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药奇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2 19:06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皮肤科痤疮)
治骨质增生症秘方

11.1
补肾克刺汤

【组成】淫羊藿、杜仲、木瓜、
独活各
15
克,巴戟天、川芎、鹿角胶
(
兑服
)

10
克,续断、
黄芪、狗脊各
20
克,当 归、骨碎补各
12
克,苡仁
30
克,甘草
3
克。另用蜈蚣< br>4
条,炮穿
山甲、全蝎、地龙各
3
克,共研细末兑服。
【用法】上药用酒、水各半煎服,每日
1
剂,分
2

3
次温服。

【功用】补肾壮督强筋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除痰化瘀。

【 方解】中老年人,肾亦渐虚。腰椎部乃太阳经、督脉通过。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盖肾为
水火之脏,统督 一身阳气,太阳经脉行一身之卫表。若肾亏虚,则卫阳空疏,屏障失固,风
寒湿邪乘虚而入。
肝 肾精亏,
肾督阳虚,
使筋挛骨弱,
留邪不去,
痰浊瘀血、
阻滞关节隙 处,
而致疼痛,日久不愈,必致关节增生畸形所致。肾虚是本,病邪为标。故方用巴戟天、淫羊
藿、鹿角胶、杜仲、狗脊、骨碎补补肾壮督强筋骨;当归、白芍、生地养血敛阴止痛;黄芪
益气;苡仁渗 湿除痹;独活、木瓜祛风除湿止痛;炮山甲、牛膝、川芎活血祛瘀;全蝎、地
龙、蜈蚣搜风通络镇痛;炙 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督强筋骨,祛风散寒、除
湿通络,除痰化瘀之功。标本兼治,故效 果颇佳。

【主治】腰椎骨质增生。

【加减】寒湿盛者,加制川乌、晚蚕砂 ;夹热者,重用地龙;夹痰者,加白芥子;夹瘀者,
加土鳖虫、红花;痛剧者,加葛根、秦艽、延胡索; 身体极度虚弱者,加紫河车、黄精、枸
杞子;伴有下肢胀痛者,加土鳖虫、丹参。

【 疗效】治疗
74
例,病史
5
年以上
35
例,
1
3

39
例。
15
例配用了针灸按摩理疗。结果显效
(
痛胀麻感消失、
功能恢复
)58
例,好转
(痛胀消失、功能基本恢复
)12
例,
无效
4

(

胀减轻、劳累后又复发
)
。总有效率为
94.59%



11.2
增生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泽兰、红花、川芎、莪术、萆薢各< br>6
克,穿山甲、当归、续断、木瓜、怀牛膝、鹿
衔草各
9
克,甘草、制 草乌、制川乌各
3
克,白花蛇
1
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散瘀逐湿,通络止痛。

【方解】骨质增生多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骨关节疾 患。
中老年人,气血不旺,加上长期慢
性损伤,劳损处气血凝滞,寒湿侵络,骨质失养,久久发 生退行性病变,软骨消失,骨面硬
1
/
15
化,关节边缘则发生保护性 的骨质增生。方中以泽兰、莪术、当归、川芎、穿山甲、红花活
血祛瘀;木瓜、萆薢、白花蛇祛风逐湿; 制川草乌辛热,能去经络中寒湿;鹿衔草、续断、
怀牛膝、甘草补肝肾、强筋骨。诸药相伍为用,共奏散 瘀逐湿、通络止痛之功。用之临床,
常获奇效。

【主治】骨质增生疼痛。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常获奇效。

11.3
强力热敷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川红花、当归尾、骨碎补、生大黄、桃仁 各
9
克,白芍、川芎、鸡血藤、威灵仙、
元胡、透骨草、肉桂、穿山甲、生川乌、生草 乌、皂角刺、樟脑各
15
克,白芥子、羌活、
独活、冰片、干地龙、宣木瓜各
9
克,蜈蚣
2
条,全蝎
6
克,生南星、生半夏各
12
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樟脑外,一起烘干,共研细末,入樟脑、冰片同研均匀,贮瓶备 用,
勿泄气。于临睡前,每取本散
10

15
克,放入铁勺内炒热后 ,入白酒
(
适量
)
炒拌至热后,
速将药散倒在一垫布上,
令 患者将患处
(
足跟
)
放在药面上熨之,
冷后如上法再炒再熨,
连用
4

