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抬头纹怎么八卦盘龙功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4 00:24

-心血管介入

2021年2月24日发(作者:长春不孕不育医院)
八卦盘龙功

盘龙功属八卦门内修秘炼宗法之一,它不但具有极强的防病、治病、延年 益寿之特殊功效,
更是八卦门修炼内丹通经活络的无上心法妙诀。
故历代师门传授甚严,
知者甚少。
此功法共
分三步实修,
法简效宏。
此功修成,
不但使周 身气血通畅,
精神焕发,
气力大增,
两臂似铁,
而且能使周身经脉流通圆转如 一。
由于此套功法涉及到人体六十四穴,
故对武术技击点穴术
大有裨益;促使学者在学 习八卦技法的同时,也学习中医理论,武医相合成为大家。




据先师陈盛甫教授生前所述:此套功法源自佛门,原称意气功,为宋岳武穆所传。
据传
武穆幼时 ,曾在汤阴大佛寺读书,因其体弱多病,却又聪慧过人,方丈慈慧掸师怜其才,因
此授此秘术。武穆得此 功法后晨夕演练,身强体壮,力大无比,后世因之得以流传。其后,
此功法传承不详,辗转流传于八卦门 中。八卦前辈先贤结合道家内丹功法和本门内修秘旨,
历经数代实修验证,使此术更为系统完善,名之曰 “盘龙功”
。此功在八卦门中代代相承,
口口相传,
不授六耳,是为秘技。北京八卦名 家李子鸣先生的弟子李功成在其所著的《董海
川八卦转掌技击术》一书中,电仅透露了此套功法的部分歌 诀,其详细功法体系亦无介绍。
今值国术大兴之际,
余思之再三特将其整理成文,
并稍 加注释以飨读者。
一来告慰恩师于九
泉,二来使其造福于国民。耿耿此心,惟愿人人得登寿域耳 。不妥之处,敬请奉门前辈及名
家巨子多加斧正为盼。








一、盘龙炼珠








盘龙炼珠谱诀:




端坐自然三部平,须知两足向中倾。




闭目双手交又势,交叉微依气海横。




合口鼻孔三呼吸,开目舌尖抵腭轻。




周身气想心头集,结合如球向上行。








盘龙炼珠实修








第一步:每日清晨起床后暂不梳洗,先打开门窗,放出室内的浊气,使新鲜空气流 入,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畅,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第二步:用淡盐水漱口,以除去口中的浊气,
再饮用一小杯盐水,
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调理脾胃,强肾健体。然后,用鼻吸口呼,吸进新鲜空气,吐出胸中浊气,促进血液循
环,保持 旺盛精力。此即道家所谓晨洗之法。




第三步;面南背北,自然端坐于矮凳上

(
凳子高低以本人端坐后,双脚掌自 然着地踏实
为准
)
。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脚趾稍稍内扣,小腿与地面垂直,大 腿与地面平等,
上身亦与地面垂直。头顶项竖,含胸拔背。此即端坐自然三部平,须知两足向中倾。



第四步:微闭双目,静心凝神;两手于腹前自然交叉,置于气海 穴前,双手掌心向上,
松肩坠肘,两臂自然圆撑,下颌微收,颈后大椎穴稍前顶
(
所谓 喉头永不抛
)
,自然可达到头
顶悬,拉起周身龙骨之效

(
此道家实修不传之秘
)
。双唇微闭,用鼻呼吸三次,一呼一吸为
一息。睁开双目,向前 平视。




第五步:
舌尖微上翘,
轻抵上腭;
下撮谷道,
武当道家谓之上下搭鹊桥。
平心静气凝神,
排除杂念,心中一片空 明。然后,凭空设一意念,观我周身之气,团聚于心上,此气凝结为
光亮晶莹的一圆球。








盘龙炼珠实修浅释








静坐时,心安神宁,调匀呼吸,全身自然放松。吸气时如玄鹤高飞升腾之状,呼气时如
玄鹤空中沉落之感,逍遥自在如沐春风,遍体舒畅飘然太空,一吸百脉开,一呼百脉合。




十指穿连交合,
乃道家静坐修合之妙法之一。
常习之,可使气血 调和顺达,旦可使得气
快,为发放外气打好基础。所谓:十指连心仔细研,阴阳二气掌中参;道法自然玄 中妙,不
遇明师亦枉然。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处。属任脉经穴。气海乃生气之海,元气之所居,是全身强壮
穴之一,能补元气,回生气,振肾阳以散诸 阴,温下元四肢,此乃养丹静修的重要穴位。后
世流传的许多功法,亦将此穴道定为丹田,不无道理。< br>



