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是一组原因未明的获得性造
血干细胞功能异常,
导致以难治性贫血及其他 血细胞减少,
并伴有病态和无效造血为特征的
疾病。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密切相关,曾有难治性 贫血、白血病前期等名称。
1976
年由法、
美、英(
FAB
)协作 组命名为
MDS
,并于
1982
年提出细胞形态学特点和亚型分类的建议,< br>为世界各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根据
MDS
为骨髓恶性克隆 增殖性疾病特征,明
确将其定位骨髓肿瘤性疾病。
理由是患者骨髓呈现异常增生,
并伴 有原始细胞增多,
生物学
行为与急性白血病无明显区别。
常见病因
1.
原发性:原发性
MDS
找不出发病原因。
2.
继发性:
继发性
MDS
常发生于长期化疗及放疗之后。
即治疗相 关性
MDS
。
以原发于
造血组织肿瘤发病率高,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等,也见于卵巢癌、
肺癌、乳腺癌、睾丸癌、消化道癌及脑肿瘤等。此外,肾脏病、炎风 湿关节炎患者接受免疫
抑制剂治疗后也可继发
MDS
。能够引起继发性
MDS
药物有氮芥、卡氮芥、瘤可宁、环磷
酰胺、
马法兰、
马利兰、
乙双吗 琳、
氯霉素等。
也与接触苯、
杀虫齐、
石油产品等可能有关。
可能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干细胞功能异常:在各种致病因子诱发
MDS
过程中,与
AML类似之处,受累之靶
细胞是骨髓干细胞。
已知电离辐射和烷化剂(有拟放射作用)
等诱至广泛的染色体改变,在
体内于干细胞有丝分裂的静止期,与
DNA
螺旋进行交叉 连合,从而使于细胞损伤,引起染
色体畸变与细胞转形,
导致异常细胞克隆形成。
加上 原已处于抑制状态的兔疫系统进一步受
到抑制,引起免疫监护系统的严重障碍,从而容许异常克隆的生长 与增殖。但此种
MDS
细
胞与
AML
时的白血病细胞不同,
它在保持自我复制力的同时,
尚保留有一定程度分化潜力,
残存的
“
正常”
造血干细胞也遭至部分抑制,
该病程中原始细胞进行性堆积,
而周围血细胞减< br>少。
2.
细胞突变:细胞内癌基因(
oncogen
)在正 常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中起有重要作用。
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有其相应的同源基因,称细胞癌基因或原癌 基因(
Proto-oncogen
)。许
多特异性染色体改变的断裂点往往是某些癌 基因定位所在。
MDS
患者进展方式及其是否向
AML
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细胞内被激活之癌基因类型和数量。对于伴有染色体异常的
MDS
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畸变的结 果,但对核型正常的
MDS
来说,也可能与激惹机理有关,
因为细胞内癌基因亦能被异 常位点所激活,癌基因激活顺序或许是
MDS
和
AML
发展重要
机制 之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骨髓增殖性疾病,
临床表现由血红蛋白降低、
血小板、
白细胞减
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
用
“
髓毒虚损
”
病名。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与
“
虚劳
”
、
“出
血病
”
、
“
癥瘕
”
、
“
积 聚
”
等病名相互参照。主要依据与特征:①
“
髓
”
为人体骨髓组织,
“
毒
”
在医学上讲是指破坏机体组织器官与机能的有害物 质。
“
虚损
”
见于《肘后方》,是指诸虚不
足的疾病。
②用
“
髓毒虚损
”
复合病名意指由毒邪深入骨髓,
引起虚损的疾病。③骨髓增殖活
跃,有幼稚细胞与网硬蛋白增生、肝与脾肿大的特征。④
“
髓毒虚损
”
病名既可代表病位与病
性,也可代表病理结果与疾病程度。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一般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有头晕、衰弱、乏力等,部分患 者可有体重减轻、恶心、上
腹部不适和骨关节疼痛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由于发病较为隐匿,少数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当诊治其他疾病或体格检查时被确诊。
2.
