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药治疗寄生虫病及研究进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0 03:48

爱哭-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半乳糖血症)



中药治疗寄生虫病及

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指导老师:王业梅

学生姓名:朱阳

学院名称: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班级:
09
国针

学号:
09211115
日期:
2010

12

19





摘要


医学寄生虫是研究与人类健康,< br>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寄生
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生活活动和繁殖 规律,
阐明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间的相
互关系,
揭示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及流行规 律,
以达到预防,
控制和消灭寄生虫
病的目的。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学习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

寄生虫病是我们学习医学寄生虫的重点,
它是指一些寄 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
体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
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中药作为我 国医疗特色,
用以治疗寄生虫病也有
着明显疗效,其治疗寄生虫病是以杀、驱虫为主,配以泻下 药促进虫体排出;同
时还注意调理脾胃,补养血气。中药治疗与西药相比具有安全、环保、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中药治疗寄生虫,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在
治疗寄生虫病时,< br>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
病人体质强弱,
病情的缓急等不同分
别选和配伍适当的 药物。
寄生虫病患者每见绕脐腹痛,
呕吐涎沫,
不思饮食或善
饥多食,嗜食异 物,肛门、鼻、耳瘙痒,久则易损伤脾胃,加上虫体耗伤水谷精
微,
故气血两虚,
表现 面色萎黄,
形体消瘦,
身倦乏力。
此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服,
以便更好的发挥驱 虫的作用。中药对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滴虫病
等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随着医学事 业事业的发展,
对中药的药理研究也日益透彻,
中药的特效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在此,
我们例举部分驱虫中药给以介绍其功效主
治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

医学寄生虫

寄生虫病

中药

中药的药理研究

功效主治

临床应用


正文:


使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广
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9~10
月果皮变紫黑时
采收,晒干。去壳,取 种仁生用或炒香用。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
疳积


现代研究
:

(1)
化学成分

种仁含使君 子氨酸,约
0.5%
,以钾
盐形式存在,即使君子酸钾;脂肪油
23.9%< br>,油中含油酸
48.2%
,棕榈酸
29.2%

硬脂酸
9.1%
,肉豆蔻酸
4.5%
及花生酸、甾醇等

(2)
药理作用
10%
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
使君 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
麻痹猪蛔头部的作用,
麻痹前可见刺激现象,
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 氨酸钾;
其所
含吡啶类及油对人、动物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其粉有驱蛲虫作用。


(3)
不良反应

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使君子氨酸的 神经毒作用研究表
明,可造成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
本品内服可致胃肠刺激及膈肌痉挛,
毒副作用表现为,
呃逆、
头痛、
眩晕、
恶心、
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中
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解救办法可洗胃、催
吐,对症治疗;轻者可用 绿豆、甘草煎水服。


临床应用
:
(1)
驱蛔虫、蛲虫 :使君子仁
3

5

3g

6

8

4

5g

9

12
6g

13

15

7

5g
,成人
9

12g
。每日量
1
次嚼服,连服
3< br>天,最后
1
日服药后
3

时服硫酸美
15g
。使君子酸岬剂量
0

025

0

125g;儿童酌减,服药
3
小时
后服硫酸镁
15g
;亦可用使君子与其 他驱虫药配伍应用。
(2)
小儿疳枳:使君
子、麦芽、肉豆蔻、胡黄连、木香等同用。



苦楝皮

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
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功能主治:

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
癣瘙痒。


现代研究:

川楝、
苦楝的根皮或干皮
(
剥去外层棕色 粗皮的
内白皮
)
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

早年即证明,苦楝 皮的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特别对其头部具有麻痹作用,
自提得其有效成分苦楝素后,
作用 远较酒精提取物为强,
与山道年相比,
则缓慢
而持久。

对其作用原 理有二种说法:用较高浓度
(1

1000
以上
)
的苦楝素 对猪
蛔作用的观察,认为它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其头部的神经节;用较低浓度
(1
:< br>5000

