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皮肤科诊疗常规
目录:
1.
带状疱疹
2.
疣
3.
手足癣
4.
脓疱疮
5.
痤疮
6.
湿疹
7.
荨麻疹
8.
淋病
9.
尖锐湿疣
带
状
疱
疹
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
内,当宿主免疫功能减退时, 病毒活跃而发病。
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簇集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 经走向呈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可以作出
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单纯疱疹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较局限,不沿神经分布,常反复发作。
二、
Kaposi
水痘样疹
先有原发皮肤病,然后发生水疱、脓疱,无一定好发部位,自觉瘙痒。
三、脓疱疮
皮损为散在性脓疱,周围有红晕,表面覆有脓痂,可自身接种传播;多 见于儿童;脓
液涂片或培养可查见细菌。
在疱疹尚未出现之前或顿挫型带状疱疹,其 神经痛需与其他有疼痛表现的疾病鉴别,如阑尾炎、胆
囊炎、肋软骨炎、头部的还需与脑卒中、血管紧张 性头痛相鉴别,左胸部需与心梗、冠心病等引起的疼
痛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系统性治疗
⑴抗病毒药物:尽早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 皮损愈合、减轻疼痛。尤其是
年龄
50
岁以上、有中度疼痛、皮损较严重及在非躯干部 位的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韦
800mg
,每天
5
次;
或者伐昔洛韦< br>1000mg
,每天
3
次;或泛昔洛韦
500mg
,每天3
次;疗程均为
7
~
10
天。病情严重或细胞
免疫功能 低下者可静脉给药,阿昔洛韦每次
10mg
/
kg
,
q8h
。
⑵止痛药物
:
可用奥卡西平、加巴喷丁、吲哚美辛等。
⑶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
B
1
和维生素
B
12
肌注或口服 。
⑷糖皮质激素:发病早期糖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抑制炎症、促进皮损愈合、缓 解疼痛
或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可用泼尼松
40
~
60mg
/< br>d
,
疗程
7
~
10
天。
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 低下者不主
张使用。
二、局部治疗
以干燥、消炎为主,可使用炉 甘石洗剂;皮损出现感染有脓疱时可刺破脓疱清除脓液,外用庆大生
理盐水外敷。局部物理疗法可选用氦 氖激光、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等,也可用熏艾疗法。
疣
概念:
临床所见各种疣均系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所致。< br>HPV
具有嗜上皮性,人体皮肤及粘膜的复层鳞
状上皮是
HPV
的唯一 宿主,至今尚未能在体外培养成功。常见的由
HPV
引起的疾病有扁平疣、寻常疣、
趾 疣及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为性传播疾病范畴,将在后面单独讲述。
㈠扁平疣
诊断标准:
1.
好发于青少年
2.
皮损为直径
2
~
5mm
大小的扁平丘疹,皮损稍隆起于皮面,外观呈正常肤色或淡褐色, 表面光滑,
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3.
数目较多,散在或密集,有时由于搔抓 可造成自身接种形成沿抓痕分布排列的皮疹,即
Koebner
现象。
4.
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
5.
病程慢性,也可突然自行消失,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
鉴别诊断:
需要与汗管瘤、毛发上皮瘤进行鉴别。
⑴汗管瘤:本病为小汗腺 末端导管分化畸形,与病毒感染无关。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本病在青春期
加重分为眼睑型、发疹型和局限 型。
⑵毛发上皮瘤:本病多与遗传有关,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有两种类型:多发性和 单发性毛
发上皮瘤。多发性为多发、对称、正常皮色的性结节或丘疹;好发于面部,多发病于
2 0
岁以前,女性多
见。
治疗:
局部治疗:外用治疗的方 法较多。可用维
A
酸类药物和干扰素凝胶;也可以用酞丁胺搽剂、升贡醑、
鸭胆脂醑等 。
系统用药:可口服香菇菌多糖、转移因子、左旋咪唑。也可肌注干扰素、聚肌胞、胸腺肽、 卡介菌
多糖核酸等。
物理疗法:可用液氮冷冻、
CO
2
激 光、电干燥法等,应视皮损数目、部位而选用。
中医中药: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选用中药内服或外敷。
㈠寻常疣
诊断标准:
1.
初起为针帽大的丘疹,渐扩大到黄豆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 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
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
2.
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
3.
数目不等,数个到数十个。
4.
病程慢性。
5.
特殊类型有丝状疣和指状疣。
鉴别诊断:
一般诊断不难,偶尔有时需要与疣状皮肤结核鉴别。
治疗:可以冷冻或激光治疗为主,反复复发或发作的患者可配合使用免疫调节剂。
㈠跖疣
诊断标准
:
1.
发生于足底
2.
皮损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渐增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受压而形成淡黄色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
3.
表面粗糙,界限清楚。
4.
边缘 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
成的小黑点, 自觉疼痛。
鉴别诊断
:跖疣应和鸡眼、胼胝进行鉴别。
病因
好发部位
皮损
跖疣
HPV
感染
足跖
圆形灰黄色角化斑块,
中央凹 陷,较软,表面
粗糙无皮纹,外周角化
环,易见出血点
可较多
挤捏时明显
鸡眼
挤压
足跖、趾、足缘
圆锥形角质栓,外围透
明黄色环
胼胝
长期摩擦、压迫
足跖前部、足跟
蜡黄色角质斑片,中央
略增厚,皮纹清楚,边
缘不清楚
数目
疼痛与压痛
单发或几个
压痛明显
1
~
2
片
无或轻微
治疗:
多采用冷冻治疗。对于无法进行冷冻者可用中药泡洗患处。
中药外洗方一:香附
30g
木贼
30g
狗脊
30g
威灵仙
20g
乌梅
20g
三菱
30g
中药外洗方二:
马齿苋
60g
板蓝根
30g
木贼
15g
穿山甲
6g
当归
10g
赤芍
10g
桃仁
10g
红花
10g < br>中药水煎取汁,保持水温
40
~
45
℃,每日泡洗
1
~
2
次,每次
30min
,
2
~
4
周为一 疗程。
手足癣
概念:
趾(指)间及跖、掌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称为足癣和手癣,有时蔓延到足背或手背。
诊断标准:
1.
