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元
中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
1
中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
早在远古时期的巫医祝由术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疾病
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其实 就是现代心理疗法的源头。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
中医重视以治神为本。这里所谈的神,就是心神,神
是与形相对而言的,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所以治形 必须配合
治神,
二者不是孤立的。
中医认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
。
神支配形,神是更重要的,所以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
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主,就是指的心神,可见心神在
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治病要先调神?既然心神对生命对人的生 理病
理如此重要,那么对一切疾病的治疗当然都应该先调治心
神,如果属于心身疾病,就更应该 重点调神,如高血压病、
冠心病、糖尿病、胃溃疡等。
中医的神有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广义指大自
然的力量 。就是说,由于大自然日月星辰的运转,产生阴阳
变化,四季寒温、昼夜变化,从而赋予大地生机,同时 也赋
予了人的生命。狭义指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能力
的总称,正如《黄帝内经》所说 :
“何者为神?……血气已
和,荣卫已通,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这里的
神指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中医非常重
视情志化心理病机
中医自古就十分强调情志 内伤这一病机,中医认为,
七情过激,如喜、怒、忧、思、悲、惊、恐过度,可以导致
气血紊乱 ,阴阳失衡,既可直接产生新病,如可以发生厥证
(中风、脑溢血)
、呕血(胃出血)
,也可间接诱发旧病,如
怒可损伤肝,思可损伤脾,悲可损伤肺,喜则伤心,恐则伤
肾。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既可引起心 神病患,也可诱发形
体疾患。如癫狂、失眠(不寐)梦多、心悸、郁证(抑郁症)
等。
中医强调,七情内伤与心身疾病的发 生发展有很大关
系,
而且七情内伤往往是许多心身疾病的重要病因,
如头痛、
眩晕(高血压病)
、胸痹(冠心病)
、消渴(糖尿病)
、胃脘
痛(胃溃疡)< br>、呃逆等。
中医五神藏与心理治疗
< br>中医的神包括:神、魂、魄、意、志,分属于五脏,
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 志。
什么是心藏神?心藏 神,就是指心脑主宰人的思维意
识活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
什么 是肝藏魂?肝藏魂,就是人的肝主魂,那么魂的
功能又是什么呢?魂的特点是与神并出,魂是人的精神活 动
的一部分,主要指谋虑。所以一个人若肝有问题,谋虑就会
受到影响,即所谓“肝主谋虑”< br>。
肝魂与心神是互 为相关的,其特点是魂受制于神,
“神
劳则魂荡”
,这就是说,神魂虽分主于心和肝, 但主宰在心。
什么是肺藏 魄?魄,中医认为属于人的精神活动的一
部分,主要属于本能意识,比如人出生后的视、听及手足运动、啼哭等一些本能。魄是和精在一起的,所谓“并精而出
人者谓之魄。
”
肺藏魄,就是指肺和魄的关系最大, 年轻人肺气充足,
而有气魄,所以耳聪目明,言语不乱;人老了,肺气虚,所
以言善误,正如《 黄帝内经》所说:
“八十岁,肺气虚,故
言善误。
”这就提示,老年人言语混乱,就要 适当地增强肺
气。
什么是脾藏意?意,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主要
包括思维及记忆。意和脾的关系最大,
“ 脾愁忧而不解则伤
意,意伤则
(烦满)乱”
。
什么是肾藏志?志,指记忆的保持。肾藏志,是说记忆这一思维活动与肾有密切关系,肾虚之人,脑记忆力减弱,
是因为肾生精、精生脑髓之故,就是说肾 虚精不足的人,易
影响大脑而致记忆力减退。
五神藏的重大意义在于独 调心、肝、脾、肺、肾五
脏与心理情志的密切相关,对于心理养生、心理治疗都有很
强的指导作 用。中医心理学
2
什么叫情胜心理疗法
中医的以情胜情法,又叫情志制约法,也叫情绪 收调
法。其中又多用五行相胜法。中医用这个方法治疗心理疾病
已有悠久的历史。
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一个秀才叫范进,
得知中了举人后,
竟高兴得成了狂人,他的家人很着急,就请了一个老中医来
看,老中 医说:
“
《黄帝内经》说这是
'
喜伤心’
,治疗的办法
是< br>'
恐胜喜’
,这位秀才平日最怕谁?”家人说:
“最怕他的老
丈人”< br>。医生说:
“那就请他来打他一巴掌就好了。
”家人照
着做了,范进果然被打醒 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的情志制约
法。
情志制约法治疗总则:因情而起,也因情而去。
情胜心理疗法的原理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
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情绪生于五脏,心
生喜、肝生怒、脾生思、肺生悲忧、肾生恐。就是说:
“人
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具体归纳为:
用悲伤制怒法 、用惊恐制喜法、用愤怒制思法、用喜悦制忧
法、用思虑制恐法。
’
用悲伤制怒法
《黄帝内经》
“怒伤肝,悲胜怒”。因为怒是肝的情志
(肝志怒)
,悲是肺的情志,
“怒伤肝”就是大怒使肝气出现
太过,而金克木,所以用悲来制约肝。肝气平,怒也就可以
平和了。
有一个患者,因兄弟跟他争房子,打了起来,后 来气
得发了狂,
到处奔走叫骂,
医生判断这是怒伤肝,
就骗他说:
“ 你的弟弟出了车祸,已经死了”
。他听了先是一愣,接着
大哭了起来:
“兄弟呀,我对 不起你啊……”哭罢,他的狂
证竟然好了。这就是以悲制怒的例子。
用恐制喜法
喜伤心,恐胜喜法,就是因大喜伤了心神而出现精神
障碍,可 用恐的办法进行制约。按照中医理论,因为喜是心
的情志(心志喜)
,心为火脏,恐是肾的情志 ,肾是水脏,
水克火,所以心志太过,出现大喜伤心时,前人就用肾水来
克制心火。
用怒制思法
思伤脾,怒胜思。中医认为,因思念伤了脾,导 致不
想进食,用使他生气的办法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有一个年轻人因失恋得了抑郁症,每天抑郁独处,似
醒非醒思 念不已,家人请来了老中医,老中医诊脉后,大骂
他道:
“一个大男人,竟为一个女子弄得如此 狼狈不堪,有
什么出息?要是我的儿子,早就赶出去了。
”年轻人听了勃
然大怒,站起来就要打那老医生,
被他父亲紧紧拉住。
从此,
年轻人的抑郁症状竟解除了。
如果因为思念过度伤了
脾, 使人陷于思念而不能自拔,就用激他愤怒的办法,因为
木克土,肝属木,主怒,所以怒志能调节脾思。< br>
用喜制
忧法
悲伤肺,喜胜悲。对于因悲伤损伤了肺者,可以采用
让他高兴的办法进行心理治疗。
古书载有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小姐 ,其父不同意,
因而悲哀、难过不已,伤了肺,咳了起来,而且越咳越重,
-朴元
-朴元
-朴元
-朴元
-朴元
-朴元
-朴元
-朴元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0: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800.html
-
上一篇:主治中医、中医师职责
下一篇:谈谈对中医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