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
不全性肠梗阻(肠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一、不全性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
ICD-10
:
K56.0/K56.2 /K56.5- K56.7
)
(二)诊断依据。
根 据《临床诊疗指南
-
外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
《外科
学》
(第
7
版,人民卫生)
,
《胃肠外科学》
(人民卫生)
。
1.
病史: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可有排气排便,多数 患者有腹部手术史,且梗
阻症状多次发作。
2.
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 br>3.
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
鸣音活 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4.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
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
线检查可辅 助诊断。
证候诊断:
1.
腑气滞塞证:
腹胀、腹胀部位不定,时痛时可见肠型。排便、矢气停止,气上逆而恶心呕
吐。舌质淡红,苔白 ,脉弦紧。
2
.热毒阻证
肠管梗阻坏死,腹硬拒按,疼痛剧烈。 高热口渴,甚至热盛转厥,神昏肢冷。
舌红或绛,苔黄燥,脉细数无力。
.
3.
淤血结聚证:
腹痛剧烈,定处不移 。腹压痛、拒按,伴口渴而不欲饮。排便矢气停止。舌
暗红,或可有瘀斑瘀点,苔厚,脉弦紧或细瑟。< br>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
《临床诊 疗指南
-
外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
,
《 外科学》
(第
7
版,人民卫生)
,
《胃肠外科学》
(人民卫 生)
。
(四)标准住院日为
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 10
:
K56.0/K56.2/K56.5- K56. 7
肠梗阻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相关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
(
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
(
3
)腹部立位片;
(
4
)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
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 择:
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
CT
、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 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
2004
〕
285< br>号)执行。建议使
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 者,可根
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
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
(
1
)静脉用制酸剂:
H2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
2
)注射用电解质: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
(
3
)循环、呼吸系统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稳定。
(
4
)通便、灌肠药物
3.
中医中药及特色治疗:
1
)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腑气滞塞证:
治则:通腑和胃,荡涤积滞。
推荐方药:调胃承气汤加减。
大黄
10g
、甘草
6g
、芒硝
10g
、柴胡
15g
2.
热毒阻证:
治则:养阴通腑、泄热解毒。
推荐方 药:玄参
10g
、生大黄
4
克、枳壳
10
克、芒硝
10
克、厚朴
10
克、麦冬
10g
、生地
25g
、 柴胡
15g
。
3.
淤血结聚证:
治则: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合柴胡疏肝散
小茴香
10
克、血竭
5
克、延胡索
10
克、柴胡
10g
、没药
6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赤 芍
10
克、生蒲黄
10
克、五灵脂
6
克、木香
10
克、香附
10
克。
2
)针灸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体针:选用足 三里、庭、天枢、中脘、曲池、合谷为主穴,得针感后强刺激,留
针
30-60
分钟,
4-6
小时一次。
通过强刺激针法,
以调节肠道功能,
增强肠蠕动,
喂奶-
喂奶-
喂奶-
喂奶-
喂奶-
喂奶-
喂奶-
喂奶-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23: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724.html
-
上一篇:吃榴莲会出现长痘痘吗
下一篇:30种重大疾病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