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艾滋病
某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
摘要
】
目的
了解某地区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发生规律 ,为制定防治高传染性疾病乙型
肝炎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近年来 该地区所有异性肝炎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
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单位的分布等,对其整理分析进行 相关研究,来进一步了解乙型肝
炎的发病情况。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人 群乙肝发病人数,在
1999
年至
2000
年占年度
肝炎总发病数的
40%~52%
,自
2001
年至
2002
年占总发病人数 的
39%~48%
,而从
2003
年
至
2004
年 肝炎发病人数仅占总人数的
30%~40%
,
可见近年来预防乙型肝炎在的措施正在逐
步的完善;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总人数的
83.4%
,女性患者占
16. 6%
,且全年皆有发病
无明显季节变化;
同时该地区农村患者占总人数的
56 .4%~43.5%
,
城市地区患者占总人数的
43.6%~38.6%
。< br>结论
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中分析,表明乙行肝炎患者的数量在逐年的下降,
但 在农村乙型肝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的患病率,
表明农村地区的医疗防疫水平有待
提高。
【
关键词
】
乙型肝炎
患病率
城市地区
农村地区
表面抗原
流行病学
卫生部于
2006年,将乙型肝炎列入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由于乙肝病毒的传染性
强,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人 群的身体健康
,
因此对与乙肝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
[1]
前已被 确认的肝炎病毒有
5
重,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乙肝,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成世界性的分布,平均每年约有
5%
的世界人口为慢性感染,新近感染近
5
千万人,死亡
100
万人,有
45%
的世界人口在乙型
肝炎病毒流行的地区。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流行区,< br>有必要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
征和流行趋势,
已制定有效地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br>因此本文对某地区
1999
年至
2004
年内
的患者进行了统 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疫情资料均由某地区疾病监测中心疫情室提供,
人口资料由当地政府提供 。
其中所包含料
主要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者的所在区域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1.2
基本方法
血清学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免疫抗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等
,
对所有调查对象采集血液,并将所有血清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统
一利用酶标吸附试验方法对血标本进行检测。
采用试剂均由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试剂
提 供;
HBsAg
的判定标准
:
检测临界值为
2
.
1
倍阴性对照平均值
A
,
若检测值大于
A
值则为阳性,
[2]
若检测值小于
A
值则为阴性,统计所有检测结果并进行记录
。
HBV
流行率判断标准:
HBsAg
、
抗
-HBs
和抗< br>-HBc
中,
凡任一项阳性者判断为阳性
(
不包括有乙肝疫菌接种是强 单抗.
HBs
阳性
标本
)
。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某地区疾病监测中心疫情管理系统软件,
将所 有资料输入计算机,
对病例按不同年份、
职业、
性别、年龄和单位分别统计,
同时收集部队相关资料,
用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指标进行
整理综合分析。
2
结果
2
.
1
乙肝流行趋势
从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可见,
在病毒性肝炎病例中,
近年乙肝构成比占优势。
在
1999-2000
年占年度肝炎总发病数
40
%~
52
%,
2001-2002
年占总发病人数的
39%~48%
,而从
2 003
年至
2004
年肝炎发病人数仅占总人数的
30%~40%
, 从乙型肝炎相对比来看,
1999-2004
年间乙肝
发病数呈下降态势,
病 例下降约
10
%~
12
%,
这表明近年来我国对乙肝的治疗和防御设 施在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新型艾滋病
本文更新与2021-02-23 09: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