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酶-
原发性痛经
【
Dysmenorrhea Dysmenorrhoea N94.6
】
【别名】
功能性痛经
【概述】
乐杰:《妇产科学
第六版》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 现下
腹疼痛、坠胀,
伴腰酸或其他不适,
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
痛 经可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大类,
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后者是指盆 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
痛经。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
妇产科速 查》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
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 为痛经。
徐增祥:
《现代妇产科治疗学》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妇女中最常见 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生率
介于
30%
~
50%
。
约有
10%
左右的病人,
疼痛难于忍受,
每月有
1
~
3d或更长时间不能正常工
作、生活,必须接受治疗。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 增长逐渐消
失。
【病因】
乐杰 :
《妇产科学第六版》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
(
pro staglandin
,
PG
)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
PGF
2
α
和
PGE
2
含量较正常妇女明
显升高,
尤其是
PGF
2
α
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
PGF
2
α
和
PGE
2
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
衍 生物,在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子宫内膜
PG
浓度较增生期内膜为高。月经期由于溶酶体不
稳定,释放各种溶解酶而破坏细胞膜,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释放
PGF
2
α
和
PGE
2
。
PGF
2
α
及
PGE2
含量增高,尤其
PGF
2
α
含量更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 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出现痛
经。另外,痛经也与子宫平滑肌不协调收缩,造成子宫供血不足,导致厌氧 代谢物积贮,刺
激疼痛神经元有关。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还受精神、
神经因素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体
痛阈有关。无排卵性子宫内膜因无孕酮刺激,所含
PG
浓 度甚低,一般不发生痛经。
徐增祥:
《现代妇产科治疗学》
原发性痛经一般 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
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子宫 收缩异常、不良体姿及体质因
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发病机制】
徐增祥:
《现代妇产科治疗学》近年研究认为原发 性痛经的关键,是子宫肌反应性过高,继
发子宫肌层缺血导致的疼痛。
(一)前列腺 素(
PGs
)的周期性改变:子宫的
PGs
主要来源于内膜,子宫内膜细胞中 的溶
酶体受各种刺激而释出磷脂酶
A
2
(
PLA
2
),通过
PLA
2
的催化作用,与细胞膜上磷脂相结合的
花生四烯酸被游离出 来。作为合成
PGs
的前体,启动了
PGs
的生物合成,主要是
PG F
2a
的形
成。近年有人报道,在月经周期中内膜内的
PGF
浓度与 子宫静脉中
17
β
-
雌二醇(
E
2
)的对
数值呈线性相关,而
PGE
在月经周期中的浓度基本恒定。从实验得知
E
2< br>能促进细胞内溶酶
体的形成,尤其在孕酮(
P
)作用的协同下,内膜间质细胞内 有大量溶酶体发育。由于
PLA
2
在溶酶体内的积聚,
一旦溶酶体退化,PLA
2
释放,就有更多花生四烯酸游离而促使
PGs
的合
成。
人类子宫内膜中
PGs
含量,在增生早期
PGF
2a及
PGE
2
值接近,随着月经周期进展,两
者含量渐渐增多,及至排卵后
PGF
2a
值持续升高,月经期达峰值,为增生早期的
6
倍,明显< br>大于
PGE
2
值。因此
PGF
2a
是黄体期及月经期 内膜最主要的
PGs
。
PGs
合成虽然在内膜,可是
PGs
受体主要在肌细胞。体外实验提示:
PGs
对人体子宫肌的作用与
PGs
剂量 有关,并随月
经周期的时间而不同。
PGE
2
使子宫肌松弛,而
PG F
2a
促使肌肉收缩,振幅增大,频率增多,
在月经前期这一作用更为显著。在体试验 ,给予正常非孕妇女静注或宫腔注入
PGF
2a
,可引
起下腹部轻度痉挛性疼 痛。
应用一根带有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导管,
经子宫颈放入宫腔,
通过
测宫腔内 压力变化以记录子宫肌层的收缩,可见子宫肌基本张力(静态压力)增大,宫腔压
力增高,
收缩 频率增多。
PGs
对子宫内膜血管亦有重要影响,
PGF
2a
可引起 子宫内膜螺旋动脉
收缩而导致内膜月经期改变,
最后内膜剥脱和排出;
而
PG E
2
却起血管扩张作用。
PGI
2
是一强
有力的血小板聚集 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
提示它可涉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调控,
并能控制妊
娠子宫肌的自 律性收缩,降低
PGF
2a
诱导的肌紧张度。血栓烷(
TXA
2)主要来自血小板,有
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月经期间
TXA
2
含量极高 ,以加强子宫收缩,防止月经过多。因此,
月经期
PGF
2a
与
PG E
2
、
PGI
2
、
TXA
2
的平衡决定了 月经量的多少和痛经的严重程度。
(二)
子宫收缩异常:
应用微型压力传感 器测量痛经病人的子宫腔内压,
同时测定局部子宫
血流量,发现有四项主要异常;
< br>1
.子宫肌层静止状态时,宫腔基础压力
>1.33
~
6.67kPa
(
>15
~
50mmHg
),而正常情况
1.33kPa< br>;
2
.子宫收缩时宫腔压力升高,
>16
~
20k Pa
(
>120
~
150mmHg
);
3
.收缩频率增多,
10min
内
>5
次;
4
.收缩不协调,节律紊乱,并导致子宫血流量减少和缺氧而致痛经发生。收缩间隙血流量
增加,疼痛减轻。给病人静注
250mg
β
2
受体兴奋剂
-
间羟舒喘宁(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子
宫收缩消失,局部血流显著改善,疼痛完全缓解。
由此可 见,
原发性痛经的共同特点是子宫
肌层活性过强,
由于过度收缩引起子宫局部缺血。< br>因而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近年