9000)
的苦楝素,则观察到对猪蛔及其节段
(
头部及中部
)
有明显的兴奋作
用,
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
间歇地出现 异常的剧烈收缩,
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
(

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
)< br>,并能持续较长时期
(10

24
小时
)


此种兴奋作用乃是
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
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
扰乱其能量待 谢,
导致收缩性疲劳
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

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
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


临床应用
:

1


治小儿蛔虫:㈠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

此为
有小毒。
(
《千金方》
)
㈡樟根白皮,去粗,二斤, 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

(

)
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 下为度。
(
《简便双方》
)

2
)杀蛲虫:楝根皮二 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
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
(
《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


3
)治钩虫病:苦楝皮
(
去粗皮
)
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
两,加水五 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
(
《湖南药物
志》
)

槟榔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
产于海南、
台湾、
广西、
云南、
福建等地区。
一般采收分两个时期,
11~12
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槟干,
3~6
月采收成熟果
加工槟玉。

功能主治
: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
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 ,水肿,脚气,
症结。


现代研究
:
(1)
驱 虫:本品及所含槟榔碱有麻痹猪绦虫、牛绦虫、短小绦虫作用,使虫体产
生弛缓性麻痹,对猪绦虫作用更 为强大,能使虫体各部瘫痪。

(2)
拟胆碱作用:
槟榔碱为
M-
胆碱反应系统兴奋药,
能增强胃肠蠕动而产生腹泻,
故服槟榔煎剂驱虫,
可以 不用泻下剂。
另有缩瞳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本品含鞣
质,
低浓度能增强乙酰 胆碱对大鼠回肠、
子宫的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本身可使大
鼠回肠痉挛。

(3)
对中枢的作用:
槟榔碱能降低小鼠探究反射以及咖纷汄、
苯丙胺所致 的活动
增加,
并能减轻戊四氮引起的惊厥;
槟榔碱
3

6m g/kg
腹腔注射能使
5

30
天雏
鸡产生震颤,同时伴有 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增加;
5mg/kg
小鼠皮下注射,可使自
发活动减少,
1 0mg/kg
可致流涎、震颤;槟榔碱与肝组织匀浆温孵后,可被待谢
成槟榔次碱。
槟 榔次碱对大鼠和小鼠均有较弱的拟副交感作用;
能降低小鼠自发
活动、
探究反射及延长 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增强氯丙嗪的镇静作用,
并能部
分对戊四氮的惊厥。

(4)
抗病毒:
水浸液与流感病毒
PR8
混合后感染小鼠,
证明具有对抗流感病毒的
作用。


临床应用
:
(1)
治疗绦虫病

: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
90%
以上。

(2)
治疗姜片虫病

:治愈率自
47.2

90%
以上不等。

(3)
治疗鞭虫病

槟榔切片或打碎,取
100
克,加水< br>500
毫升浸渍
12
小时以上再
煎至
100

200
毫升,分红
2

3
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眼下,以防呕吐。

(4)
治疗蛲虫病

报告的少数病例
(3
例< br>)
均获治愈,
而多数病例
(71
例儿童
)

治愈
率仅占
38%
,且反应较多
.
(5)
治疗青光眼

用槟榔片制成
1

1
滴眼液,每
5
分钟滴
1
次,共
6
次。




南瓜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主产于浙江、江 西、
湖南、
湖北、四川等地。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收子,晒干。研粉生末,以新鲜 者良。


功能主治:

杀虫,下乳,利水消肿。可治绦虫 ,蛔虫,血吸
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后手足浮肿,百
日咳,痔疮


现代研究:


1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油
16.4 %[1]
,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棕
榈酸及硬脂酸,还有亚麻酸,肉豆蔻酸。还含类 脂成分,内有三酰甘油,三酰甘
油,单酰胆碱,磷酯酰已醇胺,磷脂酰丝氨酸
)
,脑苷 脂等。脱脂的种中分得有
效成分:南瓜子氨酸
.

