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草药图片3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0 03:53

右侧附件囊肿-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醒酒的最快方法)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鹿藿


别名


老鼠眼、饿蚂蝗、痰切豆、牛眼珠藤、野毛豆

来源


为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
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以根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草 质缠绕藤本,全株多少被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密生白色长柔毛,顶生小叶卵状菱形或菱
形,长2.5-6
厘米,宽
2-5.5
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密生白色 长柔毛,下面有红褐色腺点,基出

3
条。花黄色,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
1-3
个花序同生一叶腋间,花萼钟状,萼齿
5
,外面有毛及腺点,花
冠蝶 形,雄蕊
2
体,子房有毛和密集的腺点。荚果红褐色,被毛,长方椭圆形,长约
1.5
厘米,顶端有小喙,种子
间略缢缩。种子近圆形,
1-2
粒,黑色,光亮。< br>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间土坡杂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 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
川、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辛、平。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用法

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
伤 。用量
15-30
克。外用适量,鲜草或鲜根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小儿疳积:鹿藿根
10
克,水煎服。

2.
瘰 疬:①鹿藿全草
15
克,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②鹿藿根
15
克,猪瘦肉< br>60
克煮汤,以汤煎药服。

3.
蛇咬伤:鹿藿根捣烂敷患处。

4.
疖毒:鹿藿根煨熟加盐捣烂敷患处。

5.
贯发性头痛:鹿藿鲜全草
22
克,水煎服。

6.月经痛:鹿藿根
10
克,川芎
10
克,木防己
12
克, 算盘子根
10
克,水煎服。

7.
经期腰腹痛:鹿藿根
12
克,木防己
12
克,益母草
10
克,水煎,红糖调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月季花


别名


月月红

来源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月季
Rosa
chinensis
Jacq.,
以花、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
0.5-1.5
米,茎直立或披散,与枝均有钩状皮 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
3-5
片,少数
7
片,叶柄有腺毛及皮刺,基部 有披针形托叶一枚,大而明显,大部附生于叶柄上,边缘有腺毛,小
叶片宽卵形,长
2-7厘米,宽
1-3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尖锯齿。春末即开始开花至秋季,花 常
数朵聚生,花梗长
2-3
厘米,花萼
5
裂,宿存,萼筒倒卵圆形, 萼片钻形,反曲,常羽状分裂,边缘有腺毛,花
冠玫瑰色,直径约
5
厘米,花瓣多数, 重叠,三角状倒卵形,先端波状,雄蕊多数。蔷薇果卵状椭圆形,长达
2
厘米,红色。

生境与分布


均为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 、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
州、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季节


晴天采将开花蕾。春、秋挖根。叶多鲜用。

性味功能


甘、温。活血调经,散毒消肿。

主治用法


花:月经不 调,痛经,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未溃破)。叶: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根:跌打
损伤,白带,遗精 。用量:花:
3-6
克。根:
10-15
克。鲜花或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痛经:月季花、益母草各
10
克,水煎服。

2.
经闭或月经不调:月季花
6
克,鸡冠花、杜仲各
10
克,白酒
125
毫升,蒸服。

3.
赤白带下:月季花根
10-15
克,水煎服。

4.
月经过多、白带多:月季根
30
克,炖猪肉或煮青壳鸭蛋吃。

5.
妇女不孕:月季花
6
克,元宝草、连钱草、薏米仁各
10
克,益母草、萱草根各
15
克,泡白酒
1
斤,早晚各服
15
毫升。

6.
筋骨疼痛或骨折后遗疼痛:月季花炕干研末,每次服
3
克,用酒吞服,服后卧床发汗。

7.
瘰疬未破:月季花头
6
克, 沉香
15
克,炒芫花
10
克,锉细,入大鲫鱼腹中,以鱼肠封固,酒水各一盏 ,煮熟
食之,即效。鱼须在粪水内游死者。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奇蒿(刘寄奴)


别名

刘寄奴、南刘寄奴、千粒米、六月霜、化食丹

来源


为菊科艾属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以带花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 本,高
60-120
厘米。茎直立,圆柱形,棕色,有纵肋,被细毛。叶互生,下部叶在开花时
凋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长
7-10
厘米,宽
3-4
厘米,先端渐 尖,基部窄缩成短柄,边缘有锐锯齿,上面绿色,


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上部叶 小,披针形。夏秋间开花,头状花序钟状,略带芳香,长
3
毫米,宽约
2
毫米 ,
无梗,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棕黄色,无毛,苞片
4
层,外层苞片卵形,长约< br>1.5
毫米,中层苞片椭圆形,
内层苞片较窄,花白色,全为管状,外层有雌花数朵,中 央为两性花,柱头二裂,先端成画笔状。
10-11
月果熟,
瘦果长圆形,有棱。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竹木林下、郊野路边、田边、 沟边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
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8-9
月间花期采收,晒干,打成捆,需防夜露、雨淋变黑。

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平。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

主治用法


中暑,头痛,肠炎,痢疾,经闭腹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 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用量
15-30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敷患处。孕妇忌服 。

参考配方


1.
中暑:①奇蒿
15-30< br>克,水煎服。②奇蒿花穗
10
克,红木香(南五味子藤)
15
克,青木 香
10
克,水煎服。

2.
消化不良:奇蒿
15
克 ,石菖蒲根茎、山楂、红木香各
10
克,徐长卿
6
克,桂皮
2.5< br>克,水煎服。

3.
气管炎:奇蒿根
60
克,鸡蛋数枚,水煎 至蛋微熟,去蛋壳,再煎至蛋黄发黑,吃蛋和汤。

4.
溃疡病出血:奇蒿根、白茅根各
30
克,水煎服。

5.
月经不调、挫伤血肿:奇蒿
15-30
克,水煎,黄酒冲服。

6.
食积不消,肚痛胀满:奇蒿
15-30
克,水煎服。也可配其他促消化药 。

7.
丝虫病引起的橡皮肿:每日用奇蒿
60
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湖广草(蔓茎鼠尾草)


别名


佛光草、小灯台、荔枝肾

来源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蔓茎鼠尾
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
30
厘米,茎柔弱,数枝丛 生,基部平卧或斜升,节上随处生根,四棱形,稍被白
色短毛。基生叶
5-7
片,簇生 ,叶柄长
2-4
厘米,略带紫色,被白色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
1.8 -4
厘米,基部浅心形,上面略有皱纹,下面脉上被短柔毛,边缘有圆钝齿,茎生叶对生,单叶或有时为 三出复叶,
两侧生小叶远较顶生者小,柄较短,亦被白毛。
3-4
月开花,轮伞花序有 花
2-8
朵排成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


花序轴被短柔毛,苞 片卵圆形,花萼钟状,长
3-4
毫米,外被短柔毛及腺点,萼筒内无毛环,上唇几全缘,下唇具
2
齿,花冠二唇形,淡紫色,长约
5
毫米,花冠筒内无毛环上唇
2< br>浅裂,下唇
3
裂,中裂片宽大平截,且顶端微
凹,能育雄蕊
2
,药隔弧形,上臂药室发育,下臂分离而药室不育。子房四裂,花柱基底生。小坚果
4
,卵圆形 ,
稍带三棱,淡褐色,包于宿萼内。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沟边或山野、房屋的向阳处。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苦、辛、平。清热利湿,平喘止咳,调经止血。

主治用法


风寒咳嗽,痰多气喘,吐血,白带,小便频数,腰痛,月经过多 。用量
15-30
克。

参考配方


1.
慢性输卵管炎症急性发作:鲜湖广草
30
克,与鸡蛋、红枣同煮服。

2.
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湖广草
30
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红花酢浆草

别名


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大老鸦酸、地麦子

来源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DC.,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无茎草本 ,高达
35
厘米。地下部分有多数小鳞茎,鳞片褐色,有
3
纵棱。叶基生,为
3
小叶复叶,叶柄长
15-24
厘米,被毛,小叶阔倒卵形,长约
3 .5
厘米,先端凹缺,被毛,两面有棕红色瘤状小腺
点。春夏开淡紫红色花,伞房花序基生与叶 等长或稍长,有
5-10
朵花,萼片
5
,顶端有
2
红色长形 小腺体,花瓣
5
,雄蕊
10
,长短各
5
,花丝下部合生成筒 ,上部有毛,子房长椭圆形,花柱
5
。蒴果短条形,角果状,有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村边,路旁阴湿处。全国各地有栽培,并逸为野生。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酸、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

主治用法


肾盂 肾炎,痢疾,咽炎,牙痛,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用量
10-15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红花酢浆草
30
克,泡酒服。

2.跌打损伤:红花酢浆草
30
克,茜草
15
克,拌酒糟包敷患处。

3.
赤白痢:红花酢浆草
15
克,水煎服。




益母草

别名

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来源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以全草和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一或二年 生草本,高
60-100
厘米。茎直立,单一或有分枝,四棱形,微有毛。叶对生,叶形多种,
基出叶开花时已枯萎,有长柄,叶片近圆形,直径
4-8
厘米,边缘有
5-9
浅裂,每裂片有
2-3
个钝齿,中部茎生

3
全裂,裂片近 披针形,中央裂片常再
3
裂,侧片
1-2
裂,上部叶不裂,条形,两面均被短 柔毛。
6-8
月开花,
花多数,在叶腋中集成轮伞,花萼钟形,先端有
5个长尖齿,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
9-12
毫米,上下唇
近等长,花冠外 被长绒毛,尤以上唇为多,雄蕊
4
,二强。小坚果熟时黑褐色,三棱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河滩、草丛中及溪边湿润处。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


夏、秋间开花时割全草。

药理作用


1.< br>本品煎剂及酊剂给家兔灌胃或静注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且煎剂比酊剂强。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激
素 相似,但效力较弱。
2.
益母草碱给家兔静注,有显著利尿作用。
3.
抑菌试 验:本品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
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微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淤血腹痛,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用量
10-30
克。
外用适量,研粉或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及刮宫后子宫复旧不全:益 母草
120
克,鸡血藤
60
克,水煎加红糖服,每

1剂。

2.
急性肾炎浮肿:鲜益母草
180-240
克(干品减 半),加水
700
毫升,文火煎至
300
毫升,分
2
次服, 每日
1
剂。

3.
流产后胎盘残留:(加味生化汤)当归、益母草各
15
克,川芎、桃仁、红花、炮姜、艾叶各
10
克,熟地、丹
皮各< br>18
克,重症患者每日
2
剂,轻症患者每日
1
剂。

4.
产后腹痛、子宫复旧不良:益母草
12
克,生蒲黄、川芎各
6< br>克,当归、山楂炭各
10
克,水煎服。

注:
茺蔚子为益母草 的果实。辛、甘、微寒。活血调经,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高血压病,月经不调,产后淤
血腹痛。用量
5-10
克。有报导:茺蔚子炒熟研粉,一次服
30
克引起中毒。服后
4-6
小时出现胸闷无力,全身酸
痛,下肢不能活动等症状。




珍珠菜

别名

红丝毛、过路红、阉鸡尾、活血莲、红根草、红梗草、狼尾巴花

来源


为报春花科排钱草属植物珍珠菜
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狼尾珍珠菜
L. barystachys Bunge.,

根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
0.5-1
米。根状茎细长横走,两侧生根,土黄色或淡红褐色。茎直立,单一 ,带红
色。叶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长
6-14
厘米,宽
2-5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成柄,两面
有疏毛和黑紫色小斑点。春季开花,穗形总状花 序顶生,花密集,常偏于上方,开花后花序逐渐向上延长,花梗

4-6
毫米,苞片条 形钻状。花萼
5
裂,绿色,宿存,花冠白色,
5
深裂,裂片倒卵形,先端钝或 稍凹,雄蕊
5

较花冠为短,与花瓣对生,花丝稍有毛,基部连合,子房
1< br>室。蒴果卵状球形,顶端有棒状宿存花柱。





同属植物狼尾珍珠菜(狼尾花、血经草):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被透明柔毛,有长的地下茎,叶互生
或近对生,叶片矩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叶长
5-9
厘米,宽
1-1.5
厘 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渐窄近于无柄,
全缘。
6
月开花,嫩时花序略下弯,果时延长 直立,长可达
30
厘米,花冠裂片窄长椭圆形,直立,蒴果球形。图
示为狼尾珍珠菜。

