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体检
名中医治神经官能症二十三个秘方
78.1
除痰降火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柴胡
9
克,黄芩< br>15
克,半夏
12
克,青皮、枳壳、竹茹各
9
克,珍珠母50
克
(
先下
)
、
龙胆草、栀子各
9
克,夜交藤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降痰降火。
【方解】方用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以清泄肝胆郁火、以安心神;半夏、竹茹
清降痰热;青皮、枳壳降气而除痰火;珍珠母、夜交藤镇心肝以安神。合而用之,有除痰
降火之功。
【主治】失眠
(
神经官能症,痰火郁结型
)
,证见失眠乱梦、头昏昏胀而痛、心烦易怒、
胁胀胃堵、白天困倦思眠,但不能睡,晚间精神倍增、连睡意全无。脉弦滑或数,舌略红、
苔白腻或黄腻、便干、多思善虑。
【加减】心烦甚,加莲子
3
克 ;痰气交阻、胸闷阵烦,加胆南星、天竹黄各
9
克;失眠
头痛甚者,加礞石
30
克
(
先下
)
。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
【附记】此方为治失眠心烦之主方,不但能治失眠 ,并对由失眠引起的狂躁证
(
即今之
精神分裂症
)
同样有 效,但须重加泄热镇肝除痰之品即可。治痰厥头痛、痰火癔病,亦均有
效。
78.2
卧佛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酸枣仁
15
克
(
碎
)
、鲜生地
50克,麦冬
15
克,石斛
12
克,杜仲、桑寄生、牛膝
各
9
克,丹参
15
克,龟板
50
克
(
碎< br>)
、槐花米、钩藤、铁锈各
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清热养阴、安神镇静。
【方解】方中以酸枣仁为君,统治失眠;生地、石斛、麦冬养阴清热利小便;杜仲、
桑寄生、槐米、铁锈、钩藤安神降压;牛膝、丹参活血化瘀;龟板镇静兼养阴。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养阴、安神镇静之功。
【主治】阳亢性失眠。证见肌肉丰满,颜面潮红、眼部充血、精神烦躁、容易激动、
大便干燥。一般多伴有高血压者。
【加减】若血压高者,加青木香
15< br>克;虚热上逆者,加龙胆草、黄柏各
9
克;胃呆少
纳者,加厚朴9
克,广木香
6
克;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6
~
9克,玄明粉
9
~
15
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
78.3
明志汤
【来源】查玉明,《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石决明、草决明各
20克,远志、蝉蜕、生牡蛎、川芎各
15
克,菊花
25
克,蒺
藜
15
克,荷叶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一日
2
次,饭后服。
【功用】育阴潜阳、熄风、镇志安神。
【方解】明志汤来源于医疗实践,借石决明、远志两味药之尾字而命名。明志汤能治
“
五志
”
引起的
“
情志
”
之病故名。神经官能症是 功能性疾病,它包括中医的
“
不寐
”
、
“
郁症
”< br>、
脏躁、百合病等。失眠是本病主要表现。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是不眠主要病机。欲使阳
潜入阴、阴能敛阳,达到镇志安神的目的,务必协调阴阳,使神志得安,神经失调得以改
善,余证相应而解。这是本方立法之寓意,体现异病治疗精神。笔者认为在治疗上,不宜
用参芪之品,因其助阳耗阴,凡归脾养心补益之类,往往不能收效。本方适用于阴虚证,
若肝胆火炽、痰热内扰之实证,则不宜使用本方。方中选二决明、牡蛎、蝉蜕为主,育阴
潜阳;川芎、菊花、荷叶为辅,升清提神;蒺藜辛散苦泄,以散肝经风热;远志交通心肾,
心安则寐。以上
9
味药为基础,随证加减,施用得当,疗效甚佳。
【主治】神经官能症
(
失眠为主
)
、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征。
【加减】悲伤欲哭,加百合
25
克,五味子
10
克;忧郁善虑、加菖 蒲
15
克;失眠多梦,
加夜交藤
25
克,焦山栀、莲心各
10
克;潮热少津,加丹皮
10
克,石斛
5
克;肢麻肌颤, 加
全蝎
4.5
克,天麻
10
克;惊而不安,加磁石
25
克,龙齿
20
克;急躁易怒,加代赭石
