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一、肠梗阻
部分或全部的肠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
称为肠梗阻
(
intesti nal
obstrution
)
,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0%
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
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肠梗阻病情多变,发 展迅速,
常可危及病人生命;据统计,美国小肠梗阻的死亡率为
10%
,结肠梗阻死亡 率
为
30%
。
肠梗阻若不能在
24
小时诊断和及时处理,< br>死亡率还将增加;
尤其是绞
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相当高。
【病因】< br>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
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
肿瘤、
粘连、
疝 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 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
80%
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的,其部分发 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
溃疡性结肠炎、以往的外科手术病史等。
按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将之分为机械性、神经原性和血管原性肠梗阻。
1
.机械性肠梗阻
(
1
)粘连:是 大肠和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因外科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
粘连,
尤其是外科手术遗留的异物刺 激,
都将使纤维和疤痕组织形成束带,
对肠
腔形成外部压力,或使肠管与其他组织粘连 ,引起肠道变形、成角,甚至成为肠
道扭转的轴心,造成肠道梗阻。在粘连的疾病基础上,饮食不当、剧 烈运动或突
然的体位改变可诱发肠梗阻。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
20
~
40%
;多处
粘连增加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
2
)肠扭 转和肠套叠: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闭袢性
肠梗阻,
常以肿瘤或憩室炎症的 肠段扭转为多见,
最多发生于小肠,
其次为乙状
结肠。
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 ,
常因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而发病;
乙状结肠扭转
多见于男性老年人,
常有便 秘习惯。
肠扭转因血管受压,
可在短期发生肠绞窄和
坏死,死亡率高达
15< br>~
40%
。肠套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近端肠管蠕动、压缩进
入远端肠管,常见于 婴幼儿及大肠肿瘤病人等。
(
3
)肿瘤:大肠机械性肠梗阻
80%
是由肿瘤引起,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
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
大肠肠腔较宽,
因此多由粪块阻塞在梗阻部位而诱发或
加剧肠梗阻的病程。
小肠梗阻的表现常是小肠肿瘤的首 发症状,
虽然小肠腔道狭
窄,但由于小肠容物多为流体,梗阻表现也不会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出现 。
(
4
)其他: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因血运阻断,功能丧失,常引起肠梗阻 。
另外,先天性的肠道闭锁、寄生虫(蛔虫等)
、粪块、结石、异物等也可引起肠
梗阻 。
2
.血运性肠梗阻
肠道血流由腹腔动脉干和肠系膜 上、下动脉供应,各支
血流在胰头部及横结肠等部位存在交通支相互连接。
血流阻断可以引起部 分性或
完全性的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常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子或栓塞引起的坏死,
急性发
病者死亡率高达
75%
;部分性肠梗阻见于腹腔血管缺血,其中动脉血管硬化是
最常见原因。
3
.动力性肠梗阻
较为少见,肠壁本 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
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
无常蠕动,
致使肠容物无 常通过,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
和痉挛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可见于外科手术后,腹膜受到刺激、
交感神经系
统反应使肠管蠕动消失长达
72
小时以上,大 围的手术或者后腹膜手术更易发生
神经原性问题;另外低血钾、心肌梗塞和血管供血不足也可引起麻痹性 肠梗阻。
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
是由于肠壁肌肉异常收缩引起,
可见于急性肠炎或慢 性
铅中毒。
另外,
按照肠梗阻发生时是否出现肠壁血运障碍,
可将 其分为单纯性肠梗阻
和绞窄性肠梗阻
(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
按照梗阻发生的部位
分 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末段和结肠)肠梗阻;按照梗阻发生的快慢
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br>按照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若一段
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则 称为闭袢性肠梗阻。
【病理生理】各种类型的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完全相同。
1
.肠管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
当肠管梗阻时,
首先引起梗阻以上的 肠道蠕动加剧,
试图克服阻力通过障碍;
数小时后肠道蠕动无力,肠腔压力暂时有所减小。梗阻 使肠腔不断积气、积液,
积气主要来自咽下的气体,
部分由肠道容物细菌分解和发酵产生;积液主要来自
胃肠道分泌液,正常情况下,小肠分泌
7
~
8L
