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丹参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祛瘀 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
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 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
①《本经》:
主心腹邪气,肠鸣幽 幽如走水,寒热积聚
;
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
②《吴普本草》:
治心腹痛。
③《别录》:
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
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④陶弘景:
渍酒饮之,疗风痹。
⑤《药性论》:
治脚弱,疼痹,主中恶
;
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
⑥《日华子本草》:
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
;
排脓止痛,生
肌长肉
;
破宿血,
补新生血
;安生胎,
落死胎
;
止血崩带下,
调妇人经脉不匀,
血邪心烦;
恶疮
疥癣,瘿赘肿毒,丹毒
;
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⑦《滇南本草》:
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⑧《纲目 》:
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⑨《云南中草药选》:
活血 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
吐血,乳腺炎,痈肿。
【 临床应用】
①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
②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③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④治疗冠心病
【宜忌】
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庄》:
畏咸水。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
妊娠无故勿服。
③《本草备要》:
忌醋。
④《本经逢原》:
大便不买者忌之。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 ,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
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
< br>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
主产后血运口噤,腹 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
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
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
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 经。
⑤《本草正》:
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 《本草再新》:
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慢性肌肉劳损
②治疗砸伤、扭伤所致的皮下充血、肿胀等
③治疗褥疮
④治疗冠心病
⑤治疗胼胝(外用)
(cal lus
,
callosity)
又称为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 肤局
部扁平角质增生,为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一般无明显不适,通常对身体健康和工作无影响,解除原因
后可消退,中医亦称胼胝,俗称膙子,脚垫。
宜忌】
孕妇忌服。
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 喘
。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
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
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
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
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
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 :
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
治血痰。
⑦《纲目》:
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 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
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临床应用】
1.
用于症瘕结块,肺痈肠痈,跌仆伤痛,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症。
2.
用于肠燥便秘。
3.
咳嗽气喘
4.
肺痈,肠痈
【宜忌】
孕妇忌服。
①《医学入门》:
血燥虚者慎之。
②《纲目》:
香附为之使。
③《本草经疏》:
< br>凡经闭不通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瘀滞
;
产后腹痛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留血
结块< br>;
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秘结,法并忌之。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 神经,正
头风
头痛,
症瘕
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
痛,风湿痹 痛。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用于血虚,面色 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
虚寒性腹痛、
冠心病心 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痛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③治疗慢性盆腔炎
④治疗月经病
⑤治疗高血压病
⑥治疗带状疱疹
⑦治疗鼻炎。
用
5%
当归液于迎香
(
双
)
、
印堂穴行穴位注射,
每穴
0.3
~0.5
毫升。
每天
1
次,
5
天
1
疗程 。
【宜忌】
本品属甘温润补之品,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延胡索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
跌 打损伤。
①《雷公炮炙论》:
治心痛欲死。
②《日华子本 草》:
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癥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③《开宝 本草》:
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
产后 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
④《医学启源》:
治脾胃气结滞 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⑤《纲目》:
活血,利气,止痛,通 小便。
【临床应用】
①用于止痛
②用于局部麻醉
【宜忌】
孕妇忌服。
①《品 汇精要》:
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
经事先期及一切 血热为病,法所应禁。
③《本草正》:
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 ,皆大非所宜。
远志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1)
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
(2)
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
①《本经》:
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
力。
②《本草经集注》:
杀天雄、附子毒。
③《别录》:
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④《药性论》:
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
⑤《日华子本草》:
主膈气惊魇,长肌肉 ,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
⑥王好古:
治肾积奔豚。
⑦《纲目》:
治一切痈疽。
⑧《滇南本草》:
养心血, 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
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 淋,滑精不禁。
⑨《本草再新》:
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临 床应用
1.
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
2.
癫痫惊狂。
3.
咳嗽痰多。
4.
