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儿童医院]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9 13:39

注射丰胸-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北京肠胃)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儿童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

2014









编写说明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
(中发 〔
2009

6
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
期间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2

11
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
( 国发〔
2012

57
号)文件要求,推进医疗资
源结构优化和布局 调整,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
现有资源,在中央和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儿童医学中心或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是指根据区域儿科卫 生规划
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承担区域儿科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
治疗,各级各类医学人才培养 及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医疗
机构,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
教学和 科研能力具有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为此,我们起
草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儿童 医院)
,主要目的
是根据设置标准,对符合各地申报的医疗机构进行准入和评
估,遴选 出一批学科门类齐全、临床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辐
射范围广、
科研和教学水平高,
向一 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
(人
口大于
5000
万)提供疑难重症诊疗,并承担人才 培养、医
学科研与教学任务的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本标准由八章组成,涵盖了医 疗机构基本情况、运行绩
效、功能与任务落实、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医技科室服务能
力、医学教 育、科研能力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用客观数据来
衡量申报医疗机构各方面的真实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1

1.1

1.2

1.3

1.4

基本情况

.
.... ........................................ 15

地理位置

................................. .................... 15

床位规模

..... ................................................ 15

建筑情况

.......................... ........................... 16

开设的诊疗科目

............................................. 16

1.4.1

必设诊疗科目
............... ................................. 16

1.4.2

二级临床诊疗科目
.......................................... 16

1.5

1.6

1.7

医疗设备
< br>............................................... ...... 17

人力资源配置
...................... .......................... 17

医院信息化建设

............................................. 18

1.7.1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 18

1.7.2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
................. 18

1.7.3
卫生数据共享
...................................... .......... 19

1.7.4

患者主索引应用

............................................. 19

1.8

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

.................................. 19

1.8.1

患者来源及分布

............................................. 19

1.8.2


3
年医疗技术推广及输出(满足其中之一)
......... 20

1.8.3


3
年承办学术会议
....................................... 20

1.8.4

远程会诊

................... .................................. 20

1.9

护理管理指标:

............................................. 20

2

运行绩效

................ ........................................... 21

2.1

2.2

2.3

2.4

工作负荷

................................. .................... 21

工作效率

..... ................................................ 21

患者负担

.......................... ........................... 22

资产运营
................................................ ..... 22

3

功能与任务
............. ........................................... 23

3.1

3.2

医疗服务总体质量
.......................................... 23

医疗服务绩效
.................................... ............ 23

3.2.1

医疗服务的广度

............................................. 23

3.2.2

医疗服务的整体技术难度

.................................. 23

3.2.3

同类疾病的治疗费用
....................................... 24

3.2.4

同类疾病治疗时间
.......................................... 24

3.2.5

医疗服务质量
...................... .......................... 24

3.2.6

医院技术全面性的测评

.
.................................... 24

3.2.7

医院危重病例救治能力评价
............................... 24

3.3

3.4

临床重点专科
........................ ........................ 25

承担对口支援、援外等医疗工作

.
......................... 25

3.4.1


3
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情况
............................ 25

