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参-
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主持人:
欢迎两位专家的到来。赵院长在从事胰腺癌治疗和研究的同时,还是《抗癌之
窗》科普杂志的创始人,
也一直致力于癌症的科普宣传;
而袁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讲师团
的专家,
也一直在为广大群众讲授癌症的预防知识。
相信两位专家的到来,
一 定能为大家带来最
新最实用的防癌知识。今天来到现场的还有《抗癌之窗》
的热心读者,
我们会在访谈之后留出时
间给大家提问,网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评论中提出。下面,我们的访 谈正式开始。
当前,提到癌症,我们 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可怕后果,癌症诊断书在人们眼中就像一张死
亡通知书。
首先请问赵院长,< br>现在患癌症的病人为什么会比以前多了那么多?癌症治疗的发展有
没有跟上发病的速度呢?
赵平:
癌症发病率的增加这种现象 是确实存在的。
现在平均每年癌症发病率在
22%
左右,
这个数字在国际上也 是如此。
但实际上在中国来讲癌症发病率上升,
第一个要归咎的原因是人口
的老龄化,
因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
11%
,
在老龄人群当中得
癌的人比例比其他人群要大得多,
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 个原因就是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的污染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劣(这跟生活水平有些 时候是呈相反的)
,由于环境的污染,
食
品的污染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都导致癌症发 病增加。另外,有些癌症和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
比如像吸烟、饮酒,吃过多的动物脂肪等。
举 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吸烟是导致肺癌发病的第一
因素,也就是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的人群,得肺癌的要 多一些。再比如,在中国来讲,
30
年以
前当比较困难的时候,
我们得结肠癌 的病人并不多,
主要的癌症都是集中在食管癌和胃癌,
而现
在结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是跟食品有关的。
日本人胃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但是移居到美国
的日本人 由于食品成分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是呈上升趋势,而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主持人:
现在癌症治疗的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赵平:
就人们的愿望来讲,
人们非常希望能够尽快战胜癌症,< br>美国在
70
年代提出抗癌的
庞大计划,花费几千亿,最终宣告失败。目前来讲, 攻克癌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主持 人:
请问袁教授,您做过那么多场讲座,您觉得现在人们对于癌症的预防有足够的
重视吗?
袁凤兰:
癌症发病率在不断地上 升,但人们癌症预防的意识特别欠缺。而且人们现在有
一个谈癌色变的意识没有改变,觉得只要得了癌了 ,就肯定治不好了,
就像刚才主持人讲了,
接
到癌症通知书就是死亡通知书,特别害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明确,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在这里特别想用一个数字来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已 经讲过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病人达到一千万,
死于癌症的病人达到八百万,我们国家也是这样,早在70
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癌症的平均死
亡率才
70
万人,
到现 在我们国家癌症死亡率上升到
180
万,
通过这个数字说明癌症变成多发病,
常见病,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还有就是预防癌症这个意识要靠自己,
不是靠专家和大夫,
自己
的意识加强了,
防癌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今天希望通过在搜狐健康的访谈增加大家预防 癌症的健
康意识和理念。
改变生活习惯
可使癌症减少一半
主持人:
请问赵院长现在威胁男性、女性和儿童的癌症分别是什么?
赵平:
对成年男性来讲,头号癌症是肺癌,接着是 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这五
种癌症占到男性癌症发病的将近
80%
,对于女性 来说,除了刚才提到的前五种癌症之外,还有乳
腺癌、宫颈癌,这七种癌症占到女性癌症发病率的
78%
多,对儿童来讲,多发的主要是白血病,
还有先天性的恶性肿瘤。
主持人:
从预防角度来说,哪些癌症是比较容易预防的?
