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会受孕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
支气管哮喘
苗红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适应证、禁忌人群、慎用人群
2.
掌握穴位贴敷的中药组成、贴敷方法、贴敷时机、时间、疗程和常选用的腧
穴
3.
掌握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时机、疗程
4.
熟悉穴位贴敷药膏的制备方法
5.
熟悉常用腧穴的定位取穴
6.
熟悉穴位贴敷和穴位注射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注意事项
7.
了解穴位贴敷所用各药物的药理、功效应用
8.
了解穴位贴敷和穴位注射常用腧穴的功效、主治
内容介绍
1.
适应证、禁忌人群、慎用人群
2.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3.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
T_e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
,
其实质是一 种融经络、穴位、药物
(
中药、西药为一体的复合疗法。它遵循中医学
“
春夏 养阳
,
秋冬养阴
,
以从其根
”
的思想
,
应 用相关中药和腧穴的
“
宣通肺窍、涤痰逐
水、利气平喘
”
等功效。卡 介菌多糖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
,
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
免疫水平
,
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过敏能力。
一、适应证、禁忌人群、慎用人群
B_e
(
一适应证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 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
包括
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病等。
(
二禁忌人群
1.
对穴位注射药物、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2.
患急性传染性疾病及其它急性炎症者。
3.
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4.
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
瘢痕体质者。
6.
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
三慎用人群
1.
孕妇。
2.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 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
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
岁以下婴幼儿。
【我的笔记】
二、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B_e
(
一药物组成
1.
白芥子
(1
药理作用
:
可引起皮肤充血、发泡。
(2
性味归经
:
辛
,
温。归肺、胃经。
(3
功效
:
温肺化痰
,
利气散结
,
通络止痛。主治 寒痰喘咳
,
胸胁胀痛
,
痰阻经络
,
肢体
麻木
,
关节疼痛
,
阴疽肿毒
,
湿痰流注。
(4用法
:
外用适量
,
研末调敷
,
或作发泡用。
2.
延胡索
(1
药理作用
:
镇痛作用较强
,
效价为鸦片的
1/10
。
(2
性味归经
:
辛、苦
,
温。归肝、脾、心经。
(3
功效
:
活血
,
利气
,
止痛。主治胸胁 胀痛
,
脘腹疼痛
,
经闭痛经
,
产后瘀阻。
(4
用法
:
研末服。
3.
甘遂
(1
药理作用
:
刺激肠粘膜
,
引起炎性充血和蠕动增加
;
其毒副作用大。
(2
性味归经
:
苦
,
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3
功效 应用
:
泻水逐饮
,
消肿散结。主治水肿胀满
,
胸腹积水,
痰饮积聚
,
气逆喘咳
,
二便不利
;
外治疮痈 肿毒。
(4
用法
:
入丸散服
,
每次
0. 5-1g
。外用适量
,
生用。内服醋制用
,
以减低毒性。
(5
使用禁忌
: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4.
细辛
(1
药理作用
:
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
(2
性味归经
:
辛
,
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3
功效应用
:
祛风散寒
,
通窍
,
止痛< br>,
温肺化饮。主治风寒感冒
,
头痛
,
牙痛
,
鼻渊
,
鼻
塞
,
风寒湿痹
,
寒饮喘咳
,卒然口噤。
(4
用法
:
煎服
,2~5g;
入 丸散剂
,
用
0.5~1g
。外用适量。
5.
生姜
(1
药理作用
:
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
有增进饮食作用
;
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
作用。
(2
性味归经
:
辛
,
温。归肺、脾、胃经。
(3
功效应用
:
发汗解表
,
温中止呕
,
温肺止 咳。主治风寒感冒
,
胃寒呕吐
,
风寒咳
嗽。
(4
用法
:
煎服
,3~10g,
或捣汁服。
【我的笔记】
(
二药物炮制
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 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
其余药物均
采用生药。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 、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
或者在当地医疗机
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
三药物制备
药物的制备方法
:
采用洁净药材
,
将药物烘干
,
粉碎
,
过
80~120
目筛
,
备用。
需要说明的是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
,
药 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
备
,
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
四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
75%
乙醇常规消毒
,
然后取直径
2cm,
高度
0.5 cm
左右的药膏
,< br>将
药物贴于穴位上
,
用
5cm×
5cm(
小儿患者可 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
五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
,
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
(
如果中伏
为
20
天
,
间隔
10
天可加贴
1
次。在三伏天期间也 可进行贴敷
,
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
7~10
天。成人
每次 贴药时间为
2~6
小时
,
小儿患者贴药时间为
0.5~2
小 时。
(
六疗程
连续贴敷
3
年为一疗程
,
疗程结束后
,
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
,
以巩固或提高疗
效 。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怎样才会受孕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9: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229.html
-
上一篇:2019年度DRGs数据上报总结
下一篇:健康体检项目及体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