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健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问诊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
史、家族史。
现病史内容:1.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2.
主要症状的特点;
3.
病因 与诱因;
4.
病情的发展与
演变;
5.
伴随症状;
6.诊治经过;
7.
病程中一般情况。
1.
正常人腋窝温度为
36-37
;口腔温度为
;直肠温度为
。任何原因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称为
发热
。
2.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弛张热
、
稽留热
、
回归热
、
间歇热
、
波状热
、
不规则热
。
3.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
外源性
和
内源性
两大类。
4.
发热的分度是:低热
;中等度热
;高热
;超高热
41
以上
。
5.
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② 产热过多
;③ 散热减少
。
6.
根据病因发热可分为
感染性
发热和
非感染性
发热两大类。
7.
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 体温上升期
;② 高热期
;③ 体温下降期
8.
体温升高
1
℃,脉搏每分钟增加
10
次左右,呼吸每分钟增加约
3-4
次。
9.
稽留热常见于
大叶性肺炎
、
斑疹伤寒
、
伤寒高热期
等疾病。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0.
头痛同时伴随有剧烈呕吐者提示为
颅内压增高
,头痛伴发热者常见感染性疾病,头痛伴
视力障碍者可见于
青光眼
或
脑肿瘤
;头痛伴脑膜刺激征提示
脑膜炎
或
蛛网膜下腔出
血
。
11.
某患者胸部发现成簇水泡沿一肋间分布,并有剧烈灼样胸痛,提示
带状疱疹
。
12.
某患者胸骨后压窄性窒息 感,
发作时间短暂,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提示该患者为
心
绞痛
。
13.
疼痛按发生的部位及传导途径不同可以分为皮肤痛
、
内脏痛
、
牵涉痛
、
深部痛
。
14.
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
干性咳嗽
;咳嗽伴有痰液称为
湿性咳嗽
。咳嗽声音嘶哑多为
声带 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
金属音咳嗽常见 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15.
咳砖红色胶冻样血痰见于
克雷伯杆菌
肺炎。
16.“三凹征”即
锁骨上窝
、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见于严重的
吸气
性
呼吸困难。
17.
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在
两个月
以内;慢性腹泻病程
超过两个月
。
18.
集体中暴发或多人短期内先后发生腹泻,提示为
食物中毒
。
19.
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
,
细菌性痢疾粪 便呈粘液脓血便,霍乱粪便呈米泔水样
.
20.
呕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肺结核
。
21.
腹泻的发生机制,按病理生理角度分析 为分泌性腹泻(胃肠道分泌大量液体超过肠系膜吸
收能力,见于阿米巴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
crohn
病、肠结核、胃泌素瘤)
、消
化功能障碍性腹泻(慢性胰腺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
、渗透性腹泻(乳糖酶
缺乏、服用甘露醇或盐类泻剂)、动力性腹泻(肠蠕动亢进,如肠炎、甲亢、糖尿病、胃肠功
能紊乱)和吸收不良性腹泻(小肠大部 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小儿乳糜泻、成人热带及非
热带脂肪泻)
。
22.
幽门以上部位出血一般既有呕血又有黑便。幽门以下部位出血一般无呕血
而仅有黑便。
23.
呕吐物含多量胆汁提示梗阻平面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
24.
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以
非
结合性
胆红素升高为主;胆汁淤积性黄疸以
结合性
胆红素升高为主。
25.
呕血量多且在胃内停留的时间短则血色
鲜红或暗红
;呕血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
出物为
咖啡渣样棕褐色
。
26.
出现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量达
60ml
以上,出现呕血说明胃内积血量达
250-300ml
。
28.
心悸伴消瘦及出汗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9.
水肿按 部位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按性质可分为凹陷性和非凹陷性水肿。
30.
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31.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者,见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
32.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
绝对含量增多
所致,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量超过
50g/L
时,即可出现发绀。
33.
全身性水肿因病因不同分为
心源性
、
肾源性
、
肝源性
、
营养不良性
和
其他水肿
。
34.
呼吸困难伴咳脓痰较多者可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等。
35.
呼吸困难伴血性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36.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的发绀可分为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混合型发绀。
37.
周围性发绀的特点是常见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
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低.
发凉,
若按摩
或加温耳垂与肢体端使其温暖,发绀即可消失。
38.
血液中当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时可引起发绀,这些物质是指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
蛋白。
39.
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水钠潴留、毛细血管虑过压升高、毛细血 管通透性增高、血浆
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回流受阻。
40.
昏迷表现为意识
丧失,运动
.
感觉和反射等功能
障碍
,以及任何刺激均不能使病人
苏
醒
。
41.
深度昏迷,意识
全部丧失
,全身肌肉
松弛
,对各种刺激
无反应
,深
.
浅反射
消失
,
机体仅能维持最基本的功能。
42.
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见于
_
急性喉头水肿
、
气道异物
、
大块肺栓塞
、
自发性气胸等。
43.