袁凤兰:
在这个问题上,我要跟大家讲一下不良的生活习惯。 赵院长讲过吸烟的问题,
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吸烟不仅跟肺癌有关,
还跟消化道肿瘤以及宫颈 癌、乳腺癌都有关系,
所
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饮酒,大量的饮酒容易得 口腔癌、食管癌,胃癌。
吃东西太快太烫,同样有损害。改变生活习惯提倡大家少吃发霉食品,
少吃熏制品,
另外还有腌
制品和剩菜剩饭。在这里提倡大家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使癌 症减少四成到五成左右。
女性防癌别喝白酒
男性防癌别喝高度酒
主持人:
预防对癌症的发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 在我们详细地来说癌症的诱发因素以
及预防之前。
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
就是现在随着 人们对癌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增加,
有关癌症
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多,比如今天做这场访谈就是传 播此类信息,当受众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时,
怎么辨别其真实性,赵院长有没有什么建议?
赵平:
非常困难,连我辨别都很困难。 因为只要癌症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个时候各条渠
道都想发出声音,各条渠道都想给人们一些信息,
无论是专家还是非专家,都有这样的愿望,
甚
至包括一些病人本身,包括家属本身,
他们经常在指导别人,吃这个东西治癌,
吃那个东西可以
防癌。我刚才讲了,比起其他的传染病 、外伤、炎症等等,癌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基因疾
病,
涉及到的知识是非常深奥的。因此读懂癌症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们缺乏这样的专业队伍
向大家介绍癌症的真正的科普 知识。
主持人:
对于掌握癌症信息的医生来说,他们在向大众宣传方面是否能有所作为?
赵平:
也不太容易。医生主要的工作是 做临床诊断和治疗,他们对这个病有所了解,但
是对这个病的流行,对这个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也并非搞 得非常清楚。
主持人:
那只 能是靠媒体和科学家、医生共同努力,争取给大家提供科学实用的防癌信
息,
至少今天的访谈就 是尽量能够做到给大众提供实用的防癌信息。
下面来说一说哪些因素会诱
发癌症。袁教授在您的 工作经验中,生活中存在哪几类致癌因素?
< br>袁凤兰:
详细的不好说,有部分可以说一下,比如对于常见肿瘤,要当心一些发霉的食
物 。
2007
年
10
月
31
号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癌症基金会 和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发表了
防癌
10
条
,
网上大家都能看到,这里 重点提几个:一个是吸烟饮酒,喝酒要微量,喝一些低度的,酒精含量
不要超过
15%
,建议男同志每天喝酒最好不要超过
20
克,女同志最好不要超过
10
克,提 示女同
志最好不要喝白酒;
提倡大家少吃一些保健品;
妇女要保证哺乳时间不低于六个 月;
患了癌症一
定要在大夫指导下做一些治疗和保健。这方面在网上有公示,希望大家关注。< br>
癌从口入有无道理?
主持人:
现在许多网友比较关心的是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和防癌之间的联系。说到这
里,< br>赵院长一直是研究胰腺癌的,
都说病从口入,
那么像消化系统的癌症是不是跟食物的关系 非
常密切?
