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0 04:00

膝关节骨质增生-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脾胃不和)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三章

泻下药



概述



【性能特点】药性沉降,主归大肠经。


【含义】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 用;或有清热泻火,或有逐水退肿等作用。部分药还
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适应证】

1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2
.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配伍】里实兼有表邪者, 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
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 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 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
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 下药时,当中病即止,
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

攻下药



【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 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
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部分药物可用于温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大黄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性能特点】苦 寒泄降,作用强烈,素有将军之称。入脾胃大肠,既善通肠泄热、
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 ,促进黄疸消退。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
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

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
1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应用】

(1)
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
火热上攻之曰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
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
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
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积聚,跌打损伤。

(6)
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配伍】
大黄配芒硝: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
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千姜:
大黄苦寒,功善泻热通便、攻积导滞;巴豆辛热,功善峻 下冷
积;干姜辛热,功善温中散寒。三药合用,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和而持久,大




黄得巴豆,其寒性可去,再加温中散寒之干姜,以助散寒之力,故善治寒积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
5

10g
,热结重症用
15

20g
,生大黄泻下力强,入汤剂应后
下,
或用开水泡服。
酒大黄 多用于上部火热证,
制大黄活血较好;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脾胃虚寒者忌服。


【药理】本品
有泻下、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功能、抗 肿瘤、
降血脂、利胆、保肝、促进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止血、改
善 肾功能
等作用。



芒硝



【药性】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苦寒降泄,咸 能软坚,入胃与大肠,药力颇强。内服既泻热通肠,又
润软燥坚之大便,为治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 要药。外用除能清热外,又能消除坚
硬之肿块,为治疮肿、痔肿所常用。


【功效】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应用】

(1)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 br>【用法用量】
10

15g
,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药理】本品有泻下、抗菌、利胆的作用。


【鉴别用药】


大黄、芒硝:均味苦性寒,一则均善攻下通便泻热,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相须为用;二则均清热泻火,治目赤肿痛、口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肠痈及痔
疮等。


相异的是:
大黄大苦大寒,
泻热攻积力强,
又善治湿热 积滞泻痢初起见里急后重者;
芒硝则兼咸味,长于润软坚硬燥屎。此外,大黄兼解毒,善清血分之热而止 血,治血热
妄行之吐、衄、咯、便血及水火烫伤;清利湿热,治湿热黄疸、淋证涩痛;活血逐瘀,
治瘀血磐闭、产后瘀阻腹痛及趺引损伤。芒硝外用可回乳。





番泻叶



【药性】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消积健胃。


【应用】

(1)
热结便秘。

(2)
食积胀满。

(3)
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缓下,
1. 5

3g;
攻下,
5

10g
,宜后下。


【使用注意】本品攻下力猛,故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服。剂量过大,可致恶心、呕吐、腹痛等,故不宜过量服。



芦荟






【药性】苦、寒。贵大肠、肝经。

【功效】
泻下,清肝,杀虫。

【应用】

(1)
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
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
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
0. 6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通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第二节

润下药



【性能特点】多为植物种 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
滑大肠,促使

排便而不致峻泻。


【适应证】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火麻仁



【药性】甘、平。归脾、大肠经。


【性能特点】甘平油润,入脾与 大肠经。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
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功效】
润肠通便。


【应用】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用法】内服:
10

15g
,外用:适量。



郁李仁



【药性】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性能特点】辛 散苦降,甘平质润,入脾与大、小肠经。既润肠通便,又利水消
肿,还行肠中滞气。治肠燥便秘,兼气滞 者尤佳;治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兼二便不
利者最宜。


【功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

(1)
肠燥便秘。

(2)
水肿腹满,脚气浮肿。

【用法】内服:
5

12g
,生用打碎。




个性


润下药

共性


作用特点


其他功效

火麻仁


兼滋养补虚,尤宜于老人、产妇、体弱津
滋养补虚

枯之肠燥便秘

郁李仁

润肠通便


利水消肿


松子仁




润肺止咳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性能特点】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


【功效】服药后能引起剧 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
出体外,消除肿胀。


【适应证】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甘遂


【药性】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性能特点】苦 寒而降泄,有毒而药力峻猛,入肺肾大肠经。既善行经隧之水湿而
泄水逐饮,又善攻毒散结而消肿结,为 治水肿、风痰癫痫及疮毒之猛药。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
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肋积液。

(2)
风痰癫痫

(3)
痈肿疮毒。


【用法】内服:
0.
5

lg
。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醋制可减低毒性。外用:生品适量。


【使用注意】峻泻有毒,孕妇及虚寒阴水者忌用,体弱者慎服,不可连续或过量服用。又对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性,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用枣汤送服或
研末装胶囊吞 服,可减轻反应。反甘草,不宜与甘草同用。



巴豆



【药性】辛、热。大毒。归胃、大肠肺、肺经。


【性能特点】大辛大热,力强毒大,主入胃与大肠,兼入肺经。生用能峻下寒积、
开通闭塞,既 能荡涤肠胃之沉寒痼冷、宿食积滞,又能逐水退肿、祛痰利咽,有斩关夺
门之功。压油取霜(巴豆霜)则 药力较缓,可温通去积、推陈致新。此外,外用又善蚀
疮去腐。


【功效】
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应用】

(1)
寒积便秘,腹满胀痛,小儿痰食积滞。

(2)
大腹水肿。

(3)
寒实结胸,喉痹痰阻。

(4)
痈肿脓成未溃,恶疮烂肉,疥癣。


【用法】内服:
0. 1

0. 3g
。止泻必须炒炭服。外用:适量。宜制成巴豆霜用,
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辛热峻下有大毒,孕妇及体弱者忌服,以免堕胎或再伤脾胃。服巴豆
时,不宜食热 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
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以缓解。 畏牵牛子。



京大戟



【来源】
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药性】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4: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287.html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的相关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三章 泻下药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