3.4.2


3
年承担援外任务情况

.
................................. 26

3.5

传染病报告
.................................................. 26

3.6

3.7

3.8

专病专报

................................. .................... 26

感染性疾病管理

............................................. 26

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

.
.................................... 26

4

临床专科服务能力
................................................ 27

4.1

内科
.................... ...................................... 28

4.1.1

心血管内科
.................................................. 28

4.1.1.1

4.1.1.2

4.1.1.3

4.1.1.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28

床位效率

.......................... ....................... 28

人员配置

.. ............................................... 28

技术能力

.......................... ....................... 28

4.1.2

呼吸专业

................................. .................... 31

4.1.2.1

4.1.2.2

4.1.2.3

4.1.2.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31

床位效率

.......................... ....................... 31

人员配置

.. ............................................... 31

技术能力

.......................... ....................... 31

4.1.3

消化科

.
............................. .......................... 34

4.1.3.1

4.1.3.2

4.1.3.3

4.1.3.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34

床位效率

.......................... ....................... 34

人员配置

.. ............................................... 34

技术能力

.......................... ....................... 34

4.1.4

神经内科

................................. .................... 37

4.1.4.1

4.1.4.2

4.1.4.3

4.1.4.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37

床位效率

.......................... ....................... 37

人员配置

.. ............................................... 37

技术能力

.......................... ....................... 38

4.1.5

血液肿瘤科
.................................................. 40

4.1.5.1

4.1.5.2

4.1.5.3

4.1.5.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40

床位效率

.......................... ....................... 40

人员配置

.. ............................................... 40

技术能力

.......................... ....................... 41

4.1.6

肾病科

.
............................. .......................... 44

4.1.6.1

4.1.6.2

4.1.6.3

4.1.6.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44

床位效率

.......................... ....................... 44

人员配置

.. ............................................... 44

技术能力

.......................... ....................... 45

4.1.7

内分泌科

................................. .................... 47

4.1.7.1

4.1.7.2

4.1.7.3

4.1.7.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47

床位效率

.......................... ....................... 47

人员配置

.. ............................................... 47

技术能力

.......................... ....................... 48

4.1.8

风湿免疫科
.................................................. 51

4.1.8.1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51

4.1.8.2

4.1.8.3

4.1.8.4

床位效率

................. ................................ 51

人员配置

................................. ................ 52

技术能力

......... ........................................ 52

4.1.9

新生儿内科
.................................................. 54

4.1.9.1

4.1.9.2

4.1.9.3

4.1.9.4

4.2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54

床位效率

.......................... ....................... 54

人员配置

.. ............................................... 55

技术能力

.......................... ....................... 55

外科
........ .................................................. 57

4.2.1

泌尿外科

............ ......................................... 57

4.2.1.1

4.2.1.2

4.2.1.3

4.2.1.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57

床位效率

.......................... ....................... 57

人员配置

.. ............................................... 57

技术能力

.......................... ....................... 57

4.2.2

心脏外科

................................. .................... 60

4.2.2.1

4.2.2.2

4.2.2.3

4.2.2.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60

床位效率

.......................... ....................... 60

人员配置

.. ............................................... 60

技术能力

.......................... ....................... 61

4.2.3

骨科
....................................... ................... 63

4.2.3.1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63

4.2.3.2

4.2.3.3

4.2.3.4

床位效率

................. ................................ 63

人员配置

................................. ................ 63

技术能力

......... ........................................ 63

4.2.4

普通外科

................... .................................. 66

4.2.4.1

4.2.4.2

4.2.4.3

4.2.4.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66

床位效率

.......................... ....................... 66

人员配置

.. ............................................... 66

技术能力

.......................... ....................... 66

4.2.5

神经外科

................................. .................... 69

4.2.5.1

4.2.5.2

4.2.5.3

4.2.5.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70

床位效率

.......................... ....................... 70

人员配置

.. ............................................... 70

技术能力

.......................... ....................... 70

4.2.6

胸外科

.
............................. .......................... 71

4.2.6.1

4.2.6.2

4.2.6.3

4.2.6.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71

床位效率

.......................... ....................... 72

人员配置

.. ............................................... 72

技术能力

.......................... ....................... 72

4.2.7

肿瘤外科

................................. .................... 74

4.2.7.1

4.2.7.2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75

床位效率

.......................... ....................... 75

4.2.7.3

4.2.7.4

人员配置

................. ................................ 75

技术能力

................................. ................ 75

4.2.8

新生儿外科
.................................................. 77

4.2.8.1

4.2.8.2

4.2.8.3

4.2.8.4

4.3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77

床位效率

.......................... ....................... 78

人员配置

.. ............................................... 78

技术能力

.......................... ....................... 78

儿童保健中心
..... ........................................... 80

4.3.1

儿童保健中心
...................... .......................... 80

4.3.1.1

4.3.1.2

4.3.1.3

4.4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80

人员配置

.......................... ....................... 81

技术能力

.. ............................................... 8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83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83

床位效率

.......................... ....................... 83

人员配置

.. ............................................... 83

技术能力

.......................... ....................... 84

4.4.1.1

4.4.1.2

4.4.1.3

4.4.1.4

4.5

眼科
........................... ............................... 86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86

床位效率

.......................... ....................... 87

人员配置

.. ............................................... 87

4.5.1.1

4.5.1.2

4.5.1.3

4.5.1.4

4.6

技术能力

................................. ................ 87

口腔科

.
..... .................................................. 89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89

床位效率

.......................... ....................... 89

人员配置

.. ............................................... 90

技术能力

.......................... ....................... 90

4.6.1.1

4.6.1.2

4.6.1.3

4.6.1.4

4.7

感染科

.
................. ...................................... 92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92

床位效率

.......................... ....................... 93

人员配置

.. ............................................... 93

技术能力

.......................... ....................... 93

4.7.1.1

4.7.1.2

4.7.1.3

4.7.1.4

4.8

急诊科

.
................. ...................................... 96

4.8.1

急诊科

.
............... ........................................ 96

4.8.1.1

4.8.1.2

4.8.1.3

4.8.1.4

4.9

急诊规模及设置

.
........................................ 96

床位效率

.......................... ....................... 96

人员配置

.. ............................................... 96

技术能力

.......................... ....................... 96

重症医学科(含
PICU

NICU

CCU


................... 99

4.9.1

重症医学科
.................................................. 99

4.9.1.1

4.9.1.2

床位效率

................................. ................ 99

人员配置

......... ........................................ 99

4.9.1.3

4.10

4.10.1

技术能力

................................. ................ 99

皮肤科

.
..... .................................................
1
02

皮肤科

.
............. .....................................
1
02

4.10.1.1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1
02

4.10.1.2

床位效率

................................................
1
03

4.10.1.3

人员配置

................................................
1
03

4.10.1.4

技术能力

................................................
1
03

4.11

4.11.1

麻醉科

.
............................. .........................
1
05

麻醉科

.
............................. .....................
1
05

4.11.1.1

规模及设置
.............................................
1
05

4.11.1.2

人员配置

................................................
1
06

4.11.1.3

技术能力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
....................
1
06

