桩,并且双
臂可采用屈肘小臂前平 举的姿势。其他人最好采用中姿势站桩为宜,双
臂要伸直前平举,这种姿势站桩比较累,但一定不要怕累 ,而是自觉地
为自己增加难度,即双臂伸直,重心下降,当然如果实在坚持不住时,
也可降低一 下难度,双臂采用屈肘前平举,或者采取难度大与难度小的
交替进行。在练功中要不断为自己增加难度, 延长练功时间,这样不仅
练习了气功,而且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体质。
功法要领:
13
-霍乱病
-霍乱病
-霍乱病
-霍乱病
-霍乱病
-霍乱病
-霍乱病
-霍乱病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15: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8057.html
-
上一篇:三七花泡水喝的七大禁忌教学提纲
下一篇:近视眼的调查报告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