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洗头
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
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
中医文
献常从 位、
数、
形、
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
它与脉搏的频率、
节律,呈 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
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掌握 脉象要素,对
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
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 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
部位的深浅、长短。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
关、尺 三部有脉。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
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 、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
指脉 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
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
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
70-90
次,
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如一息五至以 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
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
快慢不 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
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
软硬等形状。
脉 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
脉搏波动的幅度等因素
有关。
如脉管较充盈,
脉搏幅 度较大者为洪脉;
脉管充盈度较小,
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 体柔
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
四脉势
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脉势包含着多种因素,如
脉动的轴向和径向力度;
主要有由心脏和阻力影响所产生的流利
度;
由血管弹性和张力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度等。
每次诊脉均应诊
察脉动势力的强弱及流畅程度。
正常脉象,
应指和缓,
力度适中。
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通畅状态较好,脉来流利圆
滑者为滑脉;通畅 状态较差,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等。
以上是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 br>也是体察脉象的基本要点。
脉
象的辨别,主要依据医者指下感觉,因此,医者察脉,必须 反复
练习指感,细心体察,尤其是对脉象的位、数、形、势等更应反
复体察,
将各种脉 象要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才能形成比较完整
的脉象,才能正确的分辨各种病脉。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
4
次,
寸关尺三部有脉,< br>脉不浮
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
脉、数脉、虚脉、 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相关记载
晋〃 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
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 学》定为二十
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
后世多沿用二十八 脉。
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
重按则减。
主病: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
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 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
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 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
虚。
邪郁于里,
气血阻滞阳气不畅,
脉沉有 力为里实;
脏腑虚弱,
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主病:寒证。有
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
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 br>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主病:热证。有
力为实热,无力为虚 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
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 ,
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 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
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 ,
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
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
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 现象。
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内热盛
脉道扩张,
脉形宽大,
因热盛邪灼,
气盛血涌,
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
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
细小。
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 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
肝失疏泄,
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 饮内停,
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促脉
脉来急数,
时而一止,
止无定数,
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 间歇。
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
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 为虚脱之象。
结脉
脉来缓慢 ,
时见一止,
止无定数,
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
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 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
等。
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
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 心脏病所致的心
律不齐。
代脉
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
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 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
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 息四至
(每分钟脉搏
70
-
80
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 匀,
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
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 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是指脉
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
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 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
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
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
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 ;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
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
时脉来 较弱;
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
这些均应与病
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 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
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
名曰
“反关脉”
;
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
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中医脉象口诀歌
长脉
左寸脉长心火盛,心烦失眠并多梦。
左关脉长肝气逆,胸肋胀满带呃逆。
左尺脉长奔豚证,少腹攻冲常作痛。
右寸脉长满逆定,肃肺降气法宜用。
右关脉长土郁病,呃逆呕吐胃胀痛。
右尺脉长肾气强,根固柢深体健壮。
短脉
左寸脉短心气亏,心悸气短不得眠。
左关脉短肝气郁,胸肋满闷善太息。
左尺脉短小腹痛,月经淋漓是漏证。
右寸脉短肺气虚,咳嗽气短精神疲。
右关脉短胃气痞,胃脘满闷常嗳气。
右尺脉短真阳衰,精滑梦遗火不实。
洪脉
左寸脉洪心热盛,目赤口疮头痛证。
关洪邪热在肝经,烦躁易怒遍身疼。
左尺脉洪膀胱热,小便淋漓或尿血。
右寸脉洪因肺热,口燥咽干喘急烦。
关洪吐逆郁口渴,皆因胃热使其然。
右尺脉洪大便秘,腹满下血苦难言。
微脉
左寸脉微心内惊,心虚血少头又疼。
关微气少胸中满,四肢拘急恶寒生。
左尺脉微败血症,男子精伤女血崩。
右寸脉微上焦冷,寒痰不化在胸凝。
关微胃寒并气胀,脾虚难化腹痛增。
右尺脉微因脏冷,虚寒泄泻冷似水。
细脉
左寸脉细心血衰,健忘怔忡梦多惊。
关细肝经阴血伤,双目涩困并头晕。
左尺脉细肾阴虚,腰酸腿困或梦遗。
右寸脉细肺阴伤,潮热盗汗或音哑。
关细脾虚湿邪旺,肠鸣泄泻大便溏。
右尺脉细丹田冷,泄泻温补救之康。
濡脉
濡脉极软而浮,如绵在水中,
轻手相得,
按之无有,
如水上浮沤。
左寸脉濡心血虚,自汗如珠常怔忡。
关濡气血不通畅,血不营筋身酸疼。
左尺脉濡男精少,夫人溺数淋漓重。
右寸脉濡体倦怠,憎寒发热肺气壅。
关濡脾弱难消化,纳呆腹胀或浮肿。
右尺脉濡下元冷,相火无力泄泻生。
弱脉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多为气血两亏,尤以阳
气虚弱为主。
左寸脉弱阳气虚,心慌气短精神疲。
左关脉弱筋萎软,四肢拘急并恶寒。
左尺脉弱小便频,肾虚耳鸣腰脊痛。
右寸脉弱多恶寒,神疲气短懒开言。
右关脉弱是脾虚,便溏腹胀食不思。
右尺脉弱肾阳衰,阳痿遗精并早泄。
紧脉
左寸脉紧必项强,头痛目痛食寒伤。
左关脉紧腹肋痛,筋脉拘急是应症。
左尺脉紧腰膝痛,脐痛小便不能通。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藿香正气水洗头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0: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774.html
-
上一篇:妇科常见病及用药试题(A卷)
下一篇:常见植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