5
次,熨至最后
1
次时,待热度能忍受时敷于患 处,并包扎固定,或再加一热水袋于药
面上加温以助药力。每日换药
1
次,至愈为度。

【功用】活血化瘀,散寒祛湿,搜风化痰,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方解 】
骨质增生之成,
多因素体阳虚,肾阳虚则骨失温煦,
“阳虚生内寒”
,易致 风、
寒、
湿三气杂至,久郁不解,阻遏气机,痰瘀渐生,客于骨骼,日积凝结,终成骨质增生, 或因
行走站立过度,
或因外伤,
损伤骨骼所致。
病以阳虚为本,
寒湿 痰瘀为标。
故方中君以红花、
归尾、桃仁、川芎、元胡、白芍、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臣 以威灵仙、透骨草、羌活、
独活、宣木瓜祛风湿、通经络;生川乌、生草乌温经散寒、通络镇痛;生南星 、生半夏、白
芥子燥湿化痰、
温经散寒、
软坚散结;
佐以地龙、
蜈蚣 、
全蝎搜风软坚、
通络止痛;
皂角刺、
穿山甲性善走窜,无处不到,善能散瘀 通络,消肿止痛;樟脑、冰片芳香通诸窍,通络、消
炎、止痛;入肉桂助阳温肾,疏通血脉,能使诸药不 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莫不透达,
故前人有“宣透百药”之说,兼之为使。再用骨碎补配肉桂补肾阳 、通血脉、利关节;生大
黄凉血消肿、通导瘀浊。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散寒祛湿、搜风化痰、软坚 散结、通络
止痛之功。加之药散炒后,白酒渗透,其温化散结之力尤著。又药敷患处,直达病所,故奏< br>效颇捷。

【主治】足跟骨质增生病。跟骨肥大增生,形如骨刺,手按或着地触之则痛剧 。对其他部位
上骨刺,亦有良效。

【疗效】二十多年来,本人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如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病
45
例,经治
5

15
天后,结果痊 愈
40
例,显效
5
例,总有效率达
100%


2
/
15
【附记】据临床实践观察,本方治疗足跟骨质增生病,有较好 的远期疗效,本组治疗病例,
随访
4
年均未见复发。
其后,
为了临床 使用方便、
扩大应用范围,
即在方中加入化疗发热剂,
用棉纸袋装药,每袋装药散10

15
克,封口,备用。无论何部骨质增生,即取本散一袋,
烘热敷 于患处,
固定。每
2
日换药
1
次,
用于其他部位骨质增生病 、
关节炎
(
痛处固定
)
及一
切局部疼痛证,最多贴敷
5
次,亦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多数均获痊愈。止痛有效率达
100%


11.4
抗骨质增生丸

【组成】熟地
3
份,肉苁蓉、鹿 衔草、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各
2
份,莱菔子
1
份。

【 用法】上药煎制成流浸膏,加蜂蜜,泛丸,每丸重
2.5
克。每日服
2
3
次,每次服
2
丸。

【功用】补肝益肾,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方解】方中以熟地为主,补肾中之阴; 淫羊藿兴肾中之阳;肉苁蓉入肾充髓;骨碎补、鹿
衔草补骨镇痛;
加鸡血藤通经行气活血以增强 健骨强筋的作用;
佐莱菔子健胃消食理气,

防补而滋腻之弊。药理研究表明,熟地、
肉苁蓉具有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增生和渗出作用;本
方有一定的镇痛效应与抑制增生作用。
此可能是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释放肾上腺皮
质激素的结果。

【主治】退行性脊椎炎。

【疗效】治疗退行性脊椎炎
1000
例, 病程短者
22
天,长者
18
年。治疗
1

2
月,最长
6
个月收效。结果显效
(
腰痛消失,活动不受限,能恢复原工作< br>)808
例,好转
(
腰痛显著减轻,
活动功能进步,能恢复原工作或大 部分工作
)141
例,无效
51
例。总有效率为
94.9%


【附记】凡感冒及其他原因引起发热者忌服本方。


1
1.5
活络通痹汤

【组成】独活、川续断、制川乌、制草乌、 熟地各
15
克,桑寄生、丹参、黄芪各
30
克,细

5克,牛膝、地龙、乌药、炙甘草各
10
克,土鳖虫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煎
2
次,分
2
次服。药渣 用纱布包后趁热敷于腰部,以温热不
损伤皮肤为度。

【功用】温经活络,养血通痹,祛风止痛。

【方解】方中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 肾、舒筋络、祛风湿;丹参、乌药理气活血,祛瘀
通络;黄芪、熟地、炙甘草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牛膝 、
地龙、
土鳖虫搜风活络,
通痹止痛;
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温阳散寒,通络 止痛。诸药合用,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椎压迫,
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主治】肥大性脊柱炎。

3
/
15
【疗效】治疗肥 大性脊柱炎
110
例,结果痊愈
67
例,显效
30
例,有效
11
例,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为
98.2%

【附记】本方一方两用,内外并治,可资效法。有助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1.6
骨痹汤

【组成】杭白芍
30

60< br>克,生甘草、木瓜各
10
克,威灵仙
15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