生境与分布


野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草丛较湿润处。分布几遍 全国。狼尾珍珠菜生于山坡灌丛、林下及河滩
沙地。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山东及长江流域和西南一 带。

采集加工


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

性味功能


辛、微涩、平。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腺炎 ,蛇咬伤。用量
15-30
克,久煎后
毒性可降低。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孕妇 忌服。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①珍珠菜根、益母草 各
10
克,月月红、马鞭草各
6
克,水煎服。②狼尾珍珠菜
30克,水煎,对黄酒
30
毫升服。

2.
白带:狼尾珍珠菜
15
克,马齿苋
12
克,四叶律
10
克,水煎服。
3.
跌打损伤:狼尾珍珠菜
30
克,水酒各半煎服。外用狼尾珍珠菜、葱白、酒糟 各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

4.
乳痈:珍珠菜根
15
克,葱白7
个,水酒各半煎服。

5.
小儿疳积:珍珠菜根
20
克,鸡蛋
1
个,水煮,服汤食蛋。




丹参

别名


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

来源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 草本,高
30-100
厘米,全株密被淡黄色柔毛及腺毛。根细长,圆柱形,长
10- 25
厘米,直径
0.8-1.5
厘米,外皮土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 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
5
片,有时
3

7
片,顶端小
叶片最大,侧生小叶较小,具短柄或无柄,小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长
2-7
厘米,宽0.8-5
厘米,先端急尖或渐
尖,基部斜圆形,边缘有圆齿,两面密被白色柔毛。夏季开 花,顶生和腋生的轮伞花序,每轮有花
3-10
朵,多轮排
成疏离的总状花序,花萼略 成钟状,紫色,花冠二唇形,蓝紫色,长约
2.5
厘米,上唇直立,略成镰刀状,先端微
裂,下唇较上唇短,先端
3
裂,中央裂片较两侧裂片长且大,又作二浅裂,发育雄蕊
2
,伸出花冠管外而盖于上唇
之下,退化雄蕊
2
,着生于上唇喉部的两侧,花 药退化成花瓣状,花盘基生,一侧膨大,子房上位,
4
深裂,花柱较
雄蕊长,柱头2
裂,裂片不相等。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中。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草丛、路旁、沟边、林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也有栽培。

采集季节


春、秋可采挖。

药理作用


1.
镇静、安定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使自发活动减少,可维持几小 时之久。
2.
丹参
可延长小鼠因环己巴比妥所致的睡眠时间。
3.
丹 参对脑下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血流量的作用。对心脏收缩力先有 短暂抑制,然后渐渐加强,但对不同动物、个体差异颇大。
4.
丹参煎剂给家
兔、犬作 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
5.
丹参煎剂给家兔肌注有明显降血糖作用。
6.
丹参 对小白鼠试验性结核病有治疗
效果,而对豚鼠无效。
7.
抑菌:本品在体外对葡萄球菌 、霍乱弧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变形
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寒。祛瘀生新,活血调经,清心除烦。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瘀血腹痛,神经衰弱失眠,心烦,心 悸,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用量:
10-15
克,单用汤剂可用至
30
克。不 宜与藜芦同用。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丹参
15
克,当归
10
克,水煎服。

2.
痛经:丹参
15
克,郁金
6
克,水煎,每日一剂,分
2
次服。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①丹参
20
克,赤芍、川芎、红花各< br>10
克,降香
6
克,水煎服或制成冲
剂或浸膏分
2
次 服。阴虚阳亢者可加玄参
12
克,苦丁茶
10
克。气阴两虚者加党参
10
克,玉竹
15
克。②复方丹
参片:丹参
60
克,当归< br>30
克,菖蒲
15
克,降香
4.5
克,细辛
1
克。前
3
者水煎浓缩成浸膏,后
2
者研粉与浸膏
混匀,低温干燥, 压片。上方为一日量,分
3
次服,
4
周为一疗程。



4.
早期肝硬化:丹参
12
克,桃仁、生地黄、制大黄各
10
克,地鳖虫
6-10
克,党参、黄芪各
10
克,鳖甲
1 2-25
克,水煎服。此方加减常可改善肝功能。妇女月经期暂停用药。

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参、金银花、赤芍、土茯苓各
30
克,当归、川芎各
15克,水煎服。


卫矛

别名

鬼箭羽、麻药、八树、梳篦风、四方柴

来源


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卫矛
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以根、带翅的枝及叶入药。

形态特征


落 叶灌木,高可达
3
米。树皮光滑,灰白色,小枝圆柱状或四棱形,常在健壮枝上具
2- 4
木栓质宽
翅,翅宽达
1
厘米,棕褐色。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菱状倒卵形 或椭圆形,长
2-9
厘米,宽
1-4
厘米,先端突
尖或渐尖,基部楔 形,边缘具细锯齿。夏季开绿白色花,常
3
朵花成聚伞花序生叶腋,小花径约
6
毫米,花瓣
4



4



绿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阔叶混交林中,林缘及山坡草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河 北、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采集加工


全年采根,夏、秋季采收带翅的枝和叶,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卫矛所含亚油酸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味功能


苦、寒。行血通经,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跌打损伤肿痛。用量
3-10
克。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①卫矛、当归各
10
克,益母草
12
克,水煎服。②卫矛、当归各
10
克,红花< br>3
克,水煎服。

2.
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卫矛
30
克,赤芍
15
克,红花、桃仁各
10
克,大黄
3
克,共研 细末,每服
3
克,日服
3
次。

3.
风湿痛:卫矛(连翅)茎
60-90
克,水煎服。



4.
产后腹痛、闭经:卫矛(连翅)茎
15
克,虎杖、茜草根各< br>15
克,水煎服。

5.
经闭:卫矛、算盘子根、红牛膝各
1 5
克,泽兰、元宝草各
10
克,益母草
12
克,泡酒
1斤,早晚各服
15

升。

6.
产后腹痛:先用卫矛、 八角莲各
3
克,研末调匀,再用蘘荷根
30
克,煨水吞药末,每次
3
克。

7.
小儿感冒发热:卫矛根
15
克,白英藤
6
克,水煎服。


吹火筒

别名


狭叶绣线菊、尖叶绣线菊、渐尖粉花绣线菊

来源


为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粉花绣线菊
Spiraea japonica L. f. Suppl.
渐尖粉花绣线菊
S. japonica L. f.
var. acuminata Franch.,
以全株入药。

形态特征


1.
粉花绣线菊
(
日本绣线菊、蚂蝗梢、火烧尖):直立灌木,高达
1.5
米;枝条细长,开展,小枝近
圆柱形,无毛或幼时被短柔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有数 个鳞片。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
2-8
厘米,宽
1-3
厘米,先端急尖至 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或单锯齿,上面暗绿色,无毛或沿叶脉微具短柔毛,
下面色浅或 有白霜,通常沿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
1-3
毫米,具短柔毛。复伞房花序生于当年生的直立新 枝顶
端,花朵密集,密被短柔毛;花梗长
4-6
毫米;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下面 微被柔毛;花直径
4-7
毫米;花
萼外面有稀疏短柔毛,萼筒钟状,内面有短柔毛;萼 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内面近先端有短柔毛;花瓣卵形至圆
形,先端通常圆钝,长
2.5-3. 5
毫米,宽
2-3
毫米,粉红色;雄蕊
25-30
,远较花瓣长;花 盘圆环形,约有
10

不整齐的裂片。蓇葖果半开张,无毛或沿腹缝有稀疏柔毛,花柱 顶生,稍倾斜开展,萼片常直立。花期
6-7
月,
果期
8-9
月。暂 未发现入药的记载,列与此便于确认。



2.
渐尖粉花绣线菊< br>(
狭叶绣线菊、尖叶绣线菊、渐尖绣线菊):灌木,高达
2m
;小枝棕红色,有 短柔毛或脱
落近无毛。叶片长卵形至披针形,长
3.5

9cm
,宽
1.5

3.5cm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下面
苍绿色,沿叶脉有柔毛;

叶柄长
2

4mm
。复伞房花 序生于当年枝顶端,直径
10

14cm
,有时达
18cm
,有短柔
毛;花粉红色,直径约
3mm

3
萼筒及裂片外面有柔毛; 花瓣卵形至圆形。蓇葖果无毛。如图示。

生境与分布


渐尖粉花 绣线菊生于山坡旷地,疏密杂木林中、山谷或河沟旁,海拔
950-4000
米。分布于河南、
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以夏、秋花叶茂盛时采为佳,洗净,晒干。

性味功能


微苦,平。通经,通便,利尿。

主治用法


用于闭经,月经不调,便结腹胀,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用量
12-15
克。



大香附子

别名


砖子苗、假香附、三棱草、伞序三棱草

来源


为莎草科砖子苗属植物砖子苗
Mariscus umbellatus Vahl.,
以根状茎、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根状茎 短。秆疏丛生,高
10-50
厘米,锐三棱形,平滑,基部膨大,具稍多叶。叶短于秆或几与秆
等长,宽
3-6
毫米,下部常折合,向上渐成平张,边缘不粗糙;叶鞘褐色或红棕色。 叶状苞片
5-8
枚,通常长于
花序,斜展;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具
6-12
个或更多些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有时短缩,最长达
8
厘米;穗
状花序圆 筒形或长圆形,长
10-25
毫米,宽
6-10
毫米,具多数密生小穗;小穗 平展或稍俯垂,线状披针形,长
3-
5
毫米,宽约
0.7
毫米,具< br>1-2
个小坚果;小穗轴具宽翅,翅披针形,白色透明;鳞片膜质,长圆形,顶端钝,无
短尖,长约
3
毫米,边缘常内卷,淡黄色或绿白色,背面具多数脉,中间
3
条 脉明显,绿色;雄蕊
3
,花药线形,
药隔稍突出;花柱短,柱头
3
个 ,细长。小坚果狭长圆形,三棱形,长约为鳞片的
2/3
,初期麦秆黄色,表面具微
突 起细点。花果期
4-10
月。

生境与分布


分 布于陕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
云南、四川 等省区。生于山坡阳处、路旁草地、溪边以及松林下,海拔
200-3200
米。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根状茎:辛、温。调经,止痛,行气解表。全草:辛、微苦、平。祛风止痒,解郁调经。

主治用法


根状茎:感冒,月经不调,慢性子宫内膜炎,风湿关节炎。用量
10-30
克。全草:皮肤瘙痒,月经
不调,血崩。用量
30
克,水 煎服。




旱芹

别名


药芹、药芹菜、香芹

来源


为伞形科旱芹属植物旱芹
Apium graveolens L. var. dulce DC.,
以茎或根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具圆锥根和多数的侧根。茎直立,高
50-150
厘米,具纵棱和直槽,全体无毛。
基生叶具柄,柄长
3-26
厘米叶片长圆形至倒卵形,长
7-18
厘米,宽< br>3.5-8
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卵形
或近圆形,长
2-4.5
厘米,常
3
浅裂或深裂,小裂片近菱形,边缘有圆锯齿或锯齿,茎生叶楔形,
3全裂。
5
月开
绿白色小花,复伞形花序多数,无总苞和小总苞,伞幅
7- 16
,花梗
20
余,萼齿小或不显,花瓣圆卵形,先端内
折,花柱短,显著叉 开。双悬果近圆形至椭圆形,果棱尖锐,条形。

生境与分布


喜生于向阳沙壤土中。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采集加工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洗净,鲜用。

性味功能


甘、微辛、凉。降压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用法


头晕脑胀,高血压病,小便热涩不利,尿血,崩漏带下。用量
30-60
克。

参考配方


1.
高血压病:

鲜芹菜适量,洗净 ,捣烂绞汁,每次服
50-100
毫升,每日
1-2
次。

鲜芹菜根
5
兜,红枣
10
枚,水煎,加白糖调服。经常服用,可治高血压动脉 硬化。

鲜芹菜

125
克,马兜铃
10
克,大蓟 、小蓟各
15
克,通入热蒸汽,制成流浸膏,每次
10
毫升,每日
3
次,可治早期原发
性高血压。

2.
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小 便出血:鲜芹菜
30
克,茜草
6
克,六月雪
12
克。水煎服 。

