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严重吗
传染病预防信息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 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 传染病有甲、乙、丙
3
类,共
39
种,
甲类
传染 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
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甲型
H1N1
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
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 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
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立克茨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
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 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
3
个
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 原
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传
染病预防控制主要采取消灭传 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
群的综合措施。
1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常见传染病
一、霍乱
< br>霍乱是由
O1
群或
O139
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具有
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也是
《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
种传染病之一。
霍乱病人或 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人群普遍对霍乱易感,
胃酸
缺乏者尤其易感。
大多数 情况下,
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
状,
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 泻,
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
次。感染霍乱后,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 导致死
亡。潜伏期数小时至
5
天,通常
2
~
3
天。 粪便阳性期间有传染性,
通常至恢复后几天。
偶有携带者传染期持续数月。
对霍乱弧菌 有效的
抗菌药物可缩短传染期。
(
一
)
如何发现自己感染霍乱?
有腹泻症状,
尤 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
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并做霍乱弧菌的培养检查。
与霍乱感 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
应采集粪便或肛拭检查,
以确定是否感染。
在霍乱疫区 内或近日去过
霍乱疫区,
出现腹泻,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留粪便作霍乱细菌学检查。< br>
(二)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 轻型还是带菌者,
均应隔离治疗。霍乱症状消失,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
未检出霍 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感染霍乱后,不接受隔离治疗,属
2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另外 病人和带菌者
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密切接触者的
采样 、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三)霍乱病人接触者如何处理?
与霍乱病人 共同进餐或密切接触的人必须接受医学观察
1
周,
如
接触者是食物加工人员必 须暂离工作岗位,直至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医学观察期间如有腹泻症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
接
触者采便检查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四)感染霍乱可以治愈吗?通常如何治疗?
只要及早发现,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溶液,合理使用抗生素,
治疗霍乱并不困难。
首先霍乱病人要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
救,
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 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确诊与疑
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不同临床分 型的病人治疗的方法不同:
轻度脱水病人,
以口服补
液为主;
中、
重 型脱水病人,
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
待病情稳定、
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 口服补液。在液体治疗的同时,给予
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 及引起流
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
,
常用的
抗生素为氟哌酸、环丙沙星等。
(五)霍乱怎么传播?
3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霍乱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传染而又未经消毒处 理的水
或食物和接触霍乱病人、
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经苍
蝇污染过的 食物等途经传播。
(六)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预防霍乱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
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
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
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七)霍乱的疫点如何消毒?
对疫点的 消毒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疫情的措施之一。
可能
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 、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等要进
行消毒。霍乱弧菌对一般的消毒剂均较敏感。漂白粉、漂白精、过氧
乙酸、戊二醛等均有效。
二、病毒性肝炎
(一)基本知识
1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
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 炎病毒通常
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
异常为主要表现, 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4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
预后良好;
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
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
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
、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
2010
年我国报告
病毒性肝炎病例近
132
万例,
死亡
884
例,
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
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
80%
。
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59
岁人 群
HBsAg
携带率为
7.18%
,
15
岁以下儿童
HBsAg
携带率为
2.08%
,
与
1992
年全国病毒 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我国
1
~
59
岁人群
HBsAg
阳性率下降了
2.5
百分点,
15
岁以下儿童下降更明
显, 下降
7
~
8
个百分点。特别是
4
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低< br>0.96%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
2006
年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乙肝血清流行病
学调查结果估计,
全国约有
9300
万乙 肝病毒感染者,
每年因该病
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
5000
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
控制的传染病。
3
、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
-
口途径传播,
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
暴发流 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 br>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
5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
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
、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 疫苗预防接种
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
有效的措施 。
全程接种乙肝疫
苗后,约
80
%-
95%
的人群可产生免 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
20
年
以上。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 主要因素,
因此接种乙
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 时或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
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
丁肝病毒感染 。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
0
,
1
,
6
月 接种
3
针。
1992
年开始实行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
2002
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
疫苗的策略,第
1
针应在出生24
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
2009-2011
年,实施对
15
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
以更大程度保护儿童少年免受乙肝病毒危害。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经常接受