贫血:多数患者常以贫血起病,并以此而导致就医。贫血程度不一,可由轻度至重度
不等,
多 数为轻中度贫血,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发展为严重贫血。
而且,贫血病程长短也不
一致,有些患 者可见持续性贫血,有些患者贫血可持续数月或者数年。
3.
出血:约
20
~
60
%病例于病程中可伴出血倾向,其 程度轻重不一,多数较轻,为皮肤
瘀点或瘀斑,
鼻衄和牙龈出血,
重者偶可伴消化道甚 或脑出血。
出血常与血小板数的减少有
关,但有时也与质量铁陷有关,或与两者兼有。
4.
发热:约半数患者病程中有发热。热型以低、 中度多见。高热者起病急,病程较短,
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其余为败血症、肛周和会阴部感染等。感染严 重性常与白细胞数无关,
而与质的缺陷关系密切。在未转化为
AML
患者中,感染和/ 或出血常是主要死因一。
(二)体征
1.
肝、脾肿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无肝、脾肿大体征,但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约
10~
60
%
患者有肝脏轻度肿大;约
5
~
60
% 病例伴有脾脏轻度肿大。很少见到肝、脾重度肿大病例。
通过触诊或叩诊尚不能发现肝、脾肿大的病例, 往往通过
B
超或
CT
检查被发现。
2.
淋巴结肿 大: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较少有淋巴结肿大,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时,约
1/3
病例可伴有淋巴 结肿大。一般程度很轻,无触痛,以颌下和颈部为常见,少数患者也可
见于锁骨上、腋窝或腹股沟。但一 般无性腺、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髓外浸润现象。
3.
骨骼疼痛:多数病例无明显的骨 骼疼痛,少数病例可伴四肢骨骼疼痛;胸骨疼痛在疾
病进展过程中常会见到,
一般程度轻微,< br>当体检时按压或胸骨穿刺时疼痛更为明显。
而自发
性疼痛较为少见。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
以血红蛋白减少最为突出,
同时合并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末梢血
涂片见红细胞异形、大小不均、嗜多染红细胞、巨大红细胞。并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和巨大血小板。偶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偶有增高。
(二)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明显,
粒红比例倒置。三系均可 见病态造血。
红细胞巨幼
样变,幼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可见双核、多核、分叶核及畸形核、 胞浆染色不均匀。粒
细胞各阶段可出现双核、
核浆发育不平衡,
核分叶过多或不分叶,
出现
Pe1ger-
Huёt
样核异常,
胞浆着色不均,颗粒减少、 缺乏或颗粒增多。巨核系出现原始、幼稚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畸形和巨大血小板。
(三)骨髓活检
骨髓组织中常显示原始 细胞及幼稚细胞在骨髓血窦中央部位呈小簇状分布,
称之为前体
细胞异常定位
(
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 sors
,
ALIP
)
;
有核红细胞聚集成堆,
形成原红细 胞岛、骨髓小巨核细胞增多以及网硬蛋白增多。
(四)其他检查
骨髓细胞培养大多有
CFU-GM
、
BFU-E
、
CFU- E
等集落形成减少,簇/集落比例增加。
骨髓染色体检查多见染色体异常,大多表现染色体缺失 ,如
5q
—
、
7q
—
、
7p
—
、
9q
—
、
20q
—
等。
三、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以贫血症状为主,可兼有发热或出血。
2.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二系细胞减少,有巨大红细胞、巨大 血小板、有核红
细胞等病态造血表现。
3.
骨髓象:有三系或两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
4.
除外 疾病:除外其他伴有病态造血的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红白
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
2
b
型)、非造血组织肿瘤等;除外
其他红系增生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PNH
等。
四、分期
根据以上诊断 标准,结合血象和骨髓象中原始细胞
+
早幼粒细胞的多少,再进行临床分
期。
1.
难治性贫血(
RA
):外周 血象原始细胞
+
早幼粒细胞
<1%
,骨髓原始细胞
+
早幼粒 细
胞
<5%
。
2.
难治性贫血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
):外周血象原始细胞
+
早幼粒细胞同
RA
,
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
15%
。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高锰酸钾液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11: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