原发损害为丘疹、水疱或丘疱疹。
2.
损害从针头到绿豆大小 或更大,从中心等距离向外扩张,形成环形或多环形,边缘隆起而狭窄,
中央有愈合倾向,或留下暂时性 色素沉着。
3.
根据病菌和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三型。如下表:
型别
浸渍糜烂型
病原菌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
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多为须癣毛癣菌
水疱鳞屑型
多为红色毛癣菌,
少数为絮状
表皮癣菌
临床表现
趾(跖)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
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红的新生皮肤
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
疱,界限清楚,皮肤不红,疱破脱屑,一般夏 发冬
愈
掌跖皮肤增厚,局部干燥,皮损处角质增厚,表面
粗糙脱屑,纹理加 深,易发生皲裂、出血,皲裂时
疼痛
角化增生型
鉴别诊断:
1.
汗疱疹
是发生在掌跖、指趾曲侧皮肤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有手足多汗,真菌检查阴性。
2.
湿疹
多为对称发作,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一般瘙痒明显,易反复 发作,急性期渗出倾向明
显,真菌检查阴性。
3.
掌跖脓疱病
< br>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小而深的无菌性脓疱,数天后干涸脱屑,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
对称发生于掌 、跖部,指
(
趾
)
间受累罕见,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1.
水疱鳞屑型
应选用刺激性小的霜剂和水剂
2.
浸渍糜烂型
用醋酸 铅溶液、硼酸溶液等湿敷,待渗出不多时再给予粉剂,皮损干燥后在外用霜
剂、水剂等。不宜使用刺激性 大、剥脱性强的药物。
3.
角化过度型
无皲裂时可用剥脱作用 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或酊剂等),有皲裂时应选
用较温和的制剂如联苯苄唑软膏等,必要时采 用封包疗法。
内用药物治疗:
可口服伊曲康唑
200mg
∕
d
或特比萘芬
250mg
∕
d
或氟康唑
50m g
∕
d
,疗程
2
~
4
周。足癣继发细菌感
染时应联合使用抗生素;引发癣菌疹时,应在积极治疗活动性病灶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脓疱疮
概念: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
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寻常型脓疱疮
2.
深脓疱疮又称为臁疮
3.
大疱性脓疱疮
诊断标准:
1.
多见于夏秋季,患者主要为儿童;
2.
常有接触史,或先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湿疹等;
3.
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四肢等处;
4.
基本损害为成群分 布的黄豆或更大的脓疱,或初起为水疱,迅即浑浊化脓,周围有炎性红晕,疱
壁薄,破后露出糜烂面,干 燥后形成脓痂,常为蜜黄色,有轻度瘙痒;
5.
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皮损广泛性者可 伴有畏寒、发热等,有时严重者可引起继发性肾炎。
鉴别诊断:
1.
丘疹性荨麻疹
其特征为风团样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或小水疱,好发于春 秋季节,好发部位为四肢
和腰部,伴奇痒。
2.
水痘
好 发于冬春季,起病时可有发热,皮疹为向心性分布,可同时在一个患者身上见到斑疹、丘
疹、水疱、结痂 等各期损害,头皮和口腔黏膜易受累。
3.
体癣
环状脓疱疮需与 体癣鉴别。前者为表浅、十分潮湿的皮损,上覆黄色或橙黄色的痂,痂的边
缘较松软。体癣周边为鳞屑性 红斑,真菌检查多为阳性。
4.
脓疱性湿疹
本病发生于年龄、季节、部位无关,表现为界限不清的潮红,皮疹呈多形性。
治疗:
1.
治疗原则
依据皮损范围,有无并发症,结合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局部或系统抗菌治疗。
2.
局部治疗
应以杀菌、
消炎、收敛、
干燥为原则。对于糜烂和结痂的皮损,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湿敷,
对于较厚的痂壳,先软化后加以清除,再外用复方 炉甘石洗剂或莫皮罗星软膏(百多邦)。
3.
对于皮损泛发、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及时 应用抗生素,宜选择金葡菌敏感的头孢类抗生素,必要时
依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痤疮
概念: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 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
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
诊断标准:
1.
损害呈多形性,最早典型皮损为位于毛囊口的粉刺,分白头 粉刺及黑头粉刺两种,前者为灰白色
针尖至针头大小的丘疹,不易看到毛囊口,亦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 刺为阻塞于毛囊管内的脂栓末端,
见于扩大的毛孔中,呈点状黑色,加压可挤出脂栓,在发展过程中可产 生红色丘疹、脓疱、结节、脓肿、
囊肿及瘢痕,皮损疏散分布,有时非常密集。
2.
好发于面部、上胸部及肩胛间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3.
多见于
15
~
30
岁青年男女。
4.
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多在青春后逐渐缓解。
5.
临床上根据 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
Pillsbury
分类法将痤疮分为Ⅰ~Ⅳ度。如下表:
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特点
Ⅰ度(轻度)
Ⅱ度(中等度)
Ⅲ度(重度)
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
Ⅰ度
+
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
Ⅱ度
+
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
Ⅳ度(重度~集簇性)
Ⅲ度
+
结节,囊肿,伴有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孕妇感冒了怎么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9: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231.html
-
上一篇:健康体检项目及体格表
下一篇:临床免疫和免疫检验实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