【功用】滋补肝肾,祛邪止痛。

【方解】
本方是由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 br>方中白芍,
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筋急,
药性守而不走;
加入木瓜性味之酸温,威灵仙药性之辛温,
加强了柔筋缓急止痛作用。
同时取其温通走窜的
功效以达到祛 寒、除湿、通络的目的。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 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
等症。

【加减】
本方多年来用在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病,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还可以加减用来
治 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病症。若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
30
克,姜黄
10
克;
气虚者,加生黄芪
15

30
克;疼痛剧烈者,加桃仁 、红花各
10
克;腰椎骨质增生,加川续
断、桑寄生各
30
克;足跟 骨质增生,加牛膝
15
克,淫羊藿
10
克。

因方中白芍用 量较大,脾弱者服药后会出现便溏,甚至腹泻,此时可加入白术或苍术
10

15克以健脾祛湿。

【疗效】多年使用,坚持服用,多可痛止而愈。

【附 记】骨质增生,俗名“骨刺”,中医称为“骨痹”。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
可见到。其临床表 现,因病发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颈椎骨质增生,症见颈项强痛,转侧
不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肩及上肢 疼痛、麻木,并可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甚至颈项强痛不
能平卧等;腰椎骨质增生,症见腰痛,活动不 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
足跟骨质增生,
症见一侧或双侧足跟疼痛,不能落 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时疼痛加剧,
足跟
下如踏有硬物感。或走路时偶尔被石子或硬物顶着,疼 痛尤剧。

经服药
(
汤剂
)
后痛缓解或痛止后,改用丸剂收 功,以巩固疗效。本方与“颈椎病”中骨痹汤
少姜黄、葛根。

11.7
益肾坚骨汤

【组成】黄芪
30
克,补骨脂
15
克 ,骨碎补、甘杞子、干地黄、当归、白芍、菟丝子、狗脊、
川续断、川芎各
12
克,鸡 血藤
30
克,葛根
12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
1
次。

4
/
15
【功用】益肾养血,和络止痛。

【方解】 颈、胸、腰椎骨质增生,好发于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代医学称之为颈、胸、
腰椎 退行性病变。
人体关节和附近的软组织及血管到一定年龄会逐渐老化,
产生解剖上和生
理上的变化,由于日常活动时受损伤,逐渐出现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硬化。
颈、胸椎的增生
可引 起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颈肩臀疼痛和手指麻木等;胸、腰椎的增生,可引起
腰腿疼痛、麻木, 活动受限,甚至偏瘫或全瘫。之所以会发生增生,中医学认为系肝肾虚损
所致,《内经》云:“肝主筋, 藏血”,“肾主骨,生髓”,“五八肾气衰”。因此,人步
入中年以后肝血肾精衰少,
骨髓生化 之源不能濡养筋骨,
故出现骨筋痿弱而发生退行性病变。
《难经·三十九难》云:
“督 之为惫,脊强而厥”,颈、胸、腰椎正位于督脉经络循行线上,
髓精不足,
督脉失养亦可导致颈 、
胸、
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
肝肾素虚,
气血不足,
风、
寒 、
湿邪亦乘虚侵袭,
流注经络,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而引起脊柱附近的筋骨关 节肌肉及腰背神
经支配的肢体出现酸、重、痛、麻和活动受限。汤氏集
60
余年临床经 验,自拟“益肾坚骨
汤”是针对脊椎增生、活动欠利、上肢麻痛而设的一首良方。方中黄芪,为益气之要 药,能
扩张血管改善血行;补骨脂补肾壮阳;骨碎补补肾续伤;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狗脊补肝
肾、强腰脊;川断补肝肾、强筋骨而镇痛;甘杞子滋阴补血兼能益气温阳,以上诸药共奏益
气补肾之功 ;干地黄滋阴降火;当归补血活血,可修复创伤;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川
芎活血化瘀,搜风止痛; 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为疗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之品。上药
共奏养血和络之效;葛根解肌止痛。诸 药合伍为用,益肾养血,和络止痛。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骨质增生,上肢麻痛,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使用本 方时,如夹湿者加苍术
12
克;寒湿者加制川乌、川桂枝各
10
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具有补肝肾、益精髓、益气血、通络止 痛之功,以治本为主,标本兼顾,是一
首疗效较著的经验良方。

