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妇科常用方剂100首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0 15:17

女性乳房-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止泄酊)


解表剂

桂枝汤

《伤寒论》

【歌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 br>【组成】桂枝
9
、芍药
9
、炙甘草
6
、生姜
9
、大枣
3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银翘散

【温病条辨

卷一】


【歌诀】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 br>【组成】金银花
30
、连翘
30
、竹叶
12
、荆芥穗
12
、薄荷
18
、桔

18
、牛蒡子
18
、淡豆豉
15
生甘草
15
、鲜芦苇根汤煎服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桑菊饮

《温病条辨

卷一》

【歌诀】桑菊饮中橘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 br>【组成】桑叶
7.5
、菊花
3
、杏仁
6
、连翘
5
、薄荷
2.5
、桔梗
6

芦根
6
、生 甘草
2.5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
数。


泻下剂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歌诀】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
尚未成脓服之康。
< br>组成:大黄
12
、牡丹皮
9
、桃仁
12
、冬瓜仁30
、芒硝
9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
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
按之其痛如淋、
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 或时时
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注意: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者应慎用
或忌用。



清热剂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

【歌诀】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煎加酒服效非轻。

【方源】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决》

【组成】金银花< br>20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
15g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
疔疮初起,
发热恶寒,< br>疮形如粟,
坚硬根深,
状如铁钉,
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br>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歌诀】仙方 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川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
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组成】
金银花
9

、陈皮
9
、当归尾 、
赤芍、穿山甲炙、
天花粉、
贝母、防风、甘草节

乳香、没药、皂角刺


6g
,白芷
3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br>红肿焮痛,
苔薄白或黄,
脉数有力。
本方只可用在痈肿未溃之前;本方性寒,阴 证疮疡忌用,脾胃虚
弱,气血不足者慎用。




龙胆泻肝汤
《医宗金鉴》

【歌诀】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
龙胆草
6
、黄芩
9
、栀子
9

泽泻
12
、木通
6
、当归
3

生地9
、柴胡
6
、甘草
5
、车前子
9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目赤痛,胁痛 ,口苦,耳聋,舌红
苔黄脉悬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痛、阴痒,筋萎,阴汗,小
便淋浊,或 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决》

【歌诀】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清心利水又养阴,
心经火热移小肠。

【组成】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6g
【功效】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
口渴、
口舌生疮、
或小便赤涩,
舌红脉数。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清经散

《傅青主女科》

【歌诀】清经丹皮地骨皮,青蒿白芍大熟地;黄柏茯苓均可加,
清热凉血降火气。
< br>【组成】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盐水炒)
、大熟地、白
芍(酒炒)
、茯 苓

【功效】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证属血热者


八正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歌诀】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
湿热诸淋宜服煎。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炙甘草、木通、大
黄各
10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 色浑赤,
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祛湿剂

平胃散
《和剂局方》

【歌诀】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组成】苍术
12


厚朴、
9
、陈皮
6

、甘草3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 滞脾胃证。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
吐,嗳气酸腐,肢体沉重,怠惰卧床,常多自利,舌 苔白腻,而
厚,脉缓。

注意: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止带方
《世补斋不谢方》

【组成】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
栀子、牛膝。

【功效】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主治】湿热下注证之带下过多。







三仁汤
《温病条辨》

【方解】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
湿热时疫是主方。

【组成】杏仁
15
、滑石
18
、白通草
6
、 白蔻仁
6
、竹叶
6
、厚

6
、生薏苡仁
1 8
半夏

.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 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
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


四妙丸
《成方便读》

【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


24g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症,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

【组成】茯苓
12
、桂枝
9
、白术
6
、炙
甘草
6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二妙散
《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苍术各
15g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
湿热下注证。
筋骨疼痛、
或两足痿软、
或足膝红肿疼痛、
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三妙丸
《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
12
、苍术
18
,川牛膝
6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壁。两脚麻木或肿胀,如火烙之热,痿软
无力。


真武汤
《伤寒论》

【歌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
悸眩瞤惕保安康。
< br>【组成】茯苓
9
、芍药
9
、白术
6
、生姜
9
、炮附子
9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 br>小便不利,
肢体沉重,
或浮肿,
舌质淡胖,
苔白脉沉。