输血 或血液制品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男性同性
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 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2
、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防止
“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6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 划程序,对
18
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
种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
1剂,灭活疫苗间隔
6
个月接种
2
剂。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3
、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
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 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
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
、
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进 行检查,
定期接受随访,
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勿轻信虚假广告。
慢 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
每
6-12
个月定期检查 ,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慢性乙肝和丙肝
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 应进行规
范的抗病毒治疗。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虚假广告,
以免造成
病情的延误和经济损失。
2
、
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要遵从医嘱,主动配合,切忌自行停
药
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病毒,
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 、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
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因此,
患者遵从医嘱和 主动配合治疗是影
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患者在医生的配合下详细了解抗病毒治疗的
7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必要性、疗程和疗效、所需费用,以 及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减轻的方
法,积极配合,可以提高疗效。相反自行停药可能会引起病毒耐药、反弹或复发。
3
、鼓励检查了解乙肝感染状况,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 br>行为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国家,
鼓励有条件者,到医疗机构检查自身乙
肝感染状况。疑似乙肝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建议进行血清
HBsAg
、抗
-HBc
和抗
-HBs
检测。乙肝感染者的配偶、性伴、家庭成 员进行相关
检测,了解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如为未感染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预防感染。
4
、丙肝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动检测,规范治疗,良好预后)
丙肝病毒 感染后多无临床症状,建议有输血史、创伤性治疗、共
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者、
HIV
感染者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检
测。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70
%的丙肝患 者可以实现治愈。
(四)健康教育
1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 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日常接触不会传
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 活、工作、学习不会
感染。
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 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
防措施。注射乙肝疫苗后一定要检查有无抗
-HBs
产生 。一般而言,
8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体内产生抗< br>-HBs
后,即使同乙肝患者有性等密切接触也不会被感染。
另外,
免疫功能正 常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多数可以自动清除病毒
而痊愈。
现实中乙肝患者的配偶因为都是成年 人,
婚后虽然可能被感
染,但很少转为慢性乙肝,
相反多数可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 建议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要及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由于乙肝病毒存在 母婴传播,
一些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在生
育问题上,产生畏难情绪,
担心自己的孩 子感染乙肝病毒。自乙肝疫
苗问世以来,
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如联合
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并保证在出生
24h
内及时接种< br>(越
早越好)首针乙肝疫苗,可保护
95%
以上的小孩不被感染;但极少数(约
2%
~
3%
)可能通过宫内感染而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目前还< br>没有很好的阻断宫内感染的方法。
总的看来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及时接
种乙肝疫苗后是可以 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
4
、我国已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 br>随着人们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认识,
目前确认乙肝传播途径主要为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 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
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
为保护 乙肝病毒表面抗
原携带者的合法权益,
2010
年
2
月
10
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
育部、
卫生部联合下发
《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 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
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
(人社部发
[2010 ]12
号)
,
取消了入学和就业体检中检测乙肝项目。
9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但以下入学、就业情况仍需检测乙肝项目 :(
1
)根据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务员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乙肝 病原
携带者,特警职位,不合格。”(
2
)根据《卫生部关于民航空勤人
员体 检鉴定乙肝检测调整意见的复函》
要求,
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
鉴定乙肝项目检测,可 以保留体检鉴定乙肝项目检测。(
3
)血站从
事采血、血液成分制备、供血等业务工作 的员工。
(卫生部政务公开
办公室
2011
年
2
月
17
日发布)
需要指出的是,
此规定只针对入学和就业体检,
其目 的是保护公
众的平等教育和就业权利。
从医学角度讲,
为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乙
肝,
对于有医疗需要或个人常规健康体检,
并不限制检查乙肝感染标
志物。
对于单位组织在职人员集体健康体检,
则应本着自愿和私密的
原则(乙肝检查结果只反馈给个人 ,不得告知单位和任何其他第三
方)。
从保护未感染者自身的角度讲,
也鼓 励个人通过体检、
检测了解
自身感染状况,如为乙肝易感者(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未具免疫力),
应接种乙肝疫苗。
(五)综合
1
、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我国法定传染病系统每年报告超过
130
万例病毒性肝炎病例,
占
法定传染病报告总病例数的
1/3
,由此带 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巨
大经济负担,
给疾病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政府重视 肝炎防治
工作,
将乙型病毒性肝炎作为四个重大传染病之一,
不断加强病毒性
10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肝炎防治力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
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与传播,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2
、防治肝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广泛,感染者众多, 防治难度大,防治病毒
性肝炎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
对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防
治病毒性肝炎,需要教育、卫生、财政、药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等很多部门相互配合, 共同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三、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肺痨”
,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
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 br>但主要侵犯肺脏,
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菌侵犯什么脏器叫什么脏器的结核,
如侵 犯脑膜
叫脑膜结核,侵犯骨骼叫骨结核,侵犯肾叫肾结核等。肺结核病占各
种类型结核病的80%
以上,且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
肺结核常见症状是咳嗽咯痰,
痰中带血,
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
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 、呼吸困难等。咳
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
,
可能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卡介苗对结核病有哪些预防作用?