4.12

康复医学科
.................................................
1
07

4.12.1.1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1
07

4.12.1.2

床位效率

................................................
1
08

4.12.1.3

人员配置

................................................
1
08

4.12.1.4

技术能力

................................................
1
08

4.13

4.13.1

中医儿科或中西医结合儿科
..............................
1
10

中医儿内科
.............................................
1
10

4.13.1.1

门诊规模及设置

.
.......................................
1
10

4.13.1.2

床位效率

................................................
1
11

4.13.1.3

人员配置

................................................
1
11

4.13.1.4

技术能力

................................................
1
11

5

医技科室服务能力
...............................................
1
13

5.1

药剂科

.
. .................................................. ...
1
13

5.1.1

药剂科

.
............................................. .........
1
13

5.1.1.1

5.1.1.2

5.1.1.3

5.2

科室规模及设置

.
.......................................
1
13

人员配置

................. ...............................
1
14

技术能力

................................. ...............
1
14

检验科

.< br>............................................... .......
1
16

5.2.1

检验科

.
......................................... .............
1
16

5.2.1.1

5.2.1.2

5.2.1.3

5.2.1.4

5.3

规模及设置
.............................................
1
16

人员配置

................. ...............................
1
17

检验水平

................................. ...............
1
17

检验项目报告时间

.....................................
1
18

病理科

.
............. .........................................
1
18

5.3.1

病理科

.
................................................. .....
1
18

5.3.1.1

5.3.1.2

5.3.1.3

5.4

规模及设置
.............................................
1
18

人员配置

................. ...............................
1
19

技术能力

................................. ...............
1
19

输血科

.< br>............................................... .......
1
20

5.4.1

输血科

.
......................................... .............
1
20

5.4.1.1

5.4.1.2

5.5

人员配置

..... ...........................................
1
20

技术能力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
1
20

放射科

.
............. .........................................
1
22

5.5.1

放射科

.
................................................. .....
1
22

5.5.1.1

5.5.1.2

5.5.1.3

5.5.1.4

5.6

规模及设置
.............................................
1
22

人员配置

................. ...............................
1
22

技术能力

................................. ...............
1
23

面积、安全防护要求
..................................
1
26

超声科

.
............................. .........................
1
26

5.6.1

超声科

.
............... .......................................
1
26

5.6.1.1

5.6.1.2

5.6.1.3

5.7

规模及设置
.............................................
1
26

人员配置

................. ...............................
1
27

技术能力

................................. ...............
1
27

营养科

.< br>............................................... .......
1
28

5.7.1

营养科

.
......................................... .............
1
29

5.7.1.1

5.7.1.2

5.7.1.3

5.7.1.4

营养科

.
............................. .....................
1
29

门诊设置及设施

.
.......................................
1
29

人员配置

................. ...............................
1
29

技术能力

................................. ...............
1
29

6

医学教育

................................. .........................
1
31

6.1

教学设施

..................... ...............................
1
31

6.2

6.3

6.4

6.5

教学能力与水平

............................................
1
31

继续教育

................. ...................................
1
32


1
年接受儿科内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修情况

.
..
1
3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1
32

7

科研能力

....... .................................................. .
1
33

7.1

7.2

7.3

7.4

7.5

7.6

7.7

科研人才

..................... ...............................
1
33

重点实验室
.................................................
1
34


3
年主持科研项目
......................................
1
34


3
年科研经费

.
. ..........................................
1
34


3
年科研成果

.
. ..........................................
1
35

药物临床试验
.................... ...........................
1
35


3
年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情况

.
.....................
1
35

8

质量与安全
.......................... .............................
1
37

1
基本情况

申报成为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的医疗机构所处地理
位置应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人口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必
须齐全,有完善的医技科室与之配套,有满 足医疗、教学和
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梯队,较高的信息化
管理水平,较强的医 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国家级区域儿
童医疗中心按以下六大区划分:
华北地区:
北京 市、
天津市、
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
省、黑龙江省 、内蒙古自治区(蒙东)
;华东地区:上海市、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 东省;中南
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西南地区:重 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
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

地理位置

地理优越,交通便利,
3
小时路面交通能够覆盖区域内
人口



70 %


1.2

床位规模

1)
核定床位数



800
张;

2)
外科(一级学科)占医院床位总数



25 %


3)
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


10%;
4)
急诊抢救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含
EICU



1.5 %


1.3

建筑情况

1)
每床建筑面积




90

平方米;


2)
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




10

平方米;

3)
教学用房面积占医院建筑总面积



5

%


4)
科研用房面积占医院建筑总面积




2

%


1.4

开设的诊疗科目

1.4.1

必设诊疗科目




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
腔科、皮肤科、急 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或)中
西医结合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含
NICU