2
)药理作用 :
1.
驱虫作用: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
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
100-300mg/kg
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
用。
4 0%
南瓜子粉煮液和
30%
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
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
其头及来成熟节片则无此 作用。曾用合成的
dl-
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
包囊带虫、豆状带虫及小鼠短 膜壳绦虫皆有效;体外实验证明,
1

500
溶液使
犬绦虫明显兴奋 ,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
2.
抗日本血吸虫
作用:
南瓜 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
在小白鼠感染血
吸虫尾拗的同时,给服南瓜 子共
28
天,有预防作用;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接
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
每 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
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
相仿。
小鼠实验证明,
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
对雌虫作
用更强;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 只在服药
1
周后(每天
3g
),开始发生
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毛壳 南瓜子预防作用大于光壳南瓜子。新鲜南瓜子与
1
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
不 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
的生长,
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
徐州所产的 功效较为显著。
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
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
改用发 酵法制作的浆粉也有同样预防
效果。
用酒精沉淀等四种方法可以分离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虫的有效
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
即南瓜子氨酸。
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 用主要在性发育
期前;
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
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化性变 化。
南瓜
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
但能使虫体萎缩,
生殖器官退化,
和 子宫内虫卵减少。
3.
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
2-10g/kg
灌胃,
并无毒性,
但口服
4g

对肝、
肺、
肾等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
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
南瓜子氨酸使肝
细胞呈轻 度萎缩,
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
停药后则迅速恢复正常。
感染血吸虫的
兔喂服 南瓜子后,
清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

3
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 br>体内虫数未减,可能因兔不爱食南瓜子,与饥饿有关
'
。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
鼠口服或腹腔注射,
可使动物兴奋狂躁,
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
但能使兔血
压升高和呼吸加快;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疗血吸虫病

临床试用南瓜子仁治疗血吸虫病,
具有一定疗效。
治后大便

复查,
部分患者转为阴性。
尤其对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73
例 观察,

服药
1

5
天体温即开始下降锗
89%< br>,

6

14
天开始退热的占
11%
体温降至
正常时间为服药后
6

34
天;疗程结束后部分病例的 肝脾肿大、血象、肝功能、
心电图等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则无明显改变。常用制
1
去油粉剂
:
每日全量
240

300
克 ,

:

10
岁以下儿童服半量,
10

16
岁服
160

2
水浸膏
:
每毫升相当于生南瓜 子仁
4
克。急性病例每日用
180
毫升,
200
克。○慢性病例每扫服
60
毫升。
儿童剂量按去油粉剂推算。
均以
30
天为一疗程。
副作

:
服药初期可能有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 ,均较轻微,不久即消失。浸
膏反应较粉剂为轻。
治疗中有
3
例晚期病人服药 后黄疸指数上升,
停药后
2
例下
降,
1
例仍继续上升而发生 肝性昏迷。故对晚期病例应慎重使用。


2
)治疗绦虫病

南瓜子配合槟榔应用。


3
)治疗蛔虫病

南瓜 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
1

2
两,于早晨空腹
时服。观察
5

13
岁粪检阳性患儿
56
例,服药后
1

2
天共
51
例排出蛔虫;第
5

10

48
例复查大便,有
33
例转为阴性。


4

治疗产后缺乳

每次用生南瓜子
5

6
钱,
去壳取仁,
用纱布包裹捣成泥状,
加开水适量和服
(
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
)

早晚空腹各服
1
次。< br>一般连服
3

5
天即可见效。如将瓜子仁炒热吃或煮粥吃则无效。


鹤虱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直立,高
20

50
厘米,多
分枝,有粗糙 毛。叶互生,无柄或基部的叶有
短柄;叶片倒披针状条形或条形,有紧贴的细
糙毛。先短钝,基 部渐狭,全缘或略显波状。
花序顶生,苞片披针状条形;花生于苞腋的外
侧,有短梗;花萼深裂 ,宿存;花冠淡蓝色,
较萼稍长,裂片,喉部附属物,雄蕊,内藏;
子房裂,头扁球状。小坚果 ,卵形,褐色,有
小疣状突起,边沿有
2