卡介苗是一种类似于流感疫苗的注射 剂,它可以通过人工的方
法,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进而减少结核病的发生。我国幼
儿 已经普及了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病,
尤其是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 br>粟粒型
肺结核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抵抗力会逐
11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渐减弱直至消失。而且研究显示,成年后 再重新种卡介苗,并不能预
防结核菌的感染及结核发病。
(二)集体生活场所如何预防结核的传播
?
集体生活场所,
如民工 宿舍或学生宿舍,由于人员居住密集,一
旦出现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
就很容易相互传染而造 成结核病暴发
流行。因此,在未发现结核病患者之前,应注意房间内居住人员的密
度不要过多, 此外,要注意采取房间通风等措施来预防结核。
在发现本房间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之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
尽快地使肺结核患者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2
、对本房间进行居室消毒;
3
、保持通风及阳光充足;
4
、
同室居住的人员都属于密切接触者,
应注意自身是否有咳嗽、
咯 痰的症状,
尤其是这些症状超过
2
周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
查 ,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治疗。
(三)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的人就一定会得肺结核吗?
并非所有接触者肺结核的患者的 人都会得肺结核病。
这主要取决
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看这个肺结核患者 的痰中是不是会带有肺结核菌,
有一部
分患者是不带有结核菌的
(称为
“菌阴 肺结核”
)
,
他们没有传染性。
其次,
既使患者的痰中带 有结核菌,
也要看你接触时吸入的结核
菌的量有多大;距离近或者患者正在咳嗽、打喷嚏时,如 果你在他身
边,你会吸入更多量的结核菌,因此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一
12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个人,无论自己是不是肺结核患者,如果 要咳嗽或打喷嚏时,也应该
尽可能转过头去,并用手或纸巾捂住口鼻,以避免传染别人。
第三,
既使你已经吸入了比较大量的结核菌,
也还需要看你自身
抵抗力的高低;< br>如果你的抵抗力够高,
可以抑制结核菌在体内的繁殖,
并杀死它们,而如果抵抗力不高, 则结核菌会大量繁殖生长,对肺部
造成破坏,形成肺结核。因此,一些抵抗力较低的人,如老年人、服< br>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抵抗力低下的艾滋病患者,
都更容易患上肺结
核。
(四)什么是结核病的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由于结核病具有传染性,且更容易传 染给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
人,
因此我国出台了政策,
对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
(涂阳肺结核)
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以帮助更早地发现这些人中的肺结核患者。
医生会询 问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亲属或同事的情况,
尤其是这些亲属或
同事是否出现了咳嗽、
咯痰 超过
2
周的结核病可疑症状,
如果已经出
现可疑症状,
国家有免费为 他们进行检查的相关政策。
对于未出现可
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尤其是儿童,
可以通过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来测
试是否感染了结核菌。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
如果经检查已经明确感染了结核菌的人,
即
使他们没有症状,
也可以通过短期服药来进 行预防性治疗。
这些人群
包括:
1
、艾滋病毒感染者;
13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2
、与涂阳肺结核患者接触密切,而且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幼儿
和青少年;
3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阳性,并且是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长
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 者;
4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强阳性者。
四、菌痢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氏菌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
,
是发展中国家
的常见病、
多发病,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
全世界每年死于志贺氏菌 感染的人数约为
60
万。据
1994
年~
1997
年的监测 资料表明,我国年报告病例在
60
~
85
万,发病率居甲乙类
传染病 之首,病死率为
0.04
~
0.07%
。志贺氏菌致病性强,
10- 100
个
细菌细胞就可使人发病,多数临床分离的菌株为多重耐药性。
(
一
)
预防措施
1
、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途径,< br>通过食物、
水、
粪便、
污染的食品、
玩具、用具而传播。注意水源卫生 和饮食卫生。教育群众喝开水、不
喝生水;
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
洗手;
食品做熟后再吃,
慎用凉拌菜;
剩饭菜要加热后吃;< br>生熟分开;
防止苍蝇叮爬食物;
在疫区不要参加婚丧娶嫁等大型聚餐活动。
应加
强包括水源、饮食、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及其孽生地在内的综
合性防治措施,
即 做好三管一灭
(管水、
管粪、
管饮食、
消灭苍蝇)
,
切实落 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
把好病从口入关。
对重点行业人群应每
14
/
28
下载文档可编辑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室性早搏严重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7: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