11.8
除痹逐瘀汤

【组成】当归
15
克,川芎
12
克, 红花
9
克,刘寄奴
15
克,片姜黄
12
克,路路通
30
克,
羌活
9
克,白芷、威灵仙各
12
克,桑枝
30
克,胆南星、白芥子各
9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日服
2
次。服
6
剂停药
1
天,
12
天为
1
疗程。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方解】吕氏认为,
本病虽与肾关系密切,但其主症是受累关节及其肢体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审证求因,乃风、寒、湿、痰痹阻骨脉,经络瘀滞所致,故治当祛邪为主。本方共分三
组药物。 第一组为活血化瘀药;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有推陈出
新之功;
川芎 辛温香窜,
能上行巅顶,
下达血海,
旁通四肢,
外至皮毛,
为活血行 气之良药;
姜黄辛苦而温,外散风寒,内行气血,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疗痹之效,以其辛散横< br>5
/
15
行,
对上肢之疼痛尤为专长;
红花辛散,通经活血,
祛瘀止痛;
刘寄奴破血通经,
消瘀止痛,
为破血行瘀之要药;
路路通既能行气又能通络,
与刘寄奴相伍有通行十二经,
驱除经络瘀滞
之效。 第二组为祛风湿通经络药:羌活气味雄烈,散风之力胜于防风,长于祛风湿,又可通
利关节而止痛;白芷 气味芳香,偏重于止痛开窍;威灵仙辛散善行,能通十二经,既可祛在
表之风又可化在里之湿,通经达络 ,可导可宣,为治痹证之要药;对筋骨酸痛、肌肉麻木,
皆有一定作用;桑枝苦平,善于祛风湿,通经络 ,通利四肢关节,对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拘
挛皆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组为燥湿祛痰药:南星苦温 辛烈,走窜燥湿作用很强,对中风痰壅
眩晕或风痰引起的麻痹、
口眼歪斜,
破伤风引起 的项强口噤等皆有一定的作用;
白芥子辛温
气锐,性善走散,能搜胸膈经络之痰,善行皮里膜外 之痰,风痰气滞或痰阻经络,肢体疼痛
之症皆可取效。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
(
颈椎病
)


【加减】< br>本方有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
除湿涤痰之功效,
故凡风、
寒、
湿、
痰痹阻肢体骨节,
经络瘀滞所致各种痛证者均可使用。
如气虚体弱、
手麻 明显者,加黄芪
30
克;项背挛急者,
加葛根
24
克;热郁经络者, 加双花藤
30
克;湿热内蕴、口苦者,加黄连
9
克或栀子
9
克,
龙胆草
4.5
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一般服
30

60
剂可愈。

治骨质增生症秘方

11.9
通经除痹汤

【组成】丹参 、当归、鸡血藤、海风藤各
15
克,连翘
30
克,乳香、没药、姜黄、威灵仙 、
地龙、川乌
(

)
、南星
(

)

10
克。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服,早、晚各服
1
次。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止痛。

【主治】通治各种骨质增生。

【加减】病在肩颈上肢者,加葛根、桑枝、桂枝各
10
克;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断、 狗脊

10
克;病在下肢者,加独活、牛膝、木瓜各
10
克。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笔者自拟一方——热敷液,外用热敷患处,多年使 用,屡用屡验,疗效颇著。药用
土鳖虫、威灵仙各
40
克,制川、草乌各
30
克,白芥子、肉桂、五灵脂、秦艽各
30
克,皂
角、元胡、乌梢蛇各
50
克,鸡血藤、防己各
60
克,丹参、补骨脂、川断、狗脊各
30
克。
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扎口,放入容器内,加清水适量,煎煮
30
分钟,再放入老 葱
100
克,
食醋
100
毫升,
便可使用。
同时将 多层纱布或毛巾用药液浸湿透
(
以药液不流动为度
)

热敷
患处,每晚
1
次,每次敷
40
分钟,凉则换敷。每剂药可用
4
天,每次煎煮都需加葱和醋,
6
/
15
用量同上。本方具有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益肾通络之功,局部热敷,使药力直
达痛所。此方安全简便,疗效满意。一般用
1
剂见效,连用
5

6
剂,多能治愈。临床观察
有 效率达
100%
。本方使用时,可随病发部位加入引经药。

治荨麻疹秘方


10.1
荆防方

【组成】荆 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
6
克,金银花
12
克,牛蒡子、丹皮 、
干地黄、黄芩各
9
克,薄荷、蝉衣各
4.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 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
气分,
驱散风邪;
防风其气不轻扬,
能 散入于骨肉之风,
故宜在表之风邪,
用防风必用荆芥;
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 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
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 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
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 :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
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
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 之邪。
金银花、黄芩解毒清
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
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
1
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 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
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 剂后皮损逐渐消退,
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
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 次数,即日服
4
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
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
7

10
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
麻黄方

【组 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
3
克,杏仁
4.5
克,白鲜皮、丹参各
1 5
克,陈皮、丹皮、
白僵蚕各
9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 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
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 丹皮,养血活血,古人
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 伍杏仁宣
7
/
15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羊奶粉排行榜10强-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19: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163.html

中药奇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