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保健
目录
摘要
............................ .................................................. ........................................
2
关键词
.
............................. .................................................. ...................................
2
一、狂犬病
.................................... .................................................. .....................
2
(一)病原学
................................................. .................................................. .........
2
1
、分类与结构
.......... .................................................. ..........................................
2
2
、血清型
...................... .................................................. ......................................
2
3
、抵抗力
................................ .................................................. ............................
2
(二)流行病学
.............................................. .................................................. ........
3
1
、宿主与感染源
.......... .................................................. ......................................
3
2
、传播途径
............................... .................................................. .........................
3
3
、人群易感性
.............................. .................................................. ......................
3
4
、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易感人群
....................... .................................................. .
3
5
、人的病程和临床症状
.............. .................................................. ......................
4
6
、发病机理
............................... .................................................. .........................
4
7
、免疫性
................................ .................................................. ............................
4
8
、诊断
................................. .................................................. ...............................
4
二、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
.
..................... .................................................. .............
5
(一)流行特点
...... .................................................. ................................................
5
1
、分布特点
..................... .................................................. ...................................
5
2
、近年来流行传播新特点
......................... .................................................. .......
7
(二)流行原因
............ .................................................. ..........................................
7
(三)面临的挑战
................... .................................................. ...............................
7
三、防治建议
................................... .................................................. ..................
7
1
、控制源头
.
........................................... .................................................. ................
7
2
、加强人群预防
.
........................................... .................................................. ........
8
3
、暴露后的局部清理
.
................................................. ............................................
8
4
、免疫注射
.
............ .................................................. ...............................................
8
5
、发病后及时治疗
.
......... .................................................. ......................................
9
6
、对咬人动物的处理
.
.................. .................................................. .........................
9
参考文献
< br>.
.......................................... .................................................. ................
1
0
1
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及有关防治措施的建议
摘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 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人兽共患病,
病死率几乎
100%
。我国狂犬病死亡人 数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而我国狂
犬病在地区分布、季节分布和人群分布上都存在不平衡现象,由 于各方面因素,
目前防治状况并不乐观。针对这些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病
现状
防治
根据
WHO
的官方数据,全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25
亿居民正在受到
狂犬病的威胁。
虽然人用狂犬病 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已经研制成功,
并广
泛应用,但是全球每年仍然有
5000 0-60000
人死于狂犬病,狂犬病已经成为中国
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 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狂犬病。
一、狂犬病
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脑脊髓炎,
是以狂躁、
恐水为临床
特征的一种 急性接触性传染性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高达
100%
,
是迄今为止人类 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一)病原学
1
、分类与结构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
直径为
75-80nm
,
长
140-180nm
,由
2
个结构和功能单
位组成,外壳上覆盖的棘状突起为
G
蛋白三聚体。
这些蛋白能识别易感细
胞膜上特定的病毒受体。核壳体,呈
螺旋状排列,
由基因组< br>RNA
与
N
、
L
及
P
组成,作用是确保基因 组在胞质中的转录和复制;蛋白
M
位于核壳体和外
壳之间,决定了病毒出芽及其子弹状 外形。
2
、血清型
根据血清学和抗原关系可以讲狂犬病病毒分为
4
个血清型。
血清< br>1
型包括古典狂犬病毒、街毒和疫苗毒株,血清
2
、
