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叶冰红茶
视力和视觉的区别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
是人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器官。
80%
的信息是靠眼睛获
取的。
外界的信息通过双眼传递给大脑,
再 由大脑进行处理,
人们才能获得对外
界的认识。眼睛的好坏由视力和视觉两方面来判断。
视力和视觉有何不同?视力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形态、
大小及细微结构的最大能
力 。
视力有分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
前者反应眼底黄斑中心凹的功能;
后者反应
中心凹以外视网膜的功能,通常称之为视野。常说的视力就是中心视力。
1.0
是
视力 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常常忽略眼睛更重要的功能
--
视觉功能。
视觉是指 外界的物体通过视觉器官,反映到大脑皮质的视中枢而所产生的的光
觉、色觉、形觉及双眼视觉。视觉功 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感觉功能,由以下三方面
功能组成:
1
完整的视觉通道,包括健康的 眼睛、正常的视力和屈光状态。
2
视
觉技巧,包括眼球涌动、双眼视和融合功能。3
信息处理,包括识别、鉴别、空
间感知以及视觉与其他感觉的整合。
视力在医学上称视觉敏感度,
只是视觉天生潜质的一个方面,
是视觉的物质基础。
如果 一个人没有好的视力,
当然不会有好的视觉;
但有好的视力未必有好的视觉
功能。因为视觉不仅与我们的天生的潜质有关,
而且受我们每个人的视觉技巧和
信息处理能力的影 响。
同样的事物,
在视力相同的两个人眼里形成的视觉冲动不
尽相同,就是这个道理。 视觉系统看成一部全自动相机,视力就是相机的镜头,
好的镜头很重要,但只靠镜头远远不够。
3
视觉功能对人的智力和生活工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人在信息接收 过程中,
视觉
所占比重最大。
五感中吸收信息的比率是:
视觉占
83 %
,
听觉
11%
,
嗅觉
3.5%
,
肤觉< br>1.5%
,味觉
1%
,视觉比率最大。
反过来如果视觉存在 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如:存在视觉
-
空间障碍的儿童,
由于缺乏精确的知觉辨别能 力,会出现如下典型症状:
通常不能在某些背景上识别字或图形;
不能鉴 别一个字是否反转或倒转,如上与下,
6
与
9
等的分辨有困难;
儿童视觉发育及视觉训练
良 好的视觉能力对于宝宝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得他
(她)
在日后的生
活与工作中,能够观察细微、判断精确、分析明晰、记忆牢固、反应迅速,从而
在语言文字、书画艺术、 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
不过,
宝宝的视觉并不是生来就很 优秀,
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培养,
也就是
根据上述视觉发育七个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游戏加以开发训练,
才能让宝宝看
得更清、看得更远、观察敏锐、记忆牢固,为未 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个多月大的宝宝眼睛发育还不完全,对光线会有反应, 但视觉结构、视神经尚
未成熟,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
45
度左右,而且 只能追视水平方
向和眼前
18
~
38
厘米的人或物。
多用色 彩鲜明的物体
(稍大的)
在宝宝眼前
18
~
38
厘米处慢慢 移动以吸引其注意。可以锻炼宝宝视力,促进视神经发育。
1
~
3
个月的宝宝:宝宝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
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 失去协调。
3
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
180
度,
也可看到自己的 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
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 线固定在某物体上。你家宝宝在
1-3
个月内,属正常时间范围,不用太担心,
3个月时去医院做个听、视筛查。
4
~
6
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 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
4
个月时
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 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
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
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 ;
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
