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型美容
-
-
.
细菌形态理化鉴定
1
形态学特征
2
2
生理生化特性实验
2
1
、尿素酶(
Urease
)试验
2
2
、氧化酶(
Oxidase
)试验
3
3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3
4
、甲基红(
Methyl Red
)试验
4
5
、
V-P
试验
4
6
、含碳
/
氮化合物的利用
4
7
、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
O-F
实验)
5
8
、糖或醇类发酵试验
6
9
、硝酸盐(
Nitrate
)还原试验
6
10
、靛基质(
Imdole
)试验(吲哚试验)
7
11
、三糖铁(
TSI
)琼脂试验
7
12
、氨基酸脱羧酶的测定
8
13
、硫化氢(
H
2
S
)试验
8
14
、柠檬酸盐或丙酸盐的利用
8
15
、利用丙二酸盐试验
9
16
、葡萄糖酸盐的氧化
9
18
、β
-
半乳糖苷酶(
ONPG
)的测定
10
19
、耐盐性试验
10
20
、卵磷脂酶的测定
10
21
、石蕊牛奶的反应
11
22
、酪素水解试验(酪蛋白水解)
11
23
、酪氨酸水解
11
24
、苯丙氨酸脱氨试验
11
25
、产糊精结晶试验
12
26
、从甘油产生二羟基丙酮
12
27
、厌氧硝酸盐产气
12
28
、马尿酸盐水解试验
12
29
、对叠氮化钠的抗性
12
30
、氰化钾试验
13
31
、对溶菌酶抗性的测定
13
32
、在
pH5.7
营养肉汤上的生长
13
33
、需氧性试样
13
34
、明胶(
Gelatin
)液化试验
14
35
、淀粉水解试验
14
36
、生长温度的测定
14
37
、形成芽孢的培养基
15
38
、
O/129
的敏感性试验
15
-
-
考试资料
.
-
-
.
1
形态学特征
1.1
菌落形态
培养到
24h
后观察平板上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与突起特征。
1.2
细胞形态
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运动性等。
1.3
革兰氏染色
取无油迹的干净载玻片,
滴上一滴无菌蒸馏水,
用接种环挑取少许菌苔,
于水滴边缘轻轻
涂几下。自然风干,在火焰上通过几次,固定 涂片。滴加结晶紫液,染
1min
,用水冲净结
晶紫液。滴加碘液冲净残水,并覆盖约
lmin
。用水冲去碘液,将片上的水甩干。滴加
95%
乙醇液脱色约
20-30s
,并立即用水冲净乙醇。用番红液染
l-2min
。用水洗净番红,风 干,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涂片。
1.4
芽孢染色
取培养< br>24h
左右的菌体涂片、干燥、
固定。
滴加
3-5
滴孔雀绿染 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
用
木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
使染液冒蒸汽但勿使沸腾,< br>切忌使染液蒸干,
必要时可添加
少许染液。加热时间从冒蒸汽时开始计时约
4- 5min
。倾去染液,待载玻片冷却后水洗至孔
雀绿不再褪色为止。用蕃红水溶液复染
lmin
,水洗。待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
菌体呈红色。
1.5
荚膜染色
按常规取菌涂片,
空气中自然干燥。
用< br>1%
的结晶紫水溶液染色
2min
。以
20%
的硫酸铜水溶< br>液冲洗,
用吸水纸吸干残液。
干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染成深紫色,
菌体 周围的荚膜呈淡紫色。
2
生理生化特性实验
1
、尿素酶(
Urease
)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 ,
将尿素分解、产生
2
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
粉红色。尿素 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其活性最适
pH
为
7 .0
。
-
-
考试资料
.
-
-
.