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宜忌】
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
得茯苓、冬葵子 、龙骨良。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
②《药性论》:
畏蛴螬。
< br>石菖蒲
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①《本经》:
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br>
②《别录》:
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 疟,身积
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③《药性论》:
治风 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④《日华子本草》:
除风 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
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 验。
⑤王好古:
治心积伏粱。
⑥《滇南本草》:
< br>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⑦《纲目》:
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 ,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
戟毒。
⑧《本草备要》:
补 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⑨《本草再新》:
止鼻血,散牙痈。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风湿性关节炎 ,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
精神病。
⑾《广西中草药》:
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宜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
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
②《日华子本草》:
忌饴糖、羊肉。 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③《医学入门》:
心劳、神耗者禁用。
酸枣仁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能主治】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自汗,盗汗。
①《本经》:
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②《别录》:
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
助阴气,令人肥 健。
③《药性论》:
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④《本草拾 遗》:
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⑤王好古:
治胆虚不眠,寒 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⑥《本草汇言》:
敛气安神,荣筋养髓 ,和胃运脾。
⑦《本草再新》:
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 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宜忌】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
恶防己。
②《本草经疏》:
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③《得配本草》:
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
④《本草求真》:
性多润,滑泄最忌。
首乌藤
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心神不宁,失眠多 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合欢花
【功能主治】
< br>舒郁,理气,安神,活络。
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疾,视物不清,咽痛,痈肿,
跌打损伤疼痛。
①《本草便读》:
能养血。
②《分类草 药性》:
能清心明目。
③《四川中药志》:
能合心志,开胃 理气,消风明目,解郁。治心虚失眠。
④江西《中草药学》:
解郁安神,和络 止痛。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
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
⑤《东北 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咽喉疼痛。
玫瑰花
【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和血散瘀。
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 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
痈,肿毒。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
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②《药性考》:
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③《纲目拾遗》:
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
④《本草再新》:
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 破血。
⑤《随息居饮食谱》:
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 。
⑥《现代实用中药》:
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br>
⑦《山东中药》:
治盱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 噤口痢。
⑧《泉州本草》:
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 br>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与石膏 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
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
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 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
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 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 天花粉、
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①《本经》:
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②《别录》:
疗伤寒 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③陶弘景:
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
④《药性论》:
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 损,患人虚而
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华子本草》:
通小肠,消痰止 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⑥张元素:
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 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⑦王好古:
泻肺火,滋肾水,治 命门相火有余。
⑧《纲目》:
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⑨《本草求原》:
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 br>【宜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①《别录》:
多服令人泄。
②《医学入门》:
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 弱者禁用。
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 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
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用于痰多咳喘、
痰 饮眩悸、
内痰眩晕、
呕吐反胃、
胸脘痞闷、
梅核气症;
生用外治痈肿 痰核。
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生半夏
,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 药的生用饮片,
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
称半夏
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
不宜 内服,
故处方中单写半夏者,都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各种制半
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 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药时,应特别注明。生半夏多供外
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 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
瘤、疗癣痒等。
法半夏,
又称法 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
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 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
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 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清半夏
,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 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
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1)
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
(2)< br>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
配生姜、茯 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
(3)
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①《本经》: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②《别录》:
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疗痿黄,悦泽 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药性论》:
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 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
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
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⑤《本草图 经》:
主胃冷,呕哕。
⑥《医学启源》:
治寒痰及形寒钦冷 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
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 ,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
治眉棱骨痛。
< br>⑧《纲目》:
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临床应用】< br>
①治疗呕吐
②治疗疟疾
③治疗急性乳腺炎
④治疗鸡眼
⑤治疗牙痛
⑥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⑦预防和减轻血吸虫病口服锑剂的中毒反应
⑧治疗矽肺
(
sili cosis
)是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
SiO2
)的
粉尘所引起。肺部有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严重时影响肺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宜忌】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 注》:
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② 《药性论》:
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
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
凡诸血 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瓜蒌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涤痰,
宽胸散结,
润肠。
用于肺热咳嗽 ,
痰浊黄稠,
胸痹心痛,
乳痈、
肺痈、
肠痈肿痛。
瓜蒌皮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有瓜蒌皮,瓜
蒌仁之功效 。
夏枯草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治瘰疬,瘿瘤,乳痈,
乳癌,
目珠夜痛,
羞明流泪,头目眩晕,
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 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1)
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 目眩
(
如高血压病
)
,可配苦丁茶、
野菊花。
( 2)
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
(
如淋巴腺 结核
)
、
瘿瘤
(
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
,常配牡蛎 、浙贝母。
①《本经》:
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 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
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 :
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
散瘰窃、周 身结核。
④《生草药性备要》:
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
⑤《本草从新》:
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
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 br>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
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 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肺结核
②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③治疗细菌性痢疾
④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宜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
土瓜为之使。
②《得配本草》:
气虚者禁用。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
渗湿利水,益脾和 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
淋浊,惊悸,健忘。< br>
①《本经》
:
主胸胁逆气,
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 逆,口焦舌干,
利小便。
②《别录》
:
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 ,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
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
:
开胃,
止呕逆,
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
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
:
补五劳 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
:
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
:
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
云,
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
:
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
:
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宜忌】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
:
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
:
忌米醋。
③张元素
:
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
:
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
:
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弱、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①《本草从新》:
大补元气。
②《本草再新》:
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③《饮片新参》:
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④《江苏植药志》:
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安全期怀孕怎么办
本文更新与2021-02-24 00: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689.html
-
上一篇:[卷十一阴疽诸症] 阴疽孽报
下一篇:针灸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