3.
喘息性慢性气管炎:芹菜根
15
克,荆芥穗
6克,花椒
10
粒,茯苓
10
克,冰糖
12
克。先将芹菜 根、花椒、茯
苓加水煎
10
分钟,然后加入荆芥穗,再煎
5
分钟,冲 冰糖
6
克服。第二次煎
10
分钟,冲冰糖服。
10
天为一疗
程。


水苦荬

别名


水仙桃草、仙桃草、北水苦荬、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虫虫草、水莴苣、水对叶莲

来源


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苦荬
Veronica anagalis-aquatica L.
和芒种草
V. undulata Wall.,
以带虫瘿
果的全草药。

形态特征


1.
水苦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
25-90
厘米,全体无毛。根状茎倾斜,多节 。茎直立,肥壮多水
分,中空。叶对生,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
4-7
厘米,宽
8-15
毫米,先端钝,基部呈耳状或圆,
稍抱茎,全缘或具微波状细齿。春 夏季开花,穗形总状花序腋生,长
5-15
厘米,花梗上升与花序轴呈锐角,花萼
4< br>深裂,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具淡紫色条纹,花冠管短,先端
4
裂,最上裂片较大,雄蕊< br>2
,花柱长
2.5
毫米。蒴
果近圆形,先端微凹,果内常因有虫寄生而 膨大成肉质桃形。种子多数,长圆形,扁平。



2.
芒种草:与 上种相似,花梗多横生,与花序轴成直角,花柱长
1.5
毫米,花梗、花萼与果多少有些毛。< br>
图示为北水苦荬。叶形与水苦荬有些差异。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水沟边、田边或山坡湿地。水苦荬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芒种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
分布。

采集加工


夏季采集有虫瘿果的全草,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苦、平。活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咽喉肿痛, 肺结核咯血,风湿疼痛,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痈疖
肿毒。用量
15-30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咽喉肿痛:鲜水苦荬
30
克,水煎服。

2.
咳血、咯血:水苦荬、藕节各
30
克,仙鹤草
15
克,水煎服。
< br>3.
跌打损伤:水苦荬适量,研末,每服
4-5
克,每日
2
次 ,酌加黄酒和服。

4.
月经不调、痛经:水苦荬
15
克,益母草< br>12
克,当归
10
克,水煎服。

5.
痈疖肿毒:鲜水苦荬、鲜蒲公英各适量,共捣烂外敷。


泽兰

别名

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

来源


为唇形科地笋属
(
地瓜苗属
)
植物地笋
Lycopus lucidus Turcz.,
以全草、根(地笋)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40-100
厘米,根状茎横走,稍肥厚肉质,白色,节上 生须根。茎通常单一,少分
枝,有四棱,中空,绿色、绿紫色或紫色,节上有毛丛。叶交互对生,近于无 柄,披针形,长
4.5-11
厘米,宽
8-
35
毫米,先端渐尖,边 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
7-8
月开花,轮伞花序,腋生,花小,花萼
5
深裂,花冠二
唇形,白色,能育雄蕊
2
,退化雄蕊无花药。
4
小坚果 扁平,暗褐色,包围宿萼中。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低洼地、溪流沿岸草丛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采集季节


夏、秋间茎叶生长茂盛时割取全草,晒干。

性味功能


叶:辛、苦、微温。活血,通经,利尿。根:甘、辛、温。利九窍,通血脉。

主治用法


叶:产前产后百病,养气血,破宿血,长肌肉,闭经,月经不调 ,产后瘀血腹痛,水肿,跌打损
伤。根:排脓治血,产后心腹痛,产妇可做蔬菜食用。用量:
3 -10
克。

参考配方


1.
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泽兰
15-30
克,水煎服,砂糖为引,每日一剂。

2.
产后瘀 血腹痛:泽兰、赤芍、延胡索、蒲黄各
10
克,丹参
12
克,水煎服。

3.
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泽兰、当归各
10
克,水 煎服。



4.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血阻滞腹痛:泽兰
10
克,配当归、桃仁、川芎、赤芍。或与生香附、元胡索、红花、
益母草同用。

5.
产后水肿:泽兰、防己各
10
克,水煎服。

6.
跌打损伤:泽兰
10
克,配当归、桃仁、落得打等。

7.
疮疡肿块不消:泽兰
10
克,配赤芍、当归、忍冬藤、生甘草等。
8.
产后小便淋漓,浮肿:泽兰
10
克,配防己等量,研末,开水送服。

9.
损伤瘀肿,痈肿疮毒:泽兰鲜茎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照山白

别名


万经棵、铁石茶、白镜子、小花杜鹃

来源


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照山白
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
以枝叶入药。

形态特征


半常绿灌木, 高
1-2
米,幼枝具褐色鳞片,疏被柔毛,呈棕褐色。单叶互生,密集枝端,叶柄长
2 -5
毫米,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有时倒披针形,长
2-3.5
厘米,宽
6- 12
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楔形,疏生浅
齿或近全缘,上面光滑,下面密被棕灰色星状鳞 片。夏季开白花,十余朵密集成顶生短总状花序,花梗较叶柄为
长,花萼
5
裂,外被鳞 片和短毛,花冠钟形,径约
1
厘米,
5
裂较深,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 外面被鳞片,
雄蕊
10
,花药顶孔开裂,花丝长。蒴果长圆形,长
5-8毫米,棕色,外被鳞片,熟后
5
裂。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灌丛、山坡及石隙。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枝叶,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经动物实验,本品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2.
对麻醉狗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
3.
本品水煎剂给
小鼠灌胃,小鼠半 数致死量为
85.5

/
公斤。

性味功能


酸、辛、温,有大毒。祛风通络,调经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用法


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腰痛,痛经,产后关节痛。用量
3-4.5
克。切勿超量使用,以免中毒。孕
妇忌服。忌生冷食物。

参考配方


1.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①照山白糖浆,每 服
5
毫升,每日
2
次。②产后身痛片:每服
2
片,每日2
次。

2.
老年慢性气管炎:鲜照山白叶
1
斤,甘草
30
克,煮沸后再煮
1
小时,过滤,加水再煎,合并
2
次滤 液,浓缩至
500
毫升,每日
2-3
次,每次
10
毫升,饭 后服,连服
30
日。

制剂


1.
照山 白糖浆:取照山白
1
公斤,加水煮
2
次,过滤,并液浓缩至
400< br>毫升,加单糖浆
500
毫升,混匀,
加苯甲酸钠
5
克,添加蒸 馏水至
1000
毫升。



2.
产后身痛片:取 照山白
2500
克,除小量磨细粉外,其余砸碎后加水煮
2
次,第一次
2
小时,第二次
1
小时,过
滤,并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细粉混匀,烘干 ,研细粉,加水制颗粒,加滑料,压片。每片
0.5
克。


附注< br>:照山白枝叶具毒性,春季采者较秋季采者毒性大
10
倍左右,杜鹃花科植物多有此特性 ,要特
别注意。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蒲黄



别名


香蒲、水蜡烛、蒲草

来源


为香蒲科香蒲属植物水烛
Typha
angustifolia
L.,
以花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匍匐茎横走,白色,生多数须根。茎单一,直 立,圆柱形,高
1-2
米。叶丛生,条
形,宽
4-8
毫米,质稍厚而 柔。
6-7
月间开花,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形似“蜡烛”,雄花序生于上部,较细
瘦,花被丝毛状,先端常分裂,雄蕊
3
,花丝分离,较花被短,花粉黄色,花粉粒单一,雌花序 生于下部,稍粗
壮,长
8-20
厘米,直径
0.8-2
厘米,雌雄花 序不互相连接,中间间隔
2-15
厘米,雌花具小苞片一枚,花被丝毛
状,先端不分裂 ,花柱细长,线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池沼、水边及浅沼泽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花刚开放时剪下蒲棒顶端(雄花序部分),晒干,研碎,细筛筛得纯花粉。

药理作用


1.
本品撒于兔或狗股动脉出血处,压迫
3- 4
分钟,可完全止血。
2.
动物实验证明蒲黄有收缩子宫的
作用。

性味功能


甘、平。消瘀止痛。生用行血,炒用止血。

主治用法


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瘀血胃痛,跌打损伤,炒碳治吐血,衄血 ,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口舌
生疮,疖肿。用量
3-10
克。外用适量,研粉 搽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心腹诸痛,产后瘀血腹痛: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
3
克,每日
2
次,
黄酒或米酒为引送服。

2.
功能性子宫出血:①蒲黄碳
10
克,熟 地黄
12
克,侧柏叶(炒黄)
15
克,水煎服。②蒲黄碳、莲房碳各
15
克,
水煎服。

3.
痛经,小腹痛,不喜触按:生蒲黄、五灵脂各
10
克,水煎服。

4.
舌炎,糜烂出血:生蒲黄外搽患处。每日
3
次。

5.
小便出血,疼痛:蒲黄
10
克,冬葵子、生地黄、栀子各
10
克,小 蓟
6
克,水煎服。

6.
跌打损伤:蒲黄、桃仁、当归各
1 0
克,川芎
6
克,红花
5
克,童便一杯,水煎服。



香蒲属植物的花粉几乎都可以作蒲黄入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铁海棠


别名


万年刺、千脚刺、鸟不宿、麒麟花、刺蓬花、刺仔花、有刺日日有

来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铁海棠
Euphorbia
milii
Ch.
des
Moulins.,
以花和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直立或稍攀援性灌木,高可达
1
米。茎肉质, 有纵棱,棱上有锥状的硬刺,刺长
1-2.5
厘米。叶通
常生于嫩枝上,无柄;叶片倒 卵形至矩圆状匙形,长
2.5-5
厘米,先端圆而具凸尖,基部渐窄成楔形,黄绿色,
早落。杯状花序每
2-4
个生于枝端,排列成具长花序梗的二歧聚伞花序;总苞钟形,顶端5
裂,腺体
4,
无花瓣状
附属物;总苞基部具
2
苞片, 苞片鲜红色,倒卵状圆形,直径约
10-12
毫米。子房
3
室,花柱
3,
中部以下合生,
顶端
2
浅裂。蒴果扁球形。

生境与分布


我国各地公园及温室常有栽培。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一般鲜用。

性味功能


苦、涩、平,有小毒。花:止血;茎叶:拔毒消肿。

主治用法


花:功能性子宫出血。茎叶:外用治痈疮肿毒。花用量
10-15
朵。外用 鲜品适量,鲜茎叶去刺,捣
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功能性子宫出血 :铁海棠花
10-15
朵,与猪瘦肉同蒸或煎水服。治疗
20
例,均有效。< br>




薯莨

别名


山猪薯、山羊头、朱砂莲、茹榔、金花果、红孩儿

来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
Dioscorea
cirrhosa
Lour.,
以块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 缠绕草本。地下块茎粗壮,形状不规则,外皮棕黑色,有疣状突起,生多数须根,鲜时内部血红
色,断面 有网状花纹。茎圆柱形,常分枝,平滑无毛,近基部有刺。叶革质,基部叶互生,宽心形,长
20
厘米,宽
16
厘米,上部叶对生,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
12-20
厘米 ,宽
6-7
厘米,两面均无毛,叶背有白粉,有显著网脉。
6-7
月开绿白色 小花,花单性,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长约
8
厘米,有花
15-25
朵,穗轴 无毛,有棱条,雄花花被片
6

2
轮排列,宽卵形,先端极钝,长约
2
毫米,雄蕊
6
,与花被等长,雌花与雄花相似,排成弯曲的穗状花序,子房
下位,
3
室,每室有
2
胚珠。蒴果顶端钝,无毛,有
3
棱成 翅状,种子有翅。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阳处、疏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薯莨在试管内对血液凝固有促凝作用,本品煎剂对 家兔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能明显缩短。
2.
本品
煎剂、酊剂有兴奋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 的作用,是收缩的张力、频率及振幅明显增加。
3.
离体蛙心试验,加入本

20%
乙醇浸液
0.15-0.2
毫升,对心脏抑制,心室先停跳,心房后停跳。本品 口服给药安全,静

脉注射对心脏有一定毒性,给家兔静脉注射,可引起迅速死亡,值得注意。
4.
抑菌试验: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酸、涩,平。活血补血,收敛固涩。

主治用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 外用治烧伤。用量
1-10
克。外用适
量。

参考配方


1.
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咯血:薯莨
1
斤 ,加水
5
升,煎成
2.5
升,每服
20
毫升,每日
3
次。