试验方法:挑取
18~24h
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 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
36
±
1
℃培
养
10
,
60
和
120min
,分别观察结果。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 要到达底部,留底
部作变色对照。培养
2
,
4
和
24h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
4
天,作最终判定,
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培养基配制方法:
蛋白胨:
1 g
;
NaCl
:
5 g
;
KH2PO4
:
2 g
;葡萄糖
1 g
;琼脂:
15 g
;酚红:
0.012g
;蒸馏水
1000 ml
。除酚 红外,溶解上述成分,并调节
PH
为
6.8
~
6.9
,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使培养基呈橙黄色,分装,
115
℃灭菌
20min
。待培养基冷至
50
℃左
右,加入预先过滤除菌的
20%
尿素水溶 液,使其终浓度为
2%
。试验方法:挑取
18~24h
待
试菌培养物 大量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
不要到达底部,
培养
1
~
4d
观 察结果,
如为阴性应继
续培养一下,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2
、氧化酶(
Oxidase
)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
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
氧化酶先使细胞色
素
C
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
C
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br>
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
1~2
滴,阳性 者
Kovacs
氏试剂呈粉红色
~
深紫色,
Ewing
氏改 进试剂呈蓝色。阴性者无颜色改变。应在数分钟内判
定试验结果。
注意事项:
(
1
)
(
2
)
(
3
)
盐酸二甲基对 苯撑二胺溶液容易氧化,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并在冰箱内
保存,如溶液变为红褐色,即不宜使用。
铁、镍铬丝等金属可催化二甲基对苯撑二胺呈红色反应,若用它来挑取菌
苔,会出现假阳 性,故必须用白金丝或玻璃棒(或牙签)来挑取菌苔。
在滤纸上滴加试剂,以刚刚打湿滤纸为 宜,如滤纸过湿,会防碍空气与菌
苔接触,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假阴性。
3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水和氧。
1
.
试剂:
3
-
10
%过氧化氢(
H
2
O
2
)
2
.
菌种培养:将测试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斜 面上,适温培养
18
-
24h
。
3
.
试验方法:取一干净的载波片,在上面滴
1
滴
3
-
10%的
H
2
O
2
,挑取
1
环培养
18< br>-
24h
的菌苔,在
H2O2
溶液中涂抹,若有气泡(氧气)出现,则 为过氧化氢酶阳
性,无气泡者为阴性。也可将过氧化氢溶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4
.
注意事项:
过氧化氢酶是
1
种以正铁血红素 作为辅基的酶,
所以测试菌所生长的培
养基不可含有血红素或红血球。
-
-
考试资料
.
-
-
.
4
、甲基红(
Methyl Red
)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 属都能发酵葡萄糖,
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
进一步分解中,
由
于糖 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
PH
值下降至
pH4.5
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
培养于
36
±
1
°
C
或< br>30
°
C
(以
30
°
C
较好)
3~ 5
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
1ml
,加甲基红指示剂
1~2
滴 ,阳性呈鲜红色,
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
5
天仍为阴性、 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
pH
范围为
4.4~6.0
,其
pK
值为
5.0
。故在
pH5.0
以下,随酸 度而
增强红色,在
pH5.0
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
pH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明
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5
、
V-P
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 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
丙酮酸缩合,
脱羧成乙
酰甲基甲醇,
后者在强碱环境下 ,
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
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
红色化合物,称
V
-
P
(
+
)反应。
通用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
5g
;葡萄糖
5g
;
NaCl /(K2PO4-
一般仅用于肠杆菌各菌属
鉴定
):5g
;蒸馏水:
1000mL
;
PH:7.0
~
7.2
,分装试管,
毎管装约
4
~
5cm
,
115
℃灭菌
20min
。
试剂:
40%NaOH(
或
KOH)
,
6% a -
萘酚。试验方法:将试验菌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于
36
±
1
°C
培养
4
天培养
48-96
小时,培养液
2ml
先加入
1ml a-
萘酚(
2-na-phthol
)纯酒精溶液,再加< br>40%
氢氧化钾水溶液
0.4ml
,摇动
2
~
5mi n
,阳性菌常立即呈现红色,若无红色出现,静置
于室温或
36
±
1
°
C
恒温箱,如
2h
内仍不显现红色、可判定为阴性
. < br>本试验一般用于肠杆菌科各菌属的鉴别。在用于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它细菌时,
通用培养基中 的磷酸盐可阻碍乙酰甲基醇的产生,
故应省去或以氯化钠代替
。
6
、含碳
/
氮化合物的利用
细菌能否利用某些含碳化合物 作为唯一碳源,反映该菌是否产生代谢这种化合物的有
关酶系,因而作为鉴定依据。测定的基础培养基配 方很多,因种而异。
现介绍
1
种合成的基
础培养基,
有些细菌还可适 当补加各种维生素。培养基可制成液体,分装试管,也可制成固
体平板。
可用于测定的底物种类 很多,
有单糖、
双糖、
糖醇、
脂肪酸、
羟基酸及其他有机酸、
醇、各种氨基酸类胺类以及碳氢化合物等。糖的含量一般为
1
%,醇类酚类等的含量一般为< br>0.1
-
0.2
%,
氨基酸的含量一般为
0.5
%。
因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水,
可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
养,或加入到
45
℃的固体培养基中,振荡后立即倒成平板。有些底物不宜用高压灭菌,可
用过滤法灭菌后加入已灭菌的基 础培养基中,某些醇类和酚类不必灭菌。
接种和观察结果:菌种最好做成悬液,避免带入少量 碳源干扰试验结果。平板培养用
接种环点种,
液体培养则用直针接种。
每一测定菌必须 接种未加碳水化合物的空白基础培养
基作对照。
-
-
考试资料
.
