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一、背景
尽管外科手术一直以来都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
但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直肠癌的治疗在世界范围内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基础上
辅以放化疗,
特别是随着新辅助疗法的引入,
直肠癌治疗在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
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早在十余年前,就有大量研究证实,手
术后联合应用放疗及以氟尿嘧啶(
5- FU
)为基础的化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患者的肿
瘤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时间
[1- 2]
。这一疗法一度成为国际公认的
UICC- II
及
III
期直肠癌
的标准疗法。但治疗存在较强的毒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差。
近年来,
术前的 辅助放化疗越
来越多地应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这种治疗模式即所谓的新辅助治疗(
neoadjuvant therapy
)
。
二、新辅助放疗(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
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前放疗可更有效地降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具有 诸多优点:①可实现术前的肿瘤“降期”
、
“降体积”
,部分肿瘤可达到病理学完全缓 解
(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
)
,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3]
。②提高低位直肠癌的
保肛率,
这也是术前 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一项重要优势。
研究显示,
新辅助放疗后低位直
肠癌的保肛率可 由
40%
左右提高到约
60%
[4]
。目前普遍的认识是,结合新辅 助放疗,直肠癌在
男性距肛缘
5~6
cm
,女性距肛缘
4~5 < br>cm
的情况下,可安全行保肛手术。③减少术后原发肿瘤
的局部复发率。
肿瘤细 胞在放疗后出现坏死、
纤维化等改变,
可降低手术中因牵拉、挤压而
导致肿瘤细胞脱落 的机会;
同时,
放疗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减少脱落肿瘤细胞种植、
存 活的机会;
新辅助放疗后,
肿瘤的切缘阳性率亦明显下降。
上述因素均使局部复发率得 到
有效控制。
1997
年的瑞典直癌研究显示,术前短程放疗后肿瘤的
5
年局部复发率由
27
%降
至
11%
[5]
。近期荷 兰的一项著名研究显示,尽管采用标准的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术式已能将直肠癌术后的
5
年局部复发率降至
12%
,而在应用
新辅助放疗后,
TME
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进一步下降至
6%
[6]
。④避免术后放疗的诸多缺点。首
先,术后肿瘤被纤维化瘢痕包裹,处于相对乏氧的状态,
放射敏感性下降,
而术前放疗则不< br>存在这一问题。
其次,手术后部分小肠降入盆腔并发生粘连、
固定,放疗过程中受到反复 照
射而引起损伤,
而手术前小肠并未进入盆腔,
且有良好的活动性,
不易受到 放疗的损伤。此
外,术前放疗不存在吻合口的放射损伤问题。
有研究显示,患者对术前放疗耐受 性良好,其
急、慢性毒性反应均小于术后放疗
[7,8]
。新辅助放疗的模式,目前主 要包括两种:①长程方
案
(五周方案)
:
为传统的辅助放疗方案,
通 常总剂量为
45~50.4
Gy
,
分
25~28
等份,
即
45
Gy/25
f
或
50.4
Gy/28
f
。
5
周左右放疗完成,约
6
周 后行手术。研究证实,这一方案可有效实现
肿瘤降期,提高局部控制率、保肛率和长期生存率。然而,长 程放疗使手术延后
2
个多
月,对于肿瘤放疗敏感性差的患者来说,
放疗收效不大,
却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手术时机。②
短程强化放疗
(七日方案)
:
由
1987~1990
年的一项瑞典直肠癌研究
[5]
提出,
总剂量为
25
Gy
,
分
5
等份,一周完成,第二周行手术。结果显示,该方案可 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长期
生存率。短程强化放疗方法简便,不明显延迟手术,患者依从性好,但却 合并较高的神经放
射性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会阴部切口愈合不良、吻合口
漏等)的风险。此外,由于放疗后很快手术,肿瘤难以充分萎缩,切缘阳性率并无降低,对
提高保肛 率作用不大
[9]
。因此,术前
MRI
等检查提示切缘阳性风险高的患者,宜选用长程的
术前放疗方案。
三、新辅助放化疗(
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
)
尽管术前放疗有明显的肿瘤降期、
提高保肛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作用,
但对控制肿瘤的远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肾病综合症能治好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1: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328.html
-
上一篇:疫苗分类知识
下一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接种方法