2.
痢疾:①薯莨
10
克,水煎服,或研末,每服
1
克,每日
3
次。②薯莨、地榆各
10
克,水煎服。

3.
烧伤:薯莨切片晒干,研末,以凡士林配成
20%
软膏,涂覆患处, 加消毒纱布包扎。




绿花耧斗菜

别名


血见愁

来源


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耧斗菜
Aquilegia
viridiflora
Pall.,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根肥大 ,圆柱形,粗达
1.5
厘米,单一或有少数分枝,外皮黑褐色。茎高
15-50
厘米,常在上部分
枝,除被柔毛外还密被腺毛。基生叶少数,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宽
4-10
厘米,中央小叶具
1-6
毫米的短柄,楔状
倒卵形,长
1.5-3< br>厘米,宽几相等或更宽,上部
3
裂,裂片常有
2-3
个圆齿,表面绿色 ,无毛,背面淡绿色至粉绿
色,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达
18
厘米,疏被柔毛或无 毛,基部有鞘。茎生叶数枚,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向
上渐变小。花
3-7
朵,倾斜或 微下垂;苞片
3
全裂;花梗长
2-7
厘米;萼片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长< br>1.2-1.5

米,宽
6-8
毫米,顶端微钝,疏被柔毛;花瓣瓣片 与萼片同色,直立,倒卵形,比萼片稍长或稍短,顶端近截形,
距直或微弯,长
1.2-1.8
厘米;雄蕊长达
2
厘米,伸出花外,花药长椭圆形,黄色;退化雄蕊白膜质,线状长椭 圆
形,长
7-8
毫米;心皮密被伸展的腺状柔毛,花柱比子房长或等长。蓇葖长
1.5
厘米;种子黑色,狭倒卵形,长约
2
毫米,具微凸起的纵棱。
5-7
月开花,
7-8
月结果。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
200-2300
米间山地路旁、河边

和潮湿草地。分布于东北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东、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苦、辛、凉。调经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痢疾,腹痛。用干品
3- 6
克,或鲜品
15
克,水煎服。




耧斗菜

别名


血见愁、猫爪花

来源


为毛茛科耧斗菜属植物小花耧斗菜
Aquilegia
parviflora Ledeb.
尖萼耧斗菜
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 et Mey.,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
小花耧斗菜:多年生无毛草本,高达
40
余厘米。茎直立,基生叶多数,有长柄,一至二回三出
复叶,近革质,最终小叶片倒卵形,先端
2-3
浅裂,基部楔形,茎生叶有短柄至无柄,多为三出复叶,小叶片条
状披针形。花 蓝紫色或白色,花较小,径约
1.5
厘米,萼片
5
,卵状椭圆形,先端圆钝, 花瓣
5
,常绞花萼稍
短,下部有羊角状短距,距长为萼片的
1/2-1/3< br>,雄蕊多数,心皮
5
,离生。蓇葖果常
5
个聚生,有毛。

2
尖萼耧斗菜:本种花较大,直径在
2.5
厘米以上,萼片近卵形,先端 渐尖,花瓣基部距长。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小花耧斗 菜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宁夏等省区。尖萼耧斗菜分布于东北
地区。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切碎,放锅中熬煎至浓缩成膏备用。

性味功能


苦、微甘、平。调经止血。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经期腹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流血

过多。用量
3-10
克。

参考配方


功能性子宫出血:鲜小花耧斗菜
15
克,鲜仙鹤草
10
克,鲜地榆
6
克,鲜益母草
12
克,水煎服。


狗脊蕨

别名

狗脊、贯仲

来源


为鳞毛蕨科狗脊属植物狗脊蕨
Woodwardia japonica (L.f.) Sweet.,
以根状茎及叶柄残基入药。

形态特征


植株高
65-90
厘米。根状茎粗短,直立,密生红棕色披针形大鳞片。叶柄残基横断面呈半月 形或一
面向内凹入,维管束
4-5
个,中间
3
个圆点状。叶簇生,叶 柄长
30-50
厘米,深禾秆色,基部以上到叶轴有较小
的鳞片,叶片矩圆形,厚纸质 ,长
40-80
厘米,宽
24-35
厘米,向基部略变窄,羽裂
1/ 2
或略深,裂片三角形或
三角状矩圆形,基部下侧的缩小成圆耳形,锐尖头,边缘有小锯齿,叶 脉网状,有网眼
1-2
行。孢子囊群长形,
生于主脉两侧相对的网脉上,囊群盖长肾形 ,革质,以外侧边着生网脉,开向主脉。

生境与分布


生于疏林 下湿润处及山谷、河边阴处。分布于西南、中南、长江流域各省及福建、台湾等地。江
西、四川、云南等 省以此作贯仲使用。东北地区以粗茎鳞毛蕨作贯仲,广东、广西以乌毛蕨作贯仲,湖北、四川
以单芽狗脊 蕨作贯仲,江苏、浙江、河南、四川以紫萁作贯仲,广东、海南以桫椤作贯仲。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去须根、叶柄(留残基),晒干。



药理作用


1.
粗茎鳞毛蕨因含绵马素而有驱虫作用,煎剂在试管 内对猪蛔、蚯蚓、水蛭均有杀虫作用。其他贯
仲无驱虫作用。
2.
抑菌:贯仲煎剂对流 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志贺氏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贯仲对于
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 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3.
贯仲煎剂稀释 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有明显抑制,使家兔离体子宫收缩增强。
4.
新鲜贯仲对杂菌抑制效果好,可 用于
饮水消毒。

性味功能


苦、凉。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用法


预防麻疹,流 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痢疾,子宫出血。粗茎鳞毛蕨可用于钩虫病,蛔虫病,
蟯虫病。用量:6-15
克。孕妇慎用。

参考配方


1.
预防流行性感冒:贯仲
60
克,水煎服。并可放入饮水缸中
1-2
个。

2.
流行性感冒:贯仲
30
克,板蓝根
10
克,水煎服 。

3.
功能性子宫出血:贯仲炭
30
克,海螵蛸
12克,共研细粉,每服
5
克,每日
3
次。


注:
商品贯仲品种极为复杂,疗效不一致。贮存日久疗效也渐减。

棉花根
(
附:棉籽)

别名


土黄芪

来源


为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
Gossypium
herbaceum
L.
树棉
G.
arboreum
L.
陆地棉
G.
hirsutum
L.,

根入药。

形态特征


1.< br>草棉:一年生草本,高达
1.5
米。单叶互生,叶柄长
2.5-8
厘米 ,有长柔毛,叶片掌状
5
裂,直

5-10
厘米,通常宽大于长,两 面有毛。夏季开花,花单生叶腋,花梗长
1-2
厘米,苞片离花外展,宽三角形,
长< br>2-3
厘米,宽大于长,仅顶端有
6-8
齿,萼杯状,
5
浅裂 ,花瓣
5
,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
5-7
厘米,雄蕊
多数,合生 成一束。蒴果卵圆形,常
3-4
室。种子大,斜卵形,有一棱,长约
1
厘米, 具白色棉毛和短纤毛。



2.
树棉
(
中国棉) :本种苞片基部紧贴于花,不外展,三角形,长大于宽,近全缘,或先端有
3-5
粗齿,蒴果< br>先端窄尖,多为
3
室。



3.
陆地棉< br>(
高地棉):本种体被红色硬毛,苞片基部心形,边缘有齿,齿长尖,
7-13
个,花白色或淡黄色,后
变淡红或紫色,雄蕊束短,花丝长短不齐。蒴果
4-5
室,种 子被长棉毛和不易剥离的密短子毛。图示为陆地棉。

生境与分布


草棉在甘肃、新疆、广东、四川、云南有栽培。树棉在黄河以南各省区广为种植。陆地棉在全国
产棉区 普遍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草棉根提取物能促进小白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 增加,有增强和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机体的生理功能有所增强,改善对疾病的抵抗力。
2.
动物实验证明草棉根有止咳作用。
3.
草棉根有收缩子宫的作


用。
4.
棉酚对雄性大白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用
12-24
毫克
/
公斤
/
天,连给
5
周,作用可维持
4-6
周,停药时
大白鼠输精管、附睾精子全部死亡,随停药时间的延长,精子逐渐恢复活动。用
( 12-24
毫克
/
公斤)棉籽酚,每日
灌胃一次,连续
35
日,对雄性大白鼠未表现明显的毒性。
5.
抑菌试验:草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 br>用。棉籽酚能抑制流感
A
病毒的繁殖。

性味功能


甘、温。补气,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


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浮肿,子宫脱垂。用量
15-30
克。

参考配方


慢性气管炎:棉花根、大青叶各
30
克,紫金 牛
15
克,陈皮
10
克,水煎,每日一剂,分
2
次服
10
日一疗程,共服
10
个疗程。


棉籽

性味功能

辛、热。补肝肾,强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








主治用法

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 ,乳汁缺乏,胃痛,腰膝无力。用量
10-15
克。

桃金娘

别名


岗稔、山稔、多莲、当梨根、山旦子、稔子树、豆稔

来源


为桃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以根、叶、果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小灌木,高
1-2
米。树皮褐色,幼枝密被柔毛。单叶对生,具被毛短柄,下部叶常3
片轮生,
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长
3-6
厘米,宽
1. 5-3.5
厘米,先端钝或圆,常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有离基三
出脉,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 毛。夏季叶腋生聚伞花序,有花
1-3
朵,基部有条状小苞片一对,花萼
5
裂 密生绒
毛,花冠玫瑰红色,直径约
2
厘米,花瓣
5
,倒卵状长圆形, 被有绒毛,雄蕊多数,桃红色。浆果球形,直径
1

米余,熟后暗紫色,顶端有宿萼。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原野、丘陵及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江 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云南、
贵州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挖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夏秋采叶,晒干。秋季摘果,蒸熟晒干。

药理作用


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性味功能


甘、涩、平。根:祛风活络,收敛止泻。叶:收敛止泻,止血。果:补血,滋养,安胎。

主治用法


根:急慢性胃肠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 炎,腰肌劳损,功能性子宫出血,
脱肛,外用治烧烫伤。叶: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伤 出血。果: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
耳鸣,遗精。用量
15-30
克。根、叶外用 适量。

参考配方


1.
肠炎,痢疾:桃金娘根
3
斤,车前草、大田基黄、算盘子根、仙鹤草各
1
斤,加水
20
斤, 煎熬浓
缩至
5
斤,每服
15
毫升,每日
3
次。
2.
消化不良:桃金娘根、南天竹根各
3-6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
功能性子宫出血:桃金娘根、地菍根各
60克,五月艾叶
15-30
克,将上药炒至焦黄,加清水
3
碗,白醋半碗< br>(
溃疡病人不加醋),浓煎至
1
碗,分
2
次服。
< br>4.
烧伤:桃金娘根适量,洗净,切片,晒干,炒至半黑,研成细粉,高压消毒后,油调敷患处。


断血流

别名


灯笼草、山藿香、 走马灯龙草、荫风轮、脚癣草、绣球草、楼台草、蜂窝草、节节草、土荆芥、漫胆
草、大叶藿香

来源


为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多头风轮菜
Clinopodium polycephalum (Vaniot) C. Y. Wu et Hsuan.,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高
220-60
厘米。根状茎细短柱状,稍斜倾。茎基部先匍倾,然后斜上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毛。叶对生,叶柄长
3-8
毫米,叶片卵形,长
2-4
厘米,宽< br>1.5-2.5
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
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疏生粗 短白毛。夏秋季开淡粉色小花,轮伞花序密集成长圆短穗状,顶生及腋生,有
短的总梗,小苞片细窄线形 ,较萼稍短或近等长,花长
4-6
毫米,花萼管状,有细直纵肋
10-13
条 ,上部
5
裂,近
二唇形,裂片近等长,花冠二唇形。果实为
4
个小坚 果。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丘陵、山区路旁和溪沟边。分布于陕西、 山西、甘肃、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
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 西藏东部地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
止血、消炎:从凝血实验、兔动脉止血试验、狗的止血试验认为断血流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从药
物敏感试验证明断血流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2.

2%
的断血流溶液注入狗 静脉可引起血压暂时下降。
3.