-
-
.
适温培养
2
、< br>5
、
7
天后观察,凡测定菌在有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明显超过空白
培养基的生长量为阳性,
否则为阴性。
假若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差别不明显,
开在同一培
养基上连续移种
3
次,如差别仍不明显则以阴性论。
(
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木
糖、甘露醇、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素粉、甘油、甘露糖。)
(
1
)菌株对碳源的利用
Mandel
盐营养液
[54]
:
NaNO32.0g/L
,
K2HPO4 1.5g/L,CaCl2 1.5g/L,MgSO4 0.3g/L,
FeSO4
·
7H2O 5.0mg/L,MnSO4
·
H2O 1.6mg/L,ZnSO4
·
H2O 1.4mg/L,CoCl2 0.5mg/
盐营
养液
+2%
琼脂
+2%
碳源。碳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可溶 性淀粉、
蛋白胨水培养基
1000mL
糖发酵培养基:
1.6%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2mL
,另配
20%
糖溶液
10mL
调节
pH7.6
,
115
℃灭菌
30min
,备用 。
木糖、甘露醇、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素粉、甘油、甘露糖。每支试管内装
10 mL
培养基,制成斜面培养基
,
无菌下接种,每种碳源接种二管,一支不接种做对 照,
31
℃
培养。连续
3
代移种,生长者为阳性。
(
2
)菌株对氮源的利用
无氮的
Mandel
盐 营养液
+2%
琼脂上铺无菌滤纸
+1%
不同的氮源。氮源分别为:
NH4+
、
NO3-
、蛋白胨、酵母膏、尿素,每种氮源制三个斜面,其中一 个做对照,无菌条
件下接种,
31
℃培养
4d
,观察结果。
7
、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
O-F
实验)
在细菌鉴定中 ,糖类发酵产酸是
1
项重要依据。细菌对糖类的利用有
2
种类型:
1
种
是从糖类发酵产酸,
不需要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
称发酵型产酸;另一种则以分子氧作
为最终受氢体,
称氧化型产酸。
前者包括的菌种类型为多数。
氧化型产酸量较少,
所产生的
酸常常被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分解时所产生的胺所中和,< br>而不表现产酸。
为此,
Hugh
和
Leifson
提出一种含 有低有机氮的培养基,用以鉴定细菌从糖类产酸是属氧化型产酸或发酵型产酸。
这一试验广泛用于细菌鉴 定。
一般用葡萄糖作为糖类代表。
也可利用这一基础培养基来测定
细菌从其他糖类或醇 类产酸的能力。
-
-
考试资料
.
-
-
.