25
克;
头< br>
痛,加蔓荆子、僵蚕各
10
克;大便稀溏,去二决明、牡蛎,加莲肉
20
克,山药
25
克;食少
纳呆,加鸡内金、焦山楂各
1 5
克;恶心呕吐,加芦根
25
克;腹胀,加金铃子
15
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78.4
十一味温胆汤
【来源】徐有玲,《医方新解》
【组成】清半夏、陈皮各
9
克, 茯苓
15
克,甘草、枳实各
6
克,竹茹
12
克,黄连、炙远
志各
6
克,石菖蒲
9
克,夜交藤、珍珠母各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化痰清热、和胃安神。
【方解】本方由《千金方》温胆汤化裁而成。方中以温胆汤加黄连化痰清热为主,辅
以远志祛痰安神;菖蒲化浊逐痰,并有抗惊厥作用;佐以夜交藤养血宁心;珍珠母平肝潜
阳。综观全方,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尤长于调整胃肠机能,故为和胃安神之剂。此
外尚有抗惊、祛痰、止咳等作用。
【主治】痰热内扰、胃失和降所致失眠,或胆虚不寐。证见失眠、眩晕、惊悸、胸闷、
口苦、苔腻、脉滑数等。适用于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癫痫及冠
心病等,凡符合痰热内扰、胆气虚弱、胃失和降之病机,皆可选用。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本方疗效亦佳。
【加减】临证运用,可随病随证加减。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甚佳。
78.5
活血眠通汤
【来源】舒盛良,《四川中医》
(10)1987
年
【组成】三 棱、莪术、柴胡、炙甘草各
10
克,白芍、白术、酸枣仁各
12
克,当归、丹
参各
15
克,茯苓
18
克,夜交藤
24
克,珍珠母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于午 饭后及夜晚临睡前各服
1
次。
【功用】活血通经、疏肝解郁。
【方解】顽固性失眠一证,发病以心为主,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景岳全书》云:
“
痰
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
而日久不愈, 每与瘀血内阻
有关,正如《医林改错》所云:
“
夜晚多梦,是血瘀。
”
故顽固性失眠,多因心气不足、心
神不宁、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气滞血瘀、上扰清窍所致。是方用三棱、莪术、
当归、丹参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茯苓、白术、炙草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珍珠
母、白芍育阴潜阳;酸枣仁、夜交滕养心安神。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活血通经、疏肝解郁
之功。本方标本兼顾,气血同治,心、肝、脾、肾并调,更结合辅助疗法,因而效果较为
满意。
【主治】顽固性失眠,证见夜不能寐、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伴有心慌气短、体倦
乏力、饮食减少等症。每晚只能睡
1
~
3
小时。
【加减】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栀子、丹皮各
10
克;口燥咽干者,加沙参、
麦冬各
15
克;心肾不交、阳虚上扰者,加交泰丸;心气、心血不足者,加黄芪、 桂圆肉各
12
克。
【疗效】治疗
112
例, 经治
2
~
3
周后,痊愈
30
例
(
占
27%)
,显效
45
例
(
占
40%)
,好转29
例
(
占
26%)
,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为
93%
。
【附记】辅助措施:开导患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睡前不吸烟、不饮酒、
不喝浓茶;起居有度,按时作息,配合气功方法,加强体育锻炼;适当参加体力劳动等常
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8.6
琥珀合欢白芍汤
【来源】凌一揆,《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琥珀
0.6
克(
研末冲服
)
,合欢花、白芍各
9