从发生机制及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中毒性呼吸
困难
、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血液病。
45.
判断咯血量,每日
100 ml
为小量咯血,
100-500ml
为中等量咯血,
500ml
以 上或一次咯血
100-500ml
为大量咯血。
46.
离心沉淀后尿液,镜检下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
3
个以上
即为血尿。
48.
脓痰有恶臭味者,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49.
心绞痛除出现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放射至胸骨后
、左肩
、左臂内侧
。
1.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2.
深部触诊法包括深部滑行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深压触诊法
冲击触诊法。
3.
正常成人常见的正常叩诊音有清音
浊音
实音
鼓音。
4.
听诊器的钟形体件适用于听取
低
音调的声音,鼓形体件适用于听取
高
音调的声音。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
叩诊鼓音正常人见于
胃泡区
、
腹部
,病理情况下见于
肺内巨大空腔、气胸
气腹
等。
6
.大便带有腐败性酸臭味多由
消化不良
或
胰腺功能不全
引起;腥臭味见于
痢疾
。
1.
临床上把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三种
正力型、
无力型、
超力型。
2.
关于营养状态,一般分为
良好、
中等、
不良
三个等级。
3.
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
、
脉搏
、
呼吸
、
血压
。
4.
理想的血压标准是
:
收缩压
< 120mmHg
,舒张压
< 80mmHg
。
5.
收缩压主要取决于
心肌收缩力
的大小和
心搏出量
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取决于
外周血管
阻力
的高低。
6.
脉搏能反映心率
心律
心脏收缩力
动脉管壁
的状态。
7.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
,< br>出血面的直径小于
2mm
称为
瘀点
;
3
~
5mm
称为
紫癜
;
5mm
以上称为
瘀
斑
;片状出血伴皮肤隆起称为
血肿
。
9.
在发育成熟前,如腺垂体功能亢进,可致体格异常高大称
巨人症
;反之,体格异常矮小称
垂体性侏儒症
。
11.
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
嗜睡
意识模糊
昏睡
昏迷
谵妄
。
1.
与颈动脉搏动节律一致的点头运动,
见于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头部不随意颤动见于
震
颤麻痹症。
1.
双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眼睑闭合障碍见于面神经麻痹。
2.
正常瞳孔两侧等大等圆,瞳孔缩小受动眼神经的
副交感神经
支配。瞳孔扩大受
交感神经
支配。瞳孔的检查应注意瞳孔的形状 、大小、位置、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及集合反
射等。
病理性瞳孔缩小见于 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类)
、药物反应(毛果芸香碱、吗啡、氯
丙嗪)等;瞳孔扩大见于外伤 、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药物影响(阿
托品、可卡因)
等。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病变。
3.
鼻梁塌陷为
鞍
鼻;鼻腔完全阻塞,鼻梁宽平为
蛙状
鼻。
4.
牙齿呈黄褐色为斑釉牙,
见于长期饮用
含氟量高的水
;
切牙切缘凹陷呈月牙形伴牙间隙过
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宽,见于
先天性梅毒;单纯性牙间隙过宽见于肢端 肥大症。口腔粘膜出现蓝黑色斑片或点状
色素沉着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5 .
口角糜烂见于核黄素缺乏症;
雪口病
(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
见于衰弱病儿或老年患者,
也出现于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和抗癌药之后
。
6.
咽部可分为
鼻咽
、
口咽
和
喉咽
三个部分。
7.
健康人的口腔无特殊气味,
疾病引起口腔的特殊气味为口臭,
尿臭味见于 尿毒症;
烂苹果味
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8.
草莓舌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病人;
牛肉舌见于糙皮病;镜面舌,又称 光滑舌(舌体小
,
舌面光滑无苔)
,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br>
9.
颈静脉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安静状态下颈动脉搏动见于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高血压、
甲亢、严重贫血病人。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搏动提示颈静脉 压升高,
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腔、腹腔压力增加等< br>情况。
1.
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
呼吸中枢
的兴奋性降低,
多发生于
中枢神经
(脑
膜炎、颅内压增高)系统疾病或某些
中毒
(糖尿病酮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2.
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
正常人肺尖区叩诊有一
清音
带,
其平均宽度为
4-6cm
。
肺气肿时,
肺上界
变宽
;
肺尖结核时,
肺上界
变窄
。
桶状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
时。
3.
正常人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
6
肋间隙,腋中线第
8
肋间隙,
肩胛下角线
10
肋间 隙。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
内压升高使隔上升。
4.
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
6-8cm
。肺下界移动度减弱见于肺组 织弹性减弱如肺气肿,肺
组织萎缩如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组织炎症水肿。
5.在正常胸部不同的部位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三种呼吸音。
5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幼儿保健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8: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596.html
-
上一篇:湖北专科护理敏感指标(DOC)
下一篇:卫生系统公共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