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
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表
1
~
6
个月
?
?
?
?
?
足月新生儿满
1
个月,人工喂养儿
15
天,添加浓鱼肝油滴剂
1
~
2
滴,到
3
个月时增至
4
滴,每天分
2
次给。
2
个月开始喂菜汁、果汁,先给
1
汤匙,以后逐渐增至
2
~
3
汤匙,上下午各
喂
1
次
4
~
5
个月,浓鱼肝油滴剂每天渐增至
6滴,分2次给。菜汁、果汁从
3
汤匙
逐渐增至
5
汤匙,分
2
次给。
4
~
5
个月,开始吃煮熟的蛋黄。 从
l
/
4
只开始,将其压碎放入米汤或奶中
调匀后喂,等适应后逐渐 增至
1
/
2
只。
4
个半月起可试喂煮 得很烂的无米粒稀粥,每天
1
汤匙,或消化情况良好从
5
个月起每天
2
~
3
汤匙,粥里可再加半匙菜泥,分
2
次给。
6
~
12
个月
?
?
?
?
?
6
~
1 2
个月浓鱼肝油滴剂每天保持
6
滴左右,分
2
次给。
煮熟的蛋黄增至每天
1
只,过渡到蒸鸡蛋羹,每天半只。
稀粥可由稀增至半稠,每天
3
汤匙,分
2
次给,逐步增加 至
5
~
6
汤匙。
粥中可加菜泥
1
汤匙,可稍加些调味品,
如果断奶食品吃得好,可减去1次奶。
7
~
8
个月
过渡到整只蛋羹。
?
每天喂稠粥
2
次,每次
1
小碗
(约
6
~
7
汤匙
)
,加莱泥
2
~
3
汤匙,逐渐增至
3
~
4
汤匙。粥里可轮换加少许肉末、鱼肉。< br>
?
给
宝宝
随意啃馒头片
(1
/
2
片
)
或饼干,促进牙齿发育。
?
母乳
(
或其他乳品
)
每天
2
~
3
次,必须先喂
辅食
,然后喂奶。
?
9
~
10
个月
?
?
?
?
?
可参考下列程序进食:
上午——晨
6
时,喝母奶或配方奶,
10
时稠粥
1
碗,菜泥
2
~
3
汤匙,蛋羹
半只;
下午——
2
时喂母奶或配方奶;
晚上——
6< br>时喂稠粥或烂面条
1
碗,蛋羹半只,除菜泥,还可在粥中加豆腐
末、肉末、肝泥 等;
10
时喂奶。
如果
辅食
吃得好,可少喂
1
次奶或考虑断奶。
11
~
12
个月
?
可以吃接近大人的 食品,如软饭、烂菜
(
指煮得较烂的菜
)
、水果、碎肉和容
易消化的 点心。
?
如果处于春秋凉爽季节可考虑断奶。断奶后,每天要 保持喝
1
~
2
次牛奶。
你应该知道的喂养知识
1.
味道的意义
食物吃进口中 ,
人会感觉到它们的味道,
它们马上又会转化为体内的一种化学信号,
各种消化酶闻讯 后便开始分泌,并在胃肠道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假如食物鲜美,
人吃起来津津有味,肠胃就能提高它们 的吸收率,所以,美味的
饮食
不光好吃,也
的确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生理意义。
反过来,当我们消化不良、肠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就会胃口不开,食而无味,不愿
多吃,这 其实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在起作用。
2.
婴儿
喜欢甜味和鲜味,不喜欢酸味和苦味
宝宝
的味觉还未发育成熟 ,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单纯的味道——甜味和
鲜味。这就是
宝宝
喜欢吃甜食 和肉鱼虾的原因。
他们最讨厌酸味和苦味,一吃进口中就立刻吐出来,脸上也会挤眉皱眼露出 难看的
表情,孩子越小讨厌的程度越明显。
对那些复杂的味道,
如酸味、< br>苦味和辣味等香辛调味,
需要大脑发展到一定成熟度,
孩子才能接受,这往往要到学龄期 以后。孩子通过不断品尝、练习,逐渐接受、习
惯,甚至喜欢这些味道,也就是说味觉变得复杂化了。< br>
3.
婴儿
食品应该是没有咸味的,清淡的
口味是后天的
饮食
习惯造成的。经常食用咸味重的食物,就会对咸味比较迟钝,变
得越吃越咸。摄入 盐分过多,对健康不利。在正常情况下,天然食物中的盐分,对
我们人体已经足够了,当我们感觉到咸时 ,就已经摄入了超过需要量的盐分了。
应该尽可能吃得淡一点,婴
幼儿
更是 如此。符合健康标准的
婴儿
食品几乎是没有咸
味的。从小吃惯清淡食物的孩子,长大后 ,就不会喜欢吃太咸、盐分太多的食品,
这将使他终身受益。
Tags
:
责任编辑:
chaolai520
宝宝辅食添加的学问
2009-09-01 14:12:18
来源
:
作者
:
【
大
中
小
】
浏览
:65
次
评论
:0
条
第
1
问
宝宝
马上
4
个月了,我开始准备为他添加
辅食
。
可
宝宝
出生后除了喝过一些新
鲜水果汁外,一直只喝奶,把食物做成什么样对
宝宝
的胃肠更合适?
答:
宝宝
吃了 新添加的
辅食
后,大便出现一些改变,如颜色变深、呈暗褐色,
或可见到未消化的残菜 等,不见得就是消化不良。因此,无须马上停止添加
辅食
。
只要大便不稀,里面也没有 黏液,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一定要记住,添加
辅食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本文更新与2021-02-22 15: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