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胃粥-
学校
/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四节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1.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调查和
调查
评价
2.
生长发育
评价
(
1
)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
2
)调查设计, 包括调查对象的选择和抽样、检测仪器、检测时间、年龄计算、
检查程序和资料检验
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
调查指标
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
1
)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 能为准
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
2
周岁的婴幼儿要卧 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 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
综合情况,是
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 、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
骨骼、肌肉和脂肪层 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
6
岁以下(尤
其
3
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 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
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 ,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
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
X
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 况确定骨龄;
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
X
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 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
2
)功能指标:儿童少年 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
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 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
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 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各种
联合功能试验和最大耗氧量 测定则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
常用生化功能指标有: 反映肌肉代谢水平的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尿羟脯氨酸和
总体钙。前两类指标可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此外还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
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各种 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生长介素、甲状腺素、雄激素、雌激素、促卵泡成熟
素和促黄体生成素,
以及尿
17-
酮类固醇等的测定,
不仅有助了解生长发育内在规律,对诊治各种生长 发育
异常也有实际意义。
(
3
)素质指标: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等,每种指标
可用一种或几种特定 运动项目表现。常用指标有:短距离快跑、中距离耐力跑、投掷、仰卧起坐、引体向
上、立体位前屈、反 复横跳等。
(
4
)心理指标: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 言语、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性格、行为及
社会适应力等。根据测验目的可分为智力测 验、特殊能力测验、记忆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
理学测验等。指标通常是多项的,通过一些 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得。这些量表、问卷应得到
国内外公认,采用本国的标准化常模,由专 业人员操作;尽可能消除内外环境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2.
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可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生长发育调查:
(
1
)
横断面调查
:是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 象,对某几种指标进行的
第
1
页
学校
/
儿童少年卫生学
一次性大样本调查。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 料。主要目的是在一个较大地区范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
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 “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
的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少年的生 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卫生保健工作效果的
依据。
< br>横断面调查规模大、时间短,需集中较多测试人员,故调查前应有周详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
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外,对对象所处的内外环
境属性,如民族、地域、城市、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等应有明确规定。
(
2
)
追踪性调查
:追踪调查是一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定
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动态。目的是制定生长速度正 常值;通过对某一生长发育
全过程的连续观察,揭示生长发育的规律性;系统深入地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 素对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追踪调查的测试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故所反映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 面调查更准确,更能确切反
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
追踪性 调查费时长,调查过程中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所以从调查设计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证其稳
定性,最大 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在长期测试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
使前后结 果有可比性。
(
3
)
半纵向调查
: 半纵向调查是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
究样本易流失的缺点。 例如,可对
6
、
9
、
12
、
15
岁四组学 生同时进行三年追踪调查。
6
岁组追踪到
9
岁,
9
岁组追踪 到
12
岁??由此,可在
3
年内获得
6
~
18岁期间的生长发育资料,节约时间和工作量。但该方法
只具有部分的追踪性质,获得的生长发育速度 是近似的;在
6
、
9
、
12
、
15
岁这几 个年龄组将出现两组不同
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修匀。
(二)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包括
调查对象 的选择和抽样、检测仪器、检测时间、年龄计算、检查程序和资料检验。
1.
调查对象的选择和抽样
根据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对象。若需通过调查获 得某地区儿童少年的生长发
育正常值,应注意在该地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社会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 普通中小学校学生为对象。
对象应是健康、正常的学生。
抽样 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人)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抽样
方法很多 ,如:单纯随机抽样(以个体为单位随机抽取);系统抽样(机械地间隔一定数量抽取);分层
抽样(按 城乡、年龄、性别等分类再随机抽取);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某人群全部调查)等。
考虑样本代表性时,除需严格遵守随机抽样原则、使样本构成能充分反映总体外,样本数量也 是重要
因素。不同性别
-
年龄组的调查人数都应有足够数量。根据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特点,兼顾人力、物力资源
和时间、调查范围等因素。
2.
检测仪器和方法
为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要求测量仪器要精确,测量 方法应统一。正式检测前应
按规定的精确度、灵敏度对所有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准。为减小和消除人为因素 导致的偏差,应严格要求现
场测试人员按统一方法操作,测试前应对所有测试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经考核 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参加正
式检测,追踪调查时,应自始至终使用同一方法、同一型号仪器进行。
3.