10%
断血
流溶液可引起青蛙肠系 膜小动脉的收缩和小静脉的扩张。
4.
抑菌试验:断血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

性味功能


辛、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各种出血( 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溃疡病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等),
黄疸型肝炎,胆囊 炎,感冒,急性结膜炎,外用治外科疮疡,蛇犬咬伤。用量
10-15
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


内外科、妇科、五官科、泌尿科出血:将断血流
30< br>克洗净,切碎煎煮,煮沸
15
分钟,滤出药液,
药渣再煎
15
分钟,药液过滤、合并,约
400
毫升。内服每日一剂,分
2-3
次,一日服 完。子宫出血较多者,用消
毒纱布浸沾药液,作子宫腔内填塞术。



地榆

别名

地瓜香、玉札、山枣子

来源


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地榆
Sanguisorba officeinalis L.,
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50-150
厘米,通体无毛。根状茎粗,木质化,生多数纺锤形或长圆柱 形的根,外面
红褐色,断面带暗红色。茎直立,上部分枝,时带紫色。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较大, 具长约
6.5
的柄,茎
生叶互生,叶柄较短,托叶近镰状,有齿,小叶
7-1 9
片,矩状椭圆形,基生叶上的小叶片为卵形或椭圆形,长
2-
7
厘米,宽< br>0.8-3
厘米,上端小叶大,先端钝,有小突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边缘有圆而锐的锯齿,无 毛,小叶
柄短,基部具小托叶。夏季开花,花小而密集,穗状花序呈头状、椭圆形或矩状圆柱形,具有长 梗,直立,
5-8

序再排成疏散的聚伞状,顶生,花被
4
裂,瓣状 ,长约
3
毫米,暗紫红色。雄蕊
4
,花柱比雄蕊短。瘦果椭圆形,
长 约
3
毫米,棕色,花被宿存,种子一粒。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及田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将地榆片在锅内炒至表面呈黑色,里面呈棕色,存性,晾冷,即地榆碳。

药理作用


1.
地榆粉对二、三级烧伤创面有显著的收敛作用。在 去神经组织上的疗效比没去神经组织上的疗效
差些。
2.
地榆所含的鞣质有止血、止泻 作用。
3.
地榆所含羧基化合物有降压作用。
4.
抑菌作用:地榆对大肠杆< br>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酸、微寒。凉血止血,收敛止泻。

主治用法


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痔疮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 痢疾,慢性胃肠炎,外用治烧烫
伤。用量
5-10
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


1.
白带:生地榆、鸭跖草各
60
克 ,大蓟
30
克,车钱草
15
克,水煎服。

2.
烧 烫伤:地榆碳、寒水石、大黄、黄柏各
90
克,冰片
10
克,共研细粉,香油 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或隔日
换药一次。

3.
功能性子宫出血:地榆10
克,仙鹤草、耧斗菜各
15
克,水煎服。

4.
狂 犬病:生地榆
30
克,紫竹根、人参、独活、前胡、茯苓、甘草、生姜、柴胡各
10< br>克,枳壳、桔梗、川芎各
6
克,水煎服。

5.
小儿肠伤寒: 地榆
30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水
3
碗煎至
50
毫升,为
1
日量,分
2-3
次服。
4
岁以下减半。




商陆

别名

花商陆、见肿消、土冬瓜、抱母鸡、土母鸡、地萝卜、章柳、金七娘、莪羊菜、山萝卜

来源


为商陆科商陆属植物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Roxb.
垂序商陆
ana
L.,
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
1.5
米,全体光 滑无毛。根粗壮,圆锥形,肉质,外皮淡黄色,有横长
皮孔。侧根甚多。主根断面有
3-10< br>层同心环层。茎绿色或紫红色,多分枝。单叶互生,具柄,柄的基部稍扁宽,
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 圆形,长
12-15
厘米,宽
5-8
厘米,全缘。夏季开花,初白色后渐变为 淡红色,多花排成穗
状总状花序,生于枝端或侧生于茎上,花序直立,花被片
5
,雄蕊
8-10
个,心皮
8-10
个,分离,但紧密靠拢。浆
果,扁圆状, 有宿萼,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垂序商陆花序下垂,花、果较稀疏。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栽培于庭院。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采集加工


春、秋采挖。

药理作用


1.
商陆的煎剂、浸剂、酊剂经动物祛痰试验证明有祛痰作用,有止咳作用,但平喘效果较差。
2.

品小剂量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使肾区血流增进而利尿,大量时反引起尿减少。
3.
商陆有轻度扩瞳作用。
4.
抑菌
试验:本品对肺炎双球菌、费氏 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流感杆菌中度敏感。
5.
毒性试验: 大量时能刺激胃肠蠕动,引起腹泻。能刺激延脑运动中枢,引起四肢肌肉抽搐,甚至使中枢神经麻
痹,呼 吸运动障碍,心肌被抑制引起心搏障碍,血压下降,终因心肌麻痹而死亡。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泻水,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水肿,腹水,小便不利,子宫颈糜烂,白带多,外用治痈肿疮毒。用量
3-10
克。单用可 炖鸡或瘦肉
吃,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弱者及孕妇忌内服。

参考配方


1.
腹水:商陆
6
克,冬瓜皮、赤小 豆各
30
克,泽泻
12
克,茯苓皮
25
克,水煎服。

2.
痈肿疮毒:商陆
15
克,蒲公英
60
克,水煎洗患 处。

3.
子宫颈糜烂、白带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鲜商陆
120
克 ,同母鸡或猪瘦肉煮极烂,放盐少许,分
2-3
次吃。


:商陆中 毒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言语不清、躁动、肌肉抽搐等症状,孕妇多吃还能有引起流产
的危 险。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严重者心脏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蛋
清、补充液体,有躁动、抽搐时可给镇静剂,有呼吸或循环障碍时给兴奋剂或强心剂治疗。干品毒性较大,鲜品
长时间煮,毒性逐渐减弱。




仙鹤草

别名

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黄龙尾、毛脚茵

来源


为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龙芽草
Agrimonia pilosa ca(Miq.)Nakai.,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50-100
厘米。根状茎褐色,横走,短圆柱状,有时分 歧,着生细长须根,秋季地上
部分枯萎时,自短小的当年根状茎先端生一冬芽,白色,圆锥形,向上弯曲 。茎直立,绿色,老时带紫色,上部
分枝,有开展的长短两种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
7-21
片,大小相间排列,顶生小叶较大,椭圆状卵星
或倒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两侧边 缘各有尖锯齿
7-13
个(常为
9-11
个)两面均绿色,有长柔毛,下面密 布
细小的金黄色腺点,上面腺点较少。夏季茎顶抽细长的总状花序,上生许多黄色小花。苞片
2
,萼筒倒圆锥形,花

5
,长方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
10
个或更多,心皮
2
个,贴合,上部露出两个花柱。瘦果小,藏于外面有槽
和顶端有一 圈钩刺的萼筒内。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路旁。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季节

< br>夏、秋采收全草。地下冬芽在地上部分枯萎后开始采集,直至第二年萌发前挖取,冬芽上可留须
根 。

药理作用


1.
仙鹤草素有止血作用。
2.
冬芽及根有较强的驱绦虫作用,其主要作用成份在头节。
3.
抑菌实验:
本品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
仙 鹤草素对小
鼠、大鼠、家兔有调整心率、增加细胞抵抗力、降低血糖的作用。

性味功能


苦、涩、平。收敛止血,消炎止痢。冬芽驱虫。

主治用法


全草: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胃肠 炎,痢疾,肠道滴虫,外用治痈疖
疔疮,阴道滴虫。冬芽:绦虫病。用量:
10-30
克,鲜草可用
60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浓汁或煎膏
涂患处。

参考配方


1.
肺结核咯血:鲜仙鹤草
60
克, 鲜旱莲草
12
克,侧柏叶
15
克,水煎服。

2.
胃肠炎、痢疾:仙鹤草
30
克,水煎服。或加白糖调服。
3.
阴道滴虫:仙鹤草全草制成
200%
的浓缩液,以药棉沾药液每日搽阴道一次 ,
7
日为一疗程。

4.
痈疖疔疮、炎性外痔:仙鹤草全草熬膏涂患部,每日一次。

5.
吐血、便血、血崩、外伤出血:①仙鹤草
30
克,水煎服。②仙鹤草、黄芪、土党参、红枣各
30
克,桂圆肉
15
克,水煎服。

6.
小儿食积 :仙鹤草
15
克(取根及茎上粗皮),猪肝
120
克,同煮至肝熟,饮汤食肝 。

7.
预防中暑:仙鹤草
60
克,野薄荷
30
克 ,甘草
10
克,水煎作茶饮。




一点血

来源


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
Begonia wilsonii Gagnep.,
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 质草本,高
20-30
厘米。根状茎短而肥厚,稍呈块状,节处有明显环纹,断面红色,有短< br>而弯曲的须状根多条。无茎,基生叶
1-2
,具长柄,肉质,膜质托叶卵状披针形,棕色 ,光滑。叶片近菱形或斜卵
圆形,长
10-15
厘米,宽
10-12
厘米,先端尖,基部斜心形,两侧不对称,上部
3-7
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有
尖细 锯齿,掌状主脉
5-7
条,上面浅绿色,疏生短刺毛,下面稍带红紫色,可见网状细脉。夏季抽 出花葶,与叶
柄近等长,可达
20
厘米。聚伞状花序着生先端,有花
5-6< br>朵,花梗芊细,基部有卵状披针形的小苞片,花单性同
株,雄花花被片
4
,内外 各
2
,外花被片卵圆形,内花被片长椭圆形,雄蕊
10-25
,离生,雌花具 花被片
3
,外
2

1
,外花被片宽卵圆形,内花被片卵圆形 至长椭圆形,浅红色,子房成纺锤形,
3
棱,
3
室,每室具多数胚珠,
花柱
3
,离生。蒴果无翅。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或阴湿石岩处。四川有分布。

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状茎。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


甘、苦、平。补气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用法


病后虚弱,咳嗽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用量
15-30
克。

参考配方


功能性子宫出血:一点血鲜品
120-150
克或干品
60-90
克,炖鸡吃。忌生、冷、酸、碱。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五叶木通



别名


木通、羊开口、野木瓜、预知子、八月扎、八月炸

来源


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以根与藤茎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缠绕藤本,长
3-15
米,全体无毛 。幼枝灰绿色,有纵纹。掌状复叶,簇生于短枝顶端,叶
柄细长,小叶
5
片,倒卵形或 椭圆形,长
3-6
厘米,先端圆,常微凹至具一细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
夏 季开紫花,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基部着生
1-2
朵雌花,上部着生密而较 小的雄花,花被
3
片,雄花具雄蕊
6
个,雌花较雄花大,有离生雌蕊
2-13
个。果肉质,浆果状,长椭圆形,或略呈肾形,两端圆,
长约
8
厘米 ,直径
2-3
厘米,熟后紫色,柔软,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长卵形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 。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山坡、山沟、溪旁等处的乔木与灌木林中 。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
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省。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利尿:家兔口服或耳静脉注射五叶木通煎液,皆现利尿作用 。其利尿作用比淡竹叶略强。
2.
东北木
通煎剂对恒温、变温动物的离体心脏均有增强 收缩的作用。
3.
抑菌试验:木通水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固
紫染色阳性反应杆 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利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

主治用法


泌尿系感染,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乳汁不下。用量
3-10
克。

参考配方


红崩白带:五叶木通藤根
(
鲜)、泡桐树根各
120
克,切细与猪肉半斤同煮,吃肉喝汤,每日
2
次,< br>一剂分
2
日服完。可加适量白糖矫味,忌放食盐,服药期间忌生冷、辣物。


八月扎

别名


狗腰藤、八月瓜、八月炸、腊瓜、预知子

来源


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以果实
和根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 或半常绿木质藤本,长达
10
米。枝条灰褐色或灰色,有条纹,皮孔明显。三出复叶
3 -7
枚,簇
生短枝端,叶柄细长,有条纹,小叶
3
片,革质,卵形或卵状长方 形,长
3-7
厘米,宽
2-4
厘米,先端圆,中央
凹入,基部圆形、 宽楔形或稍心形,全缘或略呈浅波状,上面略具光泽,下面淡粉白色。春夏开紫红色花,单性
同株,总花 序长达
13
厘米,总梗细长,雌花生于花序下部,有
1-3
朵,雄花生于花序 上部,有
20-30
朵,雄花花