倾向于内膜释放
PGF
2a< br>过多有关的学说。原发性痛经病例中,
PGs
合成及释放增多之原因尚
未完全了 解。青春期少女无排卵,无痛经,其时
PGs
含量仅为排卵周期的
1/5
;口 服避孕药
后,月经血中
PGs
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等现象,提示卵巢自体激素的不平衡 可影响内膜
PGs
的合成。
(三)与原发性痛经有关的其他因素:
1.
近代研究原发性痛经的病因虽以
PGs
学说最为有力,但还不能解释所 有病例的子宫肌活
动过强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病人血浆中
PGF
2a
的代谢 产物均升高,亦不是应用
PGs
合成抑
制剂症状均能得到缓解。已知含精氨酸的血管加 压素(
AVP
),能引起未孕妇女子宫肌及动
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
局部血流 量显著下降。
正常情况下,
排卵期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最高,
黄体期下降,
直 至月经期。
原发性痛经妇女月经周期第
1
天血浆
AVP
浓度明显升高 ,
为对照
组的
1
~
4
倍,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及缺血。据此,
AVP
亦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精神因素一直 被认为在原发性痛经中起重要作用。
以往通过对母女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
无痛经母亲其女儿< br>77%
无痛经发生;而其母痛经之女儿有
70%
患痛经,经常发生者占
30%
,
偶尔发生者
40%
,有力地支持这一病因学说。但根据近年研究,痛 经的发生很难归咎于精神
因素,
且精神因素对身体任何部位的急、
慢性疼痛都可产生一 定影响,
它对原发性痛经的作
用并无更多特异之处,因而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 反应,而并非致病因
素。
【临床表现】
乐杰:《妇产科学
第六版》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原发性痛经 在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
1
~
2
年内发病;
(二)疼 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
12
小时,以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
2< br>~
3
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三)可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四)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
妇产科速查》
(一)发病年龄: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
6-12
个月发病,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
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
(二)疼痛时间:疼 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在经前
12
小时出现;行经第一日疼痛最
剧,持续
2-3
日缓解。
(三)疼痛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四) 伴发症状:有时痛经伴发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头晕、乏力等,
严重时面 色苍白、
出冷汗,是由于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平滑肌过度收缩所致。
(五)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徐增祥:
《现代 妇产科治疗学》
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
1
~
2
年 尚无症
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
1
~
2
年 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
规律性痛经或迟至
25
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 其他异常情况存在。痛经大多开始
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
0 .5
~
2h
。在剧烈腹痛发作后,
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持续
12
~
24h
。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
重者可放射至腰 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
50%
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
吐、腹泻 、头晕、头痛及疲乏感。偶有晕厥及虚脱。
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
(一)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发育情况、婚否、分娩过程,以及以往月经情况。包括月经
有无周期、 持续时间、疼痛发生的性质及时间。有无经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
有无经期受寒及过食生冷 食物等。
(二)症状
1.
腹痛:一般于初潮后数月 出现,其特点是月经来潮数小时前已感疼痛,月经开始时疼痛
逐步或迅速加剧,呈阵发性下腹部绞痛、胀 痛、坠痛,并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及阴道、肛
门。一般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
1-2
天。以后疼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腹痛剧烈时,可伴
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甚至产生晕厥、 虚脱等症状。
2.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肠胀气或肠痉挛痛等。一般 可持续数小时,
1-2
天
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 三)
体征妇科检查:盆腔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病变,有时也可见宫颈口狭小,子宫过度倾
屈。< br>
【辅助检查】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
妇产科速查》
(一)腹腔镜检查:盆腔无阳性发现,是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
(二)
B
超检查:为正常盆腔图像。
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
1.
