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培训资料(第一部分)
一、口腔黏膜常见病
(
一)
、疱疹性口炎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
HSV)感染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
等部位,世界上
1
/
3
以 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
病因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及带病 毒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
疱疹液接触传染,
胎儿还可经产道感染。
HSV -1
可能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
有关。
[
临床表现
]
< br>1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由
1
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
6
岁以 下儿童较多见,尤其
是
6
个月至
2
岁更多;成人亦常发病。
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疱疹病损患
者接触史。
①前驱期:有4-7
天潜伏期,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甚至咽
喉肿痛等急性症状 ,下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
安。经过
1
~
2
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 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
7
—
10
天。
2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原发 性疱疹性口炎中
30
%~
50
%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
害。一般复 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常为
多个成簇的疱,并在原先发作过的 位置或附近发作。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包括阳光、
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患者 开始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
适,很快在将要发生复发损害部位出现刺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约 在
10
多小时以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
24
小时,随后
破裂、糜烂、结痂。病程约
10
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 瘢痕。
[
诊断
]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 腔黏膜出现成簇
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在口周皮肤形成痂壳。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
身反应轻。口角、唇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
1
1
.通过涂片查找包涵体,电镜检查受 损细胞中是否含有不成熟的病毒颗粒进行形
态学诊断。
2
.通过抗原抗体检测,进行免疫学检查。
[
治疗
]
1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病毒唑)
、干扰素和聚肌胞
、疫苗和免疫
球蛋白(疫 苗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
HSV
疫苗尚在研究中。注射免疫球
蛋白可使机体 获得短暂的抗病毒能力
(
即被动免疫
)
,在
HSV
感染流行 时,在一定的
人群中使用,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2
.免疫调节剂:
(1)
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
;
(2)
环氧合酶抑制剂;
3
.
局部 用药:
(1)
含漱:
0.1
%
-0.2
%葡萄糖酸氯己定< br>(
洗必泰
)
溶液,
复方硼酸溶液
(
多
贝尔漱 口液
)
,
0.1
%依沙吖啶
(
利凡诺
)
溶 液漱口。
(2)
局部涂搽:
5
%金霉素甘油糊剂,
或
5< br>%四环素甘油糊剂局部涂搽。
0.5
%达克罗宁糊剂局部涂搽可止痛。
(3)
锡类散、
养阴生肌散、西瓜霜粉剂局部使用。
4)
葡萄糖酸氯己定片
(5mg)
、溶菌酶片
(20mg)
、
华素片等含化。
(5)5
%磺甙的二甲基亚砜液皮肤局部涂搽。
(6)5
%阿昔洛 韦软膏、
酞丁胺
(
增光素
)
软膏或人白细胞干扰素软膏局部涂搽。< br>
(7)
温生理盐水、
0.1
%—
0.2
%
氯己定液或
0.01
%硫酸锌液湿敷。
4
.物理疗法
5
.对症和支持疗法。
(二)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 病。近年来,由于抗
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口腔黏膜念< br>珠菌病的发生率相应增高。
[
病因
]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
25
%—50
%的健康人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
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时,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 转化为致病性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
念珠菌致病力最强,也是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 所引起的雪口
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
临床表现
]
:
1
.念珠菌性口炎;
(1)
急性假膜型
(
雪口 病
)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
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
%,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
2
口病。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 生后
2
—
8
天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
害区黏膜充 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并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
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扁桃体、咽 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斑片附着不十
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 。患儿烦躁不安、啼哭、
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但少数病例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并
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2)
急性红斑型: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为萎缩型者,多见于成年人,
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 致,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
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疗后等。某些皮肤病在 大量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的过
程中,电可发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称为抗生素口炎。主要表现 为黏膜
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
丧失, 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3)
慢性肥厚型:本型或称增殖型念珠菌口炎, 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本
型的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 ;或为固
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腭部病损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
黏膜 呈乳头状增生。
(4)
慢性 红斑型:本型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
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腭、龈黏膜,多见于女性患者。黏 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
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2
.念珠 菌性唇炎多发于高年
(50
岁以上
)
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 br>菌口炎或口角炎。糜烂型者在下唇红唇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
化现象,表面脱 屑。颗粒型者表现为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常有散在突出的小
颗粒。镜检念珠菌唇炎糜烂部位边缘的 鳞屑和小颗粒状组织,可发现芽生孢子和假
菌丝。
3
.念珠菌口 角炎双侧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
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邻近的皮 肤与黏膜充血。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患
者和血液病患者,儿童唇周皮肤呈干燥状并附有细的鳞屑,伴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
诊断
]
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征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检查病原菌、
分离培养、< br>免疫学和生化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
[
治疗
]1
.局部药物治疗:
(1)1
%~
4
%碳酸氢钠
(
小苏打
)
溶液:用于哺乳前后
3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七叶一枝花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21: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411.html
-
上一篇:宝宝衣服尺寸
下一篇:0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