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
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 吊饰等。
这个时候的视力
约为
0.1
。
6
~12
个月的宝宝:
6
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
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 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
追踪眼前的物体,
眼、
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
此时,
宝宝的视力保持在
0.1
~
0.2
之间。
生理科学研究发现,宝宝的视觉发育分为
7
个阶段及
4
个时期:
第一阶段:宝宝刚出生时只对光产生反应;
第二阶段:宝宝从
2
个月开始逐渐能够感觉黑与白的反差;
第三阶段:宝宝从
4
个月开始逐渐分辨平面物体的轮廓;
第四阶段:宝宝从
4
个多月开始逐渐有色彩和立体感觉;
第五阶段:宝宝从
6
个月开始认识并记忆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第六阶段:宝宝从
9
个月开始逐渐认识并记忆文字;
第七阶段:宝宝从
2
岁开始进入阅读并理解阅读的内容。
黑白视觉 期:
0~6
个月,视能力
,
只能看到
18
到
70< br>厘米左右的模糊光晕、物体,
视觉完全是平面的。当婴儿
4
个月大以后,可以辨 别事物之间的不同。
彩色视觉期:
6
个月
~1
岁,视能力 :经过丰富多样、颜色鲜艳的图案刺激,加
速了脑部视觉区的发育,
视觉系统察觉边缘、
对比敏感能力增强,
从而启发更高
层次认知能力。
立体视觉期:
1~3
岁,视能力:视觉观察与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不但已经能够辨
认简单的颜色和形状,也开 始对立体产生感知。
空间视觉期:
3~7
岁,视能力:随着视觉经验的丰富 ,几乎所有视知觉能力都已
经成熟。除了能分辨线条、色彩、立体外,进一步能以自己为中心,去感受周 围
环境的事物,逐渐发展出空间概念。
视觉是各种感觉中最丰富多彩的现象,人们所 有信息的
80%
以上是通过视觉获
得的。
有时,
人们还能用视觉方式 去感受与眼睛功能无关的事情,
即指一些抽象
的事,如
“
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在 想什么
”
等等。所以说,视觉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感
觉能力。
完善视 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色泽、明暗等一系列特征的感知。人的眼睛
能适应几万倍的明暗差别,能分辨一万七千余种不同的色调。
这种感知能力并非
出生就很完善,
而是随着宝宝 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相对其他感觉,
视觉的
发展比较晚一些。
平时我们所做的测查视力主要是视敏度的测查,
即视觉感受能力的水平,
是指在
标准 视觉情境中感知最微小刺激物或大的视觉图案中微小细节的分辨能力。
实验
证明,刚生下来的婴 儿对照射到面前的灯光就作出瞬目反应,
4
天后的视距能达
到
1
尺;
当被抱在母亲怀抱中时能看清母亲的脸并能记住,
有时还会有凝视的表
情;在
20
英尺处能看到有正常视觉的成人在
150
英尺处看到的东西。随着年龄
的 增长,视敏度逐渐提高,
10
岁左右达到成人的水平。
颜色视觉
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宝宝的颜色视觉就开始发展。
3
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在人工条
件下对红、黄、绿等不同颜色的灯光进行分化;分别给他们看大小、亮度相等的
灰色圆盘和彩色圆盘,
注视彩色圆盘的时间是看灰色圆盘的
2
倍;
从
3-4
岁开始
能够辨认红、黄、蓝、绿、橙、紫等基本颜色,但往往是辨认容易而掌握名称有
困难,并对棕、 灰等混合色辨认也较困难。最容易掌握的是红色,其次为黄、绿
色等。随年龄增长,对颜色的辨别和名称 掌握都有所发展。
辨别形状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
即拿一张 画着正常的人脸及另一张画着五官位置不正
确的
“
人脸
”
,
分别给
1
个月大的婴儿看。
婴儿看
“
正常脸
”
的时 间明显比
“
扭曲的脸
”
时间长,且对
“
正常脸
”< br>表现出兴趣。拿笑逐颜开的人像照片和人像简化图给婴儿
看,明显看出它对照片更感兴趣,且更高 兴。
视知觉对几何图形等形状的认识是感觉基础上的视知觉现象,
2
、3
岁后开始迅
速发展。
宝宝出生后,
主要通过视觉认识周围世界,
各种动作也是在视知觉控制
下进行。
1
岁以后,随着眼手协调一致活动能力的增强, 宝宝的感知能力迅速发
展,逐渐发展起时间知觉和方位知觉。
爱心提醒:
1.
当婴儿被遮挡住一只眼睛时,如果不表现出哭闹或用手去撕扯遮挡物,说明这
只眼 睛很可能视力差。
同样,
也会对悬挂的小玩具不感兴趣,
并对光线变化没反
应 。
2.
当婴幼儿眼位不对称、有内斜或外斜、视物时经常偏头歪着脸看、身体正常情
况下眼睛怕光,或智力发展正常情况下却经常表现出动作缓慢、不喜剧烈活动、
活动范围较小等 行为特征,也表明视觉发育有一定问题。
视觉刺激训练婴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比人们想像的还要 强,
出生大约两周的婴儿就
能辨认简单的物体和周围亲人的面孔。
通过每天不断地观看 ,
婴儿在
4-6
个月时,
两只眼睛已能协调使用了。
3.