肠 液,大肠主要分泌粘液。大量
的积气、积液引起近端肠管扩、膨胀,因小肠较为狭窄,蠕动活跃,这一变 化出
现更早,小肠分泌大量的肠液,后果更为严重。
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和加剧,肠腔压力不断增加,
压迫肠壁导致血运障碍,
先
是肠壁静脉回流受阻,
肠 壁淤血、
水肿,
呈暗红色;
如压力进一步增加无法缓解,
肠壁动脉血流受阻, 血栓形成,肠壁失去光泽,呈暗黑色,最后因缺血而坏死、
穿孔。
2
.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
当肠腔梗阻时,
部分肠液无法重吸收,< br>保留在肠管,
而部分因呕吐而被排出
体外,导致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病人出现低血压、 低血容量性休克,肾血流和
脑血流相应减少。
同时,
由于体液减少,
血细胞和 血红蛋白相对增加,
血液粘稠,
血管梗阻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肠系膜 栓塞。
大量的呕吐和肠液吸收障碍还导致水、
电解质丢失,
高位肠梗阻病人 因严重
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和氯离子,低位肠梗阻病人钠、钾离子丢失更多,脱水、缺氧
状态使酸 性代产物剧增,病人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肠腔积气、
积液产 生巨大的压力使肠道的吸收能力减弱,
静脉回流减少,
静
脉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致 使体液自肠壁渗透至肠腔和腹腔;同时,肠壁通透
性增加,肠细菌和毒素渗入腹腔,肠腔容物潴留导致细 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可引起腹膜炎、脓毒症,甚至全身感染。
另外,肠腔膨胀是 腹压力增高,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脏气体交
换功能。同时下腔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加剧循环 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
.症状
肠梗阻病人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肠管的部位和围、梗阻对血运的
影响、梗阻是否完全、造成梗阻的原因 等多方面因素,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
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等。
腹痛在不同类型的 肠梗阻表现不尽相同。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尤其是小肠
梗阻表现为典型的、反复发作 的、节律性的、阵发性绞痛,疼痛的原因是肠管加
强蠕动试图将肠容物推过梗阻部位,
不断加剧 的腹胀也是疼痛的原因之一。
小肠
梗阻的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和中腹部,
结肠梗阻的 疼痛部位在下腹部。
当腹痛
的间歇不断缩短、
程度不断加重,
继而转为持续性 腹痛时,
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
阻。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持续性胀痛。
呕吐常为反射性。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呕吐出现的时间和性质各异。高位
肠梗阻时,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后期因
细菌繁殖出现恶臭样暗色 液体,提示感染可能增加。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
呕吐物常为带臭味的粪汁样物。
若呕吐物 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
常提示肠管有血
运障碍。麻痹性肠梗阻时的呕吐呈溢出性。
腹胀一般出现较晚,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由于呕吐频繁 ,
腹胀不明显;
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明显,
遍及全腹,
主要因呕吐无法 完全
排出容物,造成积气、积液,容物积聚,肠腔扩大,腹胀明显。
停止排便、排气 是肠管梗阻必然出现的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但梗阻早期,
尤其是高位肠梗阻,
因梗阻以下肠残 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排出,
故早期有少量排
便时,不能否定肠梗阻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 血性粘液样便。
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全身情况多无 明显改变,
晚期可有唇干舌燥、
眼窝陷、
皮
肤弹性差、尿少等脱水体征。严重 缺水或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出现脉搏细速、血
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休克征象。
2
.体征
视诊: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常可出 现腹胀、
肠型和蠕动波,
肠扭转时腹胀多
不对称,
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均匀。
触诊:
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
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时可有固定压痛和腹 膜刺激征。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
腔有渗液,可有移动性浊音。听诊:如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肠鸣 音亢进,为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单纯性肠梗阻 的早期,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因
缺水和血液浓缩而使血红蛋白值及红细胞压积升高。
绞窄性肠梗阻时,
可有明显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7: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2280.html
-
上一篇:最快解酒方法解酒的最快方法
下一篇:常见病临床表现和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