PICU

CCU
、营养科、
药剂科。

1.4.2

二级临床诊疗科目


1



儿科必须设有:

新生儿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感染病专业、小儿呼
吸专业

、小儿心脏病 专业、小儿肾病专业、小儿血液病肿
瘤专业、小儿神经病学专业、小儿内分泌专业、小儿风湿免
疫专业。

2


小儿外科必须设有:

小儿普通外科专业、
小儿骨科专业、
小儿泌尿外科专业、

小儿神经 外科专业、小儿胸外科专业、小儿肿瘤外科专业、
新生儿外科专业、小儿心外科专业。

3
)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必须设有:

儿科专业

1.5

医疗设备

配备全面的医疗设备以满足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的需
求。

1)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
CT


台均运行时间



10
小时
/
天,
台均人次≥

70

/
天;

2)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MRI


台均运行时间



10
小时
/
天,台均人次≥

35

/
天;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X
线机(
DSA


台均运行时间≥

6
小时
/
天,台均人次≥
2
/
天;

4)
其他设备:

飞行时间质谱仪 、超高液相质谱仪、流式细胞仪、多
功能暖箱、黄疸治疗灯、黄疸治疗仪等;

5)
大型设备管理品目中乙类医用设备购置情况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
CT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
MRI


800
毫安以上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X
线机(
DSA


1.6

人力资源配置

1)
卫技人员

(1)
卫技人员∶床位



1.15

1


(2)
医师∶床位



0.3


1



(3)
护理人员∶床位



0.8

1



2)
重要部门护理人员配备

(1)
病房护士∶床位



0.45

1


(2)ICU
护士∶床位


1.8

1


(3)
手术室护士∶手术床
(

)


3

1


(4)
麻醉后恢复室护士∶实际开放恢复室床位



1

3


3)
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20 %

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
主任医师职称。

4)
全院医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50 %

各临床科室医师
研究生比例


30 %






5)
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比例≥
35%


6)
专职科研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
1 %


7)
临床药师、营养师、呼吸治疗师及康复治疗师配置要
求见相关科室标准。

1.7

医院信息化建设

1.7.1


息系统安全保障

1)
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级



级;


3)
主要面向患者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级;

1.7.2


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1)
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卫生信息方面的相关标准,
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等级




4
级;

2)
医院的各项业务得到信息系统 的良好支撑,
包括临床
业务、科研业务、教学业务、管理
(
医院人事、财务和 医
院运行
)
业务;


3)
实现基于标准协议的 数据互联互通,
互操作,
高度共
享,满足临床工作的要求;

4)
设置临床数据中心并实现相关应用;

5
)设置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数据备份和应用程序
备份;

6
)具有快速排除医院信息平台故障的能力;

7
)设置完整的医院 信息平台运行维护应急方案,发生
故障后能在半小时内响应,在半小时内启动应急方案,
确保医 院核心业务继续开展。

1.7.3


生数据共享


1)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与儿科内卫生信息系统实现
数据交换;


2)
实现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系统数据对接。

1.7.4


者主索引应用

实施基于患者主索引管理和业务应用。

1.8

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

1.8.1

患者来源及分布

1)
门诊就诊患者中来自市外



50
%
、本区域内≥

50 %
、区域外



10 %


2)
住院患者中来自市外



40 %
、本区域内



30 %

区域外



10 %


1.8.2


3
年医疗技术推广及输出(满足其中之一)

1)
区域内新技术推广项目数



1
项;

2)
引入新技术



1
项;

3)
自主开发新技术



1
项。

1.8.3


3
年承办学术会议

1)
国际学术会议


1
场;

2)
国家级学术会议


2
场。

1.8.4

远程会诊





1)
医院能利用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
程预约、远程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诊 断、远程心电诊断、远
程医学教育;能开展

2
项或以上的高端服务:远程门诊、
远程重症监护、远程手术示教、远程病理诊断;

该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平台覆盖省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20
家;联网的跨省医疗机构



3
家;实现跨省远程会诊、
双向转诊、远程教育;

3)
各项服务总业务量每年



1000

;
4)
响应考核指标:
在接到远程会诊申请后,
由副高及以上职
称医 师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对危重、急诊患者

1
小时内响
应,普通、疑难患者在

12
小时内响应。


1.9

护理管理指标:

1
)执行三级(护理 部
-
科护士长
-
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
体系;

2
)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
100%


3
)实施责任制护理,每名护理人员负责



8
名患儿;


4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比例



95%


5
)临床一线专科护士占全院护理人员比例≥

10%


2

运行绩效

运行绩效用于 衡量申报医疗机构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水
平。在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治疗质量、患者负担、资产运营五方面分设指标,通过病案首页收集、分析医院运行相关
数据,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领导层 进行科学管理提供
客观依据。

2.1

工作负荷

作为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以疑难、急危重症患者
救治为主,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服务量来支持医 疗、教学与
科研工作。指标主要有:


1)
年门诊人次


150
万;



2)
年急诊人次


6
万;

3)
年出院人次≥
3
万;

