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调理脾虚验方
正确认识脾虚症状
编者按:
脾虚的表现有水肿、呕吐、
四肢逆冷等,
病征不同所对应的用药效果也是不相同
的, 不同的症型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今天我们来讲讲脾虚的人怎样用中药调理
?
< br>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则运化失常,
并可出< br>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不同的症型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
、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 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
淡白。
2
、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 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
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
、中气下陷:
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
、脾不统血:
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 、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
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中医治疗脾虚验方:
1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
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 、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
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
(
按:各药 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
。
2
、小儿蒸热
(
脾虚人瘦,不思饮食
)
。
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
3
、脾虚胀满
(
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
)。
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
前服,木香汤送下。此方名“宽中丸”
。
4
、脾虚泄泻。
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 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
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又方:用青粱 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又
方:用黄雌鸡一保,炙过,以盐、醋涂上,煮熟吃下。
5
、脾虚寒疟
(
寒多热少,不思饮食
)
。
用高良姜
(
麻油炒
)
、干姜
(
炮
)
各一 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
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 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
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 猪肾煮酒送下。
6
、脾虚下白
(
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
)
。
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 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
下。
7
、脾虚下痢,日夜不止。
用野鸡一只,治净,加桔皮、葱、椒等五味,作成馄饨,空心吃下。
8
、脾虚滑泄。
用乌骨母鸡事例,治净, 在鸡腹内装入豆蔻一两、苹果二枚
(
烧存性
)
,扎定,煮熟,空
心吃 下。
脾虚食疗:
1
、莲子:
清代《本草备要》说,莲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 ,发黑不老”
。宋代《太
平圣惠方》载莲子粉粥,每次取莲子粉
15
~
20
克,粳米或糯米
100
克煮粥,早晚食用,可
以治疗年老体弱、慢性泄 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令人强健。
2
、粳米粥:
粳米
50
克,葡萄干
10
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
烂即。
3
、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 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
中说:
“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
《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
肥五脏”
。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 之。
4
、玉米两个,排骨
200
克。
制用法:排骨和玉米放在锅内煲汤,熟后吃玉米、排骨喝汤。
5
、胡萝卜
2
个,青椒适量。
制用法:放在锅内,加入调料爆炒,待熟后食用。
6
、南瓜、小米。
制用法:南瓜和小米放在锅内煮熟后食用。
7
、大枣:
性温,
味甘,
有补脾胃、
益气血的作用。
早在
2000
多年前的
《神农本草经》
中就有
“大
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
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8
、健脾:
可用山药、白术、苡仁、土豆 、白扁豆、红薯等,只要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
用它们熬粥、炖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 ,醒脾效果会更好。
9
、
用瘦牛肉
30
克,香菇
10
克。
牛肉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泡好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8: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