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2 19:06

怀孕过程-

2021年2月22日发(作者:斑蝥酸钠维生素b6)
两种方法教您简易鉴别当归、独活



当归是临床常用中药 ,
俗有
“十方九归”
之称,
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
《神
农 本草经》中当归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传统医学认为,当归味甘、
辛,
性温,
作用趋向能上能下、
可攻可补,
具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祛瘀生新、润肠通便之功能,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血虚或血瘀、闭经腹痛、崩漏带下、目
眩头痛、
血 虚肠燥、
大便干结、
毒痢后重以及痈疽疮疡、
跌打损伤之症。
近年来,
由于当归价格上涨,
不少黑心人将独活加工后冒充当归出售。
独活和当归在形状
上十 分相识,
特别是以饮片形式存在时不易区分。
因此,
我们今天就重点说说当
归 和独活的区别。

这两者都是伞形科植物。独活为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质较硬,受潮则变软, 断
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有特异香气, 味苦、辛、微麻舌。当归为当归的干燥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
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 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
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这两种药在加工时多会用 硫磺熏,残留硫
磺或变质时就会有酸味。



要区分这两者,我们可以采用尝和看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当归尝之先苦辛后微甜,而独活
先苦辛后麻 辣。





观察比较是识别药物最基本、
也是 运用最广的方法。
当归头部环行皱纹
不明显,支根较多,断面黄白色;独活头部有多数横行皱纹 、身较粗长、支根
少、断面灰黄色。

当归的鉴别方法

1.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3

5
条或更多。根上端称

归头

,主根称
“< br>归身


支根称

归尾


全体称

全归


全归长

15cm

25cm.

外皮细密,
黄棕色至深褐
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根上端膨大,钝圆,直径
1.5cm

4cm.
有残留的
叶 鞘及茎基。

主根粗短,长
1cm

3cm
,直径
1.5cm

3cm.

支根上粗下细,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br>⑥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
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木质部 色较淡;根头部分断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

有浓郁香气,
味甘、辛、
微苦 。
以主根粗长、
油润、
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
气味浓郁者为佳。柴性大、 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2.
【显微鉴别】

主根 横切面

木栓层由
4

7
列细胞组成。

皮层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

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直径
25μ m

160μm
,四周的分泌细胞
6

9
个,近形 成层处油室较小。

形成层呈环状。

木质部射线宽至
10
多列细
胞,导管单个或

2

3
个相聚。本品根头部横切面 有髓部;侧根横切面木质部较
小。粉末:米黄色。

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有
1

2
个薄分隔,壁上有斜格状
纹理。

油室及油室碎片易 见,
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及油滴。

梯纹及网纹导管直

13μm
80μm
,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此外,有木栓细胞类,偶见木纤
维。
黄芪的鉴别方法





黄芪,又名黄耆、
绵芪。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主产于内蒙古、
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
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黄芪性甘温,归肺经,具有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
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 基
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保肝、利尿、 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抗应激、降压和较
广泛的抗菌作用。
黄芪食用方 便,
可煎汤,
煎膏,
浸酒,
入菜肴等,
但表实邪盛,
气滞湿 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
禁服。





一、药材名称的鉴定

黄耆,
《本草纲目》 称黄芪,
《神农本草经》称戴糁。
《名医别录》称戴椹,
独椹,蜀脂,百本。《药性论 》称王孙。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
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别名:棉芪,绵芪,绵 黄芪
(
《本草图经》
)
,棉
黄芪,
黄蓍,
黄耆,< br>箭芪
(
刘仕廉
《医学集成》
)

箭黄芪,
内 蒙古黄芪,
王孙
(
《药
性论》
)
,戴芪,戴糁
(< br>《本经》
)
,戴椹,独椹,蜀脂,百本
(
《别录》
)
,百药棉,
百药绵
(
侯宁极《药谱》
)
,土山爆张根
(《新疆药材》
)
,独根
(
《甘肃中药手册》
)