检测时间和季节
许多生长发育指标即使在同 一天内也有一定变化。如
身高早晨最高
,经过一天活
动,因椎间盘受重力性压缩、脊柱 弯曲加大、足弓变平等因素影响,傍晚时身高可降低
1
~
2cm
。体重则会< br>因进食、饮水、排便、出汗、运动消耗等原因而发生不规则变化。一日内功能指标变化也较大,如清晨血< br>压较低,心率、脉搏较慢;午后则有明显升高现象;运动后、情绪紧张时功能指标都会出现变化。
因此,追踪调查时个体的前后测量时间应相对固定,如限定为上午或下午。横断面 调查样本量大,需
全天测试。应合理安排各年龄组检测时间,尽可能将同一年龄组样本均匀分配在上、下 午,减小不同年龄
组因检测时间不同而造成的人为误差。安排检测时间时还应考虑季节和生活制度对生长 发育的影响。考试
前后、假期前后身高、体重的增长都不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生活条件 相差悬殊,一般应
第
2
页
学校
/
儿童少年卫生学
统一在
5
~
6< br>月、
9
~
10
月内最适宜。此时天气较暖,便于测试,而且避开了考试 、假期等生活制度变化的
影响。
4.
年龄计算
年龄是生长发育统计中的重要指标,须严格统一,否则所得结 果难以比较。各国的年龄算
法不完全一致。我国按实足年龄,根据测试时的年月日和出生年月日之差计算 年龄。如:满
8
岁到差一天
满
9
岁一律计为
8
岁。 国外有按
7
岁半到
8
岁半的前一天为
8
岁的计算方法。进行 国与国资料比较时,要
注意各国间年龄计算方法的差异。
5.
检测程序
安排周密合理的现场检测程序是顺利完成调查的重要条件。测 试现场的检查室要合理配
置,有明显标志;各检查项目按规定顺序实行流水作业,以免漏测。血压、脉搏 及心肺听诊等检查项目须
安排在安静条件下进行,检测前应有足够的安静休息时间。素质测试通常应安排 在最后进行。
正式调查前应有小规模的预调查。通过预调查一方面可检 验调查设计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可使全体调查人员掌握、熟悉检测程序和步骤,进一 步明确自身的职责,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6.
资料检验
调查资料的检验分现场检验和运算前逻辑检验两部分,是整个 调查中实行质量控制的重要
环节,应由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实施。现场检验的主要任务是逐 一核对调查表,认真检查项
目填写结果,发现缺、误、疑数据后要令测试者补填、补测、重测。检验所有 的体检项目是否按规定方法
进行,书写是否符合规范,字迹是否清楚。
为提高测试质量,检验人员应每日抽取
5
~
10
张卡片,对生理变异 较小的指标(如形态指标)进行复
测,计算复测卡片检测误差的发生率,公式为:
式中:
P
表示检测指标误差发生率;∑< br>n
为复测卡片中检测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的项次数之和;
A
为检测
指标数 的总和;
N
为复测卡片数。
若
P
>
5%
时要及时研究原因,提出改进办法;对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指标进行复测、复检,对错误检 测
值加以改正。若
P
>
20%
,提示检测质量很差,当天全部数据无 效,必须重测。
运算前要进行逻辑检验,按调查设计要求逐项检验,剔 除那些不符合条件(如年龄、民族、健康状况
不符合,缺项、字迹无法辨认或有明显逻辑错误)的调查表 ,直到全部符合要求,再进行统计运算。使用
计算机逻辑检验可显著减少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
二、生长发育评价
(一)常用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
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
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
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 效,作为实施学校
卫生监督的依据。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 育速度、各指标相
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迄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群体儿童的发
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因 此,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力求简单易行,直观而不需要附加计算;
可结合体格检查、生活环 境条件、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 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
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 广泛。常用指数有:
(
1
)
身高体重指数
=
(
2
)身高胸围指数=
,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第
3
页
学校
/
儿童少年卫生学
(
3
)身高坐高指数=
,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
映体型特点。 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
4
)
体质指数
(
body
mass
index
,
BMI
)
=
体重(
kg
)
/ [
身高(
m
)
]
。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
认为它不 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
体脂累积 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
BMI
超重
/
肥胖筛 查标准”,是
BMI
在儿
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
18
岁时该指 数≥
24
和≥
28
,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2
(
5
)握力指数=
和背肌力指数=
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
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 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
比性。
< br>(
6
)肺活量指数=
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相关,利用单
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 身体指数存在显著的种族、城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
数的机械 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
同的儿童 ,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
身高标准 ,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
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
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三)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
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
利用标准差与均 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
的发育标准比较 ,以确定发育等级。国内最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下表。
生长发育五等级评价标准表
等级
上等
中上等
中等
中下等
下等
<
>
标准
+
2S
以上
+
S
~
±
S
-
S
~
-
2S
+
2S
占总体百分数(
%
)
2.3%
13.55%
68.3%
13.55%
2.3%
-
2S
以下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 ,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个体的身高、
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
2
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
95%
)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
2
个标准差外的 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
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 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
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 校所有
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 等级。
然后,分别统计每项指标中各发育等级的人数占各班、各校整体的百分数(
%
) 。由此,可通过分析两班间、
两校间在该指标上发育“好”或“差”的等级百分数的高低,比较其发育状 况。
等级评价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掌握,可较准确、直观地了解个 体儿童的发育水平高低。评价集体
第
4
页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健脾养胃粥-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22: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443.html
-
上一篇: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下一篇: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