4)
年住院手术人次≥
1.5
万;

5)
年手术及操作人次占出院人次比例≥
40 %



6)
年外科手术人次占外科出院人次比例≥
90 %


2.2

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是指工作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产出大于 投入表
示效率高,也体现机构的管理水平。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高
低通常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 次数、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来衡
量。

1)
平均住院日


10
天;

2)
床位使用率

90

95 %






3)
床位周转次数

25

30
次;

4)
专科床位使用率见“临床服务能力”相关专科标准。

2.3

患者负担

公立医院应坚持公益性,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均次费用增
长,不超过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
GDP
增长幅度。

1)
检查前一年门诊均次费用增长比率:




%
;检查前

一年当地
GDP
增长率




%


2)
检查前一年出院患者均次费用增长比率:




%
;检

查前一年当地
GDP
增长率




%


2.4

资产运营

1)
流动比率≥
300%


2)
速动比率≥
200%


3)
医疗收入
/
百元固定资产≥
80


4)
业务支出
/
百元业务收入≤
110


5)
资产负债率≤
15%


6)
固定资产总值




亿元;


7)
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
45%


8)
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12 %


3

功能与任务

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应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承
担对下级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承担对口支
援及援助其他国家,执行传染病 报告制度,加强感染性疾病
管理,承担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导等政府指令性
公共卫生 任务。

3.1

医疗服务总体质量

下列结果指标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断
和治疗水平。

1)
住院手术死亡率


0.5%


2)
新生儿住院死亡率


1.5%


3)
住院患者危重抢救成功率


85%
、死亡率


10%
4)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95%


5)
急诊科进入抢救室抢救总人数


15000
人,危重患

者抢救比例


30%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85%


6)
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


95%


(细胞学除外)

3.2

医疗服务绩效

3.2.1


疗服务的广度


DRG
组数


300
组。

3.2.2


疗服务的整体技术难度

病例组合指数值(
CMI
值)
=

(

DRG
权重×该医院
/

DRG
的病例数
) /
该医院
/
该学科的病例数。

说明:
CMI
值高,表明技术难度大

3.2.3


类疾病的治疗费用

费用消耗指数是该医院该学科某个
DRGs< br>例均费用与国家级
医疗中心申报单位该学科该
DRGs
例均费用的比值;

3.2.4


类疾病治疗时间

时间消耗指数是该医 院该学科某个
DRG
平均住院日与国家
级医疗中心申报单位该学科该
DRGs
平均住院日用的比值。

3.2.5


疗服务质量


低风险和中低风险病例住院死亡率与国家级医疗中心均
值之比。

3.2.6


院技术全面性的测评

1)
缺失专业:医院的基本职能涵盖
20
个主要疾病分类


MDC

,如果医院在某个
MDC
上没有病例,认为出现“缺失专业”


2)
低分专业:构建每一个
MDC
的“能力指数”
。如果医

院某
MDC
的能力指数在所有国家级医疗中心申报单位申报
单位中排名的后< br>5
位,认为出现“低分专业”



3.2.7


院危重病例救治能力评价

1)
病例类型: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 炎、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严重脓毒症、多发创伤、先天性食道闭锁、复杂先
天性心脏病;

2)
疾病转归:转院率、非医嘱出院率、转社区机构率、
回原住地率 和死亡率;转院率
+
死亡率
=
未救治率;

3)
综 合评分:以“回原住地率”作为正向指标;同时结
合负向指标“未救治率”进行双向综合评分。

4)
能力变化:涉及创伤



急危重症抢救类疾病的


2






DRG
组的数据逐年追踪监测。

3.3

临床重点专科

1)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
个,其中主要专科获得国家

重点专科占主要专科比


30%



3)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
个,
其中主要专科获

得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占主要专科比


30%


3.4

承担对口支援、援外等医疗工作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提供对口支援及保障,
实施医疗资源共享:


3.4.1


3
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情况

1)
援助省外医疗机构




家,其中三级医院




家,二

级医院




家,基层医疗机构




个;

2)
援助省内医疗机构




家,其中三级医院




家,二

级医院




家,基层医疗机构




个;

3)
长期(≥
6
个月)派驻医务人员




人次,其中高级

职称占




%
,中级职称占




%


3.4.2


3
年承担援外任务情况

1)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援助




(国家名称)医疗机






家,共长期派出医务人员



人次;

2)
帮扶




(国家名称)医疗机构



家;输出适宜医

疗技术




项,派出医务人员



人次。

3)
建立区域医疗协同机构(医联体)



个。

3.5

传染病报告

1)
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

2)
甲类传染病零漏报;

3)
乙类传染病报告漏报率


1%


3.6

专病专报

完成规定的专病专报任务。

3.7

感染性疾病管理

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

3.8

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

1)
健康教育与促进:对所在社区或共建单位提供儿童健

康教育、健康促进 、健康咨询工作,使所在社区居民或共建
单位家长对儿童常见病的预防知识有所提高。

2)
开设慢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精神疾病、骨质疏松

门诊;