赵平: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病从口入是对的。说到吃和癌症的关系,
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几个 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一个关键问题是:
癌症从总体发病率来讲,
所有癌
症在中 国十万人中,每年新发病率是
200
人;第二个关键问题是:致癌因素,我们已经发现,已经认识,
已经证实的很多,
但是这些致癌因素是不是都会使人出现癌呢?这就经常给广大老 百姓
带来误导。比如说如果有一种危险因素,是不是在危险因素的条件下,这些人都得癌呢?不是,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能得癌。刚才袁教授也讲了,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种致癌物质,
用这种 致癌
物质影响一批人的话,
只有一小部分人得癌。
但是我要给大家另外一个数字,如果跟没有这种致
癌物质相比较的话,
这个人群的发病率很可能高于没有致癌物质损伤的人 群,
可能超过他的两倍、
三倍,
甚至更高。
为什么一定要讲这个道理呢?因为 我们常常会听到
“谁说吸烟致癌?那张学良
活了一百多岁,不是没有得癌吗?”但是反过来讲,
如果你真得很勇敢地拼命地吸烟,
在你这个
人群当中,比不吸烟的人至少要高二十几倍 得癌的机率。
再比如说到胰腺癌,胰腺癌发病率 在中国来讲不是很高的,前十名当中没有。但是在美
国,前四名里就有胰腺癌,因为我们的食品结构不一 样。在
30
年前,那个时候我们一个月只有
半斤油,半斤肉,而现在,饮食情况的改变 使中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而且增加的速度很
快。
中国的胰腺癌病人,
如果说在三十年以前十万个人当中只有三个到四个的话,
现在很可能有
六个、七个甚至八个,上 海已经达到十个,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说明生活条件越好,你摄入高
脂肪,高蛋白越多,胰腺癌发生的 机率越高,从宏观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关系。但是在个
体上来讲,
就不好解释了。
你可以说某某的爸爸天天吃肉也没得癌,
但这样的话就根本抽掉了科
学的因素。所以现在的信 息会这么混乱,混乱的很难让大家清楚知道致癌因素和生癌的关系。
其实,是否患癌症,除了致癌因素之外,还有人们自身的因素。自身的因素就是人体内
存在着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
这是很复杂的,
可能一个人因为一点不良因素就会生癌,
有的人无
论怎样都不生癌。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如果我们都到农村去,
舀一勺井 水喝,城里人喝了就
拉稀,农村人天天喝就不拉稀,同样是外界不良的东西,在每个人体内反映不一样。
所以今天我
来到这里感觉到很沉重,因为个体的差异太复杂了。
“癌症性格”是否存在?
主 持人:
刚才赵院长谈到了致癌因素还有人本身的因素。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癌症性格
的说法,不 知道专家认为癌症性格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 br>赵平:
我明白你的意思。所谓癌症性格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绪容易得癌。国外
曾 经做过一个实验,
把两群白鼠搁到两个笼子里,
同时都给他们一些致癌因素的困扰,
在 这个时
候有一组白鼠每天都会在噪音下生活,
有一组白鼠在安安静静的情况下生活,
结 果在噪音下生活
的鼠很容易就长了瘤子,
而在和平环境下就不太容易长瘤子,
究竟是什 么原因呢?不能够讲得非
常清楚,
但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生癌不生癌是有关系的,
尤 其是免疫力受到损害的时候,
癌症
就可能发生,
发生的机率就可能很高。
比如 说现在的艾滋病人他们经常伴有癌症的发生,
因为他
们的免疫力是低下的,
他们的发病 率是非常高的,
甚至高过正常人几倍甚至十几倍,
这就说明了
这个问题。
哪些生活习惯会致癌?
主持 人:
现在许多网友比较关心一些生活习惯和癌症的关系,比如长时间面对电脑会不
会导致癌症的 发生?
袁凤兰:
您说的问题 ,
现在没有具体的数字统计,
但是微量的放射对家庭及个人的影响,
国际上很多国家在 网上都谈到。
总得来讲,
我个人认为这种微量的放射总归在我们家庭都出现过,
比如电 脑、电视机、手机,英国最近提出来,
12
岁以下不让用手机,因为用手机容易导致孩子
终身耳聋。这种放射对幼儿有影响,对我们大人也有影响,
所以提示大家使用的时候要适当。
现
在都是电子化了,
不能因为有微量放射,
大家都不去用。
比尔盖茨曾经有一 篇文章写到他的女儿
在电脑上坐两个小时以后一定要下来活动。
我觉得可以借鉴,
在电 脑前和电视机前不要坐得过久,
要适当地活动一下,有好处。比如看看电视,
可以开个窗户透透 风。电脑辐射到底跟癌有没有关
系,
不好肯定,
但是临床上发现有部分病人是长期面对 电脑。
这里尤其提倡青少年,
在使用电脑,
玩游戏的时候要适量、适度、定时。
主持人:
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在生活中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元参-
元参-
元参-
元参-
元参-
元参-
元参-
元参-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8: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