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脚气
热敏灸疗法
?
传统灸法:仅强调要求施灸 过程中的腧穴产生局部热感和皮肤红
晕,并不强调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感传活动。
?
定义:
?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 敏态穴位,激发透热、
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
导,
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灸量,
从而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
效。
?
人 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
下,
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
刺激大反应?±;
?
规律二:
?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力敏化(压痛点、压之快
然点)
,适宜推拿和针刺治疗;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腧穴热
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喜热 、透热、扩热、传热、局
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1
、透热:
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
达胸腹腔脏器。
2
、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
、传热: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
、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
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
、
表面不
(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
(或微)
热,
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
、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
冷等非热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
(
1
)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 br>?
(
2
)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
缓解;
?
(
3
)
悬灸三阴交,
热流传至下腹部,
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
?
(
4
)悬灸天枢穴,热 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
明显改善。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
敏感,产生 一个
“
小刺激大反应
”
(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
和表面的 热感)
。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
热敏化腧穴。
规律三:
?
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
普查
280
名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为
5%-10%,
而
对支气管哮喘、颈椎病等
20
多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著、
、腧穴
热敏 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
70%
左右。
疾病痊愈后,
腧穴热敏化出现率
下 降至
10%-15%
左右。
?
规律四
?
腧穴热敏化的类型、部位、面积、强度具有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 br>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
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
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 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 经穴的重合率为
43.50%
,与压痛点的重
合率为
34.75%
, 二者有显著差异,热敏化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高(
P
<
0.05
)
; 不同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化腧穴的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
压痛点与热敏化腧穴的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 br>P
>
0.05
)
。
?
规律五
:
?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侯相关性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
研究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
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 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我们多
年来已研究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生殖系统
等
20
种疾病,
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 ,
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中医治疗脚气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9: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6222.html
-
上一篇:北京市免疫程序
下一篇:临床常用英文缩写汇总再也不愁看不懂缩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