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宝宝奶量-
眼
科
学
基
础
1
、 视觉器官包括:眼球
,
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以及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等。
2
、眼球
出生前后径
16mm
,
3
岁< br>23mm
,成人
24mm
,垂直径较水平径略短。位于眼眶前部,借
眶筋
膜、韧带
与
眶壁
联系,周围有
眶脂肪
垫衬,其前面有
眼睑
保护,后面有眶骨壁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3
、眼球壁
分为三层:外层为
纤维膜
(
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
),
中层为葡萄膜层(虹膜,
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为
视网膜。
4
、角膜的横径约
11.5-12mm
,垂直径 约
10.5-11mm
。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
5
层: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
5
、巩膜前接角膜,在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内外两层:外
2/3
移行于视神经鞘 膜,内
1/3
呈网眼
状,称巩膜筛板,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在眼外肌附着处最薄(
0.3mm
)
,
视神经周 围最厚(
1.0mm
)
。
组织学上分为: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6
、
[
角膜缘
]
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 在部位,
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
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7
、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其内可见:
Schwalbe线、小梁网和
Schlemm
管、巩
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前房角是房水排出 眼球的主要通道。
8
、眼球壁中层为葡萄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 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的中央有
一个
2.5-4mm
的圆孔称为
[
瞳 孔
]
。
9
、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10
、眼球壁内层为视网膜,
[
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最敏锐的部位
]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
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 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
黄斑中心凹。
视盘
,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
3mm
、大小约
1.5mm
×
1. 75mm
、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
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
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 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
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有视网膜中央
A
、
V
通过。
视网膜
是由胚 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的视杯发育而来,
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
皮(
RPE
)层,视杯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之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
离即由此处 分离。
11
、眼球内容物包括
[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以上三者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12
、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外 肌、眼睑、泪腺。
[
眼眶
]
,由【
7
块骨】构成:额骨,蝶 骨,筛骨,
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成人眼眶深
40-50mm
,容积
2 5-28ml
。
13
、眼眶骨壁有以下结构: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视神经 ,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
,
眶上裂(第
Ⅲ,Ⅳ,Ⅵ颅神经和第Ⅴ颅神经第 一支,眼上静脉和交感神经纤维)
,眶下裂(第Ⅴ颅神经第
二支,眶下神经核静脉)
, 眶上切迹与眶下孔(眶上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一支及血管
眶下神经
核第Ⅴ颅神经第二支)
。
13
、眼睑的结构
从外向内分
5
层:皮肤层
,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
结膜层。
14
、结膜:睑结膜,球结膜,
穹窿结膜。
1
15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道: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
,鼻泪管。
16
、眼外肌:
4
条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内直肌,外直肌)
2
条斜肌(上斜肌,下斜肌)
。
17
、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6
部分:
视神经
(
眼内段
1mm/
眶内段
25mm/
管内段
4-9mm/
颅内段
10mm
)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 皮质。
18
、
眼球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
[CRA]
和睫 状血管系统。
睫状血管按部位和走形分为
[
睫状后短动脉、
睫状后长动脉和睫 状前动脉
]
。眼球静脉回流:
CRV
、涡静脉、睫状前静脉。
眼生理生化及功能
1
、
泪膜
:是覆盖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 体,为眼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眼球前泪膜(结膜表
面)和角膜前泪膜
(
角膜表 面)
。分为
3
层:表面脂质层,中间水液层,底部黏蛋白层。
生理作用:
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 br>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2
、
房水:
是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超滤过及弥散等形式产生的。
房水循环
:由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 梁网进入
Schlemm
管
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体前静脉 ,回流到血循环。
眼睑病
1
、
睑腺炎:
眼 睑腺体因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又称麦粒肿,
分为外睑腺炎和内睑腺炎
(
睑
板腺感染
)
。
病因
: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
:患处 有
[
红肿热痛
]
等急性炎症的经典表现。有硬结,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有压
痛。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疼痛明显,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
< br>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离确定致病菌。
治疗:
(
1
)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次
10-15分钟,每日
3-4
次。
(
2
)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
(
3
)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应尽早全身使用
足量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
2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 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霰粒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
诊断根据患者有无明 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
切除物进行病理检菌,以排除外 睑板腺癌。
3
、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分为
:
鳞屑性睑缘炎(卵圆
皮屑芽孢菌,皮脂溢出的慢性炎症)
/
溃 疡性(金葡菌或鳞屑型转变,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
慢性和急性化脓炎症)
/
眦部睑 缘炎(莫阿双杆菌或
Vb2
缺乏)
。
4
、倒睫
:
是指睫毛向后生长。
乱睫:是指睫毛不规则生长。两者都可致睫毛触及眼球。
5.
睑内翻:是指 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当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睫毛也倒
向眼球,因此睑内翻和 倒睫常同时存在。
睑内翻
3
类:
1
)先天性 睑内翻
2
)痉挛性睑内翻
3
)瘢痕性睑内翻。
6.
睑外翻:是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程度不同的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睑外翻
3
类:
1)
瘢痕性睑外翻
2
) 老年性睑外翻
3
)麻痹性睑外翻。
2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四个月宝宝奶量-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4: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327.html
-
上一篇:保健品配方
下一篇:十月馨营养素筛选及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