独活寄生汤

【方源】
《备急千金要方

卷八》

【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
< br>【组成】独活
9
、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
桂心、防风、川 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6g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 血不足证。腰膝冷痛,肢节屈
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


六君子汤

【方源】
《和剂局方》

【歌诀】四君子加陈皮、半夏。

【组成】人参

、白术、茯苓


9
,炙甘草
6
陈皮
3
、法半

4.5
、大枣

二枚,生姜
3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补益剂

四君子汤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组成】人参

、白术、茯苓


9
,炙甘草
6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 br>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举元煎

【方源】
《景
岳全书

卷五十一》

【歌诀】举元煎中芪草升,更加白术与人参;气虚下陷亡阳证,
舌淡脉细由血崩。
< br>【组成】人参
10-20
、炙黄芪
10-20
、白术
3-6< br>、炙甘草
3-6
、升

4
【功效】益气升提。

【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症。




香砂六君子汤

【方源】
《古今名医方论

卷一》

【歌诀】香砂六君柯琴方,

健脾化痰气机畅;参苓术草陈皮夏,
香砂和胃功效彰。

【组成】人参
3
、白术
6
、茯苓
6
、炙甘草
2
、陈皮
2.5
、半夏
3

木香
2
、砂仁
2.5,
、生姜
6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
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补中益气汤
【方源】
《脾胃论》

【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组成】
黄芪
18

炙甘草
9

人参
6

当归
3

陈皮
6

升麻
6
、柴胡
6
、白术
9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虚气陷 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
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
脉虚大无力。



参苓白术散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组成】人参
15
、白术
15
、白扁豆
12
、白茯苓
15
、莲

9

桔梗
6

山药
15

砂仁
6

薏苡仁
9

甘草
9

大枣汤调下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泄泻,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玉屏风散
【方源】
《医方类聚》

【歌诀】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组成】黄芪
12
、白术
12
、防风
6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
。自汗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脉虚。

注意: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不宜使用。




生脉散
《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组成】人参
9
、麦冬
9
、五味子
6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 乏力,气短
懒言,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久咳伤肺,
气阴两虚证 。
干咳少痰,
耗气伤阴,
短气自汗,
口干舌燥,脉虚细。


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歌诀】桃仁红花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芎;

【组成】熟地
12
、 当归
9
、白芍
9
、川芎
6
、桃仁
9
、红花
6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
腹痛等。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歌诀】完带汤中白术陈,苍术参草车前子,柴芍怀山黑芥穗,
化湿止带此方能。

【组成】炒白术
30
、炒山药
30
、人参
6
、酒炒白芍
15
、酒
炒车前子
9
、制苍术
9
、甘草
3
、陈皮
2
、黑芥穗
2
、柴胡
2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
欢。


胶艾汤
《金匮要略

卷下》

【歌诀】胶艾汤能暖胞宫,地芍归草共川芎;妊娠腹痛虚寒证,
养血安胎建奇功。
< br>【组成】阿胶
6
、艾叶
9
、当归
9
、川芎
6
、白芍
12
、干地黄
15

甘草
6
【功效】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症,崩漏下血,月 经过多,淋
漓不尽。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
血,腹中疼痛。

圣愈汤
《医宗金鉴》

【歌诀】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 川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
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组成】熟地
20
白芍
15
、川芎
8
人参
20
当归
15
黄芪
18
【功效】补气补血摄血

【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
肢乏力,体倦神衰。



归脾汤
【方源】
《校注妇人良方》

【歌诀】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 br>【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

3g
,人参< br>6
、炙甘草
1
、木香
1.5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益 汗,体倦食
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 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
多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
30
、当归
6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口渴喜欢热饮、面赤,脉大而
虚,重按无力。现代用于妇人经期,产 后发热、贫血、过敏性紫
癜等。


大补元煎
【方源】
《景岳全书》


【歌诀】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
滋补肝肾益血气。

【组成】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
草。

【功效】补血益气调经。

【主治】气血大亏证。



小营煎
【方源】
《景岳全书》


【歌诀】小营四物去川芎,加杞炙草山药中,再加内金鸡血藤,
血虚经闭亦见功。

【组成】当归、熟地、芍药、山药、枸杞、炙甘草

【功用】养血滋阴
【主治】阴虚血少,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象细弱,妇女月经
后期,量少色淡,小腹虚痛。