3
,雄蕊
6
,花 丝三角形,中央有退化雌蕊
3-4
枚;雌花较大,有退化雄蕊
6
,无花丝,有 雌蕊
3-6
,离生,子


房长方状圆筒形,稍弯曲,上位,
1
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果熟时木化,蓇葖肉质,浆果状,长圆筒形,长约
8
厘 米,直径
4
厘米左右,紫色,果皮厚,果肉多汁,白色,
8-9
月成熟后沿腹 缝线开裂。种子多数,呈扁椭圆
形,红棕色,长
5-6
毫米,有光泽。


同属植物三叶木通,小叶较薄,边缘浅裂或呈波状,两侧小叶基部较平截。


同属植物五叶木通,落叶木质藤本,小叶
5
片,先端圆常微凹至具一细短尖 ,种子长卵形而稍扁,黑褐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山间、 林缘、灌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地区,西南至云南,北至河南、山西、陕西等
地。三叶木通分布于河北、 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省
区。五叶木通与三叶 木通分布近似。

采集季节


秋季采果及挖根。

药理作用

1.
三叶木通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
利尿:家
兔口服或耳静注五叶木通煎液,皆现利尿作用 ,作用比淡竹叶强。

性味功能


甘、温。疏肝,补肾,止痛。五叶木通:苦、寒。清热利尿,通经活络,镇痛,排脓,通乳。

主治用法


胃痛,疝痛,睾丸肿痛,腰痛,遗精,月经不调,白带,子宫脱 垂。用量
6-15
克。五叶木通主治泌
尿系感染,风湿关节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乳汁不下。用量
3-10
克。

参考配方

1.
子宫脱垂:鲜八月扎果实半斤(或鲜根一斤),升麻
10
克,益母草
60
克 ,棕树根半斤,炖母鸡一
只,服汤食肉,分数次服,服药期间卧床休息一周。

2.< br>红崩白带:五叶木通鲜根、泡桐树根各
120
克,切细与猪肉半斤煮食,一剂分
2
天食完(
4
次),可加白糖调
味。但忌放盐,忌生冷辣物。


透茎冷水花

别名


美豆、直苎麻、肥肉草

来源


为荨麻科冷水花属植物透茎冷水花
Pilea
pumila
(L.)
A.
Gray
.,
以根、茎、叶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肉质,直立,高
5-50
厘米 ,无毛,分枝或不分枝。叶近膜质,同对的近等大,近平
展,菱状卵形或宽卵形,长
1-9厘米,宽
0.6-5
厘米,先端渐尖、短渐尖、锐尖或微钝,基部常宽楔形,有时钝
圆,边缘除基部全缘外,其余有牙齿或牙状锯齿,稀近全缘,两面疏生透明硬毛,钟乳体条形,长约
0 .3
毫米,
基出脉
3
条,侧出的一对微弧曲,伸达上部与侧脉网结或达齿尖, 侧脉数对,不明显,上部的几对常网结;叶柄

0.5-4.5
厘米,上部近叶片基部 常疏生短毛;托叶卵状长圆形,长
2-3
毫米,后脱落。花雌雄同株并常同序,
雄花常 生于花序的下部,花序蝎尾状,密集,生于几乎每个叶腋,长
0.5-5
厘米,雌花枝在果时增 长。雄花具短
梗或无梗,在芽时倒卵形,长
0.6-1
毫米;花被片常
2,有时
3-4
,近船形,外面近先端处有短角突起;雄蕊
2



可多至
4
;退化雌蕊不明显。雌花花被片
3
,近等大,或 侧生的
2
枚较大,中间一枚较小,条形,在果时长不过果
实或与果实近等长,不育的雌 花花被片更长;退化雄蕊果时增大,椭圆状长圆形,长及花被的一半。瘦果三角状
卵形,扁,长
1.2-1.8
毫米,初时光滑,常有褐色或深棕色斑点,熟时色斑多少隆起。花期
6-8月,果期
8-10
月。

生境与分布


除新 疆、青海、台湾、海南外,分布几遍全国。常生于海拔
400-2200
米山坡林下或岩石缝阴 湿
处。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寒。利尿解热,安胎。

主治用法


糖尿病,孕妇胎动先兆流产。叶治创伤出血,瘀血。根叶并治急 性肾炎,尿道炎子宫脱垂,子宫内
膜炎,赤白带下。用量
5-10
克。


赤芍

别名


山芍药、草芍药

来源


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野生品)、草芍药
P.
obovata
Maxim.
、川赤芍

P.
veitchii
Lynch.,

根入药。

形态特征


1.
芍药见白芍项下。

2.
草芍药:多年生草本,高
40-60
厘米。根肥大,圆柱形或纺锤形,有分支,外皮棕红色。 茎直立,无毛,基部
有数个鞘状鳞片。最下部的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的为三出复叶或单叶,顶生小叶 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
11-18
厘米,宽
6-10
厘米,下面无毛或沿脉有 疏柔毛。春季开花,花单朵顶生,直径
5-9
厘米,萼片
3-5
,长
1.2-1.5
厘米,花瓣
6
,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长
2.5-4厘米,雄蕊多数,心皮
2-4
,无毛。蓇葖果长
2-3
厘米,开裂
时心皮张开,外卷,果皮内面红紫色。种子宽椭圆形,深蓝色。

3.
川赤芍(狭叶 牡丹):近上述两种,但小叶二回分裂,小裂片条状披针形,花顶生并腋生,心皮有黄色绒毛。
图示为川 赤芍。

生境与分布


草芍药生于山地林边草地,分布于东北、华 北及陕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
州等省。川赤芍生于海拔
2700-37 00
米的高山阴暗处、林下、林边。分布于山西、甘肃、青海东部、四川、西藏等
地。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以秋季为佳。

药理作用


1.
赤芍对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2.
其他药理作用见白芍项下。

性味功能


苦、凉。凉血,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瘀腹痛,胸胁疼痛,痈疖疮疡。用量
3-10
克 。忌与藜芦同用。孕妇慎用。
肝功能不好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参考配方


1.
痛经:赤芍、乌药、香附各
10
克,当归
12
克,延胡索
6
克,水煎服。

2.
心绞痛:(赤槐丸)赤芍、槐花 各
12
克,丹参
10
克,桃仁
6
克,没药
3
克。一日量,制成水丸,每日服
12-20
克。

3.
肋间神经痛 ,赤白带下,腹痛:赤芍、香附各
60
克,研末,每服
6
克,每日
2
次,开水送服。

4.
慢性肠炎,腹痛,大便带粘液:赤芍、萝卜樱各
10
克,枳壳、桔梗各
6
克,水煎服。


臭椿

别名


椿根皮、樗树皮、樗白皮、凤眼草
(
果实名)

来源


为苦木科樗树属植物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以根皮和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
20
米。根皮灰黄色,皮孔明 显,纵向排列,外皮断面颗粒性,内皮纤维性。树皮平
滑,有纵裂纹,新枝赤褐色,初有细毛,后稍脱落 ,髓心特大。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柄,小叶
13-25
片,卵状
披针形,长
7-12
厘米,宽
2-4.5
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斜截形稍圆,叶缘上半部全缘, 近基部常有少数粗齿,
齿端背面有腺体一枚,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破裂后有奇臭。夏季开绿白色 小花,圆锥花序顶生。花杂
性,雄花有雄蕊
10
,子房有
5
心皮,柱 头
5
裂。翅果扁平,长椭圆形,淡黄绿色或淡红褐色,中间有种子一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间路旁、村边,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夏采根,去净外面粗皮和中间木心,切丝,晒干备用。秋末采果,晒干。

药理作用


1.
果实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2.
本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根皮:苦、涩、寒。燥湿清热,止泻,止血。果实:苦、凉。清热利尿,止痛,止血。

主治用法


根皮:慢性痢疾,肠炎,便血,遗精,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 果实:胃痛,便血,尿血,外用治
阴道滴虫。用量
6-10
克。果实外用适量,水煎冲 洗。

参考配方


1.
久痢,便血:椿根皮焙干研粉,每 服
10
克,温开水送下。或制成面糊丸如黄豆大,滑石粉为衣,
每服
20粒,每日
3
次。

2.
湿热白带:①凤眼草、益母草各等量,共 研细粉,水泛为丸,每服
10
克,每日
2-3
次。②椿根皮配滑石等量,共研细末,每服
6
克,开水调服。或配苦参
10
克,黄柏
6克,水煎服。

3.
赤白带,小腹痛:椿皮
45
克,炮姜碳、白 芍、炒黄柏各
6
克,研末或作水丸,每服
10
克,每日
2
次 ,白开水
送服。

4.
赤白痢疾:根皮单味水煎服。或配黄连
1.5
克,厚朴、木香各
5
克,当归
10
克,水煎服。

5.
肠风下血:凤眼草半生半炒为末,每服
6
克,米汤送下。



6.
痢疾:椿根皮
15-30
克,爵床
10< br>克,凤尾蕨
15
克,水煎服。

7.
滴虫性阴道炎:椿根皮< br>15
克,水煎服。同时用千里光
30
克,煎水洗阴道。


红白二丸

别名


红白二元、红黑二丸、岩丸子、鸳鸯七、水八角、一口血、一点血、小桃红、山海棠

来源


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中华秋海棠
Begonia
sinensis
A.
DC.,
以块茎、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细弱多汁草本,高
20-40
厘米或稍 高。有球形块茎。茎直立,几不分枝。单叶互生,叶柄细
长,达
10
厘米,叶片薄纸质 ,卵形,长
5-12
厘米,宽
3.5-9
厘米,先端渐尖,常成尾状,基部心 形,偏斜,边
缘成尖波状,有细尖牙齿,下面淡绿色。秋季开粉红色花,花单性同株,数朵排列成稀疏的 聚伞花序,雄花有雄
蕊多数,雄蕊柱短于
2
毫米,雌花子房下位,花柱
3。蒴果长
1.2-2
厘米,有
3
翅。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阴湿的岩石上。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分别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酸、平。活血调经,止血止痢。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损伤出血。用量
6-15
克。

参考配方


1.
红崩白带:红白二丸
15
克,炖肉服。

2.
痢疾,瘀血腹痛:红白二丸
10
克,水煎服或嚼服。


紫三角

别名


叶子花、光叶子花、宝巾、簕杜鹃、小叶九重葛、三角花、紫亚兰、三角梅



来源


为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植物光叶子花
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
以花入药。

形态特征


藤状 灌木。茎粗壮,枝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刺腋生,长
5-15
毫米。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 针
形,长
5-13
厘米,宽
3-6
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 或阔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叶柄长
1

米。花顶生枝端的
3
个苞片内,花梗与苞片中脉贴生,每个苞片上生一朵花;苞片叶状,紫色或洋红色,长圆形
或椭圆形, 长
2.5-3.5
厘米,宽约
2
厘米,纸质;花被管长约
2
厘米,淡绿色,疏生柔毛,有棱,顶端
5
浅裂;
雄蕊
6-8
;花柱侧 生,线形,边缘扩展成薄片状,柱头尖;花盘基部合生呈环状,上部撕裂状。南方花期为冬春
间,北方温 室中
3-7
月开花。

生境与分布


原产巴西。我国南方栽培于庭院、公园,为美丽的观赏植物。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涩、温。调和气血。

主治用法


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用量
10-15
克。


白蔹

别名

山地瓜、野红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

来源


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
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以块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藤本,长约
1
米。块根粗状肉质, 长纺锤形或卵形,深棕褐色,数个聚生似地瓜。茎基
部木质化,多分枝,幼枝光滑有细条纹,带淡紫色, 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长
6-10
厘米,宽
7-12

米, 叶柄较叶片短,无毛,小叶
3-5
片,一部分羽状分裂,一部分羽状缺刻,裂片卵形或披针形, 中间裂片最
长,两侧的很小,常不分裂,叶轴有宽翅,与裂片交接处有节,两面无毛。夏季开黄绿色小花 ,聚散花序小,与
叶对生,花序梗长
3-8
厘米,细长常缠绕,萼
5
浅裂,花瓣、雄蕊各
5
,花盘边缘稍分裂。浆果球形,熟时蓝色或
蓝紫色,有针孔状凹 点。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坡地,路旁杂草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以春采的为好,洗净,剥去外皮,纵剖两半,晒干。