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曲线。
2.
经血前列腺素测定:显示有异常增高。
【诊断】
乐杰:《妇产科学
第六版》根据月经期下腹 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
诊断时必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等疾病 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继发性痛经常
在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 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病史,妇科检查
有异常发现,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加以鉴别。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
妇产科速查》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临床
即可诊断,但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痛经的疾病。
徐增祥:
《现代妇产 科治疗学》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
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 、类型及特征。根据:
(一)初潮后
1
~
2
年内发病;
(二)在出现月 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
48
~
72h
;
(三)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
(四)
妇科双合诊或肛诊 阴性。
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病史不典型、
盆腔检查不满意者,
宜做B
超扫描。
盆腔检查无阳性体征,
应用避孕药物或
PGs
合成抑 制剂,
有疗效者可诊断原
发性痛经。如用药
5
~
6
个周期无 效,则宜进一步做腹腔镜或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
异位症、粘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
高世明:《现代医院诊疗常规》
(一)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
6-12
个月发病。
(二)疼痛 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可出现在经前
12
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
2-3
天后缓解;
疼痛程度不一,
重者呈痉挛性,
部位在耻骨上,
可放射至 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三)
有时痛经伴发恶心、
呕吐、
腹泻、头晕、
乏力等症状,
严重时面色苍白、
出冷汗。
(四)
妇科检查 无异常发现。
【治疗】
乐杰:《妇产科学
第六版》
(一)
一般治疗:应重视精 神心理治疗,
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
疼痛不能忍受时
可行非麻醉性镇痛治疗 ,适当应用镇痛、镇静、解痉药。
(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 减少
PG
的产生,防止出现过强
或痉挛性子宫收缩,
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 br>该类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达
80%
。
主要药物包括:
1.
苯基丙酸类:
如布洛芬
(
ibuprofen
)
400mg
,
每日
3
~
4
次,
或酮洛芬
(
k etoprofen
)
20
~
50mg
,每日
3
~
4
次;
2.
灭酸类:
如氟芬那酸
(
flufenamic
acid
)
200mg
,
每日
3
次,
或甲芬那酸
(
m efenamicacid
)
250mg
,每日
3
次,月经来潮即开 始服药,连续
2
~
3
日。
(三)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子 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及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中
PG
。
主要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 妇女,疗效可达
90%
以上。
(四)其它:对上述常用方法治疗后疗效仍不 佳者,亦可于月经来潮时用氢可酮
(
hydrocodone
)或可待因(
c odeine
)。
张向宁:《医师速查丛书
妇产科速查》
(一)
一般治疗: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
阐明月经时 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
消除病人恐惧焦
虑及精神负担。还可服用一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水杨 酸盐类等。
(二)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 达
90%
以上。避孕药抑制排
卵,并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从而使月经血中
PG
浓度降低,缓解痛经。未婚少女可行雌孕激
素序贯疗法,或经前
7-10
天口 服安宫黄体酮减轻症状。
(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1
.氟灭酸,
200mg
,每日
3
次;
2
.消炎痛,
25mg
,每日
3
次;
3
.甲灭酸,
500mg
,每日
3
次;
4
.布洛芬,
400mg
,每日
3
次。
徐增祥:《现代妇产科治疗学》
(一)一般治疗: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日注 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
足睡眠。
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
对青春期少 女尤为重要,
通过解释说服,
消除病人恐惧、
焦虑及精神负担。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 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二)
抑制排卵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则口服避孕片 (复方炔诺酮片或复方甲地孕酮片)为
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应用口服避孕药物,
90%
以上症状可获得缓解,可能由于内膜
生长受到抑制,
月经量减少,
PGs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导致子宫活性减弱。
治疗可试服
3
~
4
个周 期,如疗效满意,可继续服用;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当加用
PGs
合成抑制剂。近年
的研究证实,各种雌
-
孕激素复合的避孕药均可以减轻痛经发生,减轻痛经程度。
(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
PGSI
):对不愿避孕的病人,则宜选择
PG SI
,它抑制内膜的
PGs
合成,显著降低子宫收缩的振幅和频度,但不影响垂体-
卵巢轴功能,也不会发生像口
服避孕药那样的代谢性不良反应,
只要在疼痛发作 前开始服用,
持续
2
~
3d
即可,
为其最大
优点。 但须试用一个阶段,来确定每个人疗效最满意的药物种类及最适宜的剂量。常用的
PGSI
按其 化学结构可分:
1
.吲哚吲唑类: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卞达明(炎痛静):25mg
,
3
~
6
次
/d
或
50mg
,
3
次
/d
。
2
.灭酸类:甲灭酸,商 品名朴湿痛,初次剂量
500mg
,以后
250mg
,
1
次
/6
~
8h
。
3
.氯灭酸:商品名抗炎灵,氟灭 酸,
200mg
,
1
次
/6
~
8h
;
4
.苯丙酸衍生物:对异丁苯丙酸,商品名布洛芬,
400mg
,4
次
/d
,甲氧萘丙酸钠盐,商品
名萘普生,
250mg
,
1
次
/6
~
8h
,炎痛喜康,
20mg
,
1/d
;
5
.保泰松类: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
10 0mg
,
1
次
/6
~
8h
。
6
.
