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性生活-
尿液形成的过程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
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浆中的水分、
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
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
与血浆接近。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 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
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
重新进入
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 去的过程。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 强,
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
此外,
原尿中大部分水
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
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 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泌
H+
、泌
K+
、泌
NH3.
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 管腔。此外,
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 多在近端小
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
肾小球的滤过作 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
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 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 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
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
(
1
)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 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
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
,< br>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
2
)(
2
)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
进入血液。
(
3
)(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还将一些物质 分泌或排泄到消化液当中,小管液
经过这些过程,最后流向集合管远端形成终尿。
尿液生成的过程
尿液生成过程:
①通过肾小球的滤过 作用生成原尿;
②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和分
泌和排泄,最后形成终尿。
原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原尿量)
,称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
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 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曾层构成。
除
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血浆 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基膜的空隙较小 ,
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
滤过膜各层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
可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
限制其滤过。
通透性的高低决定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但以分子大小为
主。在分子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带正电荷者易通过,带负电荷难通过。
终尿的生成——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泄功能
-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近球小管 :小管液中约
67%
的
Na+
、
Cl-
与水在近球小管被重 吸收。其中
Na+
主要为主动重吸收,
Cl-
为被动吸收。
水随小管 液中。
NaCl
等溶质吸收后所形成的管内外渗透压差而被动重吸收,
其吸收量
不受神经、激素调节,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
HCO-3
是以
CO2
形式重 吸收。
HCO-3
先与肾小管分泌的
H+
结合,
生成
H2C O3
,
离解为
CO2
和水。
CO2
扩散入细胞,
在 碳酸酐酶作用下,
再与水生成
H2CO3
,
又离解为
H+
和
-3
与
Na+
一起转运入血。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机制为与
N a+
的同
向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限于近球小管。
肾小管对葡 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尿中开始
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肾糖阈,为
160~
180mg%.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滤液中约
12%
的
Na+
与
Cl-
,
以及不同量的水在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重吸收,
并
可随机体的水、盐平衡状态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调节;
Na+
和
K+
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
调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泌
H+
:以
H+-Na+
交换方式进行。
泌
K+
:以
K+-Na+
交换方式进行。尿中的
K+
排泄量随
K+
的摄入量而异,从而维持机体血
K+
浓
度 相对稳定。
Na+-K+
交换和
H+-Na+
交换之间有竞争性抑制。酸中毒 时由于
H+-Na+
交换增强,
Na+-K+
交换减弱,
K+
的分泌排出减少而出现高血钾。高血钾时由于
Na+-K+
交增强,
H+-Na+< br>交减
弱而
H+
分泌排出减少,出现酸中毒。
泌
NH 3
:
NH3
在小管液中与
H+
结合生成
NH+4
, 使小管液中的
H+
浓度降低,有利于肾小管进一步
泌
H+.NH+4
与
Cl-
形成
NH4Cl
随尿排出。
NH3
的分泌还能促进
Na+
和
HCO-3
的重吸收。酸中毒时
NH3
分泌增加。
尿液的生成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囊囊腔中的滤液,除了没有大分 子蛋白质外,
其余成分、渗透压以及酸碱度均与血
浆相同。
1
、有效滤过压(
EFP
)
。
EFP=
肾小球毛细管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
1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2
)有效滤过压。
3
)肾血浆流量。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机能。
1< br>、
近球小管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能将原尿中
67%
的
Na+< br>、
Cl-
、
K+
和水重吸收;
约
85%
的< br>HCO3-
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几乎全部重吸收。而
H+
、有机酸和碱被分 泌到小管中。
2
、髓袢的重吸收。髓袢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重吸收作用。
3
、远球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远球小管和集合管能将原尿中
12%
的< br>Na+
、
Cl-
和不定量
的水重吸收,而且能分泌不定量的
K +
、
H+
和
NH3.
(三)
、尿的浓缩和稀释。
1
、逆流倍增和 逆流交换。尿浓缩和稀释机理与物理学中逆流倍增和逆流交换的原理相似。
2
、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3
、
直小血管在保持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使一部分水随血流返回体循环,
维持肾髓质的渗透压梯度。
4
、尿浓缩和稀释过程。由于流经亨利氏攀升支粗段及远球小 管尿中的
NaCl
被重吸收,而水不被
吸收,
进入集合管的尿是低渗的,而集合管周围的组织液愈近内髓深层愈为高渗。
当存在有抗利尿激素
(
ADH)的情况下,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因渗透压作用,水进入管周组织液,尿的浓
度随之 升高,得到浓缩。
ADH
降低时,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不增加,水留在尿中,尿被稀释 。
(四)
、尿生成的调节
1.
肾内自身调节。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月经期间性生活-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17: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814.html
-
上一篇:尿道炎出血是怎么回事,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女性尿道出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