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haizao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3 21:31

-心肌炎能治愈吗

2021年2月23日发(作者:绝经的症状)
精品文档

第七部分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
、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
,
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入 院时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体重

3
以内一般 免测脉搏、
呼吸、
血压)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 脉搏、呼吸、
3
次,连续
3
日。

3
、若体温37.5
℃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4
次。

4
、若体温
39
℃以上者,每
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
1
次,或遵医嘱执行。

5
、体温正常
3
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 吸
1
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
1
次。

六、每周测体重
1
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 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
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
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 br>措施。

.
精品文档

十、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 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
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相 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
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炎喘嗽

因外邪犯肺,痰阻 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
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 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

X
线、血常规等检查。

3
、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
、辩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发 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
翻身,变换体位。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体温、呼吸、 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
生命体征。


2< br>)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
.
精品文档

并配合处理。


3
)出现体温骤降或 超高热,心率超过
140

/
分或间歇脉时,应报告医师,并配
合处 理。

3
、给药护理。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 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
度多饮水。


2
)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3
)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4
)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
、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
)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2
)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


3
)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4
)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

三、健康教育

1
、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2
、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3
、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鹅口疮

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
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脾。婴幼儿口腔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口腔白屑性状,有无影响进食及呼吸。

2
、实验室检查。

3
、辩证: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

.
精品文档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3
)注意口腔清洁,可用
2%
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
3-4
次,半小 时内
不宜进水、进食。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口腔粘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2
)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偏凉服。

4
、饮食护理


1
)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2
)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
)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
、情志护理。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大声哭闹。

6
、临证(症)施护


1
)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


2
)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3
)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

2
、勿滥用抗生素。

3
、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

泄泻

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以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 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
精品文档

1
、喂养史、卫生习惯。

2
、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
、辩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3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
)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 br>3
)出现腹胀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处理。< br>

4
)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 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4
、饮食护理


1
)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 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
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
)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
)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
)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5
)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食多餐。

5
、情志护理。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6
、临证
(

)
施护


1
)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2
)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
)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
精品文档


4
)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三、健康指导


1
)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
)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
)加强户外运动,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疳证

因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 欲
不振、
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脾胃。
营养不良、
厌食、
积滞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喂养史、饮食习惯。

2
、皮下脂肪减少程度及患儿心理、生长发育状况。

3
、辩证
:
疳气证、疳积证、干疳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衣被柔软,注意保暖,防交叉感染。


3
)加强皮肤和口腔黏膜护理,防止压疮及口疮的发生。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面色、精神、体重、腹胀、肢温、哭声、饮食、毛发情况。


2
)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消化不良的食物。


3
)观察患儿有无咬牙吮指、揉媚挖鼻。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及硬固食物。


2
)疳气证善食易饥、多食多泻的小儿,应酌情控制进食量。

5
、情志护理


1
)关心患儿,注意情志疏导。


2
)对性情急躁、脾气怪癖的患儿应耐心诱导,使之配合治疗。

.
精品文档

6
、临证(症)施护


1
)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


2
)疳积证,在腹胀痛时,可用手掌在患儿腹部及脐周顺时针按摩。

三、健康指导


1
)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纠正患儿偏食、 吃零食和饮食不节的不良习惯。


2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患儿在生长发育中所需之营养物质。


3
)指导患儿饮食及用品的清洁消毒方法。


4
)纠正患儿咬牙吮指、揉眉挖鼻的不良习惯。

惊风

因外感时邪,
暴受惊恐,
内蕴痰热所致。
以抽搐伴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
肝。
高热惊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等惊风症状 出现时,
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
、高热、精神、哭声,呕吐、意识障碍、前囟、颅缝等情况。

3
、辩证:感受疫邪证、湿热疫毒证、痰食惊风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必要时执行保护性隔离。


2
)保持病室清洁干净,避免强光及噪音刺激。


3
)急惊风患儿室温宜凉爽,慢惊风患儿室温不宜过低。

4
)惊风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用床档,
切勿强行约 束肢体,防止意外损伤。


5
)抽搐停止后,室内保持安静,减少刺激,让患儿安静休息。


6
)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炎及压疮发生。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观察抽搐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


2
)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呕吐物等的变化。


3
)患儿出现瞳孔散大、气息低微或有屏气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
精品文档


4
)患儿出现汗出如油、脉细弱或囟门高 突、哭声尖利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4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消化。


2
)昏迷患儿遵医嘱鼻饲,给予流质饮食。

5
、情志护理。安慰患儿,避免情绪波动而诱发抽搐。

6
、临证(症)施护


1
)抽搐时,立即遵医嘱针刺急救或使用镇静剂。


2
)牙关紧闭着,用多层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唇舌。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喉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三、健康指导


1
)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学会预防、缓解抽搐的简单方法。


2
)推荐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3
)指 导患儿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避免惊恐,防止惊风发生。

痫证
因先天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使气血逆乱;或血滞心窍,惊后成痫所致。以突发仆
倒、昏不知人、口 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为主
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涉及肝、脾 、肾。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抽搐形式、持续时间,发作时意识、瞳孔、呼吸。

2
、是否有产伤、脑损伤史及家族史。

3
、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4
、辩证:惊痫、风痫、痰痫。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床旁加床档,防止坠床。

.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心肌炎能治愈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21: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444.html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