3
行不等长的锚状刺。< br>种子繁殖。


功能主治:

治虫积腹痛,阴道滴虫。


现代研究:


1
)天名精子有驱虫作用,
1%
天名精子配
5
滴加人生理食盐水< br>25ml
中,加温
37
℃再放人大绦虫,结果
1-2
分钟即死 。


2
)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两种季铵型生物碱, 一种从
化学及药理上均确定其为胆碱,
故有胆碱样作用;
另一种则尚未确定。
在动物试
验中(离体豚鼠、大鼠小肠、大鼠子宫、猫支气管。离体蛙心等),还显示有罂
粟碱样 作用。种子还含黄酮类,据云能扩章冠状血管,有用于心绞痛者。种子中
的甙性成分,
对麻醉大 有短暂的降压和抑制呼吸,
能松弛大鼠、
兔小肠及未孕子

宫。
也有 报告,
其提取物
(可能为叶)
对已孕或未孕的猫、
豚鼠子宫有收缩作用。果实的茸氁醇提取物有扩章冠伏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与柯柯碱相似。其变

DC.< br>的种子中提出的精油,对麻醉大小量可短暂的
降低血压而不影响呼吸,
大量则能导致持久 性的降压并抑制呼吸,
此精油对蛙心、
在位犬心有直接抑制作用;
对大鼠无镇痛作用,
但却能抑制其中枢神经系统;

对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蛙),有轻度的保护作 用;它能松弛离体大鼠及
兔小肠、
大鼠子宫平滑肌;
在离体蛙横纹肌标本上,
它能降低乙酞胆碱引起的收
缩。东北鹤虱的果实,试管内对蚯蚓、猪蛔虫、水蛙均有杀虫作用;
10%
鹤虱酒
精提取物
1ml
于试管内对猪蛔头部作用不明显,
须加 入
25ml
才能使之挛缩停止。
50%

25%
浓度的鹤虱 液体外实验,
20
小时后仅有少数的鼠烷虫死亡。(《中华
本草》)


临床应用
:

1
)章文仲鹤虱散(《外台秘要》)治蛔 虫心痛:鹤虱
0.6g
。为末,温水一盏,
和服之。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


2

鹤虱散

《太平圣惠方》

治小儿 多吐蛔虫:
鹤虱、
大黄各
0.3g

朴硝
15g

水煎。



百部

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
百部的干燥块根。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
嗽,百日咳;外用 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
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现代研究:

(1)
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时百部
(
品种未 鉴定
)

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
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
脑膜炎球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
霍乱弧菌、人型结核 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掂熘菌作用。

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
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掂熘 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

百部
(
品种不明
)< br>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
36
小时。

(2)
杀 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
(
品种未鉴定
)
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 br>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高浓度百部
(
品种不明
)
在体外且
能杀死鼠蛲虫。

(3)
其他作用用
1%
碘液
1

1
5
毫升注入猫的右肋膜腔使产生肋膜炎以引起咳
嗽,
灌服百部
(
品种未鉴定
)
煎剂
0.6

0.9
克/公斤,
并 无镇咳作用。

从百部属
植物中分离出的百部宁碱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



临床应用
:

1

治疗蛲虫病小儿 每次用百部
1
两,
加水浓煎成
30
毫升
(
成人用量 加倍
)


