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菊花-
1
、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第三代 抗组胺药
物
,
目前以苯海拉明
,
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的第一代 抗组胺药物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
抑制作用而逐渐被无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轻微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所取 代
.
而部分第二代抗
组胺药物由于发现有较明显的心脏毒性而逐渐减少使用(如特非那 丁
,
阿司米唑等)
,
非索非
那丁
,
左旋西替利嗪等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问世
.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临床使用的第二
代抗组胺类抗过敏 药物已达
20
余种
,
而第三代仅仅数种
.
第二代和第三代抗 组胺药物中的大
多数可兼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防治
.
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仅有< br>10
余种
,
主要为第二代
抗组胺药物
.
由于氯雷他定 和西替利嗪的副作用
,
加上
1999
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
2002
年上
市左旋西替利嗪的临床疗效与上述两种药物相似
,
而安全性更大
,
副作用更少
,
所以氯雷他定
和西替利嗪的应用逐年减少
.
而非索非那丁和左旋西替利嗪已成为世界抗过敏药物市场
**
量
增长最快的药物
,
约占市场份额的
30%
左右
,
因此这两种药物将成为世界范围今 后几年内使
用更为广泛的抗过敏药物
.
此外近年来上市的氯雷他定的换代产品
desloratadine (Clarinex)
已进入
30
多个国家的临床,
并且已经进入我国市场
,
虽然该药目前仍然没有获得
FDA
的 批准
,
但是进入我国市场的第一个第三代抗过敏药物
,
所以在我国有潜在的巨 大市场
.
西替利嗪的
换代产品乙氟利嗪(
Efletirizine
)也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而开始进入临床
意见建议
:
在特异性治 疗中
,
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代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和第一代抗组胺药在
治疗咳嗽时 并不同等有效
.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以及一些非过敏性原因引起的
PNDS
并 非由
组胺介导
,
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很可能无效
.
与第二代抗组 胺药不同
,
第一代抗组胺药可
以通过血脑屏障
,
除阻断组胺外还可具 有抗胆碱能作用
,
这种神经药理学作用可能是其镇咳
的独特原因
.
一 项在健康志愿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显示
,
第二代抗组胺
药非索非那 定对辣椒素诱导的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咳嗽均无效
,
甚至会引发轻微的肺功
能损伤
.
因此
,
在采用抗组胺药进行治疗时有必要对咳嗽的病因进行甄别
2
、
抗组胺药物分为
H1
和
H2受体拮抗剂两类
,
而这两类中又都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
.
H1
受体阻断剂的第一代药物
,
主要代表有:
苯海拉明
,
氯苯那敏,
异丙嗪等
,
这类药物的特
点是对皮肤过敏效果不错
,
对鼻黏膜过敏效果较差
,
对过敏性哮喘几乎无效
.
副作用是中枢神
精 抑制
,
服后噬睡
.
有明显的抑制前庭神精作用
,
可用于晕车 及呕吐
.
H1
受体阻断剂的第二代药物
,
主要代表有:氯雷他定< br>,
阿司咪唑
,
赛庚啶
,
西替利嗪
,
甲喹酚嗪
,
阿伐斯丁等
.
这一类的主要特点是大多数无中枢抑制作用
,
除对外皮肤过敏有较好的作
用外
,
对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 作用
,
个别也有中枢抑制作用如美可洛嗪
.
H2
受体阻断剂的第一代药物是甲氰咪胍;
H2
受体阻断剂的第二代药物是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
法莫替丁等
.
H2
受体阻断剂是胃酸分泌抑制药
.
以上可以看出
,
无论 第一代或是第二代
,
都各具特色
,
有时副作用非常讨厌
,
但 有时却可加
以利用
,
如白加黑的黑片中含有扑尔敏
,
晚上服
,
睡的香
,
而白片中不含扑尔敏
,
白天服就不噬
睡
.
3
、
如何评价扑尔敏?
第一代抗组胺药为代表的是扑尔敏。
扑尔敏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过敏症状,
但不良反应
多,如有轻微口干、眩晕、恶心、嗜睡、心悸或皮肤淤斑,不适宜老年患者及高空作业者使
用,该药易 致中枢兴奋,
诱发癫痫。
当第二代抗过敏药涌入市场,
扑尔敏的销量已处于下降
趋势。现在人们的意识已不仅仅放在低廉的价格上,而更趋向安全、可靠的药物。
息斯敏存在什么问题?