(
1
)接种
:以
18
-
24h
的幼龄菌种,穿刺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每株菌接
4
管,其
中
2
管用油封盖(凡士林:液体石蜡=
1
:
1
混合 后灭菌),约加
0.5
-
1
厘米厚,以
隔绝空气为闭管。另
2
管不封油为开管,同时还要有不接种的闭管作对照。适温培养
1
、
2
、
4
、
7
天观察结果。
(
2
)结果观 察:氧化型产酸――仅开管产酸,氧化作用弱的菌株往往先在上部产碱
(
1
-
2d
),后来才稍变酸。发酵型产酸则开管及闭管均产酸,如产气,则在琼脂柱
内产生气泡。< br>
8
、糖或醇类发酵试验
原理: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 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
能利用者,
或产
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 酵管检验。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
+
)、
产气(符号:
○
),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
黄的结果),并有 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
仍为紫(蓝)色。培养基配制: 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蛋白胨:
2g
,
K2HPO4 :0.2g
,
NaCl:5g
,糖(醇、糖苷):
1%
,水洗琼脂:
5
~
6g
,蒸馏水:
1000mL
,
PH:6.8
~
7.0
,溴百里酚蓝:
1%
水溶液
3mL(
先用少量的
95%
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
1%
水
溶液
)
。先 调
PH
后再加指示剂。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
(NH4)2HPO4:1g
,
MgSO4:0.2g
,
KCl:0.2g
,酵母膏:
0.2g
,糖(醇、糖苷):
1%
水洗琼脂:
5
~
6g
,蒸馏水:
1000mL
,
溴甲酚紫:
0.4%
乙醇液< br>2mL
,
PH:6.8
~
7.0
。
先调
PH
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
培养基高度约为
4
~
5cm
,
115
℃灭菌
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 以包括:葡萄糖、
蔗糖、甘露糖、乳糖(
1.5%
)、半乳糖(
1.5%)、
D-
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
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注意: 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接种和观察结果:用
18
~
24h
的幼龄菌种,用穿 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
1d
,
3d
,
5d
后观察, 颜色变黄为阳性,
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结果记录:产酸:
+
,产气:○
,不产酸长气:
-
。
法
2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
若为半固 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
36
±
1.0
°
C< br>培养,每天观察结果,
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 阳性,若为半固
体培养基,
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
有时还可看出 接种菌有无动力,
若
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 对各种糖、
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
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
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 时接种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剂为酚红、溴甲酚紫,溴百里蓝和
An- drade
指示剂。
注:对于糖醇类发酵现在一般用糖、醇类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在
36
℃
18
-
24h
即可出
结果。
9
、硝酸盐(
Nitrate
)还原试验
-
-
考试资料
.
-
-
.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
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氨或氮气等。
亚硝酸盐
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 验方法:临试前将试剂的
A
(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
B
(α-萘胺乙醇溶液) 试液各
0.2ml
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
0.1ml
、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 脂斜面培养物表面,立即或于
10min
内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则为阴性。< br>
用α
-
萘胺进行试验时,阳性红色消退很快、故加入后应立即判定结果。进行 试验时必
须有未接种的培养基管作为阴性对照。α
-
萘胺具有致癌性、故使用时应加注 意。
硝酸盐还原试验培养基:蛋白胨
10g
、酵母膏
5g
、
NaCl 5g
、
KNO3 1g
、蒸馏水
1000mL
调节
pH7.2-7.4
,
121
℃灭菌
20min
,备 用。
10
、靛基质(
Imdole
)试验(吲哚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
生成吲哚。
吲哚的存在可用 显色反应表现出来。
吲
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
36
±
1C
培养
24h
时后,取约
2ml
培养液,加入
K ovacs
氏试剂
2~3
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
甲苯,
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
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
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 br>Kovacs
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实验证明靛基质试剂 可与
17
种不的靛基质化合物作用而产生阳性反应,若先用二甲苯
或乙醚等进行提取, 再加试剂,则只有靛基质或
5-
甲基靛基质在溶剂中呈现红色,因而结
果更为可靠。< br>
吲哚试验培养基:蛋白胨
10g
、
NaCl 5g
、蒸馏水
1000mL
调节
pH7.6
,
121
℃灭菌
20 min
,
备用
法
2
:
试剂:对二甲氨 苯甲醛
1g
、
95%
乙醇
95ml
、浓盐酸
20m l
。配置时,应先用乙醇溶液溶
解对二甲氨苯甲醛,
再缓慢加入盐酸即成。此试剂不能 久存,
宜少量配制,
并避光保存于冰
箱中或阴凉处。
试验方法及结 果:将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37
℃培养
24-72h
后, 沿
管壁缓慢加入
2-3ml
的试剂于培养物的液面上。
在两层液体交界面出现 红色环者为阳性,
阴
性反映者不变色。
为了使颜色明显,在加入试剂之前, 先向培养物种加入
1ml
乙醚,并充分振荡,使靛
基质溶于乙醚中。静置片刻,使乙醚 层浮于培养物的液面。此时,
再按上述方法徐徐加入试
剂
5-10
滴,并观察 判定结果。
11
、三糖铁(
TSI
)琼脂试验
-
-
考试资料
.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整型美容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1: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900.html
-
上一篇:长针眼怎么办.doc
下一篇:宝宝打疫苗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