圆球大小,
初习时如琉璃珠,渐习如乒乓球,
至最高境界可白发变黑,
非数十年勤练不
辍,难以达到。恩师至晚年黑发重生,似胎儿毛发, 面如童子,颇有仙风道骨之态,正此功
之效。据传八卦名师李子鸣先生晚年亦如此。








二、盘龙运珠








盘龙运珠谱诀








心起行喉转肾根,肾根向左绕关元,
关元向右回气海,气海左乳脘中原,脘申右乳廉泉
穴,廉泉回心返本源。








盘龙运珠实修








紧接盘龙炼珠,
当周身之气 凝结成球后,
由意念观想此晶莹剔透之球按下列顺序缓缓运
行,无处不到,无处不及,切勿遗漏 。
1
、由心起点;
2
、上行至咽喉;
3
、行至上腭;
4
、行
至人中;
5
、行至鼻准:
6
、行至天庭;
7
、行至脑顶;
8
、转行至脑后;
9
、徐徐下行至脊梁
骨;
10
、行至腰俞;

11
、下行至尾间;
12
、前行至肾根;

13
、 左行至左大腿外躁;
14
、下
行至左小腿外踝;
15
、行至左足背;
]6
、行至左足大趾;
17
、行至左足二趾;

18
、行至左
足三趾;
19
、行至左足四趾;
20
、行至左足五趾;< br>21
、折至左足足心;
22
、上行至左小腿里
踝;

23
、行至左大腿里踝;
24
、上行至关元;
25
、右行至右大腿外 踝;
26
、下行至右小腿
外踝;
27
、行至右足背;
28
、行至右足大趾;
29
、行至右.足二趾;
30
、行至右足 三趾;
31
、行至右足四趾;
32
、行至右足五趾;
33
、 折至右足心;
34
、上行至右小腿里踝;

35

行至右大 腿里踝;
36
、上行至气海;
37
、行至左乳;
38
、左行 至左肩膀外侧;
39
、下行至左
手腕外侧;

40
、行至左 手背;
41
、行至左手大指;
42
、行至左手二指;
43
、 行至左手三指;
44
、行至左手四指;
45
、行至左手五指;
46< br>、行至左手心;
47
、上行至左手腕里侧;
48
、行
至左肩膀 里侧;
49
、行至脘中;
50
、行至右乳;
51
、右行至右 肩膀外侧;
52
、行至右手腕外
侧;
53
、行至右手背;

54
、行至右手大指;
55
、行至右手二指;
56
、行至右 手三指;
57

行至右手四指;
58
、行至右手五指;
59
、行至右手心;
60
、上行至右手腕里侧;

61
、行至< br>右肩膀里侧;
62
、行至廉泉;
63
、行至承浆;
64
、行至舌心,顺行回至心部。








盘龙运珠实修浅释








导引意念观想法,
用意切勿太过与不及。
也就是说要准确地掌握 意念的火候,
意气相合,
炼气炼意。练功者必须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行调节,逐渐达到适中, 只有以意领气,才能
旺盛血行,通淤导滞,解毒散结,才能气遍周身而面泽神丰。炼气成丹乃修道之要法 也。




这段功法所涉及,的人体六十四要穴,遍及十二经脉和 奇经八脉,
其各穴要义,笔者略
做注释,以利读者在实修过程中参考和,体悟。文后附有详细图 示供读者参考。




(1)
心、心乃一身之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曰 :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古人认为:心生则各种欲
生,
心静则各种欲静。
故人常宜静坐,
燕居调心息气。
两目垂帘,
返光内照,< br>降心火于丹田,
使神气相抱也。而于养生防病治病,则因心主神明,其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 ,神志清
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否则,会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颠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委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症。