由于婴儿非常喜欢新奇的事物,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变换宝宝生活室内的视觉环
境。比如每天在摇篮边悬挂色彩不同的悬挂球或生动有趣的小动物,
但要注意给
宝宝保留一部分 他熟悉的小东西,每次不要更换太多。
4.
可以适当地给宝宝演示如何玩一件玩具或 东西,然后慢慢地将该物件移向宝
宝,
建立宝宝视觉与室内的联系。
如果同时向宝宝轻 柔地谈论这件东西,
将他的
视觉和听觉联系起来,这便是最初的认知能力的形成。
< br>5.
婴儿出生的前
6
个月,
对事物特性的视觉辨认正处于形成阶段,< br>这种能力的形
成可以帮助宝宝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辨认复杂的数字和文字。
让宝宝通过视 神经
了解事物的特性很重要。
比如宝宝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一样东西的外部轮廓、
形状、
大小和颜色等等。因此,我们应为婴儿提供那些对比鲜明、色彩亮丽、几何形状
不同的丰富多彩 的视觉环境,这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宝宝大脑视觉神经系统的发
育。
6.
需要 注意的是,为宝宝选择的玩具或物品一定是从宝宝的角度出发。这些东西
应该是有趣的、形状轮廓分明的 、不太复杂的,如果再辅以一些色彩分明、手感
舒适的纺织物,则会对完善宝宝的感观体验更有帮助。< br>
视觉训练
放在宝宝床头可训练宝宝视力的挂件最好满足以下要求:
色彩鲜艳对于新生儿来
说,五颜六色的气球、圆环、转动的彩色风车等都是很合适的物品。应该放在宝< br>宝想要注视的地方,这个时期宝宝仰卧时可以看到右方
80%-90%
,左方
2 0%
。
挂物不应置于宝宝的正上方最好是右上方或左上方,
或者两边移动,
这 样可以防
止宝宝因总是注视一个地方而产生斜视。
应该置于宝宝适宜的距离内对于
1< br>个月
的宝宝来说,应该把挂物放置于离其眼睛大于
15
厘米小于
60< br>厘米的地方,最
好是在
40
厘米左右。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挂的高度要不断改 变。
1
个月
——
将色彩鲜艳带响声的玩具,放在距离宝宝的眼睛< br>25
厘米处,边摇边
缓慢移动,
吸引宝宝的视线随着玩具和响声移动。
坐在宝宝对面,
一边喊他的小
名一边移动大人的脸,让宝宝注视大人的脸并随之移动。
2
个月
——
大人将红球、铃铛或其他色彩鲜艳的玩具拿到宝宝面前,待引起宝 宝
注视后再缓慢移动物体,
吸引宝宝的眼睛跟着物体移动,
提高他的注意力。
也可
试着给宝宝看一些画片,提高宝宝的注视力。
3
个月
——当宝宝在床上仰卧时,大人用红绒球或色彩鲜艳的物体,在宝宝眼前
缓慢地左右来回移动,吸引宝宝 向着红绒球的方向移动追视红绒球。
4
个月
——
宝宝仰卧,用绳在 宝宝眼前系一晃动的玩具,锻炼宝宝视觉和够取物
体的能力。
5
个月
——
让带响的玩具从宝宝的眼前落地,
发出声音,
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随,
并伸头转身寻找。如果能随声音追寻就将玩具拾起给他,以示鼓励。
6
个月后
——
经常给宝宝看一些形象逼真的玩具和图片,并告诉图片名称,逗引
宝宝用眼去寻找,用手 去指,反复练习可促进宝宝的听视觉和动作协调发展。
儿童视觉发育及检测方法
全网发布:
2011-06-23 22:16
发表者:
李晓清
2457
人已访问
正常婴幼儿视力发育在出生后
6
个月非常迅速,在之后的一年里 持续增
长。
在发育早期
,
正常视功能的发育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斜视、
屈光不
正等常见的眼病所继发的形觉剥夺,
可能导致弱视或视觉 中枢功能发育缺陷。
如
果发现的及时,
很多眼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但这种可治 愈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降低。
婴幼儿视力早期筛查的 重要性已经被广大的临床医生及学者认同,而可靠的
视力筛查方法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近 几年,
众多研究者对早期视力发育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 中优先注视选择法是临床及实验研究中
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一、视觉发育及关键期的概念
视觉发育是指从胚胎开始一 直持续到出生后,视觉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从
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程。
这是一个多因素调控 的过程,
从胚胎时期开始,
在遗
传基因、分子、电生理活动的调控下,视觉相关神经元 、突触、投射、视交叉、
神经纤维交叉、
视皮质眼功能柱发育形成。
出生后,
视觉环境和视觉经验共同调
控视觉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成熟。
1
.出生后视觉系统的解剖组织学变化
组织学研究认为
,
黄斑部的 分化、视觉通路上髓鞘的形成和突触数量的增加是影
响视力增长最主要的三个方面。正常足月儿出生时, 视网膜的