性味功能


苦、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法


支气管炎,赤白带下,痔漏,外用治疮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跌 打损伤,烧烫伤。用量
5-10
克。外
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调敷患处。阴寒性 疮肿勿用。反川乌、草乌。

参考配方


1.
烧烫伤:白蔹、地榆各等量,研细末,香油调敷患处。

2.
湿 热白带:白蔹、苍术各
6
克,研细末,每服
3
克,每日
2
次 ,白糖水送下。

3.
扭挫伤:白蔹
2
个,食盐适量,鲜品捣烂如泥,外敷伤处。
< br>4.
痈肿初期,红肿热痛:白蔹适量,或加赤小豆等量,研末,水调敷患处。或单味白蔹
10
克,水煎服。



5.
烫火伤,冻疮溃烂:单味研末,或配黄柏粉适量混合,香油调敷患处。

6.
赤白带下:白蔹
10
克,水煎服。

7.
面生粉刺,酒渣鼻:白蔹、杏仁等量,共研细末,鸡蛋清调涂患处。

8.
诸物哽咽:白蔹、白芷各等分,为末,水服
6
克。

9 .
胎孕不下:白蔹、生半夏各等分,为末,为丸,梧子大,用榆皮汤下
50
丸。

10.
诸疮不敛:白蔹、赤蔹、黄檗各
10
克,炒研,轻粉
3< br>克为细末,先用葱白浆水洗净,敷之。


木耳

别名


黑木耳

来源


为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Underw.,
以子实体入药。

形态特征


子实体胶质半透明,有弹性,薄片耳状,直径可达
12
厘米,厚约
2
毫米,以侧生短柄固着于基质
上,边缘不整齐波状,外面紫褐色 ,疏生短茸毛,边缘部分较密,里面平滑,暗褐色至紫褐色,子实层发达,淡
紫褐色,孢子弯长方形或圆 柱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栎树、槭树、椴树或其他阔叶树的朽杆 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甘肃、江
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 南等省区。可食用。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平。补气血,润肺,止血。

主治用法


气虚血亏, 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用量
3-6
克。

参考配方


1.
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木耳
3< br>克,清水浸泡一夜,于饭锅上蒸
1-2
小时,加入适量冰
糖,于睡前服。

2.
痔疮出血,大便干结:木耳
3-6
克,柿饼
30
克 ,同煮烂作点心吃。

3.
月经过多,淋漓不止,赤白带下:木耳焙干研细末,以红糖 汤送服。每次
3-6
克,一日
2
次。



四叶葎

别名


四叶七、小锯锯藤、红蛇儿、天良草、蛇舌癀、四棱香草

来源


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四叶葎
Galium
bungei
Steud.,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 生草本,高达
15-35
厘米。须根多数,丝状,橙红色。茎通常直立,细弱,四棱形,淡绿色 ,
无毛。托叶
2
,叶状,叶片
4
,轮生,无柄,卵状长椭圆形,长约
1
厘米,宽约
4
毫米,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渐
窄,全缘或有小锯齿 ,两面均略有粗糙毛。夏季开淡黄绿色小花,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纤细,无毛,萼四
裂,萼筒全部 与子房合生,花冠极短,
4
裂,裂片窄椭圆形,先端钝尖,雄蕊
4
,雌蕊子房 下位。干果由
2
个各具
1
粒种子的双悬果构成,表面有短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原野坡地草丛或路旁、田边。分布 于西北及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
广东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食。

主治用法


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白带,咳血,外用治蛇头疔。用量
15-30
克。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
患处。

参考配方


1.
小儿疳积:四叶葎根
30
克,研成细粉,分成
6包,取
1
包置于碗内,用烧开的甜酒冲兑,加盖,
候稍冷,连药粉于早晨空腹时服 下,连服
5
包(
5
天),第
6
包用猪肝
30
克蒸服。一般服一个疗程即愈。

2.
痢疾:四叶葎
15-30
克,水煎服,红糖为引,每日一剂。

3.
热淋、赤白带:四叶葎
30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
咳血:鲜四叶葎
6
克,洗净捣烂,冷开水送服。

5.
跌打损伤:四叶葎根
30
克,水煎,水酒对服。每日一剂。

6.
蛇头疔:鲜四叶葎适量,捣烂外敷。


黑老虎

别名


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 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
大叶南五味、绯红南五味

来源


为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黑老虎
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
以根或藤入药。

形态特征


常 绿木质藤本,长达
4
米。根横走,多分枝且弯曲,有较密的裂纹,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香< br>气。茎皮褐黑色,有稀疏的白色皮孔。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
8 -17
厘米,宽
3-
8
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钝形,全缘, 干时暗褐色,近无毛。夏、秋间开红色或红黄色花,花单
生于叶腋内,很少成对,花被
8-17
,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聚合果近球形,直径
5-8
厘米,成熟时红色或黑紫
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森林或灌木林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挖起全株,取根、藤分别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的甲状腺肿具有一定疗效。 一些原因不明的甲状腺肿也有一些治疗作用。
2.
黄药子对于动物饮用含小量硫氰酸钾所致的轻 度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
3.
黄药子对于硫脲嘧啶和磺胺嘧啶等抗甲
状腺药物所致的甲 状腺肿无治疗作用。
4.
止血试验:在小鼠剪尾前半小时给与腹腔注射黄药子流浸膏,证明有止
血作用。
5.
抑菌试验:水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苦、温。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 打肿痛,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用

10-15
克,水煎服,研粉内服
1-1 .5
克。

参考配方


1.
慢性胃炎,溃疡病: ①黑老虎、山姜各
15
克,野桂皮、良姜各
10
克,香附
6
克,水煎服。并发
出血者加侧柏碳
15
克。②黑老虎、救必应、海螵蛸各
30
克,共研为末,每日
3
次,每次
6
克。

2.风湿骨痛:黑老虎、檫树根、光叶海桐各
30
克,鸡血藤、豨签草各
15
克,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并取少许搽患
处。

3.
痛经:①黑老虎、南五味根 各
15
克,凤尾草
30
克,乌药
3
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②黑老虎
30
克,山苍树根
15
克,水煎服。也可治产后恶露不净的腹痛。< br>

芸薹子

别名


油菜籽

来源


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油菜
Brassica
campestris
L.,
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高约
1
米。茎单一或分枝,微有白霜。基生叶时见久 存,长椭圆形,长约
20
厘米,宽约
8
厘米,琴状羽裂,茎生叶长圆形或披针 形,长约
10
厘米,基部稍扩展成耳状,抱茎,全缘或有疏浅
齿,偶为羽状半裂。春季 开鲜黄色花,总状花序,花梗细,花径约
1
厘米,萼片
4
,长椭圆形,长约< br>8
毫米,花瓣
4
,倒宽卵形,具长爪,雄蕊
6

4< br>强,子房上位,花柱短,柱头头状。长角果,细柱状,长
4-7.5
厘米,先端具
短喙。种子圆形,光滑,近褐色。

生境与分布


栽培品。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为多。

采集加工


初夏果实成熟后,连根拔起,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辛、温。行气祛瘀,消肿散结。

主治用法

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用量
3-10
克。外用适量,捣烂用鸡 蛋清调敷患
处。

参考配方


1.
血瘀痛经:芸 薹子、红花、延胡索各
10
克,丹参
15
克,赤芍、香附各
12克,水煎服。

2.
产后瘀血腹痛:炒芸薹子
6
克,当归
10
克,桂皮
4.5
克,水煎服。




蛇床子

别名


野茴香、野胡萝卜子、蛇米、蛇粟

来源


为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
(L.)
Cuss.,
以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
80
厘米。茎直立,中空,多分枝,表面具棱,幼茎卧地似蛇状, 随生长而立
起。基生叶有长柄,基部膨大呈叶鞘而抱茎,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
3-10< br>厘米,最终裂片窄条形或条状披针
形。夏、秋季开白色小花,复伞花序具伞幅
10-30
条,不等长,总苞片
8-10
,小总苞片
2-3
,均为条形,边缘有
细毛。萼齿不明显,花瓣
5
,倒卵形,先短凹而有向内折的狭窄小舌,无毛,雄蕊5
,花丝长达
2
毫米,子房下
位,花柱
2
,长
1
毫米,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略扁,灰黄色或黄褐色,有香气,成熟后分成
2
个,分果

5
棱,果棱有窄翅,棱间凹入部有油管
1
个,结合面有 油管
2
个。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田野、河边、路旁草地等潮湿地方。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成熟果实,晒干。

药理作用


1 .
类似性激素样作用:既能延长小鼠交尾期,有能使去势小白鼠重新出现交尾期,并使子宫及卵巢
的重量增加。
2.
蛇床子素在体外对滴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
在体外, 蛇床子有抑制絮状表皮癣菌的作用,有抑
制新城病毒、流感病毒的作用。
4.
蛇床子提 取物有驱蛔作用。
5.
蛇床子粉能灭孑孓、灭蝇。

性味功能


辛、苦、温。驱风,燥湿,杀虫,止痒,补肾。

主治用法


阴痒带下,阴道滴虫,皮肤湿疹,阳痿。用量:
3-10
克。外用适量,煎 汤熏洗。

参考配方


1.
滴虫性阴道炎:①蛇床子15
克,川椒
6
克,苦参、白矾各
10
克,每日
1剂,煎汤熏洗阴道
1-2
次。本方亦可治湿疹。②蛇床子、苦参各
15
克 ,煎水熏洗患部,每日一次。

2.
妇女更年期阴道搔痒,或外阴部湿疹:蛇床子15
克,白矾
3
克,煎汤熏洗患部,每日
1
次。

3.
婴儿湿疹,慢性湿疹的急性发作期,汗疱疹糜烂期:蛇床子制成软膏,涂抹患处。

4.
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蛇床子适量,捣烂,放烟斗中做成卷烟,当烟吸,每日
2< br>次。

5.
阳事不起: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
30
丸,温酒下,日
3
服。

6.
痔疮肿痛:蛇疮子煎汤熏洗。



注:
蛇床 子软膏制法:蛇床子
20
克研细末,加凡士林
75
克,调匀
即是。< br>
苦树皮

别名


苦通皮、马断肠、吊杆麻、菜虫药、老虎麻

来源


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苦皮藤
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
以根或根皮入药。

形态特征


藤状落叶灌木,长达
7
米。根皮淡褐色至黄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常有
4-6
锐棱,皮孔明显。单叶互
生,叶柄粗壮,长达
3
厘米,叶大型,革质,矩圆状宽卵形或 近圆形,长
9-16
厘米,宽
6-11
厘米,先端常有短尾
尖,基部 近于圆形,边缘有波状钝齿。夏季开黄绿色小花,直径约
5
毫米,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下部的 分枝较
上部的长,花梗粗壮,有棱,花
5
数。蒴果黄色,近球形,直径达
1. 2
厘米,果序长达
20
厘米,果梗粗短。种子
每室
2
粒,被 红色假种皮。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密林或灌木丛中。分布于陕 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集,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苦树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
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平。有小毒。清热利湿,杀虫。

主治用法


黄水疮,头癣,骨折肿痛,阴痒。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附注:
本品亦作农业杀灭害虫之用。

猫儿屎

别名


猫屎瓜

来源


为木通科猫儿屎属植物猫儿屎
Decaisnea
fargesii
Franch.,
以根及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约
5
米,冬芽大,卵状,外面有
2
平滑鳞片。单数羽状复叶互 生,长
60-70
厘米,总柄
长约
20
厘米,有小叶
13- 25
片,小叶对生,具短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
6-13
厘米,宽
3-6
厘米,先端渐尖,
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偏斜,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微具细毛,全缘,脉在 背面明显,侧脉
7-8
对。夏季开花,
由总状花序组成的圆锥花丛着生于侧枝顶端,花 杂性,花梗细,萼片
6
,披针形,花瓣状,雄蕊
6
,在雄花中的花
丝 长,连接成筒状,在雌花中的雄蕊较短,不连合,雌蕊为
3
离生心皮所组成子房圆柱形,无毛, 花柱短,柱头
近圆形。蓇葖果肉质,圆柱形,略弯曲,长
5-10
厘米,直径
1-1.5
厘米,成熟后为蓝紫色,薄被白粉,富含粘浆
汁。种子多数,棕黑色,成为
2
列,埋于白色果肉中。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沟或山坡 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