上述四类药物都能很快吸收,
在行经的头
48h
内服用即可,但因月经来潮时间常有差异,
一般宜在应届月经的前
3d
给药,以保证疗效,缓解 率在
70%
左右。如将上述药物更换使用,
有效率可达
90%
。有消化道溃疡及对上述药物过敏者禁忌。
不良反应较轻微,
多数均能耐受。
其中只 有消炎痛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还可发生头晕、疲乏、虚弱、头痛等症状,以致治疗
中途停药者甚多。< br>灭酸类或苯丙酸衍生物一类药物,
尤其甲氧萘丙酸作用持续时间长,
其钠
盐在血 中迅速达到高值,
因而发生作用快,
不良反应也小,
为目前临床最多选用之药物。PGSI
用量较大时,偶尔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故应注意,必要时停止用药。已知不良反应有:< br>
(
1
)胃肠道症状:消化不良、烧心、恶心、腹痛、便秘、呕吐、腹泻及由于 消化道出血所
致的黑粪症;
(
2
)中枢神经症状:头痛、头昏、晕 眩、视力模糊、听力障碍、烦躁、抑郁、倦怠及嗜眠;
(
3
)其他症状:皮 疹、水肿、支气管痉挛、液体潴留、肝肾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
蛋白尿、血尿)。
< br>(四)
β
受体兴奋剂:通过兴奋肌细胞膜上
β
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转而提高细胞内
2+
CAMP
含量。
一方面促进肌质网膜蛋白磷酸化,加强
Ca
的结合;
另一方面抑制肌凝蛋白轻链
激酶活性,
导致子 宫肌松弛,
痛经得到迅速缓解,
但同时有增快心率、
升高血压之不良反应。
近 年临床应用单独兴奋子宫
β
2
受体之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常用的有:羟甲异丁肾 上
腺素,
商品名舒喘灵及间羟异丁肾上腺素,
商品名间羟舒喘宁。
给药方法有 口服、
气雾吸入、
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给药等。在剧烈疼痛时宜用注射法:舒喘灵
0 .1
~
0.3mg
,静注或间
羟舒喘宁
0.25
~
0.5mg
,皮下注射,
1/4
~
8h
。中、轻度疼痛可口服,舒喘 灵
2
~
4mg/6h
或
间羟舒喘宁
2.5
~
5mg/8h
,
亦可气雾吸入
0.2
~
0.25mg
,< br>0.5
~
4h
。以气雾吸入较好,
因用药
量少而起效迅速。常 用量每次吸入
2
口,可维持
4
~
6h
。但一般反映
β
受体兴奋剂疗效不太
满意,且仍有心悸、颤抖等不良反应,因而未能被普遍采用。可是气雾法 应用方便、作用迅
速,仍可一试。
(五)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干扰
Ca
透过细胞膜,并阻止
Ca
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而松
解平滑肌收缩,
为 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一项重要进展。
应用硝苯吡啶
(尼福地平)
,
商品名:< br>普萘洛尔
5
~
10mg
治疗原发性痛经。
给药后
10
~
30min
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
肌肉收缩振幅、
频率、持续时间 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持续
5h
,其不良反应为头痛、心
悸等,并应 注意血压情况。
(六)中成药:中成药有桂枝茯苓丸或桃仁承气汤,
5g/d
,分次于早、晚餐前
30min
服用,
连续
30d
。有人报道缓解 率可达
80%
,未发现有消化道症状及皮疹等不良反应。
洪家铁:
《中西医临床妇科学》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采用甾体激素类药物抑制排卵,及前
列腺素拮抗物,
解痉镇痛类药物,
这些方法虽可获得疗效,
但激素类药物易干扰正常月经周
期,导致 月经紊乱,而后者半衰期短,疗效不能持久,尚达不到根治的目的。
(一)一般治疗:
2+
2+
消化酶-
消化酶-
消化酶-
消化酶-
消化酶-
消化酶-
消化酶-
消化酶-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18: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