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于中午饭后、临睡前各服
1
次。
【功用】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方解】思虑过甚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
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
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方中以琥珀安
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
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
肝阴。全方药仅
3
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
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
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疗效】屡用效佳。
78.7
镇静安神方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 br>【组成】生龙骨、生牡蛎各
12
克,珍珠母、石决明各
30
克,龙胆草
10
克,朱莲心
6
克,
旋覆花、代赭石各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
【功用】镇静安神。
【方解】证分虚实,实证多因肝热扰动心包所致,治宜镇静安神,故方用生龙牡、珍
珠母、石决明镇肝安神;莲子心、龙胆草,一清心热、一清肝热,心肝不为热邪冲动则神
自安。旋覆花、代赭石亦为平肝镇静之剂。用治精神过度紧张、忧郁暴怒所致之神经官能
症,疗效颇佳。
【主治】神经官能症,证见失眠、多梦、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烦躁、心悸、
有时昏厥,或哭笑无常,或神志朦胧等证。
【加减】失眠,加首乌藤
30
克,五味子
6
克,或加黄连
1
克,肉桂
0.3
克, 朱砂
1
克同研
随药送下。黄连、肉桂可交心肾于顷刻,故能治失眠;头昏,加杭菊、白蒺藜、清半夏各
10
克,橘皮
6
克;记忆力差,加茯神
10
克,远志
6
克,石菖蒲
10
克;精神朦胧及烦躁、哭笑
无常,加十香丹
1
粒、浮小麦
30
克,甘草
5
克,大枣
5
枚,或 加百合
30
克;抽搐,加全蝎
5
克,
钩藤
12
克;忧郁不解,加合欢花
10
克。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78.8
八味安神汤
【来源】郑侨,《老中医经验汇编》第
1
集
【组成】熟地、山萸 肉、茯神各
15
克,炒酸枣仁
30
克,琥珀
12
克,节菖蒲 、白人参各
12
克,炙甘草
9
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或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9< br>克。每服
1
丸。
【功用】滋阴补肾、强志益精、镇静安神。
【方解】本方系从《小儿药证直诀》之六味地黄丸和《济生方》之归脾汤化裁而成。
方用熟地、山萸肉补血滋阴、补益肝肾;茯神、炒枣仁益脾养肝、宁心安神;人参、甘草
补脾益气;琥珀、菖蒲强志益精、镇静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强志益精、镇静
安神之功。
【主治】心肾不交之心悸症和失眠症。心悸气短、健忘失眠、怔忡、脉细弱微急无力
等。
【加减】临证运用必须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运用,如以心悸为主者,可加生龙骨、
当归、肉苁蓉、枸杞子。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78.9
十味甘麦大枣汤
【来源】胡肇基,《新中医》
(8)1984
年
【组成】怀小麦
30
~
60
克,酸枣仁
10
~
15
克,大 枣
10
~
20
克,桑椹子
10
~
15
克, 五味
子
3
~
10
克,生牡蛎
15
~30
克,怀山药、玉竹各
10
~
15
克,天冬、生甘草各
5
~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酸甘合化、养阴潜阳。
【方解】本方是由《金匮要略》之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