人参养荣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当归、肉桂、炙甘草、橘皮、白术、人参各
10
g

白芍药
30g
、熟地黄
3g
、五味子、白茯苓


1g
,远志
5g

生姜三片、大枣二枚

(空腹服用)

【功用】益气养血,补气安神

【主治】心脾气血两 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
寐不安,
虚热自汗,
咽干唇燥,
形 体消瘦,
皮肤干枯,
咳嗽气短,
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 收敛。




八珍汤
【正体类要】

【 歌诀】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 心安神良。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炙甘草各
9
,生姜
3


大枣
5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血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
短懒言,
心悸怔忡,
饮食减少,
舌 淡苔薄白,
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


【组成】熟地
2 4
、山萸肉
12
、山药
12
、泽泻
9
、牡丹皮9
、茯苓
9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腰 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
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 br>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知柏地黄丸

【方源】
《医宗金鉴》

【歌诀】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组成】熟地黄
24
、山药< br>12
、山茱萸
12
、茯苓
9
、泽泻
9
、丹皮
9
、黄柏
6
、知母
6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
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注意:脾虚泄泻慎用。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歌诀】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
阴虚肝郁是妙方。

【组成】
:生地黄
18~30
北沙参

当归身

麦冬各
9
枸杞子
9~18
川楝子
4.5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
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也治疗疝气瘕聚。

注意: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左归丸

【方源】
《景岳全书》

【歌诀】左归丸
=
三补
+
枸、菟、鹿、龟、牛

【 组成】熟地
24
、山茱萸
12
、山药
12
、枸杞子
12
、鹿角胶
12

龟板胶
12
、川牛膝
9
、莬丝子
12


【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
汗,口燥舌干

,舌红少苔,脉细。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
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肾阴不足者。< br>

二至丸

【歌诀】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
清除眩晕与失眠。

【方源】
《医方集解》

【歌诀】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
清除眩晕与失眠。

【组成】女贞子、旱莲草

【功效】滋养肾阴

【主治】绝经前后诸证,证属肾阴虚:右归丸合二至丸




肾气丸
【方源】
《金匮要略》

【歌诀】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与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
引火归原热下趋。

肾气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组成】干地黄
24


山药
12
、山茱萸
12
、茯苓
9
、泽泻
9
、丹

9
、桂枝
3
、附子
3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
脉虚脱而尺部沉细。


右归丸

【方源】
《景岳全书》

【歌诀】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萸肉菟丝归;杜仲鹿角枸杞子,
益火之源此方魁。
< br>【组成】熟地
24
、山茱萸
9
、山药
12
、枸杞子< br>9
、莬丝子
12
、鹿
角胶
12
、杜仲
12< br>、当归
9
、肉桂
6
、附子
6~18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哀证。神疲乏力、畏寒肢 冷,腰膝酸
软,脉沉迟。现代用于肾病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精少不育
以及贫血、白细胞减 少等肾阳不足者。


济生肾气丸

【方源】
《济生方》

【歌诀】肾气丸
+
牛膝、车前子

【组成】熟地
10
、山药
20
、山萸肉
20
、丹皮
20
、白茯苓
2 0
、官

10
、泽泻
20
、附子
10
、牛膝
10
、车前子
20


【功效】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通。


二仙汤

【方源】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歌诀】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加入知柏当归合,
调补冲任最相宜。

【组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

【功效】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

【主治】绝经前后诸证,证属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



归肾丸

【方源】
《景岳全书》

【歌诀】景岳全书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归地药苓山茱萸,
调经补肾又养肝。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
丝子。

【功效】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月经过少之肾气虚证。

【方解】
杜仲、
菟丝子补益肾气,
熟地、
山茱萸、
枸杞滋肾 养肝,
山药、茯苓健脾和中,当归补血调经。


乌药汤
《兰室秘藏》


【歌诀】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组成】乌药、香附、当归、木香各
10
,甘草
6g
【功效】理气行滞调经。

【主治】气滞月经后期。



理气剂

越鞠丸

【方源】
《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等分各
6~10
【功效】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
饮食不消。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
12
、厚朴
9
、茯苓
12
、生姜
15
、苏叶
6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喉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
腻,脉弦滑。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女性乳房-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15: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872.html

妇科常用方剂100首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