3
、4
型为狂犬相关
病毒。
血清
1
型的疫苗株对狂犬相关病毒很少或 没有保护作用,
遗传学研究肯定
并扩展了这种分类:
4
种基因分型与
4
种血清分型相对应。此外,后来从欧洲蝙
蝠分离得到的狂犬病毒
EBL
1< br>和
EBL
2
分为基因
5
型和基因
6
型。
3
、抵抗力
病毒可被各种理化因素灭活,不耐湿热,
56< br>℃时
15-30
分钟或
100
℃时
2
分
2
钟均可使之灭活,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以长期保存病毒。
在
50%
甘油缓冲液保存的感染脑组织中病毒至少存活
1
个月,在
4
℃ 以下低
温可保存数月之久。病毒能抵抗自溶及腐败,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保持活力达
7-10< br>天。
(二)流行病学
全球每年有
5.5
万人左右 死于狂犬病,
在亚洲每
15min
就有
1
人死于狂犬病,
我 国狂犬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印度。
狂犬病死亡人数位居我国法定
传染病中 的第三位,
仅次于艾滋病、
结核病。
各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对狂犬病都有
易感性 ,
人也有较高的易感性。
冷血动物在试验感染后不患病,
但可成为带毒者
及排 毒者。
1
、宿主与传染源
哺乳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 ,
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类是发展中国
家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约
94~98
%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只传播的。此外,
在自然界中狂犬病还曾见于猫、
狼、
狐狸、
蝙蝠等动物。
禽类则不敏感,
鸡、
鸭、
鹅、孔雀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 ,但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通常呈麻痹型。鸭对狂
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只有
29
% 可以出现神经症状。冷血动物如鱼、蛙、龟
等则可以抵抗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目前,
在 中国发现的宿主动物有犬、
狼、
狐狸、
猪、猫、鼠等。
2
、传播途径
狂犬病可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
狂犬病毒不能穿过 完整的皮肤,
它是通过
伤口或黏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体内,
最常见的方式是被携带病毒的 动物咬伤,
或者
移植携带病毒者的器官及组织。
人是狂犬病毒的终末宿主,
尚 未证实除移植携带
病毒者器官以外的人与人之间有传播病毒的病例,
包括医生与患者之间。尽量避
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接触而造成的伤害是切断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
3
、人群易感性
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并不全部发病,
在狂犬疫苗使用 以前的年代,
被狂犬咬伤
后的发病率为
30%-35%
左右,而目前被狂犬咬 伤后如能得到及时的疫苗接种,
其发病率可降低至
0.2%-0.3%
左右。
4
、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易感人群
发病率受被咬伤口的部位等因素的影响。< br>一般头面部咬伤者比躯干、
四肢咬
伤者发病率高,
因头面部的周围神经分布相对 较多,
使病毒较易通过神经通路进
入中枢神经系统。同样理由,伤口越深,伤处越多者发病率也 越高。还有,被狼
咬伤者其发病率可比犬咬伤者高一倍以上,
这是因为野生动物唾液中含病毒量 比
犬高,且含毒时间更为持久。
3
本病的发生还有明显的年龄 、
性别、
职业特征和季节性,
一般温暖季节发病
较多,
由于接触动物 的机会不同,
在男性青壮年农民中发病较多。
狂犬病对儿童
与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某些职业如兽医、
野外工作者、
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感染狂
犬病的高危人群。
5
、人的病程和临床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常为
2- 4d
,但亦可短至发病当天死亡,或长达
31d
。可以分为狂躁型(
80%< br>)和麻痹型(
20%
)两种。
狂躁型发病之后可以把病程分为三期, 即前驱期、兴奋期(或痉挛期)和麻
痹期,大多数患者在前驱期时有低热、倦怠、头痛、烦躁、恐惧、恶 心、周身不
适等症状。对痛、声、风、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约
80
%的 病人
已经愈合的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
刺痛或蚊虫爬感。
在兴奋期,
患者 多神志
清楚而处于兴奋状态,
表现为极度恐惧、
烦躁,
对水、
风、< br>声、
等刺激非常敏感;
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多表现在饮水、见水、闻流水声或谈及 饮水时,引起
严重咽喉肌痉挛,患者常伴有声嘶和脱水。在麻痹期时,患者逐渐安静,痉挛减
少 或停止,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瘫痪为多间;感觉减退、反射消失、呼吸
变慢、
心搏微弱、
神志不清,
最后因呼吸、
循环衰竭而死,
自然痊愈者极为罕见。
< br>麻痹型的狂犬病,
由于损害脊髓和延髓,
不涉及脑干或高级部位的中枢神经
系统 ,所以临床以麻痹为主,主要表现为虚弱、瘫痪、嗜睡、共济失调等。麻痹
型狂犬病的病程较长
,
有的病人存活长达
30
多天。
6
、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人体后,
在骨骼肌内短期增值,
由神经末梢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
系 统,
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之后病毒又可沿传出神
经离心运 动到达唾液腺和其他组织。
7
、免疫性
体液免疫:
感染 后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有中和游离状态病毒、
阻断病毒进入
神经细胞内的作用,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防止发病效果可能与此有关,
但抗体对已
进入神经细胞内的病毒难以发挥作 用,
同时也可能产生免疫病理反应而加重病情。
细胞免疫:杀伤性
T
淋巴细胞特异性地作用于病毒的蛋白抗原,引起病毒
溶解;单核细胞产生的
IFN
和
IL-2
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抵抗病毒攻击的作用。
8
、诊断
本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有时因为潜伏期很长,
查不清咬伤史,
症状又易
与其他脑炎相混而误诊。
已属发作阶段的病例,
根据患者过去有被狂犬或可疑狂犬或猫、
狼、
狐等动
物咬伤史,
诊断 即可初步成立。
如能了解被咬伤情况及该动物的健康状况,
则对
4
诊断本病更有价值;
如不能确定咬人的犬或猫是否患狂犬病,
应将动物关在笼内
饲养 ,如动物在
7-10
天内不发病,则一般可排除动物有狂犬病。患者出现典型
的临床症 状如兴奋、狂躁、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大量流涎,瘫痪等,即可
作出狂犬病的临床诊断,对症状不 明显者特别注意有无“三怕”
(怕水声、光、
风)现象,必要时用扇风,倒水和亮灯试验;狂躁 症状不明显应注意咽肌水肿和
毛发竖立现象,
如生前免疫学抗原,
抗体的检测阳性,< br>死后脑组织动物接种及神
经元胞质中发现内氏小体则可确诊。
二、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我国狂犬病一直处于高发水平,
1981
年狂犬
病发病数高达7028
例。自
80
年代中期起,我国狂犬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F igure 11950
年
-2012
年我国狂犬病的发病情况
但 跨入
21
世纪,
疫情重新出现连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
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流行特点
我国狂 犬病在地区分布、
季节分布和人群分布上都存在不平衡现象,
而近年
来又出现了新的流 行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
1
、分布特点:
1.1
地区分布
我国狂犬病地区分布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南方,
其次为中东部地
区。
流行总体呈现南高北低态势,
这可能与南方地区四季气候温暖潮 湿,
养犬数
量较多,人口密度大,犬隐形带毒率高,而且免疫率低,暴露机会较多有关。
1.2
季节分布
每月均有发病,夏秋季(
6-11
月)为高发季节,而
1
、
2
月份的发病例数较
少,这与夏秋 季气温较高,人们衣着较少,外出活动频繁,犬咬伤人的危险性增
加有关。
5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12: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5745.html
-
上一篇:关于儿童益智类玩具的分析
下一篇:狂犬病防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