夜间
11
时左右作保留灌肠,
10
12
天为一疗程。

通过
133
例观察,治愈锗
62%


如辅以使君子粉和大黄浸泡液内服,则疗效可显著提高。

或用
20%
百部
煎液每次
30
毫升灌肠,每日
1
次,
7
次为 一疗程,多数病例在一疗程内即获治
愈。

另报告
52
例,
系用百部
5
两,
配合苦楝皮
2
两、
乌梅
3
钱,
加水
800
毫升,
煎成
400
毫升,
每次用< br>20

30
毫升于临睡前作保留灌肠,
结果有
51
例 治愈。


了使用方便,以后改为百部
5
钱,苦楝皮
1两,鹤虱
5
钱,研粉混合装入胶囔,
于临睡前取
1
粒插入肛门内 ,连用
7

10
天。


2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百部
2
两,加水
1000
毫升,煎成
6 00
毫升,冲洗阴
道,而后用雄黄粉均匀地喷入阴道皱襞。

每日
1
次,
5
日为一疗程。

观察
60< br>例,多数为一个疗程,少数经过
2

3
个疗程治愈。

平均用药
3

5
日,阴道分
泌物显著减少,
外阴部瘙痒等 自觉症状消失。

少数病例复发
(
多于月经后或流产

)< br>,再次治疗仍可获愈。

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3


用百部制成试剂作百部白雾反应试验,诊断血吸虫病。



蛇床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
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除去杂质,晒干。


功能主治
:
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 用于
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
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 蛇床子果实含挥发油
1.3%

香豆精类化合物(如蛇床子素)及其它成分和一些微量 元素。


2
)药理作用:

1.
对生殖系 统的影响:研究发现,蛇床子不同提取物体内外
试验对动物生殖系统有不同作用。
离体试验显示 ,
蛇床子浸膏的生理盐水溶液有
显著抑精作用。蛇床子可能为一种阴道避孕药。

2.
对“阳虚”动物的影响:
蛇床子传统认为能温肾壮阳,
现代研究证明,
其对阳虚模型动物有一定影响。

响体内环核苷酸和前列腺素的代谢是蛇床子补肾壮阳 作用的机理或途径之一,

时香豆精成分可能是蛇床子补肾壮阳作用的有效成分。

3.
抗炎抑菌作用:抑
制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作用:蛇床子及其提取物具有抑制多种 致病微生物的作
用。体外试管法试验证实,蛇床子提取物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羊
毛状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
对接种新城鸡瘟病毒的鸡胚能延长生命
6
小时。
蛇 床
子浸膏(
1

2
)体外试验有杀灭阴道滴虫作用。


临床应用
: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先用
10%
蛇床子煎液
500ml
冲洗阴道,然后放入
0.5 g

蛇 床子阴道用片剂
(
由蛇床子的提取物制成
)2
片。连续治疗
5-7< br>天为一疗程。经

近百例

观察,多数经一疗程即可治愈,滴虫转阴, 痒感消失;阴道清洁,白带
消失或显著减少。此外,试用于非滴虫性阴道炎,也有减少白带分泌的作用。 对
有宫颈糜烂者,应用后末见不良反应。
2
、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取蛇床子2
两,用纱布包好,加水
1500ml
,煮沸半小时;以棉垫浸透后拧半干,温敷 局部,
盖以油纸或塑料布包扎,使保持一定温湿度,一般可维持
0.5

1
小时。每日
罨包
4-6
次。临床观察
380
例,多数治疗
5-10
天,渗出物明显减少,炎症消退。
未发现任何副作用。亦可将蛇床于研成细末 ,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

1-2
次。观察
15
例婴儿 湿疹
(
糜烂期
)
,大多在用药第
2
天开始渗出减少,以后结痂而愈。
3
、治疗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普通
人 感染多数无症状,
但孕妇感染常导致流产、
死胎或死产,
活产儿也常出现先天
性心脏病、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以及智力迟钝等。
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
及后果 可归属于中医的胎漏、滑胎、胎萎等范畴。以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服