4)
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公共卫生任务,完成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

4

临床专科服务能力

临床专科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直
接 反映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术地位。临床专科建设是医
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医院发展 建设过程
中,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临床专科建
设要有医院的统筹保障,要 以重点专科为龙头,要有杰出的
学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等。临床专科的建设过程必须秉承提
高医 疗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升医
院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广大患 者服务。

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必须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
量雄厚、医疗技术精 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大
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国家级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必须具有一
大批各具特色的临床专科,临床专科优良的医疗技术水平、
优质的医疗服务、合理的技术人才梯队、强 大的辐射带动能
力,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级区域儿 童医疗中心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
断与治疗,
其主要临床专科
(重症医学、
呼吸科、
感染病科、
消化内科、神经科、心脏内科、急诊科、普外科、骨科、胸
外科 、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急诊科、麻醉科)服务能力必
须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符合本章节标准要求或成 为国家临
床重点专科,其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必须与本章节所有标准符
合率达到
80%< br>以上(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科室视为符
合本章节相应标准
)


4.1

内科








4.1.1


血管内科



4.1.1.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2
万人次

2)
年住院病例数:≥
1000
人次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建议
2
项或以上)

1.

心律失常电生理及介入治疗











2.

先天性心脏病及介入治疗






















3.

心肌病变





























4.

心力衰竭



























4.1.1.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0%

2)
平均住院日:≤
9



4.1.1.3

人员配置

1)
科主任:

正高,硕导及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

及以上。

3)
人才梯队:科室人员中有省市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

组委员及以上



1
人(除科主任外)


4.1.1.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率(
%


级< br>医








比< br>率

%


1.

心力衰竭

2.

暴发性心肌炎

3.

室上性心动过速

速、室颤)

5.










15
速、房扑、房颤)

6.

心肌病变

7.

冠状动脉病变

填塞

9.

先天性心脏病

10.
不明原因晕厥

11.
高血压

可选项目

病种名称













率(
%






50

10

10

90

90

90

20

20

20

15

20

80

90

90

20

20

20

80

20

20

5

20

80

90

95

80

20

20

20

20
(例)

4.










10
8.

大量心包积液
/
心包

5
(例)

及< br>社








%< br>)

心肌炎、心肌损害

川崎病

风湿性心脏病


100

50

5




95




95

90

20

20

20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40%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1.

心内电生理检查

2.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3.

动态心电图

4.

起搏器置入术

5.

食道调搏

6.

平板运动试验

7.

直立倾斜试验

8.

动态血压监测

9.

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照影(
CTA


10.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年完成例数
(例)




50



80



2000



10



20



200



20



50



200



300
4.1.2


吸专业






4.1.2.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30


万人次

2)
年住院病例数:


3000



人次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建议
3
项或以上)

1.


哮喘门诊


























2.


睡眠门诊

































3.


免疫缺陷门诊
























4.


支气管镜门诊






















4.1.2.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0%


2)
平均住院日:



8





4.1.2.3

人员配置

1)
科主任:

正高,硕导及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

及以上。

2)
科室人员中有省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及以




2
人(除科主任外)


4.1.2.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年完成例数
治愈好转率
转< br>入




(例)

1.

重症肺炎

铁血黄素沉
着症

3.

免疫缺陷病

20
肺损害

4.

呼吸衰竭

异物

6.






80
喘,急性发
作,重症

7.

弥漫间质性

10


肺疾病

8.

闭塞性细支

50
气管炎

9.

咯血待查

发育畸形

11.
支气管扩张

30



可选项目


10


500

400

%



90%

90%






构比率 (
%



10%

10%
2.

特发性肺含

20

90%

90%

90%

10%

10%

10%
5.

气管支气管

150

95%

30%

90%


10%

90%

90%


90%



10%

10%

10%
10.
先天性心肺

20


90%


30%
病种名称











医院及


转率< br>(
%






机构比
率(
%



90%

90%

30%

30%
(例)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5
胸部肿瘤


20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50%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1.

胸腔镜活检

2.

支气管镜灌洗

3.

支气管镜下活检术

4.

FeNO
检查

5.

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NCPAP


6.

支气管激发试验

7.

婴幼儿肺功能

可选项目

操作名称

年完成例数

1.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含支架植入、
高压


50

球囊扩张、冷冻治疗、氩气刀、激光、
或高频电治疗)

2.

支气管动脉畸形栓堵术




5






(例)


5



3000



10



500



300



60


500

4.1.3


化科





4.1.3.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3


万人次

2)
年住院病例数:



1000

人次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建议
5
项或以上)

1.

腹泻门诊



























2.

便秘门诊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











4.

炎症性肠病

























5.

急慢性胰腺炎























6.

黄疸及肝胆疾病





















7.