息斯敏
1988
年在中国 上市,这是抗过敏用药史上极具意义的一个里程碑。其最突出的
特点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对中 枢神经没有抑制作用,
副作用较第一代抗组胺药小。
息斯敏
进军中国,并迅速占领了市 场,在抗过敏用药市场上称雄了十年之久。
息斯敏用于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荨麻疹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在中国上市后
一直处于龙头地位。< br>但近几年来,
有许多关于服用息斯敏不良反应的报道,
长期服用可致心
律失常、 过敏性休克、转氨酶上升、引起皮疹等,长期使用还导致体重增加,与某些抗生素
(
如红霉素、 罗红霉素
)
、
抗真菌药等药物合用时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并且,
息斯敏与葡萄 柚
汁同服时也易发生副作用。
众多的不良反应报道后,
息斯敏的销售额正在下滑。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一直在关注息斯敏的安全性问题,
并
“提醒患者一定要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
医生应权衡临床用药的利弊后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 采取措
施。”
如何评价西替利嗪?
< br>西替利嗪是无中枢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在
1987
年由比利时
UCB
公司首次上市,辉瑞
公司拥有它在美国的销售权,
1995
年其产量已达
18 .6
吨。现已在全球
90
多个国家应用,
我国卫生部
1991
年批准该药进口,商品名为“仙特敏”,
2000
年列入国家基本药物。
该药为羟嗪的活性代谢物,
可有效抑制引起过敏性炎症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
其生物
利用度高,
而对中枢、
心脏的副作用极小,
具有很强的抗组胺药效和明显的防 止组胺诱发支
气管痉挛的作用。西替利嗪是全球抗组胺药物市场份额中居第二位的药品。
如何评价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是一种长 效抗组胺药,有选择性对抗外周
H
1
受体的作用,无镇静、抗胆碱能
副作用。
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
慢性荨麻疹、
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是新一代的抗组胺药。
1994
年,上海先灵葆雅获得该药的专利保护期,商品名为开 瑞
坦。
氯雷他定具有选择性对抗外周
H
1
受体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以自身优异性能带
动了市场销售,
上市后在全球市场的销售 额增长很快,
现已在
89
个国家上市,
在
15
个国家
以非处方药形式销售,目前已成为最畅销的药品之一。
近年来,氯雷他定 释药系统发展较快,其控释、速释、缓释和口内速释剂开发上市后,
本品的整个声誉引人注目。
如何评价咪唑斯汀?
咪唑斯汀是新型非镇静抗组 胺药物
(NSA)
,同属于
H
1
受体拮抗剂,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 br>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双重作用机制。
2002
年
2< br>月
6
日,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批准作为二类 新药在国内生产上市,是取代息斯敏的又一个新产
品。
咪唑斯汀由 法国塞诺菲圣德拉堡公司与日本三菱化学合作研制成功。
1996
年率先在美
国上市, 用于治疗季节性和长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急性荨麻疹等疾患。
1997
年
4
月,该药已在包括英国、瑞士在内的欧盟
15
国注册上市。
1998
年
1
月在德国以商品名
Mizollen
上市,法国塞诺菲圣德拉堡为世界 上主要生产厂商,
2002
年后由西安杨森公司进
口分装在我国销售,商品名为皿治林 。
咪唑斯汀具有抗组胺和抗炎症双重作用,是速效、长效和强效
H 1
受体拮抗剂,在治疗
过敏性鼻炎、鼻塞方面优于其他抗组胺药物,并有稳定肥大细胞和抑制炎 症细胞趋化作用。
咪唑斯汀与同类
H
1
受体拮抗 剂相比,具有潜在的优势,其药理学活性高于氯雷他定和
特非那定,能较好地与组胺竞争细胞上的
H
1
受体,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减少渗出,抑制
过敏反应迅速,
在减缓病 痛方面比西替利嗪迅速。
治疗过敏性鼻炎比氯雷他定功能更强,
每
日治疗剂量与费用对 比分析,咪唑斯汀比开瑞坦节省支出
28.85
%。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特点及注意事项
抗组胺药又称为
H
1
受体拮抗剂
(
习惯上称抗组 胺药
)
。
人们根据是否具有镇静、
嗜睡等不良反应及应用时间的
先后 把
H
1
受体拮抗剂分为两代,第一代常用的有扑尔敏
(
又称氯苯那敏
)
、赛庚啶、苯海拉明、去氯羟嗪、异丙
嗓
(
又称非那根
)
等药;第二代常用的有氯雷他定
(
开瑞坦
)
、西替利嗪
(< br>赛特赞
)
、咪唑斯汀、依巴斯汀
(
开思亭
)
、
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
(
敏迪
)
、
美喹他嗪
(玻丽玛朗
)
等药。
最近又有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开始应用于
插菊花-
插菊花-
插菊花-
插菊花-
插菊花-
插菊花-
插菊花-
插菊花-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1: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073.html
-
上一篇: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