)
加味而成。方用怀
小麦养心益肾、除热 止渴,酸枣仁补心阴、导虚热、与小麦配用有养阴宁神之功;大枣
(
宜
用黑 枣
)
补脾气以助补血;紫桑椹养肝阴,配大枣补阴滋液;北五味子敛肺气;牡蛎潜肝阳,
二药合用有敛阴潜阳之功;怀山药、玉竹既益脾肺二阴、又润上下之燥;天冬、生甘草既
能养阴润燥,又能泻火清热。诸药合用,共奏酸甘合化、养阴潜阳之功。
【主治】 由阴不济阳而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
(
心神浮越所致
)
、眩晕
(
肝阳上
亢所致
)
。脏燥阴虚型体征而具下列症状者:
①
泪液、涕液、唾液偏少;
②
舌体偏瘦,较嫩
而薄,舌质红,苔少 ,舌面偏干;
③
脉偏细、弱、数;
④
大便偏干、小便偏短、少、黄。
【加减】
(1)
心阴不足之失眠、怔忡,可加远志、磁石以安神定悸。
< br>(2)
气阴两虚之心悸、怔忡、神疲、虚汗,可加人参、麦冬,合五味子而成生脉散以养
阴益气、敛汗生脉。
(3)
心气失守之烦躁不安、哭笑无常,可加龙齿、朱砂、灵磁石以安神定志。
< br>(4)
肺阴不足之咳嗽、喉干或痰带血丝,可加阿胶以滋补肺阴,加款冬花、百合以润肺
宁嗽。
(5)
肺肾阴虚之咳嗽、潮热,或低热不退,可加百合、麦冬以润 肺生津,加玄参、生地
以滋阴清热;低热不退,或潮热明显的,可加青蒿、鳖甲、地骨皮以养阴退热。
( 6)
脾
(
胃
)
阴不足之口干舌燥、饥不欲食,可加沙参、麦冬、石斛 以滋养胃阴。
(7)
肝阴不足之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可加生龙骨、灵磁石、柏子仁以平肝安神。
(8)
肝阴不足、不能养目之眼目昏花,可加枸杞、菊花、石决明以养肝明目。
< br>(9)
肝血不足、血虚生风之身痒、皮肤感觉异常者,可加当归、芍药以养肝血,加僵蚕、
蝉蜕以祛风止痒。
(10)
肝阴不足、肝风内动而惊痫抽搐者,可加龟板、鳖甲以育阴潜阳,镇痉熄风。
⑾
肝肾不足之阴虚眩晕,可加旱莲草、女贞子以补益肝肾。
(12)阴虚阳亢之头晕、头痛、头胀,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加珍珠母、灵磁石以潜
阳。
(13)
肾阴不足之咽干、口渴,可以本方送服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
(14)
阴虚火旺之潮热、颧红,可加黄柏、知母、熟地、龟板以滋阴降火。
(15)
心肾不安之心烦不眠,可加黄连、阿胶以交通心肾。
(16)
心神不宁之心慌、多梦,可加
NB021
砂、磁石镇惊安神。
(17)
肝气郁滞、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
(18)
胸中气机阻滞之胸闷隐痛,可加丝瓜络、郁金以通络止痛。
(19)
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者,可加茯苓、扁豆以健脾和胃。
(20)
肾虚封藏失职,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者,可加覆盆子、益智仁、酸五味子以
补肾固精缩泉。
(21)
肝肾亏虚,腰腿酸软者,可加杜仲、牛膝、川续断,狗脊以补肝肾,壮腰膝。
(22)
虚火炽盛,迫血妄行之月经先期量多,可加地榆炭、蒲黄、炒阿胶以凉血止血。
【疗效】经长期临床运用,治验甚多、疗效卓著。
【附记】胡老常以此方加减,用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肺结核、高血压病、糖尿病
以及传染病后期等表现为阴液不足者。颇获疗效。凡脾阳不振、大便稀烂及胃酸过多唾液
较盛的患者,则非本方所宜。
78.10
交阴安神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何首乌、夜交藤、珍珠母各
1 5
克,丹参、茯苓、合欢花、酸枣仁、生龙骨、
生牡蛎各
9
克,柴胡、五味子各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中午饭后及临睡前各服
1
次。
【功用】滋阴潜阳、养血安神。
【方解】明
·
张景岳云:
“
不寐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神安则寐,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
”
《临证指南》云:
“
不寐故非一种,总 是阳不交阴所致。
”
由此说明,失眠之病,原因虽多,总由心神失养,阴不潜阳,或邪之所扰而致阳不交阴所
致。治宜滋阴潜阳、养血安神以治其本,或随证佐入一二味清热化痰之品以治其标。标本
同治,重在其本。方中君以何首乌、丹参养血安神;臣以生龙牡,养阴潜阳、镇静安神,