大抽,二人抬
(
《辽宁经济植物志》
)
,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 皮芪,
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1
、商品名:
a
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
黑皮芪。
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
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
主产于黑
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
口芪等名称。








b
北口芪:又名 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为植物内蒙古黄芪
的根。属北黄芪。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







c
绵黄芪:又 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
箭芪。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 等。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
绵山等地者。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质佳。因其 根
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d
西黄芪:又名西芪。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 阴、天镇等地
者。质佳。为通用正品。









e
库黄芪:又名库伦黄芪、库伦芪、库芪。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
带者。










f
红芪
;
又名晋芪、岩黄芪。

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2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
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 芪又名蜜炙黄芪,
蜜黄芪。
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
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
晾,而 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二、药材来源



1
、药材基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除上述
2
种外,
有几种黄芪属植物,
如贺兰山黄芪、
川黄芪、< br>秦岭黄芪、
白芪、金翼黄芪和多花黄芪均作黄芪入药,但质量稍差。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陕西,其中又以内
蒙古武川黄芪 的品质最好,
多种有效成分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妙玉堂黄芪片是
黄芪中品质最好的大 斜片。



2.
考证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3.
药材鉴别



黄芪 直根圆柱形、
有的有分枝,
上端较粗,

30

90
厘米,
直径
1

3.
5
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 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
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
;
木部菊花纹理状 ,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
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 条粗长、菊
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
;


红芪以皮色红 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
长短分为三个等级。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 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
略粗,下端渐细,长
10~50cm
,直径
0 .6~2cm;
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
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
;


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
;
质硬而 韧,不易折断,断面
显纤维性并显粉性
;
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
1/2~ 1/3

形成层淡棕色,
木质部
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
;
气 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红芪单根
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
;
质硬而 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
;
气微味甜豆腥味,
补气固表治疽痈。

三、药品鉴别



1
、鉴别要点



三种正品黄芪主要特征:
黑皮芪外表皮淡黑色或香灰色、
皮松肉紧,

色鲜黄或淡黄,味甘气香,嚼之渣少或无渣
;
白皮芪外表黄白色,皮肉紧贴。质< br>坚挺,断面具菊花心,气香味甘,嚼之渣少
;
而红芪则外表红棕色、具有核桃纹
理,内面黄白色,质坚而稍韧,粉性大,味甜有豆腥气。



A
理化鉴别



1.
取粉末
0.5g
,加水
5ml
,浸渍过夜,

滤过,取滤液
1ml
,加
0.2%

三酮溶液
2< br>滴,沸水浴中加热
5
分钟,显紫红色
(
氨基酸、多肽
).


2.
取粉末
1g
,加甲醇
5ml
,浸 渍过夜,滤过,取滤液
1ml
蒸干,

用少
量冰醋酸溶解残渣,加醋 酸酐
-
浓硫酸试剂
(19

1)0.5
ml
,溶液由黄色转变为红
色~青色~污绿色
(
甾醇类
).


样品

液:
取该品粉末
3g

加甲醇
20ml

置水浴上回流
1
小时,

滤过 ,
滤液蒸干,残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
2
次,每次
20ml
,合并 正丁醇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使成
0.5ml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对照品液:取黄芪甲甙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
1ml

1mg
的溶液
.


展开:硅胶
G
薄层板上,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样,

以氯 仿
-
醋酸乙酯
-
甲醇
-

(20:40:22:1 0)10
℃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上行展开
.


显色:喷以硫酸 乙醇溶液
(1:10)

105
℃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
置 紫外灯下
(365nm)
检视,

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
显相同色斑
.


B
含量测定



取该品粗粉约
1.05g(同时另取该品粗粉测定水分
)

精密称定,

置索氏
提取器中,加甲醇
40ml
,冷浸过夜,

再加甲醇适量,回流
4
小时,

提取液回
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
10ml
,微热使溶解,
< br>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
3
次,每次
20ml
,合并正丁醇提取液,

用氨试液提取
2
次,每次
20ml
,弃去
氨液,

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
3

5ml
使溶解,

放 冷,通过
D101
型大孔吸
附树脂柱
(
内径
1.5cm,长
12cm)





以水
50ml
洗脱,弃去水液,

再用
40%
乙醇
30ml
洗脱,弃去
40%

醇洗脱液,

继用
70%
乙醇
50ml
洗脱,收集洗脱液,

蒸干,用甲醇溶解并转移

2ml
量瓶内,

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

1mg
的溶液,

作为 对照品溶液
.
精密吸取供试品
溶液与
6
μ
l
、对照 品溶液
2
μ
l

4
μ
l
,分别交叉点于同 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氯仿一甲醇一水< br>(13:6:2)10
℃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