(2)
喉咙

足少阴肾经循行诀云;循喉咙,挟舌本。 吞气、咽气必经之所。是修炼养生的
重要部位,某些功法中,视其为重楼,呼吸气官称为十二重楼。《太极拳谱,周身大用论》
云:
“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而于防病 治病,则关系喉咙干燥,咽喉肿痛,喉
喘不能言,水粒不下等症。




(3)
上腭

口中上腭中间为断交穴,亦称龈交穴,属督脉经穴。 人一出生后,任督两脉自
然断开,其原两脉相衔接的地方称鹊桥。
舌微抵上腭,即搭上鹊桥,使 任督两脉重新相连相
通,实现大、小周天的运转。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鼻中蚀疮,面赤心烦,牙龈肿痛 ,寒暑
瘟疫,癫狂等症。




(4)
人中

亦名水沟,属督脉经穴,手足阳明经的交会,有苏厥逆,醒神志 之功效。位
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处,接近鼻柱。
而于防病治病,
则关系癫痫发 狂,中风口眼歪
邪,消渴饮水无度,脊强腰痛,为一切不省人事之急救穴。




(5)
鼻准

鼻柱上端为素髎穴,属督脉穴。道家修炼 内丹中的眼观鼻,鼻观心。而鼻则
鼻准,也就是指素髎穴,以用以调心。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鼻中生疮 ,鼻塞鼻衄,彝中多
涕,酒风鼻等症。




(6)
天庭

鼻直上,人发际五分为神庭穴。属督脉穴,足太阳、足阳明、督 脉之会穴。
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癫痫惊悸,不得安卧,头眩痛,目上视不识人,鼻出清涕等症。




(7)
脑顶

即百会穴,前顶后一寸五 分,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属督脉经穴,手足三阳经、
督脉之会穴。
《道藏经》曰:
“天 脑者,一身正宗,百神之会。
”百会穴是道家炼神还虚的一
大要穴,以百会为练功的功夫已为上 乘功,又称性功。百会穴,在道家修炼中又称上丹田,
可练“三花聚顶功”
。不过,此功须在命 功和五气朝元功基础上才可循序渐进依次修炼。而
于防病治病,则关系惊悸健忘、中风头痛、目眩、鼻塞 、癫疾狂走、脱肛、耳鸣等症,亦为
急救要穴之一。




(8)
脑后

即风府穴,
在项后人发际一寸中。
属督脉经穴 ,
是足太阳、
督脉、
阳维之会穴,
是道家周天功修炼中重要穴位之一。
此穴实修有增智慧,
益聪明之功效。
武术技击列为八不
打之要穴。所谓:脑后一掌摘 阴魂,即指此穴。有祛风邪,利关节,专理二切中风之病。而
于防病治病,则关系中风偏枯、头痛项强, 目眩鼻衄,咽喉肿痛,癫狂等症。




(9)
脊梁骨

即大椎穴,
第一椎上部凹陷处。
属督脉经穴 ,
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
意守本穴能调节、宜通渚阳之气。功家的下颌微收之秘诀,在 于大椎穴之微微前顶,下颌内
收,头顶悬也。而于防病治病,可治神志不清和脑源性疾病,还有理气降逆 等作用。故而对
羊痫惊风、五劳七伤、寒热咳喘、项强背膊拘急等,均有效好疗效。




(10)
腰俞

即腰俞穴,左右腰间各一,二十一椎下 部凹陷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腰乃
肾之府,
一身枢纽之总关,
旧渭其有生精之功。< br>功家惜精如命,
故甚为重要。
而于防病治病,
则关系腰胯疼痛不得俯仰,妇人月 经不调,遗精白浊,崩中带下,二便不利等症。




(11)
尾闾

即长强穴,属督脉经穴,位于脊骶骨端五分处,是足少阴、足 少阳之交会穴,
别走任脉。长强穴为人体强壮穴之二,有振奋肾阳、平熄肝胆火之效。在周天功修炼中《 金
丹大成集》
上说;
“问背后三关。
答曰:
脑后曰玉枕关,
夹脊曰辘轳关,
水火之际曰尾闾关。

此穴较难实施,
加之尾间骨极脆弱,< br>极易受伤,在功法体系和强身健体中又极为重要,
故须
加秘传之点按术方可,此功亦然。 而于防病治病,则关系肠风痔瘘,腰脊疼痛,大小便难,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心血管介入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0: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725.html

八卦盘龙功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