10
层结构就已经
基本形成,周边视网膜在组织学及功能上也被认为达到成熟 ,
但黄斑区在结构
和功能上还在进一步的发育。
在出生后的
15- 45
个月,
黄斑区视锥细胞不断的向
内迁移集,
视锥细胞内节和外节不断伸长 ,
无视杆细胞区不断缩小,
黄斑区视锥
细胞的密度迅速增加近一倍。
这使视敏 度迅速提高。
在出生前,
外侧膝状体神经
元(
LGN
)及视皮层的< br>6
层的分化已经形成,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到达
视皮层的
IVc 区,同时眼优势柱也已基本形成。
Huttenlocher
发现,视皮质在
出生 时突触连接的数量接近成人,在出生后的
8
个月内迅速增加至之前的两倍,
随后再缓慢 下降至成人水平。
Bourgeois
[4]
在恒河猴初级视皮质发现
IVc
层突触
数量高峰持续时间要比其它几层时间短,
说明在出生后视皮层神经元会在视觉刺
激下对突触连接进行调节及修饰,
而这也是视皮层可塑性逐渐下降的原因。
此外,视觉神经系统的变化还包括视神经的髓鞘化,这大大加快了电活动传导的速度。
2
.出生后视觉经验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根据
Hebb
’
s
定律,经验决定了视皮质区的发育和记忆。出生后的视觉经验激发
了一系列的分子机 制,包括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以及神经营养因子、转氨
酶、
神经递质的 释放,
持续的感觉经验诱发了活性依赖的突触连接。
蔡浩然指出:
在此期间,
来自左右外侧膝状体的神经元轴突在与视皮质神经元形成突触时相互
竞争,
当来自两眼的信息输 入平衡时,
皮质细胞下形成的正常突触在左右两眼平
均分配;但如果其中一眼的轴突活动被抑制
,
使双眼轴突发育不平衡则可导致两
眼与皮质神经元形成不平衡的突触连结
,
出现两眼的优势不等。
3
.关键期的概念
视觉发育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基本特点,即出生后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最初
Hub el
和
Wiesel
在对猫的实验研究中证明,猫在出生后一段时期内,正常
的视觉经验对其双眼视觉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称为
“
关键期
”
或
“
敏
感期
”
。从高等哺乳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实验中 得出的结论,
区分了敏感期与
关键期的概念。人类视觉发育在某一段时期最迅速,并 在此阶段发育基本完成,
这个阶段大约从出生持续至
3
岁左右,称为视觉发育的关键 期。许多研究对比
人类与灵长类视觉通路的正常解剖发现人和猴视觉功能发育最快的时期,
恰恰 是
视觉系统最易受异常环境影响而产生永久性损害的时期,
其中视觉系统对单眼视
剥夺 最为敏感。
此后视觉系统发育速度有所减慢,
但在发育基本完成之后的一段
时期内仍保 留一定的可塑性,
这段时期称为视觉发育敏感期,
大约从出生持续到
12
岁左右。
Maurer
D
等人认为在成年之后视觉系统已发育成熟,但仍可 保留少
量的可塑性,
这个可塑性可以被唤醒。
在整个敏感期阶段,
视觉刺激都 对视觉系
统产生着广泛和持久的影响。
不仅仅是视觉,在生后早期 ,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表现在不
同阶段语言、行为、运动、智力等方面的不同水平。视力 的检查有赖于其他神经
系统的发育情况,
这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
选用不同的 视觉参数及检查
方法
。
儿童视 觉是个体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
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由视
觉提供。
< br>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生后
6
个月,
眼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在出生后
6
个月左右
完成。
视觉功能首先发育,大约于
1
岁接近成人 ,
进而引导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并使其
更加精细准确、更为协调迅速。
因此,
1
岁前是婴幼儿视觉发育的黄金时期。婴幼儿的视觉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需在外 界
环境不断刺激下才逐渐发育成熟,其中生后个月内视功能发育最快,
7
个 月
~4
岁相对变慢,
9
岁发育基本完善。
1
.视觉发育过程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视线转移等。
(1)
视觉 信息反馈处理阶段
(
0~2
个月)
:
新生儿调节晶状体的能力较不能 准确聚
焦,以致视物成像模糊,无论物体距眼
Im
或
l0m
,看到的 图像都是模糊的。只
能接受单纯和强烈的
光线和颜色,例如黑、白色、大色块或简单 的线条及图形。有瞳孔对光反射、眨
眼反射。能感觉到眼前摆动的手,不过距离很有限,能看清约
20cm
距离处的物
体。
眼球只能随头颈转动而转动,
头部和上肢活动限制 了眼球运动.