开,

取出,晾干,

喷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在
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取出,
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

周围用胶布固定,
进行扫描,

波长:
λ
S=530nm< br>,
λ
R=700nm
,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

计算,即得
.
该品按干燥品计算,

含黄芪苷
(C41H68O14)
不得少于
0.040%


四、易混品、伪品及鉴别要点:



(1)
白香草木樨〔 为豆科植物白香草木樨的根
)
圆柱形,长
10~15cm
,上端
直径
0.4~1.2cm

下端渐细分枝多,
根头部较大,
常有
z
至多个地上的残基。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多细纵纹,皮孔淡黄色,横向延长。质坚,折断面 刺
状,切断面皮部灰自色至灰黄色,术部淡黄色或黄色。气微弱而特异,味微
甜。



(2)
紫花苜蓿
(
为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
)
圆柱形,长
10~50cm
,直径
0.5~0.
8~2cm
,分枝较多。
根头部较粗大,
有时具地上茎残基。表面灰棕色至红棕
色,皮孔少且不明 显。质坚而脆,断面刺状。气微弱,略具刺激性味微苦。
粉末厚角组织中有草酸钙棱晶,导管主要为细螺 纹及网纹导管。



(3)(3)
锦鸡儿
(
为豆 科植物锦鸡儿的根
)
呈圆柱形,长
9~20cm
,直径
1~1.5c
m
。栓皮多已除去表而浅黄色,有纵皱纹及残存的徐色横向皮孔。断面皮部
淡黄色,木 部淡黄棕色。质脆,折断面纤维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粉末:
韧皮薄壁细胞、
射线细胞及木薄壁细胞均有明显的壁孔。
导管为网纹,
亦有多数网纹管胞淀粉粒圆形、类圆形 ,
直径
2~15~25
μ
m
,脐点星状或裂
隙状,层纹明显 。

麦冬
的鉴别方法






麦冬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
块根,性微甘味苦,寒 。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
咳的功能。用于心、肺热,咳嗽痰多,津少口渴 ,咽喉肿痛等病症。

1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 根。麦冬属多年生草本,高
15

40cm
。地下
具细长匍匐枝,节 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叶丛生,窄
线形,长
15

40cm
,宽
1

4mm
,先端钝或急尖,基部狭窄,叶柄鞘状,两
侧有薄膜。花茎长
6

5

14cm
,总状花序顶 生,花淡紫色或白色,形小,略下
垂,
花被开展
6
片。
浆果球状,< br>成熟时黑绿色或黑蓝色。
花期
7
月,
果期
11
月。< br>
喜生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全国广为分布,并有栽培。

2.
产地与分布:

主产杭州、余姚、浒山、萧山及四川绵阳、三台等地。

3.
鉴别要点

杭麦冬与川麦冬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肥粒而壮大,色黄白、气 清香,
味甘微苦,
嚼之发粘;
而川麦冬则较瘦而短小,
色灰白,
香味 较差,
嚼之不发粘。
两者均属正品,习惯以浙产为优。

而类似品湖北麦冬, 形状极似以上两种,而主要区别是折断面中细柱
(
麦冬芯
)

明显, 清香气淡薄,味甜,阔叶麦冬则粒干瘪、空泡少肉,无麦冬香气,味淡微
甜。可资区别。
伪品骨碎子形状略似麦冬,
但体扭曲,
无肉质现柴性,
无麦冬气味,
可立 辨其伪。

4.
快速鉴别

?
杭麦冬:
块根呈纺锤 形,
略扁稍扭曲,

l

3cm

直径
3

6m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的质较 柔韧,干后则
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状;中柱心细小,湿润后可抽出。气微香,味甜微苦,
嚼 之发粘。

?
川麦冬:块根较瘦长,中部不甚肥满。表多呈灰白色。新产者质较软,干 后质
不甚坚。香气较弱,味甜微苦而较淡,嚼之不发粘,糖陛较杭麦冬小。

理化鉴别



a
杭麦冬
(
浙江慈溪
)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怀孕过程-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19: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161.html

五种药材的鉴别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