采集加工


根随时可采,晒干备用。果熟时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辛、平。清肺止咳,祛风除湿。

主治用法


肺结核 咳嗽,风湿关节痛,阴痒,外用治肛门周围糜烂。根用量
15-30
克,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
量,煎水洗患处或取浓汁外擦患处。


鸭跖草

别名


竹节菜、竹叶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 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

来源


为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
,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 年生草本,高
30-60
厘米。茎圆柱形,肉质,多分枝,下部匍匐状,有明显的节,节上生根 ,上
部近直立,节稍膨大。叶互生,披针形,长
4-9
厘米,宽
1-1.7< br>厘米,先端渐尖,全缘,边缘有纤毛,基部下延
成膜鞘质,鞘口疏生长毛。
7-9
月间开花,花
3-4
朵,生于二叉状聚伞花序柄上的佛焰苞内,花深蓝色,形如蝴
蝶 ,佛焰苞心状卵形,褶叠状,稍弯。蒴果卵圆形,稍扁平。内有种子
4
粒,灰褐色有皱纹。
生境与分布


喜生于阴湿处,如山坡、山涧、水沟附近湿润草地中。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秋二季采全草。

药理作用


1.
鸭跖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
本品有明显降温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


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水肿,泌尿系感染,急性肠炎,痢疾,外用治麦粒肿,疮 疖肿
毒。用量
30-60
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流行性感冒:鸭跖草
30
克,紫 苏、马兰根、竹叶、麦冬各
10
克,豆豉
15
克,水煎服,每日
1< br>剂。

2.
上呼吸道感染:鸭跖草、蒲公英、桑叶(或水蜈蚣)各
30
克,水煎服。

3.
急性咽炎、腺窝性扁桃体炎:①鲜鸭跖草
30< br>克,水煎服。②鲜鸭跖草
90-120
克,捣烂,加凉开水挤汁,频频含
咽。< br>
4.
四肢浮肿:鸭跖草
15
克,赤小豆
60
克,水 煎,每日分
3
次服。

5.
宫颈糜烂:鸭跖草、蒲公英、小蜡树、白 背叶各
2
斤,加水
4
倍,制流浸膏
500
毫升。用高锰酸钾 溶液冲洗阴
道,除尽白带,擦干,充分曝露糜烂面,用蘸有流浸膏的消毒棉花塞(直径
4
厘米,厚
0.8
厘米,中间有一蒂,
系线一根,便于患者当晚取出)紧贴于糜烂面。 每周上药
2-3
次,
10
次为一疗程。

6.
高烧 烦渴(肠炎痢疾、疟疾、喉炎、肿毒、疔疮丹毒、毒蛇咬伤、其他急性传染病引起的):鸭跖草
60克,金
银花、筋骨草各
30
克,小蘗根
15
克,水煎服。

7.
疟疾:鸭跖草
60
克,半夏、广皮、生姜、大枣各
10克,水煎服。

8.
热淋,尿道灼痛:鸭跖草
60
克,鱼腥草、 车前草各
30
克,水煎服。


鱼腥草

别名


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


为三白草科蕺
菜属植物


Houyyuynia
cordata
Thunb.

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15-50
厘米。有特殊腥臭 味。地下茎多节,色白,节上生须根。地上茎直立,平
滑,紫红色。单叶互生,具长柄,柄基部与托叶连 生,抱茎,有疏毛或无毛,叶片心形,长
4-9
厘米,宽
3.5-9
厘米,有 细腺点,先端渐尖至长尖,全缘,上面老时微带紫色,下面带紫红色,两面除叶脉外均无毛。夏、秋开
花 ,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枝对生,在总花梗的上部具白色倒卵状矩圆形如花瓣状的总苞
4
片,花小 而密,无花
被,雄蕊
3
枚,雌蕊由
3
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花柱分 离。蒴果顶端开裂。

生境与分布


生于背阴山地、林边、田埂及洼地草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藏等地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

药理作用


1.
抑菌试验:提取物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杆菌、肺炎球菌、痢 疾杆
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埃可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
鱼腥草灌胃能延缓试验
性结核病病变的发展,降低小白鼠死亡率。鱼腥草素可提高白细胞吞噬能 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3.
鱼腥草有镇
痛、止血作用,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
4.
给小白鼠氨雾引咳,用鱼腥草煎剂给小白鼠腹腔注射,有止


咳作用。
5.
提取液可引起蟾蜍肾小球毛细管扩张,循环加速。
6.
本品所 含槲皮甙稀释至十万分之一仍能利尿。它
能扩张肾动脉,,防止毛细血管脆性的发生。
7.
菜碱有刺激皮肤发泡的作用。

性味功能


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法


扁 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炎,痢疾,乳腺炎,蜂窝组织炎,
中耳炎, 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用量:
15-30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
细菌性肺炎:鱼腥草、鸭跖草、半枝莲各
30
克,野荞麦根、虎杖各
15
克,水煎服。
2
天内可退
热 。对用抗菌素无效的患者较好,但个别患者有剧烈的胃肠道反应。

2.
慢性气管炎: 鲜鱼腥草
30
克,虎杖
10
克,胡颓子叶
15
克。先用500
毫升水煮后两味
4
小时,入鱼腥草再煮
1
小时,得药约< br>100
毫升,加白糖调味,分
2-3
次服,
10
天为一疗程。

3.
子宫颈糜烂:取鱼腥草蒸馏液。先用
10%
呋喃西林洗阴道及 其分泌物,用系一粗线的棉球蘸蒸馏液塞入阴道,便
于拉出,
24
小时换药,
10
天为一疗程。


大籽蒿

别名


大白蒿、白蒿、山艾、臭蒿子、大头蒿、苦蒿

来源


为菊科蒿属植物大籽蒿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以花蕾入药。

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单一,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直立, 高
50-150
厘米,细,有时略粗,稀
下部稍木质化,基部直径可达
2厘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
圆形,两面被微柔毛 ,长
4-8(13
)厘米,宽
3-6(15
)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稀为 深裂,每侧有裂片
2-3
枚,
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羽状全裂或深裂,基部侧裂片常有第 三次分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2-10
毫米,宽
1-1.5(2
) 毫米,有时小裂片边缘有缺齿,先端钝或渐尖,叶柄长
(1

2-4
厘米,基 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
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 状花序大,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
直径
(3

4-6
毫米,具短梗 ,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
组成开展或略狭窄 的圆锥花序;总苞片
3-4
层,近等长,外层、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
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长椭圆形,膜质;花序托突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 br>2-3
层,
20-30
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
2-4
裂齿 ,花柱线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
2
叉,叉端钝尖;两性花多层,
80-
12 0
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 ,先端
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
6-11
月。

生境与分布


广布于温带或亚热带高山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 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
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有分布。山地、江苏有栽 培。多生于路旁、荒地、河漫滩、草原、
森林草原、干山坡或林缘。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或阴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凉。消炎止痛。

主治用法


痈肿疔毒:用量
10-15
克,水煎服。黄水疮,皮肤湿疹,宫颈糜烂:用 花蕾适量水煎洗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别名

茭白、茭儿菜、茭笋

来源


禾本科菰属植物菰
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 Hand.-Mazz.,
以茭白、果实(菰实或称菰米)、根入
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浅水草本,高达
2
米。根状茎粗短肥厚 ,生有多数匍枝及粗壮须根,埋于泥中。嫩茎秆被黑
粉菌寄生而肥大成茭白。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 者常具横脉纹,叶舌膜质,略呈三角形,长达
15
毫米,叶片
扁平条状,长
3 0-100
厘米,宽
10-25
毫米,上面粗糙,下面光滑。秋季开花,复穗成窄长圆 锥花序,长
30-60

米,分支多数簇生,上升或基部者开展,花单性,同株,雄穗 通常生于花序下部,小穗具短柄,常带紫色,长
10-
15
毫米,颖退化不存,外稃具
5
脉,顶端渐尖或具短芒,内稃具
3
脉,雄蕊
6
,花药细长 达
9
毫米。雌穗多位于
花序上部,长
15-25
毫米,外稃具
5
条粗糙的脉,具长芒,长
15-30
毫米,内稃具
3
脉,子房柱 状,顶端有
2

粗长白色羽状柱头。颖果圆柱形,长约
10
毫米。< br>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湖沼、水沟内。分布于南北各省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净,分别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茭白: 甘、凉。清热除烦,止渴,通乳,利大小便。菰根:甘、寒。清热解毒。菰实:甘、寒。清
热除烦,生津 止渴,调肠胃。

主治用法


茭白:热病烦渴,酒精中毒,二便不 利,乳汁不通。菰根:消渴,烫伤。菰实:心烦,口渴,大便
不通,小便不利。茭白用量
15- 30
克。菰根用量
60-90
克。菰实用量
10-15
克。

参考配方


1.
暑热腹痛:菰的鲜根
60-90
克,水煎服。

2.< br>催乳:茭白
15-30
克,通草
10
克,煮猪脚食用。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
--
通草


别名


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桐

来源


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K.
Koch.,
以茎髓、根及花粉入
药。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
1-3.5
米。茎粗壮,不分枝,幼时表面被星状毛或稍 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木质
部松脆,中央有宽大白色纸质的髓。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 筒形,长
30-50
厘米,托叶膜质,
锥形,先端长尖,基部抱茎,有星状厚绒毛,叶 片
5-11
掌状浅裂至半裂,每一裂片又有
2-3
个小裂片,长
30 -90
厘米,宽几相等,基部心形,全缘或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或褐色星状茸毛。秋季开 白色或绿白色
花,大型复圆锥花序状伞形花序顶生或近顶生,花
4
数,稀
5< br>数,外面被毛,子房下位,
2
室,花柱
2
,分离,开
展。核果 状浆果,扁球形,熟时紫黑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 或沟旁潮湿地。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
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中秋后采茎,切断,捅出髓心,晒干,
10-11
月挖根。

性味功能


甘、淡、寒。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主治用法


利阴窍,治五淋,解诸毒虫痛,明目退热,水肿,小便不利,尿痛,尿急,乳汁较少或不下, 催
生。茎髓用
3-6
克,根用
12-15
克。

参考配方


1.
乳汁不下:①通草
6
克,山甲珠
12
克,猪蹄
2
个,共煮喝汤食肉。②通草
6
克,与猪蹄炖 汤同
服,或配王不留行
5
克,水煎服。体虚者加炙黄芪
12
克。
2.
水肿,小便不利,淋浊:通草
6
克,茯苓皮、滑石、泽泻、白术各
10
克,水煎服。

3.
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
6
克,热酒下。

4.
诸虫瘘,恶疮,痔疮:通草花粉,纳之。




赤雹

别名


赤包、气包、王瓜、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来源


为葫芦科赤雹属植物赤雹
Thladiantha
dubia
Bunge.,
以果实及块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块根纺锤形。茎粗壮,有纵棱,密被粗毛,卷须不分枝。叶互生,叶柄长
3-6
厘米,叶片卵状心形,长
5-10
厘米,宽
4-9
厘米,基部心形, 边缘具不整齐齿牙,两面皆有粗毛。秋季开黄色
花,花单生于叶腋,单性异株,花梗多毛,萼短钟形,裂 片反卷,花冠钟形,
5
深裂,裂片外展,雄花具
5
雄蕊,
雌花子房长 圆形,疏生长毛。果实卵状长圆形,红色,有
10
条纵沟纹,长
4-5
厘米, 径约
2.5
厘米。种子多数,
黑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屋旁。分布于东北、宁夏、河北、山东、江苏、江西、广东等省区。常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下,晒干,根秋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果实:酸、苦、平。理气,活血,祛瘀,利湿。块根:苦、寒。通乳。

主治用法


果实:跌打损伤,嗳气吐酸,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咯血。 块根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果实
用量
3-10
克,或
2-5
个。块 根粉用量
3-6
克,孕妇慎用。

参考配方


1.
气滞胁痛:赤雹
3-5
个,水煎服。

2.
咳嗽咯血:赤雹、贝母、沙参、紫菀各
10
克,水煎服。
3.
产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赤雹块根
60
克,研细末,每服
3
克,每日
2
次。


苘麻子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右侧附件囊肿-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3: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270.html

中草药图片3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