3
剂止血, 再加薏苡仁、板蓝根、贯众,蛇床子
6
克,服药
10
剂。
4
、治疗卵
泡发育不良:菟丝子
15
克,熟地
15
克,枸杞子
10
克,续断
15
克,山茱萸
10
克,茯苓
15
克 ,白术
10
克,苍术
10
克,淫阳藿
15
克,蛇床子
10
克,服
2

月后,蛇床子加至
15
克。
5< br>、治疗喉痒咳嗽:玄参
15
克,石斛
12
克,麦冬
10
克,生地
10
克,桔梗
20
克,杏仁
10
克,蝉蜕
10
克,薄荷
6
克(后下),连翘
10
克,牛蒡子
10< br>克,川贝母
3
克(冲服),蛇床子
10
克,服
3
剂症 消。因此,
凡见喉痒而咳者在治方中加入蛇床子,均可收到满意效果。
6
、治疗外阴白 斑:
蛇床子
40
克~
60
克,何首乌
30
克,胡桃 仁
30
克,白藓皮
30
克,山楂
30
克。
以蛇床子 为主药,内服加外洗,治疗外阴白斑病,有显著疗效。每日
1
剂,水煎
内服,药渣熏洗 坐浴
20
分钟,每日
2

3
次,可根据症状加减。
7
、治疗哮喘:
麻黄
6
克,杏仁
8
克,白果
8克,红参
8
克,炒白术
8
克,山药
8
克,五味子
5
克,菟丝子
10
克,炙僵蚕
6
克,防风
6
克, 罂粟壳
5
克,沉香
5
克,蛤蚧
5
克,
蛇床子
20
克,服
5
剂哮喘明显减轻,继服
20
剂,症状消失。




贯众

本品为蕨类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的干燥根状茎。


功能主治
:
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风热感冒;
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 血;便血;崩漏;血痢。
对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与预
防作用。


现代研究:


1
)中药化学成分: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含 绵马酸
BBB

PBB

PBP
等,黄绵马酸
AB

BB

PB

以及白绵马素。
还含东北贯众素,
α
-D-
葡辛糖
-
δ
-
内脂
-
烯 二醇)

异戊烯腺甙。又含三萜成分:里白烯,
9

11

-
羊齿烯,铁线蕨酮,
29-
何帕醇,
里白醇,雁齿烯等。


2
)药理作用:
1.
驱虫作用:粗茎鳞毛蕨,即东北贯众,根称绵 马,含粗绵马


49.17%
,可作欧绵马的代用品,驱除绦虫。欧绵马能 麻痹绦虫,应用历史已
很长。国内报告,贯众(品种未经鉴定)在体外对猪蛔有效。粗茎鳞毛蕨还能驱< br>除牛肝蛭。其复方煎剂对牛片形吸虫病及阔吸盘吸虫病有治疗功效。
2.
抗病毒
作用:上海报道,贯众对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
PR8
株、亚洲甲型病毒)在鸡胚
试 验上有强烈抑制作用,在小鼠(滴鼻法)试验上也有效,但作用较弱。此抗病
毒作用与其所含鞣酸有关( 含
14.5%
)。陕西亦报道,贯众对流感病毒的甲型

PR8
)、 亚洲甲型(
57-4
)、乙型(
Lee
)、丙型(
1233
)、丁型(仙台)均有
抑制作用。
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细胞的组织培养上,
也证明贯众 对
479
号腺病毒
3
型、
72
号脊髓灰质炎Ⅱ型、
44
号爱可
9
型、柯萨奇
A9
型、柯萨奇
B5
型、 乙
型脑炎(京卫研
1
株)、
140
号单纯疱疹等七种有代表性病毒株 有较强的抗病毒
作用。
欧绵马的水煎剂也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3
.< br>抗菌作用:
江西、
湖南、
广东报道,
当地贯众有某些抑菌作用,
但效力不强,
农村中作饮水消毒或预防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据称,对皮肤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 。
4.
对子宫的作用:煎剂
及精制后的有效成分对家兔的离体及在位子宫有显著的兴 奋作用,
收缩增强,

