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症状-
文章来自于博粹堂中医馆
月经过少(月经量少)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
2
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
20ml
为月经过少。
【病因病机】
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者 常见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伤血,营血亏虚,或饮食劳倦,脾
虚不运,
化源不足,
血海 不充,
以至营血亏虚,
经量减少;
或因禀赋素弱,
或少年肾气未充,
或多产房劳伤肾,以致肾气不足,经血衰少,血海不赢。实者多因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血
为寒滞,瘀血 内停;或气滞血瘀,主滞胞脉;或素多痰湿,或皮运失健,湿聚生痰,痰湿阻
滞,经脉壅阻,血行不畅所 致。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
、可有失血、结核病、反复流畅等病史及刮宫术史。
2
、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月经周期可正常,也可伴周期异常,长于月经后期
并见。
3
、妇科检查
:
盆腔器官基本正常或子宫体偏小。
4
、辅助检查
:
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对性腺功能低下引起月经过少 的诊断有意义。
B
超、
诊刮、宫腔镜、子宫碘油造影等,对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 核、子宫内膜炎或宫腔粘连
等有诊断意义。
二、中医辨证要点
本 病的辩治应结合月经的色、质,有无腹痛,以及伴随症状和舌脉辨其虚实。
一般经色
淡,质清稀 ,小腹无疼痛者属虚。肾虚者大多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证;血虚者大多伴头
晕眼花,心悸等证。突见 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块、或质黏如痰,小腹疼痛或满闷不适者
属实。血瘀者伴见块下痛减,舌质紫黯 ;痰湿者多见形体肥胖、带多黏稠。证时应结合病史
综合分析。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
虚证者重在补 肾滋阴,
或濡养精血以调经,
不可妄行攻破,
以免重伤精血。
实证者重在温经 行滞,或祛瘀行血以通调冲任。
1
、肾虚证
主症
: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
便频数,舌淡,苔薄 ,脉沉细。
治疗法
:
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 br>:
方用当归地黄饮。常用药物:当归、熟地、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阿胶、川
芎、杜 仲、山药、茯苓、白芍、紫河车。
若偏肾阳虚者,酌加仙灵脾、巴戟天 、肉桂、鹿角胶、肉苁蓉、鹿衔草,以温肾助阳。
如经色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为阴虚内热者,宜加生地、龟板、玄
参、丹皮等,以滋阴清热。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人参。
2
、血虚证
主症
:
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 色淡红,质稀,头晕眼花,或伴小腹隐痛,
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br>
治法
:
治以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
:
方用滋血汤。常用药物:人参、山药、黄芪、白茯苓、川芎、当归、 白芍、熟地、
麦冬、黄精、女贞子、墨旱莲、阿胶等。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咽炎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21: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378.html
-
上一篇: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下一篇:老人呛食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