功能性胃肠病























4.1.3.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5 %

2)
平均住院日:


10




4.1.3.3

人员配置

1)
科主任:

正高,硕导及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

及以上。

2)
人才梯队:科室人员中有省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

委员及以上


2
人(除科主任外)


4.1.3.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转入下级医
(例)

率(
%


院及社区卫
生机构比率

%


1.
迁慢性腹泻病

2.
炎症性肠病

3.
不明原因腹痛

4.
婴儿肝炎综合征

5.
不明原因消化道
出血

6.
嗜酸细胞性胃肠


7.
急、慢性胰腺炎

8.
小肠淋巴管扩张


9.
累及消化系统的
其他系统疾病

10.
不明原因腹水

11.






呕吐

可选项目

病种名称










转入下级医

5

10

80

90

10

10

20

80

10

10

5

90

80

10

10

5

90

10

100

15

200

40

60

80

80

80

80

90

10

10

10

10

10
(例)

率(
%


院及社区卫
生机构比率

%


1.
肝功能衰竭

2.
代谢性肝病


5

5

80

80

10

10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55 %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食道
24
小时
pH
监测

电子胃镜

电子胃镜下取异物术

结肠镜

结肠镜下息肉摘除术

胃肠动力压力测定

胃电图

空肠喂养管置管技术

腹部
B
超引导下肝穿

胶囊内镜

可选项目

操作名称

1.

内镜下经皮胃造痿术
(PEG)
胃底、曲张、硬化剂及套扎治疗)

年完成例数



5
年完成例数(例)



200


1000


20


150


80


10


3000


20


10


10
2.

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溃疡出血、食管、


20
3.

染色放大消化道内镜检查


4.1.4


经内科

4.1.4.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8
万人次


2)
年住院病例数:



2000
人次



5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建议
4
项或以上)


1.

癫痫专病门诊


























2.

神经肌肉遗传疾病专病门诊














3.

神经免疫及感染专病门诊
















4.

遗传代谢病专病门诊




















5.

睡眠障碍专病门诊





















6.

神经心理专病门诊




















4.1.4.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5 %
2)
平均住院日:



15



4.1.4.3

人员配置

1)
科主任:

正高,硕导及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

及以上。

2)
人才梯队:科室人员中有省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

委员及以上



1
人(除科主任外)


4.1.4.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治愈好转






数(例)

率(
%








构比率(
%


1.

病毒性脑炎

2.

癫痫持续状态

3.







脊髓炎

4.

免疫性脑炎

5.

吉兰
-
巴雷综合


6.

重症肌无力

7.







栓形成

8.

遗传代谢病

9.

急性脑梗塞

10.


发性硬化

11.


神经脊髓炎

12.


髓病变

13.


内占位

可选项目

病种名称







转入下级

100

8

30

20

20

100

5

30

15

10

3

10

2

80

85

80

80

85

90

80

50

90

80

80

80

80

3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50
不适用


50

50

40

50

50

50

50



率(
%


医院及社
区卫生机




%


(例)

1.

副肿瘤综合征

2.

先天性肌病及炎性肌病

3.

脑白质营养不良

4.

小脑共济失调

5.

肌张力障碍

经病


10

10

20

25

25
不适用


2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85
不适用


20

20

20

20

50
6.

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

7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60 %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例)

1.

长时程视频脑电图监测(
>=24h


2.

视觉、听觉、体感诱发电位

3.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4.

肌电图

5.

重复电刺激

6.

肌肉和
/
或周围神经组织活组织检查

可选项目

操作名称







500

150

800

800

120

20
(例)

1.

经颅磁刺激技术

2.

全身运动(
GMs
)评估

3.

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


4.1.5


液肿瘤科



4.1.5.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10000


人次

2)
年住院病例数:



5000
人次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满足
5
项或以上)

1.

白血病



























2.

淋巴瘤













































3.

实体瘤化疗

































4.

出凝血疾患


































5.

红细胞疾病




























6.

组织细胞疾病

7.

干细胞移植

8.

血液肿瘤感染及重症

4.1.5.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0%

2)
平均住院日:



10



4.1.5.3

人员配置


100

100

10
1)
科主任:

正高,硕导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及

以上;

2)
人才梯队:省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及以上




1
人(除科主任外)


4.1.5.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数(例)

率(
%















%


1.

白血病(初发)

2.

淋巴瘤(初发)

3.

实体瘤(初发)

4.

出凝血(初发)

5.

红细胞疾病




100

100

60

200

200

80

80

80

80

80

80

70

20

20

20

20

20

20
不适用

6.

组织细胞疾病(初发)


70
7.

干细胞移植(初发)


40

可选项目

病种名称












数(例)

率(
%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

神经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横纹肌肉瘤

肾母细胞瘤

其他实体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
A/B
易栓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


80


20


10

30

40

20

20

10

10

10

10

200

200

50

200

200

20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9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50

20

30

10

20

20

20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

50


噬血细胞综合征


20

50

75

10
不适用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再生

30
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石
骨症等)

自体干细胞移植(神经母

10
细胞瘤等)


60
不适用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70 %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1.

流式细胞术血液肿瘤免疫分型

2.

流式细胞术残留白血病检测

CD55

CD59
4.