力提高。粗茎鳞毛蕨注射液对豚鼠(
0.1-0.7m l
,每毫升相当生药
50mg
)、家兔

0.8-1.3ml
)的离体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运动频率及紧张度均增加,振幅
减小,大剂量呈现强直性收缩;但换 洗后,仍可恢复正常。蛾眉蕨贯众对子宫作
用不甚明显。


临床应用
:
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风热感冒,乙型脑炎,痄腮 ,血痢,
肠风便血,血崩,带下,产后血气胀痛,驱蛔虫和蛲虫,热毒疮疡。




榧子

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
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秋季种子成
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 br>炒用。

功能主治
:
味甘,涩,性平。归大肠,胃,肺经。
杀 虫,消积,润肺,通便。主治蛔虫,钩虫,绦虫,
蛲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痔疮等。


现代研究

本品含有脂肪油 及挥发油等。
药理研究证实榧子中的成分含有驱除猫
绦虫,对钩虫有抑制作用,对蛔虫,蛲虫, 姜片虫有广泛的疗效,而且安全。

丝虫病

用榧子肉
150g,血余炭
30g
研末混合,蜜调制为
150
丸。口服,每次
2< br>丸,每日
3
次,
4
日为一疗程,有满意的效果。


临床应用



1

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对蛔虫,
绦虫,
钩虫,
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均有效,
尤以驱杀蛔 虫,绦虫见长。可单味炒熟嚼食:亦可配伍其他驱虫药以加强疗效,

如配使君子,大蒜瓣煎服 :或与槟榔,鹤虱,贯众等为丸服,于血余炭研末为丸
服可治丝虫病。


2
)小儿疳积

如食积停滞,大便秘结,纳呆,形瘦面黄,可用本品炒熟嚼食。




乌梅

功用主治:

敛肺,

涩肠,生 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久泻,
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现代研究



1
)对蛔虫的作用

乌梅 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
退的作用。
如将乌梅煎剂加入置有蛔虫的
1%
盐 水和
0.1%
碳酸氢钠溶液内可见蛔虫活动增强。
给狗通过胃管给予乌梅煎剂
50g
并收集其的
胆汁,
在厌氧条件下,
将蛔虫放入一直径
0.3- 0.5cm
的胶管内,
将胶管放入
38

的水盆内,
从蛔虫 头端入管内滴入收集的胆汁,
结果可见大部分蛔虫从管内后退,
有的蛔虫头从管内退出。
也有报道从
223
种中药热水提取液体外试验,
筛选具有
杀肠虫作用的药物 ,发现乌梅有效。


2

抗病原生物作用

体 外筛选发现,
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如痢疾杆
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 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对结核
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
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 酸和苹果酸有关。
对某些致病性
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


3

其它作用

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 ,
有较强的拮抗由钾离子引起的豚鼠结
肠带收缩的活性,已分离出其活性成分是
5-< br>羟甲基
-2-
糠醛。对胆囊乌梅煎剂口
服有稍微收缩作用。体外试验,乌梅对人 子宫颈癌
JTC-26
株有抑制作用,抑制
率在
90%
以上。小鼠玫 瑰花环试验表明,乌梅对免疫功用有增强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
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
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 ,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
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桐子大。先
食饮服十丸,
日三服,
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

《伤寒论》
乌梅丸)


2
)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总结:

通过
1/4
学年的寄生虫学习,
让我收获颇多。
经过老师的讲述使我们学到了
有关寄生虫 的知识,
学到如何预防,
治疗寄生虫病的方法,
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周
围的诸多 “同伴”。通过学习,了解了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在个人的卫生习惯
和饮食方面予以重视,不吃未熟的 食物,尽量避免寄生虫的感染几率。同时,也

爱哭-


爱哭-


爱哭-


爱哭-


爱哭-


爱哭-


爱哭-


爱哭-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03: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3259.html

中药治疗寄生虫病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