对于快速运
动的物体表现更为明显,追视范围比较小,如果在
20~25 cm
处悬挂一个直径
8~l0cm
红色圆环,左右摆动,能注视
45?
范围。
能够通过周围视野捕捉运动中的物体,
然后再由中心视野矫正并识别捕捉到 的物
体。
对于刺激强烈的目标物体会出现视觉定位和注视。
由于眼球控制不充分,可
出现眼球向一侧固定,单眼看物体的情况。虽然
ATNR
会妨碍眼球随意运动, 但
有助于向伸手侧注视。
(2)
物体辨认阶段(
3~6
个 月):随着头颈部稳定程度提高,眼球控制能力不断增
强。出现眼球随意运动,能够辨别不同的面孔。双 手向中线合拢时,双眼能够注
视物体。
4
个月时,
随着头部左右转动动作的出 现,
追视和视线转移也随之发育。
6
个月时,眼球已能进行快速运动,并能通过正确调 整眼球转动来辨认不同焦距
的物体。
双眼同视功能获得。
眼球运动控制发育规律:首先是水平方向追视功能
的发育,其次是垂直方向追视功能的发育,最后是斜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br>(3)
精
细辨认物体阶段(
7
个月以后):随着追视功能的发育,眼球 的精细运动能力提
高,
开始能够辨别物体。
辐辏运动是双眼朝相反方向运动的形式,< br>比眼球在水平
方向的追视运动难度大,
空间深度知觉需通过眼球调节辐辏运动来实现。< br>正确辨
别空间深度不仅能对运动的物体进行辨别,
而且有助于了解到自身运动时与周围< br>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能感觉到物体的存在,避免与物体发生碰撞。
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特点
儿童视觉功能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1)
儿 童天生就具备对面孔特征进行加工的能力,周边视
力比中心视力好。
(2)2
月龄的婴 儿能将注意力指向物体的多个特征,
并成像于视网膜的中央
凹。
但是注意力主要还是集 中在刺激的最明显特征上。
(3)
婴儿视力的强制性注意
(
3~6
个 月)
。
(4)
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
6
个月,
8
个月
~3
岁发育最快,一直延续到
6
岁左右。
(5)3~6
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
(6)
儿童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人类有两只眼睛 ,
有两个视野,中间是重叠区,成为中心区,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焦距。两旁则成为周边视,是
两 眼视觉不重叠的地方。
3
岁之前,幼儿的视力尚未发育成熟,虽然他已经认识大部分的图
形,颜色,甚至文字,但视觉的清晰度仍远不如成人。这不是视觉的辨别力不足,而是两眼
焦距的成熟 度还不够。
焦距的稳定性要依赖双眼视觉神经及眼肌的成熟。
焦距稳定后,
注意
力才能比较集中,阅读能力才开始逐渐提高。
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
3~4
岁。在这 以前,
幼
儿的中心视力无法完全协调成一个影像。
谈谈儿童视觉发育特点和保健
全网发布:
2012-07-27 00:26
发表者:
瞿小妹
11899
人已访问
新生儿处于
2D
~4D
的远视屈光状态,
6
个月 是远视度数达最大值。以后随着婴幼儿的生
长发育,眼球随之增长,眼轴变长,角膜曲率变大,角膜趋于 扁平,晶状体的凸度也逐渐变
小,
屈光力也随着各解剖部位的发育相应下降,
屈光状态 也趋于正视。
部分婴儿受遗传及后
天因素的影响,
其屈光状态的发展和眼球各解剖部位 的发育不成比例,
而发育成为不同程度
的近视或远视。
婴儿期散光的发生率,
一般认为较成人高,
随生长发育散光发生率开始下降。
由于小儿大多为远视,
在生理范围之内的远视量是不需要进行矫正的。
但是如小儿出现明显
的远视力与近视力下降, 有视疲劳症状,或者伴有内斜视等则都需要进行矫正。
很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儿童视觉 不断发育,从远视进入正视,慢慢向近视发展。近视
眼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
.遗传因素:父母有近视,小儿近视发生的概率也增高,与种族也有关系,在世界范围 内
华人的近视发病率也是最高的。
2
.发育因素
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年龄增长,眼球各屈光成分协
调生长,逐步达到正视,若 眼轴过度发育将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3
.外因:近视眼动物模型揭示近视的形成可能 的环境因素有:(
1
)形觉剥夺,如各种因