且牡蛎又有清热化痰之功;珍珠母降心火以安神,清肝热以潜阳;夜交藤善补肝肾之不足,
尤能协调阴阳,对阴阳不交之失眠尤宜;合欢花养五脏、宁心神;酸枣仁善补心肝血虚以
安神定志;佐以柴胡疏肝泄热;茯苓利水宁心;使以五味子养心益气,又能收敛心气。诸
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养血安神之功。使之阴充阳潜,邪志神安,诸症自解。
【 主治】失眠
(
神经官能症
)
。证见彻夜不眠,或时而惊醒,醒后难入睡,或似 睡非睡,
或乱梦伤神,或白天困倦,欲睡不能,晚间则精神倍增,全无睡意;或伴有头晕目眩,善
疑忌、多妄想,心悸而惊,或头胀、心烦、易怒,或腰酸腿软、心烦不宁,或气短乏力。
脉细数或弦数,舌红少苔,或白腻或黄腻。
【加减】临床所见,失眠由营气不足者居多。然由邪气扰心者亦复不少,临证贵在加
减化裁。盖本病以虚为本、实为标,在标在本,各有偏重。若因其他因素而致失眠者,只
要执本方而随证加减即可。若偏心肝血虚者,本方去龙牡、加当归、白芍各
9
克,并重用< br>
首乌、丹参、夜交藤以养心柔肝;偏肝肾阴虚者,去龙牡或减轻用量,加生熟地、麦冬、
枸杞子各
9
克滋补肝肾;兼痰火扰心者,去龙牡、丹参、何首乌、酸枣仁、五味子,加龙< br>
胆草
15
克,黄芩、黑山栀、竹茹、夏枯草各
9
克,青皮< br>6
克以消痰降火;兼湿痰中阻者,去
龙牡、丹参、五味子,加法半夏、陈皮、 枳实、竹茹、远志各
9
克,并重用茯苓以温化痰
饮;阴虚火旺者,去龙牡、 丹参、五味子、枣仁,加元参、生地各
15
克,知母、黄柏各
9
克以滋阴降 火;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
9
~
15
克;兼气血双亏者,本方合八珍汤加 减;
兼中气不足者,本方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受惊吓所致者,加琥珀
5
克< br>(
研末分冲
)
;大便秘结
者,加大黄
9
克,麻仁
15
克。
【疗效】总结
1970
~
1980
年用本方加减治疗失眠
250
例资料, 病程在
3
个月~
3
年,年
龄均在
35
岁 以上。疗程连用药
10
~
30
天之间,结果痊愈
205
例, 显效
30
例,有效
15
例。总
有效率达
100%
。其中痊愈率为
82%
。说明本方能经得住重复验证、疗效确切。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治疗期间,应忌烟酒,不喝浓茶,忌辛辣食物。注意
移情易性、少思虑,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8.11
复方酸枣仁汤
【来源】李庆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 组成】炒枣仁
18
~
19
克,生石决明
18
~
60
克,何首乌
12
克,生菟丝子
18
~
30
克,醋< br>
香附
12
克,
枸杞子
9
克,
当归身
9
~
15
克,
山药
12
~
18
克,白术
9
~
15
克,
天竹黄
6
~
12< br>克,
白芍
4
~
8
克,桑椹子
12
~
18
克,合欢皮
12
~
18
克,琥珀
0.9~
3
克
(
研冲
)
、炙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每日
1
剂。
【功用】补肝益肾、健脾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口干心烦、惊悸盗汗、腰酸腿软、脘胀食
少、记忆力减退、脑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
【加减】烦躁,加栀子、豆豉;眩晕,加天麻、磁石;头昏不清,加菖蒲、菊花、桑
叶;头疼,加白芷、蔓荆子、川芎;耳鸣,加蝉衣、磁石、朱砂;腰疼,加杜仲、狗脊;
恶心呕吐,加生姜、竹茹、半夏
(
夏季用藿香、香薷
)
、灶心土;纳呆, 加鸡内金、砂仁;
腹胀,加煨草果、枳壳、厚朴;心悸,加朱砂
(
水飞)
、远志;惊惧筋惕肉瞤,加双钩、天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邵逸夫医院体检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1: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838.html
-
上一篇:中医药对于流感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揭秘中医治病的八法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