腰穿及鞘内化疗

5.

血液肿瘤疾病常规染色体检查

6.

融合基因检测白血病

7.

各种凝血因子检测

8.

造血干细胞采集

10.
骨髓常规形态检查

11.
骨髓活检及病理


1000
(例次)


100

1000
(例次)


2
00

50

5000
(例次)


500
(例次)

年完成例数(例)


100

100
3.

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白血病

30
9.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2000
(例次)

12.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基因

20
检测

可选项目

操作名称

请高超补充

1.

恶性血液病基因突变分析

2.

原位荧光杂交技术(
FISH


3.

VIII/IX
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

4.

血小板功能检测

5.

vWF

Ag
检测


4.1.6


病科


4.1.6.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4
万人次

2)
年住院病例数:≥

2000
人次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建议
4
项或以上)

1.

儿童肾小球疾病





















2.

儿童遗传及代谢病肾脏疾病
























3.

儿童急性肾损伤及慢性肾脏病











4.

儿童血液净化























4.1.6.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0%

2)
平均住院日:≤

12



4.1.6.3

人员配置

1)
科主任:

年完成例数



500


300


200


100


100
正高,硕导及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委员

及以上。

2)
人才梯队:科室人员中有省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

委员及以上≥
1
人(除科主任外)


4.1.6.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年完成例数








(例)

转率

%













%


1.







病综合征


100

90

20
2.





尿


10
综合征

3.









4.







肾损伤

5.

慢性肾脏病
V


6.










50

80

20

80

20

20

80

20

30

80

20

50

80

70

20

20
7.








30


可选项目

病种名称

年完成例数








(例)

转率

%













%


1.

膜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

2.

局灶节段性肾小
球硬化

4.

肾小管酸中毒


10

80

20

10

70

90

90

20

20

20
3.

乙肝相关性肾炎


5

10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30

%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1.
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2.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术

3.
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

4.
血液透析

5.
腹膜透析随访人数

6.
腹膜透析置管术

7.
连续性肾脏替代及相关技术治疗

可选项目

年完成例数(例)


100

20


20

20

10

10

10
操作名称

1.

血液灌流

2.

血浆置换


4.1.7


分泌科

4.1.7.1

门诊规模及设置

1)
年门诊量:



2.4
万人次




2)
住院病例数:



1200
人次

年完成例数


10

10
3)
开设亚专科门诊项目(满足
5
项或以上)

1.

甲状腺疾病

2.

糖脂代谢疾病:肥胖、糖尿病、低血糖门诊

3.

垂体、矮小、骨骼、
D
代谢

4.

性腺、肾上腺

5.

电解质紊乱及小管疾病

6.

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内分泌综合

4.1.7.2

床位效率

1)
床位使用率:≥
98%
2)
平均住院日:



11


4.1.7.3

人员配置

1)
科主任:正高,硕导及以上,国家级学会专科分会专

业学组委员及以上。

2)
人才梯队:科室人员中有省级学会专科分会专业学组

委员及以上



1
人。

4.1.7.4

技术能力

1)
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

开展项目

病种名称

年完成例
治愈好转
转入下级医
数(例)

率(
%


院及社区卫
生机构比率

%


1.

低血糖症


15

99

99


2.


尿






35






DKA-HHS


3.

甲状旁腺减低症
/

8
甲旁亢

4.

代谢性佝偻病


12


80

99

99




5.









15

减退危象

6.









15







粒细胞减少

7.

低钾血症危象







15
8.

低钙
/
高钙危象


8

95


95


80



9.

代谢性酸
/
碱中毒

16
(非糖尿病性)
10.








1
(醛固酮
/
嗜铬细胞
瘤)

不适用


11.







1


可选项目

病种名称

不适用


年完成例







数(例)

转率

%













%


1.

尿崩症

退症

3.

下丘脑综合征

4.

甲状腺机能亢进


16

90

90








2.

多发垂体功能减

15


2

20

90

90
不适用

5.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

1
分泌综合症

6.

先天性甲状腺减低


3
7.

甲状旁腺减低


16

90

90
不适用

8.

肾上腺功能亢进症

1

(库兴病及库兴综
合征)

9.

失盐型先天性肾上

24

腺皮质增生症


90

10.


枢性性早熟

11.


发育延迟

12.

D
SD
13.


质激素不敏感

14.


谢性佝偻病


80

25

150


1


15

90

90


90
不适用


90

90






15.


传代谢(戈谢氏

15

/
肝糖原
/
粘多糖
/
脊柱骨骺发育不
全)

以上病种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



10 %
2)
检查或技术操作水平

开展项目

操作名称

1.

OGTT+
馒头餐

2.

动态血糖监测(
CGMS


3.

胰岛素泵



4.

多种
GH
激发



5.

HCG
试验



6.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卧立位试验

7.

GnRH

LHRH
兴奋试验

8.

禁水、加压素试验

9.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
50

90


150



400


400

25

200

25

25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13: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606.html

《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儿童医院]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