素影响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呈像质量,易 造成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2
)透镜诱导学说,
不恰当的镜片配戴会使眼球向从诱导的 方向发展。(
3
)空间限制,如长时间阅读距离过近
等。(
4
)其他 因素:包括调节功能的紊乱、营养不均衡等因素。
近视的孩子可表现为远视力降低,而近视力 正常,经常用眼的近视眼者可出现畏光、眼干、
异物感等,易出现外隐斜或外斜视,眼球前后径变长,还 可有眼底改变。
对于疑为近视的儿童,应该首先到医院作很好的检查。可用睫状肌麻痹剂如< br>1
%阿托品及
0.5
%托品卡胺或雾视疗法,以松弛睫状肌。对于验光确诊的真 性近视眼应及时进行矫正。
目前矫正近视眼的方法主要为配戴眼镜。
选择适当的凹透镜,
使其后焦点距离刚好与眼的远
点距离一致,即平行光线被凹透镜分散后,焦点后移,正好落在视网膜黄 斑上。
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相比,接触镜无棱镜效应,
对成像的大小影响较小,< br>视野较大,
而且
不影响外观,特别适用于高度近视、屈光参差较大者。
现在也有不少的近视儿童采用配戴过夜的接触镜以达到白天不需要戴镜,
同时希望能延缓近
视 发展的目的,这种方式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称的
“
OK
镜”术。采用这种方式治疗的儿童 ,
必
须到医院接受检查,
进行正确的验配指导和随访,
才能保证即达到治疗效 果,
又保证眼部健
康的目的。
近视一旦发生是无法逆转的,所以重在预防,我们的建议是:
1
.减少持续 用眼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使用电脑时间不应太长,用眼
1
小时后应休息
10
分钟左右并看远,
使调节松弛。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眼与读物距离保持
25
~
30cm
左右。
2
.改善阅读环境:教室要宽敞明 亮,灯光分布要科学合理,桌椅高度要适宜,书本纸张不
应有反光等。
3
.提供全面的营养。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到劳逸结合。
散光则是另一种屈光不 正,
散光大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
还可能存在晶状体
散光。
所 以很多情况下,
散光是与生俱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很少。有散光的儿童
可表现为视力 减退,
容易视疲劳,较轻度散光眼患者为了提高视力,往往利用改变调节、眯
眼、斜颈等方法进 行自我矫正,持续的调节紧张和努力易引起视疲劳。
轻度散光,如果无
视疲劳和视力 下降,不需矫正;反之,如果出现任何一种症状,虽然散光度数轻,也应使用
柱镜矫正。
第一个月的宝宝视觉发育指标
⑴
新生儿具有生理性远视,即看不清近处而容易看见远处的东西,对于红色较敏感。
⑵
出生
2
周对向自身方向移动、来自半米远的光线,两眼做出向内转动的动作。
⑶
出生
3
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并分辨出颜色,两眼可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⑷
将物体从宝贝头的一侧慢慢移动到头的另一侧
(
移动
1 80
度
)
,当移到中央时两眼能
跟随着看,但追视范围小于
90度。
⑸
当眼受到强光作用时瞳孔立即缩小,触及眼睛时会眨眼或眯眼,眼睛出现不协调运
动。
新生儿的视觉异常除明显畸形外,
一般较难发现,
一直要等到半年以后,
随着 症状明显,
家长才有察觉
;
此时对于某些先天性眼病的治疗已显得过晚。
查看详情
如何尽早发现新生婴儿的视觉发育异常
一、用手电筒照 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
对光反射。
二 、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
;
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
眼 。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原叶冰红茶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9: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262.html
-
上一篇:零到六岁孩子视力发育测试表
下一篇:拆穿视力保健行业“效果不反弹”的大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